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附答案大全+复习教案大全
部编版高考历史二轮 专题复习测试附答案大全+复习教案大全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精选: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08·广东湛江)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古汉字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 历史信息。下列甲骨文反映出的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是 ( A ) 众 囚 刑 劓 A.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B.商朝统治者很迷信 C.商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商王权威大大超越了夏王 解析:从甲骨文“众”“囚”“刑”“劓”反映的是刑罚严酷,有关商朝政治状况的信息应 该是商朝社会阶级压迫非常残酷。 2.(2008·广东肇庆)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 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 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解析:宗法制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一种制度,在此制度下,人们特别在意家族的血 缘传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的现实影响就是重男轻女,从而造成男女比例失调。 3.(2008·江苏泰州)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 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 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 解析: A、B、c三项的表述都是正确的;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首先 是不可能的,况且社会性质要转型,封建制度要取代奴隶制度就要在分封制逐步瓦解的前提 下,通过改革实现。 4.(2008·江苏南京)《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楚庄王)八 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 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D)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 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 ④ 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从题干材料的信息:“楚之选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 至洛,观兵于周郊。”“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等可以 看出①②③④均是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5.(2008·广东汕头)2002年湖南龙山县里耶镇出土了3.7万枚秦代简牍,举世震惊。这些 简牍是秦代地方官府档案。从右图秦简及其释文,你得到的信息有 (A ) 释文:(正面)三年四月辛丑朔丙午司空腾敢言之阳陵逆都士五越人有赀钱千(第1行)百世四越人戍洞庭都不 智何县署,今为钱校卷一上谒今洞庭尉(第2行)越人署所县责以受阳陵司空(司空)不名计问何县官计付署计 年(第3行)报。 ①秦代确已实行郡县制 ②秦代确已统一文字为秦篆 ③这些简牍早于公元前221年 ④秦代 已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从出土地点看,当时秦已统一全国,所以这些简牍不可能早于公元前221年,由图中 文字可以看出,地方官员的任命等都来自于皇上,不可能实行三权分立。 6.(2008·山东潍坊)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 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C ) 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 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解析:首先注意题干体现的砖文时间:秦代;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我们 知道秦朝完成国家大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皇帝专 制独裁统治。综合上述分析,可选择C。 7.(2008·山东临沂)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请你设计一套邮 票(4枚),力求多元展现秦朝的面貌及对后世的影响。下列哪些内容是最为恰当的? ( D ) ①商鞅像 ②秦始皇像 ③秦半两钱 ④西安兵马俑 ⑤秦长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解析:注意秦国和秦朝的区别,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商鞅是秦国人但不是秦朝人,故排除①。 8.(2008·山东文登)毛泽东善读史书,对赢政很是赞赏,他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对 此正确的理解是 (B ) A.秦使分封制寿终正寝 B.秦推行郡县制影响重大 C.皇帝制被后世采用 D.三公九卿制得以延续 解析:要全面地理解题干所示的信息,毛泽东针对的是秦朝“政制”,这个“政制”应该是 郡县制而不是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没有延续下去,而郡县制一直推行。 9.(2008·山东青岛)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 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 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 职于 (D )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解析:唐朝尚书、中书、门下三省的职责分别是政令的执行、草拟、审批,由此排除A、B 两项,兵部属于尚书省的六部之一,也应排除。 lO.(2008·广东文理基)电影《女驸马》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 榜中状元”,这指的是哪一级科举考试 ( D ) A.乡试 B.会试 C.院试 D.殿试 解析:唐朝武则天时,首创了武举和殿试。“皇榜中状元”必须经过皇帝钦点,应该是殿试。 11.(2008·上海全真模拟)“王沔(音mien,三声),字楚望,齐州人。……加左谏议大夫、 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应该是 ( C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解析:宋朝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从题干材料“王沔……加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参知政事。”可以推断 应该是宋朝人。 12.(2008·江苏如东、启东)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 是 ( B )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解析:示意图体现了秦朝是一相制,隋唐是多相制,说明了中国古代从秦汉到隋唐宰相制度 的演变趋势,而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君主通过分散相权来加强皇权。 13. (2008·江苏宿迁)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 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D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解析: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 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14.(2008·江苏淮安)下图所示的中央行政机构属于 ( C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清朝 解析:图中的“中书省”是最明确的提示信息,只有元朝时存在。 15.(2008·江苏锡、苏、常、镇)下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置,下列 解释正确的是 ( D )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D.封建专制统治的 需要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内阁的作用,即加强 封建专制,这样即可知道应选D。 16.(2008·江苏南京)孟德斯鸠说:“中国是 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 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 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 实是 ( C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解析:孟德斯鸠生活的年代大致处于清朝时期,“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是政府的专 制精神更强,所以应该选C项。 17.(2008·山东临沂)右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 的主要原因是 ( A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解析: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所以皇帝经常称自己是“真龙天子”,此邮票 的用意即在此。 18.(2008·广东梅州)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 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 A )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人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解析:明初为减轻皇帝繁杂的事务设殿阁大学士以协助皇帝,后来形成内阁。 19.(2008·江苏如皋、海安)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 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C )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解析:紫禁城是皇帝活动场所,表面的森严,体现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实质。 