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五年真题分类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必修2
第 8 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2016 年题组 1.(2016·江苏单科·17)下图是 19 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 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上图可知,从 1801 年到 1901 年,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发展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但略有起伏,因此不能说处于稳定增长阶段,故 A 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贸易和运输业,制 造业、煤矿业和建筑行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收入的增长明显高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说明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符,故 B 项错误;从上图可知,来自政府、 专业机构、国内服务行业以及海外的收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收入远远高于第一次工业 革命时期,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体现了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故 C 项错误;从上图可知,英国 从 1801 年到 1901 年,国民经济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显著增加, 国民总收入也显著增加,两者是相一致的,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015 年题组 1.(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文综·33)由表 1 可以推知,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 ) 表 1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从表 1 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 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 1 不符,故 A 项 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 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故 B 项正确;从表 1 四国工业生产总 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故 C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 化,但与表 1 内容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5·浙江文综·21)下图是美国 1821—1920 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 移民因素的是( ) A.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考点】英国的殖民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 至 1945 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B 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 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 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5·上海单科·17)观察右侧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考点】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解析】1870 年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乙国发展呈现上升趋势。英国技术革新落后,逐渐 失去领先优势,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 A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法国的 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故 B 项错误;俄 国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故 C 项错误;1871 年 德国统一,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呈现上升趋势,故 D 项正确。 【答案】D 4.(2015·上海单科·22)在 19 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 优先选址在( ) A.商业繁盛的地区 B.盛产煤炭的地区 C.邻近河流的地区 D.电力充足的地区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时代的来临 【解析】资本家为新建纺织厂选址,接近市场是重要因素,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 A 项错误; 19 世纪末的西欧内燃机逐渐取代蒸汽机,因此接近盛产煤炭的地区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故 B 项错误;19 世纪末的西欧已经摆脱对自然力的依赖,邻近河流的地区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故 C 项错误;19 世纪末的西欧电力成为一种新的动力,在生产中广泛应用,因此应该优先选 址在电力充足的地区,故 D 项正确。 【答案】D 5.(2015·海南单科·12)据统计,1850 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 243 项,1870 年为 4132 项, 1900 年达到 8784 项。这反映出德国( )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政府鼓励发明专利) 【解析】海外市场主导着科技发明的说法错误,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叙述德国的科技专利, 未涉及其他国家,因此不能得出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从 1850 年到 1870 年德国统一,到 1900 专利授予书目激增,说明统一的政府有利于推动科技的发展, 故 C 项正确;引进技术发明不属于专利,故 D 项错误。 【答案】C 6.(2015·海南单科·18)20 世纪 20 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 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解析】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府对科技的大 力支持,与民主政体的建立无关,故 B 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据材料中“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 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可见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的作用,故 C 项正确;知识经济为 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出现于 20 世纪 90 年代,时间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C 7.(2015·海南单科·11)下表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衰退 C.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考点】工业革命 图 2 【解析】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因此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中国所占份额减少主要在于欧洲工业革命后,制造业迅速 发展,而非中国制造业衰退,故 B 项错误;工厂的出现是工业化发展的表现,不是推动欧洲 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1800~1900 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 产量中所占份额欧洲明显多于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完成了工业革命,故 D 项正确。 【答案】D 2014 年题组 1.(2014·四川文综·11)图 2 形象地刻画了 1936 年美国电影《摩登时 代》的主题。该电影( ) 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 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 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 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 【考点】工业革命;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 【解析】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故 A 项错误;图画中将人的部 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 下工人的处境,故 B 项正确;图片寓意与应对大危机无关,故 C 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 主要是用喜剧的手法描绘工人的工作生活,故 D 项错误。 【答案】B 2.(2014·海南单科·20)1923~1929 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 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 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考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解析】题干材料中“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工人从经济发展 成果中获取很少,故 A 项正确;依据题干中“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 提出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故 B 项错误;依据所学,1929 年以前,供 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 C 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才开始 实施,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013 年题组 1.(2013·上海单科·22)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 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经济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能对应的是( ) 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活动,掠夺 了大量财富,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时期,通过大规模的 商品输出,进行对外经济扩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出现,资本家开始以资本输出侵略为 主要方式,对外扩张。故选 C。 【答案】C 2012 年题组 1.(2012·福建文综·23)1912 年 4 月,“泰坦尼克”号客轮在从英国到美国的首航中不幸沉没。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该客轮的背景材料,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①使用电灯照明 ②豪华客舱配备电视 ③航线经过地中海 ④用无线电报与外界联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看准时间 1912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第二航程从英国到美国, 这是一个历史地理综合题目,电视是 20 实际 20 年代才出现的排除②。从英国到美国不需要经 过地中海,排除③,所以答案 B。 【答案】B 2.