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1.《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 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这一 描写 ( )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 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 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 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 解析:选 D 《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虽然影响较大,但脱离现实, 并不真实可信,排除 A、B 两项;《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不能说是毫无 根据,就是有些夸大,对欧洲人到东方探险是有诱惑的,排除 C 项;欧洲人相 信《马可·波罗游记》对日本的描写,他们渴望到东方寻求黄金,《马可·波罗游 记》对日本的描写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故选 D 项。 2.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 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 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 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 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解析:选 B B 项表述与题目中“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 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 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相符,故选 B 项;A 项表述不符合事实,排除 A 项;题目中并未体现推动新旧大陆的发展问 题,排除 C 项;“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表述不准确,排除 D 项。 3.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 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 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 ) 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 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 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 解析:选 C 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行到印度是为了追 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 C 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 主观动机,排除 A 项;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还是获得商 业利润,排除 B 项;殖民的目的不是控制当地的政治,排除 D 项。 4.经过 70 天的航行,虽然他没有到达中国,也没有到达印度,但他根据地 图,仍将他到达之地称为“印度”(Indian),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为“印度 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这里的“他”是 ( )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解析:选 B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与材料中“新大陆”不符,故 A 项错误; 哥伦布远航寻找印度,发现新大陆以为是印度,与材料中“将他遇到的原住民称 为印度人(Indians),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发现了新大陆”相符,故 B 项正确;麦哲 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故 C 项错误;达·伽马真正到达印度,与材料中“新大陆” 不符,故 D 项错误。 5.菲律宾马克坦岛上有一个双面碑亭,其正面刻有这样的文字:“1521 年 4 月 27 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下列与此相关的选项是( ) A.到达好望角 B.发现美洲 C.直达印度 D.环球旅行 解析:选 D 迪亚士到达好望角,故 A 项错误;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故 B 项错误;直达印度的是达·伽马,故 C 项错误;从材料“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 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9~1521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故 D 项正确。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 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人员交流的频繁 C.东西文明的交汇 D.科技发明的推广 解析:选 A 殖民扩张是世界各民族历史逐渐融合的主要途径,故 A 项正 确;B、C、D 三项不是主要途径,均排除。 7.下图直接反映( ) 1500~1557 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交通革命 解析:选 A 抓住题干中文字“1500~1557 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和图 示可知,英国物价不断攀升,并结合新航路开辟后,黄金白银大量涌入欧洲,使 得物价上涨,故选 A 项;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商业贸易中心由意 大利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等,排除 B 项;工业革命发生于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840 年前后,排除 C 项;交通革命会使得成本下降从而降低物价,排除 D 项。 8.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 新的名称如“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 A.西班牙、荷兰 B.意大利、英国 C.意大利、西班牙 D.荷兰、英国 解析:选 D “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分别指的是荷兰和英国,故 D 项正确。 9.17 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成立。荷兰联 合东印度公司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远航的资 本。这体现出当时的欧洲( ) A.强烈渴求贵金属 B.贸易造成物价上升 C.工业原料需求旺盛 D.商业模式发生变化 解析:选 D A、B、C 三项在材料中未涉及,均排除;材料中“通过向全 社会融资的方式,成功地将社会分散的财富变成远航的资本”“世界上第一个股 票交易所”表明商业模式发生变化,故 D 项正确。 10.1585 年到 1604 年,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至少有一两百武装商船出 海,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国运输船队,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 20 万英 镑。这一现象( ) A.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B.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C.促成了欧洲商贸中心转移 D.