20.(2008·山东临沂1月)右图是北京天坛祈年殿——古代封建皇帝在此祭天并祈祷五谷丰 登。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D ) A.封建统治者重视农业的发展 B.古代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迷信色彩浓厚 C.五谷丰登是古代农民的美好愿望 D.从农民的利益出发 解析:古代封建皇帝在天坛祈年殿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 要,而不是为了农民的利益。 二、非选择题 21.(2008·广东惠州)“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阅读材料: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 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 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 也。”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 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 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 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 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答案:(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 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 (2)两人都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 (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 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 所以看法上有差异。 解析:第一问要读懂材料,从材料中归纳柳宗元的观点;第二、三问首先搞清顾炎武的观 点与柳宗元的观点分别是什么,然后再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原因。 22.(2008·江苏如皋、海安)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 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图表,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 好工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资料记载: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 万 7500 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 万 13465 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 万 22500 人 l:2613 清康熙时 2459 万 27000 人 l:911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指出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及其 历史教训。 材料二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 图二明朝中央机构 图三清朝军机处内景 (2)图一体现的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反映的政治 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三中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 点?综合上述图示,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案:(1)官民之比畸形发展(或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 展和强化的必然产物。教训:必须精简机构,裁撤冗员。 (2)皇权高度集中。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趋势。 解析:第一问图表中官民之比是核心,官民之比从西汉时的1:7945到唐高宗时的1:3927 到元成宗时的1:2613,再到清康熙时的1:911,官多民少的现象日益严重,据此分析原因 和教训。第二问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国历代政治制度(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2008 广东)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服。秋,王以诸侯伐郑伯。郑伯御之。”这反映的问题是( ) A 分封制的崩溃 B 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C 阶级矛盾尖锐 D 周王室的衰微 3.(2008 上海)“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4.(2008 江苏)“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A. 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 5.(2007 年宁夏)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6.(2008 山东)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7.(2007 宁夏)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 同的是( )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 8.(2007 宁夏)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国家相匹配的社 会物质实体。”能证明马克思此话正确的是 ①焚书坑儒 ②秦长城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 ( )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0.(2007 上海)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 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①行省制 ②州郡县制 ③郡县制 ④道州县制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 1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 A 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C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12.(2007 广东) 1945 年 8 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 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 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13.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协议的本质意义是( )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B。人民取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C.改组国民政府 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内战政策 14.(2008 宁夏)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15.(2007 海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 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 6 名副主席中有 3 人,政务院 4 名副总理中有 2 人,34 个 部级正职中有 15 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 ) 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 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 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中最早建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广西壮族自治区 D.西藏自治区 17.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维护统一 18.阅读下面的前两届人大代表构成表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中共党员 668(占 54.5%) 708(占 57.7%) 民主党派 274(占 22.3%) 284(占 23.2%) 无党派 284(占 23.2%) 234(占 19.1%) 关于上述表格中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确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巩固国家政权 C.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19.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方面最深刻的教训是( ) A.反对个人崇拜 B.重视民主法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20.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有( ) 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⑤村务公开 ⑥财务公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21.近年来一个法律名词——政府听证变得炙手可热。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行了听证会, 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收费办法,学 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质询。国家决策的“问计于民”说明(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发展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22.