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学案: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www.ks5u.com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3.搜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1)从专制到复辟帝制 ‎①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5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⑤1915年10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2)对外出卖国家权益 ‎①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 ‎②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2.护国战争 ‎(1)背景 ‎①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②袁世凯对外卖国,对内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2)经过 ‎①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②随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③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军阀割据混战 ‎(1)原因 ‎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驭整个北洋派的人,北洋军阀内部出现多个派系。‎ ‎②北洋军阀割据局面 派系 军阀 控制区域 支持者 直系 冯国璋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英、美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闽、鲁、陕各省 日本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日本 ‎③列强为扩大势力范围,支持各军阀扩大地盘。‎ ‎(2)主要战争 各军阀凭借手中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直皖、直奉战争,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 ‎3.护法运动 ‎4.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参战:‎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作出贡献。‎ ‎(3)成果: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 ‎(1)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包括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侵略者的矛盾、军阀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军阀的矛盾等。‎ ‎(2)军阀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是这个时期最大的特点。‎ 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经济 ‎2.社会生活 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背景 ‎(1)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2)人们认识到中国状况不能改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 ‎2.兴起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 ‎(3)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内容 ‎(1)提倡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2)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 ‎(3)提倡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4.影响 ‎(1)比辛亥革命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入。‎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3)在《新青年》推动下,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提出,推动社会风气和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4)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知识拓展] 北洋军阀及其统治 甲午战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归北洋大臣指挥。新政时,袁任北洋大臣,组建北洋军,北洋军逐渐发展为军阀集团。1916年袁死后分兵为直、皖、奉三大派系。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间是1912-1928年。‎ ‎[思考探究1] 北洋军阀时期的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 金版点拨:自然经济是经济基础;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是外部条件;清末中央集权的衰落是重要原因;袁世凯的死是直接原因。‎ ‎[知识拓展] 直皖战争与直奉战争 ‎(1)直皖战争 发生于1920年7月,是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吴佩孚、曹锟为首的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的战争。最终直系和奉系军阀合作击败皖系军阀,共同取得北京政权,段祺瑞下台。‎ ‎(2)直奉战争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直系军阀和奉系军阀在中国北方进行的两次战争。第一次直系获胜。第二次奉系获胜,直系惨败,从此直系势力一蹶不振。北洋政府落入奉系军阀手中。‎ ‎[历史视角] 影响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 ‎(3)近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思考探究2] 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 金版点拨:(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和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4)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思考探究3] 蔡元培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反映了怎样的办学思想?‎ 金版点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思维导图] 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 主题一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①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②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机器制造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二 (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 ‎——[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 黄金时代(1911-1937)》‎ 三 辛亥革命前,中国产业工人约有60多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已增加到200多万。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工人先后爆发了约130多次罢工斗争。‎ ‎ 史料一中以省略号为界分为两层,从数字大小与行业类别上归纳其特点,并关注①②。史料二中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进行分析。史料三第一层,反映的是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第二层,反映的是工人参与政治斗争。‎ ‎ (1)根据史料一,概括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金版参考:数量少,规模小;主要以轻纺、加工工业为主,工业体系不完备。‎ ‎(2)根据史料二,概述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 金版参考:出现短暂的迅速发展。‎ ‎(3)概括史料三内容,并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金版参考:内容:产业工人队伍在辛亥革命后迅速壮大,并形成一股政治力量参与近代革命。‎ 原因:1912-1919年因辛亥革命和一战等原因,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 ‎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主题二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二 渐渐地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而且从译出的历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 ‎——鲁迅《呐喊》自序 三 所以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 抓住史料一的开头一句话理解陈独秀的主张。