反映了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 解析:选 B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是 1651 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故 A 项 错误;由题干中“在政府授权下,英国……每年的掳获平均可达 20 万英镑”, 可知这些财富是重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故 B 项正确;促成欧洲商贸中心转移的 是新航路的开辟,故 C 项错误;题干未提及英国社会矛盾的缓和,故 D 项错误。 11.1651 年,克伦威尔领导的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保护英国本土航海贸 易的法案,规定凡从欧洲运往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国的船只 运送。由此引发的殖民战争是( ) A.英西战争 B.英荷战争 C.英法战争 D.英葡战争 解析:选 B 英西战争发生于 1588 年,原因是英国经常截击西班牙从美洲 运送金银的船只,故 A 项错误;题干提及的是英国通过的《航海条例》,遭到荷 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战争,故 B 项正确;17 世纪下半叶,英、法之间在北 美和印度的矛盾渐趋尖锐,英国发动对法国的战争,故 C 项错误;材料与葡萄 牙无关,故 D 项错误。 12.美国金融中心纽约始建于 17 世纪初,原名叫新阿姆斯特丹。17 世纪中 后期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 ) A.商业资本的强大 B.资本输出的兴起 C.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 D.殖民霸权的角逐 解析:选 D 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取代荷兰,确立了世界商业和殖民 霸权,体现出工业资本的强大,故 A 项错误;资本输出的兴起开始于第二次工 业革命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B 项错误;两国在当时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故 C 项错误;纽约名称的变化反映了英国取代荷兰,反映出殖民霸权的角逐, 故 D 项正确。 13.17 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 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解析:选 A “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而 茶叶主要来自东方,可见世界市场得到开拓,故 A 项正确;“并已成为国家税 收的对象”不能体现“主要”,故 B 项错误;“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不能 体现茶叶贸易中心在英国,故 C 项错误;“17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 故 D 项错误。 14.据统计,1400 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大约是 3 600 万,到 1600 年降到 1 000 万左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奴隶贸易的盛行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革命的开展 解析:选 A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抢占殖民地,大量印第安人由 于被屠杀、奴役或染上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而死去,从而造成拉丁美洲人口锐减, 故 A 项正确;奴隶贸易的盛行是殖民者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而贩卖非洲黑 人形成的,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中后期,故 C 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于 18 世纪 60 年代,故 D 项错误。 15.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教授彼得·盖伊在其著作《启蒙时代》中写道:“对 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 1760 年到 1800 年之间,生活彻底 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解析:选 A 由题干中“在 1760 年到 1800 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 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这应该是英国,故 A 项正确;法国此时未展开工业革命,故 B 项错误;德国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均在 19 世纪初,故 C、D 两项错误。 16.1771 年,英国人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设立了一座水力纺纱厂,它被称 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这一“现代意义”主要是指( ) A.动力的革命 B.生产组织的革命 C.城市化开始 D.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选 B 材料“被称为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工厂”表明工厂制的正式诞 生,故选 B 项;“动力革命”主要指代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应用,排除 A 项; 水力受自然条件局限,大多建立于河流旁边,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排除 C 项;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在一国经济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排除 D 项。 17.18 世纪中期前后,英国立法严惩在外国居留逾六个月的技术工人;1785 年,又制定法律禁止多种机器和工具出口。这些措施 ( ) A.利于英国保持工业技术优势 B.阻碍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 C.提高了新技术开发的积极性 D.促进了工业技术的迅速传播 解析:选 A 时至 18 世纪中期,整个世界只有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材料 中英国这些技术防护措施很明显有利于防止先进技术和设备外流从而有益于其 工业技术领先地位的保持,故选 A 项;这些措施阻碍了其他国家工业革命进程, 而不是英国,排除 B 项;防止先进技术和设备外流并不能提高新技术开发的积 极性,排除 C 项;这些措施本身只能对工业技术的迅速传播造成阻碍,排除 D 项。 18.1780~1851 年英国从北美洲进口棉花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主要原 因是( ) A.北美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 B.工业革命完成需要大量原料 C.棉纺织业技术的不断进步 D.世界市场形成各国联系加强 解析:选 C 由材料“1780~1851 年英国从北美洲进口棉花数量呈逐年增 长趋势”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英国棉花需求量的扩大,故选 C 项;1783 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排除 A 项;工业革命完成于 19 世纪中后期,排除 B 项; 世界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排除 D 项。 19.下表反映了 18~19 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 况,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 年代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1.0 27.5 51.0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C.