“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条文是在广泛听取各个方面、阶层的意见与建 议,反复商议的基础上,形成草案,最后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这体现了( ) ①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②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 ③法律 是社会各个阶级意志的反映 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得到全面落实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思路是( )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C.加强法制教育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 D.加强对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执法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4.下列对法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 B.“法制”完善是“法治”的前提 C.“法治”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D.由“法治”到“法制”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步伐的大大加快 25.下图为 2008 年 10 月 16 日,河南省武陟县大虹桥乡东张村,1000 多村民进行第六届村 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基础的一环 B.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体现 C.体现了中国基础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 D.是贯彻“依法治国”卓有成效的努力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皇帝 门下 尚书 中书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图一 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 图二 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 图三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 图四 现代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 回答: (1)图一和图二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图三和图四体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别 是什么? (2)图一中国古代和图三美国近代史上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相同吗? 请说明判断理由。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四现代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在产生方式上是对图二中哪一机构的 继承和发展?都体现了什么原则?本质上有何不同? (4)根据图二和图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 民主范围、参政方式的不同。 27.(2008 海南)(10 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挽救目前抗战危机,准备反攻的急救办法,必须对政府的机构人事政策迅速 来一个改弦更张……因此我坦白的提出,希望国民党立即结束一党统治的局面,由国民政府 公民大会 五 百 人 议事会 陪审法庭 十 将 军 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 高 人 民 检 察 最高法院 国务院最 高 人 民 法院 国会 各部委 中 央 军 事 委员会 总统 召集各党各派、各抗日部队、各地方政府、各人民团体的代表,开国是会议,组织各抗日党 派联合政府,一新天下耳目,振奋全国人心,鼓励前方士气…… ——中共代表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上关于国共谈判的报告》(1944 年 9 月)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 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他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 民代表会议,同事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 年 8 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提出组织联合政府的目的,说明抗 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为此而进行的努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 的和背景。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 年 12 月 1 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 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 年 7 月 26 日,中、美、 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 1962 年 1 月 24 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 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2005 年 3 月 14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 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 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 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 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 立 的解决方式。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 29、新中国成立以后注重法制建设,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也不断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 要。请回答: (1)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制订的?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仅颁布了 1982 年宪法,并相继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这些做 法有何重要意义? (3)1999 年宪法修正案,将哪些重要内容写入了宪法? (4)我国宪法的多次修订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A B B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D C A D C B A 21 22 23 24 25 B A B C B 26.(1)图一体现的是独裁专制的决策方式,图二体现的是民主集体决策的方式。 政治制度:图三是美国的总统共和制,图四是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主要特点:美国的总统共和制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而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 民主集中制原则。 (2)形式上的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本质上的不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特点;而中国的三省六部 制则体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特点。 (3)继承和发展: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在产生方式上是对五百人议事会的继承和发展。 体现的原则:主权在民的原则 本质不同:图二只是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或奴隶主阶级民主专政);而图四代表的是 大多数人的利益,具有民主广泛性(或社会主义人民民主专政)。 (4)民主形式:古希腊是直接民主;近代西方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民主范围:古希腊的民主局限于城邦公民;近代西方民主在资产阶级范围内不断扩大。 参政方式:古希腊采取抽签、轮流坐庄、民主选举等参政方式;近代西方是选举和议会 立法。 27.(1)目的: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努力:中国共产 党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目标;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推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目的:为区别于 1946 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 立在即。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附参考答案)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流传着一句话:“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 够做一切事情。”这句话出现在( ) A.英国颁布《大宪章》后 B.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 C.1688 年“光荣革命”后 D.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后 2、 “1689 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欧洲文 化史》)它说明 ( ) A.当时英国还没有建立民主政治 B.当时英国由封建贵族统治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还没有掌权 D.