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五单元 高考真题精选
第五单元高考真题精选 [全国卷真题调研] 1.[2016·全国卷Ⅲ]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 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 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 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答案 C 解析 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 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排除 A 项。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 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排除 B 项。甲午战后, 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 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 C 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 不是甲午战后,排除 D 项。 2.[2016·全国卷Ⅲ]1903 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 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 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答案 D 解析 1898 年维新变法已经失败,1903 年不会抵制维新思想的 传播,排除 A 项。《奏定学堂章程》禁止使用的只是“团体”等部分 新名词,并非全部新名词,与民族语言的纯洁性无关,排除 B 项。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中体西用,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技 术,排除 C 项。“‘团体’……‘观念’”等新名词涉及到意识形 态,而洋务派反对学习西方的制度和思想,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传统意 识形态,维护封建统治,D 项正确。 3.[2015·全国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 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 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 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答案 C 解析 该书批判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这就为打破传统的思 想束缚创造了条件,从而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C 项 正确。 4.[2014·全国卷Ⅱ]1892 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 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 “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答案 B 解析 结合史实可知 A 项表述正确,但易服不是维新派的主要 目的,故 A 项错误;“易西服”服饰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 的变化,有利于推行维新变法,故 B 项正确;当时中国需改变对外 形象,但结合史实可知维新派目的是为推行变法改制,故 C 项错误;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的表述没有体现出易服的意义,故 D 项错 误。 5.[2015·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 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 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 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 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 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 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 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 (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 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 《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 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 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 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答案 (1)共通: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 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 (2)态度: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 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 解析 (1)从理论来源看,他们都主张回归孔子、孟子所编定原 典,从中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都认为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导致儒 学传道的断绝;从目的看,他们的认识都是为现实服务,韩愈是为了 复兴儒学,康有为是为变法制造理论依据。(2)对待孔子与儒学的态 度,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地方卷真题借鉴] 6.[2016·上海高考]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 )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 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答案 B 解析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的“器物”。“造成新文 化”,强调文化层面的变革,“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 A 项 错误;“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 故 B 项正确;“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与“中体西用”思想 维护孔教地位不符合,故 C 项错误;“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体 现学习西方涉及思想文化层面,“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 D 项错误。 7.[2016·江苏高考]1897 年 10 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 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 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 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答案 B 解析 在 1897 年之前,中国有《昭文新报》《申报》,严复没有 选择中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不能说明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故 A 项错误;材料“一方面选择……另一方面还……”表明维新派既关注 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提及严复 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没有提及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故 C 项 错误;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从创 办的地点到稿件的来源来看,是在北方,但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 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大力宣传 维新变法思想,故 D 项错误。 8.[2016·天津高考]直到 1917 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 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 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 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新青年》杂志在解释社会主义时对其理解并不 准确深入,主要原因是俄国十月革命尚未完成,人们没有看到社会主 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对其研究不深,故 A 项正确;中国经济落后欧 洲,是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但没有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及中国采用马克思主义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经济落后 于欧洲不是导致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社会主义理论 学派复杂是影响理解社会主义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 C 项错 误;从“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可知《新青年》没有对社会主义持 怀疑态度,故 D 项错误。 9.[2016·上海高考]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 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 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答案 B 解析 从“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 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时务报》是梁启超主笔宣 传维新思想的刊物,排除 A 项。《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 B 项正确。《民报》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排除 C 项。《申报》是 近代主要的商业报纸,不符合题意,排除 D 项。 10.[2016·浙江高考]20 世纪初,有学者认为,“张三李四是同 时人。张三记了古典来做古文;李四又记了古典,去读张三做的古文。 我想:古典是古人的时事,要晓得那时的事,所以免不了翻着古典; 现在两位既然同时,何妨老实说出,一目了然”。该学者旨在( ) A.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 B.提倡使用白话文 C.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 D.既反对白话文也反对文言文 答案 B 解析 强调科学地看待读经问题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事情,材料 讲的是 20 世纪初,同时材料也未涉及科学看待读经问题,排除 A 项。 材料“老实说出,一目了然”,强调直接老实说出,这样同时代的人 读起来就不必查阅和记录古典了,一目了然,另外,材料时间是 20 世纪初,综合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的相关内容,B 项正确, D 项错误。纠正“文学革命”的形式主义偏向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 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C 项。 11.[2016·海南高考]1919 年 7 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 “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 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 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 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 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少数前卫的 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排除 A 项。材料不能表明广 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排除 B 项。从“靠自己的努 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 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走向光明的社会主 义革命道路的认识,C 项正确。由材料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入传播的阶段,排 除 D 项。 12.[2016·北京高考]20 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 《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 令”。此人( )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 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 答案 B 解析 创办《新青年》的是陈独秀,中共“一大”召开时陈独秀 因在广州工作没能出席会议,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是李达和李 汉俊,故 A 项错误;由于对党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陈独秀被选 举为书记,故 B 项正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故 C 项错误;陈独秀未指挥南昌起义,故 D 项错误。 13.[2015·海南高考]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 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 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C.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答案 B 解析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 后;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人进入到学习西方器物(军事、技术) 的洋务运动阶段,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中国人 开始从学习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 命的失败,反映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因而出现学习西方民主科学的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进入到思想文化阶段,说明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故选择 B 项。A 项实质上是由于社会变革引 起的,故排除;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府推行西学的力 度不强,C 项错误;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与社会变革的程度密切相关, B 项是 D 项产生的原因,排除 D 项。 14.[2016·江苏高考]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 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 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 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 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 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 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 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 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 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 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 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 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 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 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 畅;280 字左右) 答案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 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 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略。 解析 (1)第一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彻底 否定’……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和材料二 “不承认任何传统权威和因袭的教条”得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 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 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2)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 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出观 点“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然后 结合材料中的信息及所学进行正反两方面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