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6 抗日战争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考点16 抗日战争学案

考点16 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原因 ‎(1)灭亡中国,称霸西太平洋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1927年,日本在东方会议上确定“____________”的武装侵略方针。‎ ‎(2)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3)国共两党的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侵华史实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____________,开始全面侵华。‎ ‎(3)‎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11月上海失守。‎ ‎(4)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 ‎3.罪行 ‎(1)制造了__________________。‎ ‎(2)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进行试验;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3)实行以华制华策略,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原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____________。‎ ‎2.表现 ‎(1)中国共产党 ‎①九一八事变后,发表宣言,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②1935年,发表“___________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1935年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东北抗日武装 ‎①组织抗日义勇军,打击日伪军。‎ ‎②1936年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3)国民党爱国官兵 ‎①1932年,____________、蒋光鼐等在上海领导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②1933年,安德馨在山海关抗日殉国。‎ ‎③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积极抗日,长城喜峰口失而复得。‎ ‎④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4)爱国民众 ‎①工人:罢工、募捐。‎ ‎②爱国工商业者:抵制日货,拒收日钞,要求政府对日经济绝交。‎ ‎③爱国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反对____________,并进行抗日宣传。‎ ‎(5)西安事变 ‎①原因: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____________,联共抗日。‎ ‎②结果:在中国共产党斡旋下,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的要求,事变得以和平解决。‎ ‎③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____________、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原因 ‎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②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③日本侵略使国民政府不得不抗日。‎ ‎(2)过程 ‎①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____________、新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②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________________,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国共合作抗日 抗战史实 特点、结果(意义)‎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淞沪会战期间)。‎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1938年春)。‎ ____________的胜利,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敌后战场 ‎(1)中国共产党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____________路线。‎ ‎(2)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成立。‎ ‎(3)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 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最终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中共七大 ‎(1)时间:1945年春。‎ ‎(2)内容: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_______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 ‎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1)1945年8月,美国先后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击溃日本精锐部队关东军。‎ ‎(3)中国军队的反攻:毛泽东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举行反攻。‎ ‎3.胜利标志:1945年____________,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4.胜利意义 ‎(1)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___________取得了完全胜利。‎ ‎(2)中华民族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___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__________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征服满蒙 卢沟桥事变 南京大屠杀 不抵抗政策 八一宣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蔡廷锴 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内战到和平 八路军 国共合作宣言 台儿庄战役 全面抗战 毛泽东思想 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8月15日 第一次 民主革命 反法西斯 抗日战争 解读: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开始了14年的抗日战争。随着日本的全面侵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党和共产党分别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击着侵华的日军,并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由于日本野蛮的洗劫和破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困境。在抗击日军侵略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重点理解]‎ ‎1.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之间进行合作。‎ ‎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3.运用国共合作抗日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提示:在抗战相持阶段,由于阶级属性和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曾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以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的局面。‎ ‎(2)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提示:“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这一时期是在全民族抗战开始之前。由材料中国民政府构筑的防御要塞区域来看,主要在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这一时期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背景,这样的布置实质上反映了国民政府为抗战作准备及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3)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劵”,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提示: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经济负担。‎ ‎(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提示: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这一时期,正面战场是主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多次重大战役,但国民党军队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尽管如此,这一时期仍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即国共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5)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 提示: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敌强我弱,中国在正面战场的抗战连连失利。顾维钧上述讲话的主要目的是争取各国对中国的同情以及对中国的抗战给予道义、物资等方面的支持。‎ ‎(6)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提示:抗战时期,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但该做法并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说明当时国民党中央不愿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跟进题组]‎ ‎1.下图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它反映了(  )‎ A.敌后根据地已遍及全国 B.国共两党既合作又斗争 C.晋(山西)成为全国抗日主战场 D.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 答案:B 解析:图片显示敌后抗日根据地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并没有遍及全国,故A项错误;图片显示出国民党侵占了根据地部分地区,说明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仍有摩擦,故B项正确;图片显示出晋(山西)是众多根据地的中心,但并不是全国抗日主战场,故C项错误;图片显示不出敌后战场开始局部反攻的信息,故D项错误。‎ ‎2.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该战役涉及华北的山西等地。平津战役涉及张家口、北平、天津,与山西无关,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以上海为中心,与山西无关,故B项错误;渡江战役解放长江以南地区,与山西无关,故C项错误;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涉及山西,故D项正确。‎ ‎3.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在长沙会战中取得长沙大捷,打死打伤日军约六万多人。英国《泰晤士报》称“‎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下列有关长沙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推动了中国战场国共合作抗战 B.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C.说明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的转折点 答案:C 解析:本题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共合作的信息,故A项错误;抗战进入反攻阶段是在1945年,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战相持阶段,故B项错误;英国《泰晤士报》把长沙大捷称为“同盟军……之胜利”,表明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长沙大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故D项错误。‎ 主题一 日军侵华 ‎1.地图证史——蓄谋已久的计划 论从史出 上图反映了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侵华由局部侵略到全面侵略。‎ ‎2.史料探史——日本的侵略方针的改变 史料 为了应对长期的作战,当将以前对华处理办法明确修改……目前最主要的是在占领区进行基本工作——恢复治安……根据敌我形势而配备的兵力,要限制在必要的最少限度内。……亲日政权的扶植,特别是有关亲日政权的统一,其主要目标是使之逐步稳健地发展。‎ ‎——摘自1938年12月日本陆军省参谋本部 ‎《昭和十三年秋以后对华处理办法》‎ 探究 据史料,概括归纳日本对华作战方针政策与战争初期阶段相比发生的变化。‎ 答案:速决战改为长期作战;“以华制华”,扶植傀儡政权,谋求长期占领统治中国。‎ ‎3.归纳总结——日军对华殖民统治的特点及危害 ‎(1)特点 ‎①政治上,日军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对占领区人民实行疯狂迫害:在东北,日军进行“讨伐”和“治安肃正”;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在华中,日伪政权发动“清乡运动”。‎ ‎②经济上,日本侵略者在农业、工矿运输业、金融业等方面,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 ‎③思想文化方面,日本侵略者通过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蒙蔽、麻醉和腐蚀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推行奴化教育和愚民政策。‎ ‎(2)危害 ‎①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攫取了沦陷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特权。‎ ‎②剥夺了中国许多无辜百姓的生存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 主题二 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1.漫画证史——中国抗战的国际共识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论从史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已进入了相持阶段,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使日本深陷中国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抗战。‎ ‎2.史料探史——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史料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 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探究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综合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答案:促进中华民族觉醒,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爱国热情);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奠定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推动民族解放。‎ ‎3.重点讲解——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战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4.比较总结——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结局及其不同的原因 ‎(1)近代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基本形势都是敌强我弱,但结局却完全不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 ‎①战争领导: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②民众动员: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日战争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日。‎ ‎③战略战术:甲午中日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④国际环境:甲午中日战争时,西方列强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