政府鼓励人口迁移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解析:选 A 18 世纪 60 年代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得 到发展,与材料中“1801~1851”相符,故选 A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 19 世纪晚期,与材料中“1851”不符,排除 B 项;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主要是受工业 革命的影响,排除 C 项;“英国城市人口”是英国国内,未涉及世界市场,排 除 D 项。 20.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方式从随 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近代交通发展的迅速 B.民众财富收入的增加 C.工厂制度影响的深远 D.生活方式日益国际化 解析:选 C 材料强调的是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而非交通业的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人们的休闲时间而非财富收入增加,故 B 项错误;由材 料可知,工厂制度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英国人 的休闲时间而非生活方式,故 D 项错误。 21.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理论的影响下,贫穷被看 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 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表明工业革命( ) A.有助于生产的合理化 B.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C.推动社会观念的进步 D.降低了社会人文关怀 解析:选 D 题干表明工业革命使人们对贫困者的日渐冷漠,缺乏人文关怀, 故选 D 项;题干中的措施不一定使生产合理化,排除 A 项;题干中的措施使得 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但这不是题干的主旨,排除 B 项;该措施不是社会观念的 进步,而是社会观念的倒退,排除 C 项。 22.英国艺术家威廉·希斯常以漫画表达对大量机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 下图《怪物汤》描绘了一位贵妇看到放大的泰晤士河水滴后的惊恐。这幅漫画反 映了 ( ) A.环境保护成为社会共识 B.技术革新带来社会问题 C.工业革命造成大众恐慌 D.经济发展加剧贫富分化 解析:选 B 材料图片描绘了放大的水滴中存在很多生物,结合“对大量机 器进入人们生活的反思”,可知是技术进步带来生态的破坏,故选 B 项;材料 表明的是威廉·希斯的看法不是社会共识,排除 A 项;材料是威廉·希斯的看法不 是大众,排除 C 项;材料水滴中的大量生物表明是生态破坏而不是贫富分化, 排除 D 项。 23.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1831 年,他做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 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与之相关的成就是( ) A.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B.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电力的广泛使用 解析:选 D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是电力广泛应用的理论基础,故选 D 项;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与无线电技术有关,排除 A 项;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与内 燃机有关,排除 B 项;化学工业的建立与电磁感应理论无关,排除 C 项。 24.有人这样描述:大自然的昼夜节律不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律,人类从 此得以征服黑夜,他如同为人间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他”的这项发明应该 是( ) A.火车 B.电灯 C.电报 D.电脑 解析:选 B 征服黑夜,即电灯的发明,故选 B 项;火车的发明,体现的是 蒸汽动力革命、交通革命,排除 A 项;电报发明解决的是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 输问题,排除 C 项;电脑的发明与应用普及,是信息时代的象征,排除 D 项。 25.据统计,1870~1913 年间,世界贸易总量增长了 3 倍多,铁路线长度 增长了 4 倍,世界船舶总吨位增长 1 倍以上。这表明( ) A.国家之间经济争夺更加剧烈 B.世界各地区间联系加强 C.世界各地获得同等发展机会 D.蒸汽机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解析:选 B 随着世界贸易的增长,铁路线长度增长,世界船舶总吨位增长, 世界各地区间联系加强,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没有 涉及具体的国家,排除 A 项;世界各地获得同等发展机会过于绝对,排除 C 项; 1870~1913 年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排 除 D 项。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8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许多证据证明,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比如,在商朝的妇好墓 中发现了一些玉器,经鉴定是和田玉、昆仑玉等。汉武帝时,迫于匈奴的军事压 力,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虽历经千辛万苦,但张骞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使 命。尽管如此,他的亲身见闻,引起了汉武帝的巨大兴趣。第二次奉命出使西域 时,张骞带了很多副使,浩浩荡荡几百人,并携带了大量的礼品。汉武帝认为自 己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所以要吸引西域各国到中原来,就需要带很多礼品, 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丝绸。随着张骞和副使们的出使,大批中亚国家和当地的民族 都体会到丝绸的美丽,同时又通过商人扩大了与中亚、西亚的丝绸贸易。 ——摘编自刘伟《改变世界经济地理的一带一路》 材料二:15 世纪末到 16 世纪初,欧洲人开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 洲南端到达印度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历史上习惯称之为“地理 大发现”。葡萄牙以当时不到一百万的人口,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崛起成为西欧最 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葡萄牙 16 世纪控制了跨 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打破了阿拉伯人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垄 断了世界上的香料、食糖、黑奴贸易,成为世界性的商业帝国,欧洲的贸易中心 也从意大利转移到了葡萄牙(它的邻国西班牙也因美洲的黄金、白银而强大起 来)。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形成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与丝绸之路形成的不 同,并简析其世界意义。(10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丝绸之路在商朝就已存在”“迫于 匈奴的军事压力”“汉武帝认为自己是天下共主、最高统治者”并结合所学知识 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考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 度切入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交往的 途径、方式、内容、结果等方面入手;第二小问,设问强调“世界意义”,可从 全球文明的交流、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阐述。 