(2012·海南单科·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 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考点】第二次工业命革命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机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 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 项正确; B、C、D 三项与题干现象无关。 【答案】A 3.(2012·上海单科·18)在 1900 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 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 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 A.电力与蒸汽 B.电力与钢铁 C.蒸汽与煤炭 D.煤炭与钢铁 【解析】1900 年巴黎世博会上主要展出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这也是此次世博会的 物质基础,蒸汽、煤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电力与钢铁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符 合题意。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2015·山东文综·40)(节选)(6 分)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第一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章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各国独立 战争 第四章 法国大革命 第五章 法兰西第一帝国 维也纳会议 第二编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第三编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 ——摘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 年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 1914 年 (一)优势的基础 第十章 科学革命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500 年以后的世界》(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9 年版) (3)依据材料二所反映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研究历史的视角,说明近代西方是如何取得“优势 地位”的。(6 分) 【考点】(3)史学理论——史学观念(全球史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解析】(3)依据材料二中“第一编 1500 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二编 新兴西方的 世界,1500—1763 年;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 年”可以看出斯塔夫 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 结合材料二中“(一)优势的基础”可以看出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也是西 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和掠夺的结果。 【答案】(3)说明:斯塔夫里阿诺斯从全球化的视角研究历史,西方“优势地位”是随着世界 市场的形成逐步确立的。它既是西方自身发展领先于世界的结果(西方开辟新航路、拓展世 界市场,科技革命、政治革命、工业革命等都领先于世界),也是西方对其他民族和地区侵略 和掠夺的结果(西方殖民扩张不断扩大,亚非拉很多地区沦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6 分) 2.(2015·天津文综·13)(节选)(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01 年,虽经李鸿章讨价还价,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将外 国使臣觐见清帝的礼仪说帖,作为《辛丑条约》的附件十九。其中规定:外国使臣递交国书 时,清帝须派高于王公规格的轿子往来使馆迎送,同时派军队保护;清帝款宴各国使臣应在 皇宫大殿内举行,并躬亲入座。 ——摘编自王开玺《隔膜、冲突与趋同——清代外交礼仪之争透析》 (2)材料反映了中国怎样的外交地位?试从国际背景分析其原因。(6 分) 【考点】(2)八国联军侵华;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2)第一小问地位,由材料二中“清王朝仍被迫接受西方外交使团的礼仪要求”,可 以看出当时清政府处于屈辱的服从地位;第二小问原因,主要从这个时期的世界背景来看, 即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其影响的角度来考虑。 【答案】(2)地位:屈辱的服从地位。(2 分) 原因:19 世纪末,西方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输出资本,瓜分世界:资木主义世界体系最 终建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 分) 3.(2015·浙江文综·39)(节选)(10 分)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 世界。1915 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 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实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 命的深入。到 19 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 自治”的。19 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10 分) 【考点】(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2)第一小问概述,依据材料二中“启蒙思想的继承者”并结合所学美国 1787 年宪 法内容从权力制衡和调和中央和地方矛盾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发明创造,结合所学第二次 工业革命关于美国的发明创造从“爱迪生、贝尔、福特以及德雷克”等人的发明回答。 【答案】(2)概述:制定联邦宪法。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 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的矛盾。(4 分) 发明创造:爱迪生发明电灯等,创建第一个发电厂;贝尔发明电话机;福特制造出美国第一 辆汽车;德雷克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6 分) 4.(2015·江苏单科·23)(15 分)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 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 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 1914 年,路上行驶的 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 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 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 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 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 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 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 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 影响。(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2 分)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 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 字左右) 【考点】(1)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3)两次工业革命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一“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到 1914 年,路 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分析,得出大规模 工业生产的需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一“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使零售价降低了 三分之二”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据材料一“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 地增长”、“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得出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 据材料一“1914 年”结合所学分析得出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据材料二中“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并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得出普及前由农村 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据材料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得出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 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 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 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 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 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 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 【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2 分) 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 分)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1 分) 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1 分) (3)略。(9 分) 5.(2015·广东文综·39)(节选)(8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 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 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 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 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 式。20 世纪 80 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 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 18—19 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 分) 【考点】(1)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国际工人运动 【解析】(1)关键是抓住时间“18—19 世纪”、地点“西欧”,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发 展的主要状况概述即可,比如,政治上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工人运动兴起,经济 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对外通过殖民扩张、战争、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建立 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等。 【答案】(1)状况: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工业化;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 市场。(4 分) 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工人运动兴起。(4 分) 6.