从史料二“中医不过是一种……骗子”“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两句话中体会鲁迅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抓住史料三的出处和关键词“布尔什维主义”理解其含义。‎ ‎ 根据上述史料,总结新文化运动有哪些特点。‎ 金版参考: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坚决反对孔教;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的倾向;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主张实现民主政治。‎ ‎(2)新文化运动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营造新文化氛围。‎ ‎(3)新文化运动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变迁 民国初年出现的新生活思潮在部分大城市中逐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大多数中小城市和边远城市及一般的小城镇中,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系统,与共和改制及其倡导的生活观念意向进入了互不承认的紧张状态。城市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开始出现紊乱、失序。传统的生活观念由于突然失去了强有力的政治权力支撑和行政贯彻的渠道,从而失去了原来作为市民传统生活指导的神圣光环和道德约束力。儒家学说提供的人生观和道德伦理法则失去了往日的威慑力,它关于生活的社会意义和人格道德的种种观念都已在理论上视为过时。大量的市民不再像从前那样顾忌自己的生活是否与传统伦理秩序的要求相吻合,男人剪长辫,女人放小脚,青年离家出走,男女自由恋爱,忠孝礼仪被视为违背人性。整个城市社会进入了观念体系重构的转型时期。由于变革的急促推进,城市生活中新的观念体系并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地位,新观念的权威性往往受到惯性作用下的传统观念的抵制。这种以政治权威丧失开始的变革,也造成了观念权威体系的解构,城市生活观念出现了真空状态。表现在市民生活方式上则是一种新旧杂陈的格局,以江苏宜兴的一个婚礼场面为例,“自民国以来,政体虽变,而新郎之戴顶履靴者,仍属有之,然亦有喜学时髦,著大礼服,戴大礼帽,以示特别开通者。最可笑者,新郎高冠峨峨,履声橐橐,在前视之,固俨然一新人物也。讵知背后豚尾犹存,红丝辫线,堕落及地”。而四个陪宾“有西装者,有便服者,有仍服满清时礼服者,形形色色,无奇不有”。‎ ‎——何一民《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城市市民 生活观念的变化》,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课堂跟踪训练 ‎1.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  )‎ A.中国的封建帝国正式结束 B.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束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群众性的反对,B项正确。‎ ‎2.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军阀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 A.军阀拥有武装 B.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 C.各帝国主义国家扶植军阀混战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方面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军阀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在华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故D项正确。‎ ‎3.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答案 D 解析 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属于主观因素,不属于政治前提,故A项错误;B、C两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但不是政治前提,排除;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故选D项。‎ ‎4.“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少年瞿秋白用这八个字概括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相对于皇帝倒了,剪辫是更具有观念意义的革命。可见剪辫(  )‎ A.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 B.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 C.断绝了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 D.意味着新思想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 答案 A 解析 剪辫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剪辫的切身体验使普通百姓感受到革命浪潮的冲击,故A项正确。剪辫和资本主义发展无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张勋复辟帝制表明,剪辫并未起到断绝清王朝在中国的复辟之路的作用,排除C项;新思想早就开始冲击国人的生活,排除D项。‎ ‎5.新文化运动健将钱玄同说:“孔经里所讲的什么三纲、五伦、礼乐、刑政,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东西。”这反映出(  )‎ A.共和政体不断完善 B.儒家思想神圣地位的终结 C.民主共和观念被践踏 D.封建礼教受到强烈批判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三纲、五伦……是和共和国绝对不能共存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所表现的是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共和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排除A、C两项;“终结”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 课时作业 ‎1.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下列哪一事件中最能体现(  )‎ A.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B.解散国民党,解散国会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规定总统可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 答案 D 解析 A、B、C、D四项都是袁世凯破坏民主制的行为。修改大总统选举法,且规定总统连任无限制,可指定继承人,暴露了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野心,故选D项。‎ ‎2.“中日民四条约”是依据“二十一条”经过多次谈判确定的最终修正案,内容包括《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及其附件与《关于山东省之条约》及其附件。该条约签于(  )‎ A.1912年 B.1914年 C.1915年 D.1916年 答案 C ‎3.以下是某班同学在学习“民国初年维护共和的斗争”时所做的学习卡片。请你帮助该同学把卡片中标注序号的空项准确补充完整(  )‎ 北洋军阀 革命党人 刺杀宋教仁 ‎1913年,①‎ ‎②‎ ‎1915年,护国运动 拒绝恢复③‎ ‎1917年,护法运动 A.①武昌起义 ②清帝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①二次革命 ②清帝退位 ③《中华民国约法》‎ C.①武昌起义 ②复辟帝制 ③《中华民国约法》‎ D.①二次革命 ②复辟帝制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 D ‎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答案 D ‎5.“府院之争”的双方是(  )‎ A.段祺瑞与黎元洪 B.段祺瑞与张作霖 C.张勋与溥仪 D.张勋与冯国璋 答案 A ‎6.1917年,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中国政府(  )‎ ‎①向德、奥宣战,加入一战协约国一方 ②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③撤销日本领事裁判权 ④派遣华工前往欧洲前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7.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答案 C 解析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A项;B项是在甲午战后,且此时清政府已经不存在,排除;一战期间,由于受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等因素,20世纪初中国纱厂盈利指数上升,故C项正确;D项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排除。