答案:(1)特点:出现时间早;逐渐形成;时间跨度大;带有政治、军事目 的。影响:扩大了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推动了西汉时 期中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民族融合等。 (2)不同:新航路的开辟是欧洲商品经济大发展、商业危机等因素推动的结 果,丝绸之路的形成则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新航路通过海路连通全球,而丝绸 之路则海陆兼有,但局限于欧亚非三大洲;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充斥着血腥和暴力, 如掠夺各地的金银、劳动力、廉价原料等,而丝绸之路则呈现出和平友好往来的 特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但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和贫 穷,而丝绸之路使交往双方受益。世界意义: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文明相对 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逐步形成。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 世纪初,英国的棉纺织品主要来自印度,它成为英国社会非常 喜欢的东西。棉纺织工业在英国是完全崭新的工业,既没有毛纺织工业的特权, 也没有其重重束缚,因此,容易接受新技术。当时的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棉纺 织工业用在产品的原料价值,在制造过程中增长了百分之一千到百分之五千”。 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请求国会“准许一切人出卖或购买棉纺织品”,并 请求降低消费税,议会批准了他的请求。 ——摘编自陈紫华《一个岛国的崛起:英国产业革命》 材料二: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市场是商品贸易 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对 商品贸易的需求、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商品贸易的规则等因素。 ——摘编自吕宁《工业革命的科技奇迹》 (1)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水力纺纱机发明前,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发明成果。(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物的表现”的视角,概括说 明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表现。(10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英国的棉纺织品……成为英国社会非常 喜欢的东西”“完全崭新的工业,既没有毛纺织工业的特权,也没有其重重束 缚”“阿克莱特请求国会”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可列举飞梭、 手摇纺纱机等发明。第(2)问,根据材料“商品、对商品贸易的需求、商品贸易 的渠道与途径、商品贸易的规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 答案:(1)主要原因:需求的推动;属于新兴工业,束缚少,接受新技术快; 利润高;政府的政策支持;发明家的技术革新。成果:飞梭;手摇纺纱机。 (2)表现:工业革命给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商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 生产的互补性扩大了对商品贸易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商品贸易提供了便 利的运输条件;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和半 殖民地,开拓了商品贸易的渠道;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完善了商品贸 易的规则。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位法国游客在 1788 年参观一家棉布工厂后,写道:“和我们在 一起时,拥有这种工厂的英国富人们并不注意保持与其财富相称的姿态”……对 他们而言,他们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尊严和回报;至于工作所带来的财富,则是另 一回事。当博斯韦尔在伦敦索霍区看到瓦特和博尔顿的大型发动机工厂时,他想 起了博尔顿的一句话:“先生,我们在卖全世界都渴望拥有的东西——动力。” 这些新贵就是企业家,他们带来了一种新的精神。事实证明,这种精神是取之不 尽用之不竭的。从经济而非政治的角度来讲,他们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全面彻底且 不可逆转的变革,因此他们堪称“革命者”。 ——摘编自[美]罗伯特·L.海尔布罗纳、威廉·米尔博格《经济社会的起源》 材料二:每个时代都有技术进步,但是对于帝国主义者的掠夺行为有帮助的 许多发明,却首先是在 1860 年至 1880 年这 20 年间产生作用的……新技术在 19 世纪的传播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因此欧洲各民族和政府对它的接受程 度也达到了顶峰,它让欧洲各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新贵们“新的精神”追求是什么。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他们从经济角度“给我们呈现了一场全面彻底且不可 逆转的变革”。 (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1860 年至 1880 年间出现的新技 术为何能令帝国主义的成本变得很低廉? (4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科学和技术进步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客观进步作 用。(6 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他们的工作有其自身的尊严和 回报”“瓦特和博尔顿的大型发动机工厂”等可以得出追求人的地位平等,重视 技术创新;第二小问,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生产力、生产组织、城市化、 自由主义、世界市场等角度)来回答。第(2)问,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及其 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来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信息和前面几个小问的答案来回 答即可。 答案:(1)追求:追求人的地位平等;重视技术创新。 说明: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生产 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工厂制确立;城市化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 为时代潮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发生革命性变化,自由主义成为主要的经 济政策;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发生革命性变化,商品输出成为 其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新动力和新能源(或电力、石油)的使用,提 高了劳动生产率,新兴产业兴起;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革新,促 进资本和人员在全球的流动,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3)作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为世界各地联 系的加强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