(2014·上海单科·38)(节选)扩张之路 美国在 19 世纪末的扩张 问题:(10 分) (1)根据以上材料,美国的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 (6 分) (2)美国实行扩张政策的前提是什么?(4 分) 【考点】(1)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2)美国的扩张和强盛——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1)结合提示“美国在 19 世纪末的扩张”以及美国在 19 世纪末的主要史实作答,另 外地图中表明有中国、日本以及一些小岛,都能够反映出美国扩张的特点即重视海上扩张;扩 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 主要目标是中国,通过“门 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2)结合美国国内政治南北战争的作用和美国经济上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答。 【答案】(1)水平 1: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多个特点(6-4 分) ·重视海上扩张;扩张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商业利益;扩张的区域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 主要 目标是中国,通过“门户开放”政策,在中国赢得了与列强均等的机会 水平 2:能根据地图发现美国扩张的一个特点(2 分)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联性(0 分) (2)水平 1:能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合理解释(4 分) ·南北战争结束,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迎来了工业化的高潮,并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取代 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其他答案:回答与材料、问题无关或不符合史实(0 分) 7.(2014·海南单科·28)(12 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初,德意志仍然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1807 年,德 意志邦国之一的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率先踏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 行了类似改革。1834 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宣告成立,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德意志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 ——摘编自李工真《德意志道路:现代化进程研究》 材料二 1870 年以后,德国工业化进程加快,通过普法战争,德国从法国夺取了矿产资源丰 富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获得 50 亿法郎的战争赔款,统一后的德国继续扩大军费支出, 大大刺激了与军火生产有关的重工业。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了 钢铁、机器制造等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的发展。由于德国工业化起步较晚,这使得它能够集中力 量投资于新兴产业,因此电气、化工等现代化工业部门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19 世纪后半期, 德国在学习外国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完成了科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 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德国工业化启动的特点。(3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870 年后德国工业化迅速发展的原因。(9 分) 【考点】(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工业化) 【解析】(1)依据材料一中“普鲁士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其他一些邦也相继进行了类似改革” “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并对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并结合英国工业化特点,从改革、 资本积累以及政治条件等视角概括特点。 (2)依据材料一中“政治统一提出了迫切要求”以及材料二中“普法战争获得 50 亿法郎的战 争赔款”“军事上的需要使铁路和海运获得迅速发展,进而带动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完成了科 学研究向应用转变的重大突破,新的科学发现很快就能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等信息从 政治条件、资金获取、交通运输以及科学技术等角度来归纳原因。 【答案】(1)特点:自上而下推行改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主要依靠内部进行资本积累;缺乏 有利的政治条件。(3 分) (2)原因:德国统一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工业发展提供了统一市场和制度保障;通过普法 战争获得煤铁矿区及巨额赔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源和资金;交通运输与军事工业推动重工 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9 分) 8.(2013·山东文综·29)(节选)(4 分)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 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二 发展 1902 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 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4 分) 【考点】工业革命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第二问杜邦公司的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 命,从所给材料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实验室的建立,科学研究与技术发展紧密结合 【答案】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9.(2012·课标全国卷·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1868 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 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 所好转。 1903 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 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 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 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 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 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 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 的起点。 2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 问世。 1952 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 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 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 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 20 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 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 分) 【解析】综合考查工业革命。第(1)题,从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第(2)题,从时间信息 入手,列举与之相关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即可。第(3)问,从技术进 步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带来的积极作用角度分析。 【答案】(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 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 技术的产生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与应用。 (3)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化进程,提 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10.(2012·天津文综·14)(18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化学工业的卡特尔化是按照以下途径进行的:管理的集中,以保证少数上层领导人 大权独揽来维持规定的价格标准;消除竞争,以杜绝外国竞争的保护关税来保证在市场上的稳 固地位;以较少数企业、但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1904 年,六个大 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了两大卡特尔。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材料一中的“卡特尔”是一种什么样的生产组织形式?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第二次 工业革命中德国处于领先地位的新兴工业部门。(5 分) 材料二 1871 年德国完成统一。1870 至 1913 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4.7%,工业生 产增长了 4.6 倍,同期英国增长 1.3 倍,法国增长 1.9 倍。1913 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 值中的比重为 16%,英国为 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 13%,而英国为 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2)依据材料二,归纳 1870 至 1913 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 因。(7 分) 材料三 1899 年,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演讲中说:“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列颠帝国,法国 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 ——王春来等《16-19 世纪世界史文献选编》 (3)材料三中皮洛夫表达了什么意向?为实现这种意向德国做了哪些准备?最终导致了什么结 果?(6 分)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治经济的发展。第(1)题“卡特尔”是垄断组织的一种形式;第(2) 题由于国家统一和运用新技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 家;第(3)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德国也要求争夺世界市场,重新瓜分世界,并不断扩军备战, 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答案】(1)垄断组织。 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 (2)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 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 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德国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领先;德国殖民地少,所占世界市场份 额相对小。 (3)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市场。 扩军备战、结成军事同盟。 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