‎ ‎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 A.纺织和化学 B.煤矿和面粉 C.纺织和面粉 D.冶铁和纺织 答案 C ‎9.新文化运动高举两面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具有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这两面旗帜分别是(  )‎ A.自由与革命 B.民主与科学 C.自由与正义 D.民主与法治 答案 B ‎10.(2018·浙江11月选考)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 A.振作少年精神 B.发动文学改良 C.推动文学革命 D.反对愚昧与专制 答案 C ‎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复辟帝制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强大武力作为后盾 B.违背社会进步潮流 C.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D.民主革命派的反对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再次推行封建专制,不得人心,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最终失败,故B项正确。袁世凯有北洋军阀作为武力后盾,排除A项;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紧密配合袁世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12.孙中山晚年指出“‎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  )‎ A.外国势力的干涉导致护法失败 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 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 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材料“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说明军阀割据不利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项正确。护法失败主要是因为军阀之间相互勾结破坏导致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民主进程的阻碍,排除C项;材料与不平等条约体系无关,排除D项。‎ ‎13.1914年,无锡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略地。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A.壮大企业规模,实行实业救国 B.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 C.善于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效益 D.利用政府支持,生产民生产品 答案 C 解析 实行实业救国、利用政府支持,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D两项;优化投资环境是政府的职能,而非企业,故B项错误;1914年,正值一战期间,列强忙于一战,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获得机会,故C项正确。‎ ‎14.著名剧作家老舍在其名著《茶馆》中刻画了一个小人物李三,他在剧中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话:“‎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对这段文字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C.民主道路,艰难曲折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答案 C 解析 《茶馆》中李三的牢骚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社会动荡,人们对北洋军阀的统治不满。小人物还留着象征封建专制的小辫儿,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辛亥革命后,社会基层对革命的观望态度,中国的民主道路曲折艰难,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的社会,天下大乱不是因为废除帝制,而是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统治所致,A项错误;李三等人留着小辫儿,不能说明人们反对复辟帝制,B项错误;军阀混战只是对材料部分信息的表面认识,D项错误。‎ ‎15.1935年,为《新青年》重印题词的胡适说:“《新青年》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其中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史上划时代意义,主要是指(  )‎ A.彻底批判封建礼教 B.积极倡导白话文 C.开始传播民主思想 D.体现了科学精神 答案 A 解析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故A项正确。B、D两项不是新文化运动在思想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排除;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民主思想就得到传播,故C项错误。‎ ‎16.人的解放说到底是思想的解放,思想解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 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变法图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康有为提出了什么政治建议?‎ ‎(2)材料二中掀起的运动,前期树立的两面旗帜是什么?这场运动最重要的作用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根据材料三谈谈对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传统文化的认识。‎ 答案 (1)问题:变革政治体制(或变官制)。‎ 建议: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 ‎(2)旗帜:民主与科学。‎ 作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3)历程:器物——制度——思想。‎ 认识:传统文化受到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逐渐近代化。‎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得出是变革官制。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 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得出立宪法,开国会,实行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旗帜是民主与科学。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闹了多少事……一切的黑暗”得出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得出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在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中逐渐近代化。‎ ‎1.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权利的重要性,提倡民主、自由,他最后将矛头指向传统的“道德政治”,故B项正确。陈独秀在强调个人权利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故C项错误;1916年马克思主义尚未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2.“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D.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知,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白话文的自身价值,排除C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 ‎3.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但《新青年》的很多文章集中在文学革命上。它们提倡以清晰、精确的白话文代替言约义丰的文言文,这是一场语言革命,其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因此,人们常把新文化运动称为“白话文运动”或“文学革命”。这说明(  )‎ A.白话文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 B.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载体 C.新文学注入新内容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解析 材料“实质是思维的重建,是用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思维方式”反映了“文学革命”的实质是思维方式近代化,传播民主与科学的内容,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白话文不只是文学形式上的变化,也有实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新文学注入新内容”没有突出实质,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