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时作业 13 辛亥革命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吴玉章先生曾写下诗句“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 以纪念某事件。诗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兴中会建立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中华民国成立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反映 的是 1905 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B 与题意相符,故选 B。A 是 1894 年,C 是 1911 年,D 是 1912 年,时间均不符,排除。 2.1911 年 10 月 12 日,刚刚到达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孙中 山从一份地方报纸的报道上看到一个有关中国的消息,他当时的第一 想法便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领导革命的夙愿。这一消息应是 ( A ) A.武昌起义爆发 B.中华民国成立 C.清帝退位 D.同盟会成立 解析:根据材料“1911 年 10 月 12 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11 年 10 月,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美国后,孙中山尽快回国, 故 A 项正确;B 项是 1912 年元旦,排除;C 项是 1912 年 2 月退位, 排除;D 项成立于 1905 年,排除。 3.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 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 是指武昌起义( B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从题目中理解 “首义”就是首创性义举,从武昌起义的影响来看,其首创性义举应 该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即推 翻清王朝统治并导致 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故答案选 B。 4.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 开始。该观点的理由,最恰当的是( C ) A.发动了武昌起义 B.终结了清朝统治 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颁布了《临时约法》 解析: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首义,只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无 法说明“从君主到民主”的社会转型,故 A 项错误;“终结了清朝 统治”未指明“君主”的内核,不够准确,故 B 项错误;“推翻封 建帝制”告别了君主,“建立中华民国”提倡了民主,此理由与材料 观点相符,故 C 项正确;《临时约法》的颁布不能说明“从君主到民 主”的社会转型,无从体现对君主制的否定,故 D 项错误。 5.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 A ) A.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同盟会发动了最早的武装起义 解析:解题时注意题干图片中“武昌起义”这一关键信息。1911 年 10 月发生的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由此引发了中国历 史在 20 世纪初的第一次巨变。故选 A。 6.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 D ) 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解析:由“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可知,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革命的敌人依然存在,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故 D 项最符合题意。 7.“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约法》这一内 容从根本上颠覆了下面哪种观念( A ) 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D.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解析:本题考查《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 体”确立了主权在民,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权利属于君主 个人。 8.“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是 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这种神圣……为人民所 抛弃是毫无疑问的。”此后无论谁想建立专制独裁统治都会为人民所 讨伐,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C ) A.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使复辟力量日益强大 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之所以专制主义正统为民主主 义正统所取代,关键在于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鲁迅先生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 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 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C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解析:根据材料“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 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可知,材料认为辛亥革命虽然已经结束,但组 织军政府的却还是封建势力,其讽刺的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实现反封建 的革命任务,政府仍然被乡绅所把控,没有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故 选 C。材料无关反帝问题,排除 A;材料没有突出脱离群众问题,排 除 B;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 D。 10.下图是一张“文革”时期关于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 纯手工绘图。该示意图( A ) A.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B.为一手资料,真实可信 C.客观真实反映历史事实 D.主观想象不具史料价值 解析:从材料中的认为“袁世凯利用两面手法窃取革命果实”来 看,该示意图掺杂了作者强烈的情感,包含个人对袁世凯这一行为的 谴责。故答案为 A 项。该示意图是后人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是研 究辛亥革命的第一手史料,排除 B 项;该示意图具有强烈的主观色 彩,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排除 C 项;D 项说法绝对,排除。 11.历史学家袁伟时指出:“现代社会,有没有皇帝无足轻重。 重要的是专制制度是不是结束了?辛亥革命显然没有完成这个历史 任务。”这种观点( D ) A.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B.忽视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C.强调了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 D.指出了辛亥革命的重大缺陷 解析:题意是指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皇帝制度,但没有完成结束 专制制度的革命任务,是存在重大缺陷的革命。而不是否定辛亥革命 的历史功绩,忽视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故排除 A、B 两项;题意中 没有涉及到资产阶级的阶级特性,故排除 C 项。故选 D。 12.《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 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 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D ) A.结束封建制度的伟大功绩 B.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推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天下非一人之 天下也”说明君主专制的推翻,D 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结束封建制 度,A 错误。材料不是论述辛亥革命思想影响,B 错误。社会习俗不 符合材料信息,C 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 共 52 分)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孙中山)提供了一个使中国立足于世界最新型政府的 行列的捷径,不仅可以赶上西方,而且可以很快超过西方。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陈独秀说:“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 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 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 古拉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材料三:尽管辛亥革命后,一时看来政治形势还十分险恶,但人 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 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 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使中国立足于 世界最新型政府的行列”采取了哪些措施。(8 分) (2)据材料二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 了什么变化。(4 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说明,为什么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五 四运动”。(4 分) (4)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10 分) 答案:(1)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创建中华民国;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制。 (2)革命前认为皇帝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革命后破除了这 一迷信。 (3)辛亥革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励着人们探求救国的新道路, 这正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基础。 (4)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极大地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 恩雨露深。”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革命运动取得的成果?结合材料中提供 的历史信息说明这次运动的历史意义。(14 分) (2)材料二的春联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历史问题?(12 分) 答案:(1)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 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2)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由于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评价。第(1)问革命运动依据图 片标注判断,意义从性质、功绩方面回答。第(2)问依据“民国二年” 即 1913 年,结合“帝德”“皇恩”体现的封建性,从辛亥革命局限 性的角度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