大部分英国人没有选举权 3、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 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 和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4、英国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掀起了一次次要求议会改革的运动,产生这种要求的根源是 (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国王权力受限 C.内阁制的发展 D.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5、在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中,国王的政治作用体现在 ①调控议会和内阁的关系 ②在外交中 代表英国 ③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 ④是维护国家统一的中坚力量 (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③ 6、在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其主要原因是( ) A.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 B.美国法制健全 C.两党互相牵制 D.民主制度充分发展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核心是 ( ) A.议会 B.总统 C.总理或首相 D.大法官 8、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9、美国独立战争后,建立了比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它的显著特点是 A.实行联邦制 B.议会分为参.众两院 C.实行总统制 D.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 10、下列关于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确立美国为总统制联邦制共和国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否定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 11、当美国南部 11 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 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A.《1787 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B.《1787 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C.宪法第 13 条修正案(1865 年):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D.宪法第 14 条修正案(1868 年):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 何法律 12、翻开美国历史,共有九位总统曾在众议院被提案弹劾。他们是泰勒、强森、克里夫兰、 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仁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这充分 体现了 ( ) A.法律至上 B.分权制衡的原则 C.两党政治 D.联邦制 13、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它不同于 1689 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因为它实际上 ( ) A.废除了国王称谓 B.实行三权分立 C.不以国王为元首 D.不给国王行政权 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在会议闭会时期,如果 每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这说明( ) A.总统控制议会 B.总统权力大,议会权力小 C.总统的权力受议会限制 D.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15、1875 年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法国的家族势力 B.恢复了等级制度 C.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D.堵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16、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 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 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17、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 ) A.帝国的皇帝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B.议会拥有立法权,对政府的行政进行监督 C.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D.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和预算的权力 18、“德意志民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 这个伟大的民族又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历史根 源是( )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民主的宪法 19、以下文件反映了各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其中确定君主立宪政治 体制的是 ( ) ①英国《权利法案》 ②美国《1787 年宪法》 ③法国《1791 年宪法》 ④法国《1875 年宪 法》 ⑤《德意志帝国宪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20、英国《权利法案》、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资产阶级的要求。其内容的相同点体现在 (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反对剥削、压迫,要求平等、民主和自由 C.反对殖民压迫,要求民族独立 D.建立资本主义法治社会 21、下列不属于法国总统与美国总统相似之处的是 ( ) A.总统掌握行政权 B.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 C.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统帅 D.总统有固定任期 22、有关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重要成果,从法律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 B.是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否定,表明国家主权在民 C.是一种间接民主,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 D.最早产生于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的理论中 23、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两种主要政体,其区别是 ( ) ①前者不设总统,后者设立总统 ②前者政府对议会负责,后者的政府对总统负责 ③前者 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后者的国家元首拥有实权 ④前者的议会拥有立法权,后者的立法权 在总统 4、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2008 届江苏)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 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 ) 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德国联邦议会议长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 年美国宪法》在中美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文献,它们 ( ) ①都颁布于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②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都是各自国家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④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鉴于国会下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亟宜采取有效措施以矫正之。宜扩 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凡在能产生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之各城市或城镇选区居留 之成年男子,未被剥夺法律能力者,……拥有或租有住宅、财房、商店的有权选举该城市或 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国会代表。 ----英国《改革法案》(1832 年) 材料二 ⑴凡年满 21 岁之男子,精神健全,目前不在因犯罪而坐牢之列者,都有选举 权。⑵秘密投票----以保障选民运动用其投票权利。⑶国会议员不应有财产的资格限制---- 使各选区能够选出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人民宪章》(1837 年) 材料三 1832 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企望,希望他们受的种种苦难能够 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得到消弥……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 到另一个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 年) 材料四 凡具有下列各项资格的男子,得有权在 1868 年及以后登记作为选举人,…… 即:⑴已届成年,并未被剥夺法律行为者;……⑵在同年 7 月 20 日或 21 日以前。曾与其他 居民一样,根据其居住房屋……诚实无欺地缴纳自 1 月 5 日以来的一切税金者。 ----英国《人民代表制度法案》(1867 年)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832 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对选举权作了哪些规定?并指出最有利于哪个阶级? (2)材料二与材料三实际上是反映了当时工人阶级怎样的要求? (3)从材料四看,英国的选举制度又作了什么变革?从人民权力方面对此作一简要评价。 2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说,以上两幅图分别代表了法国人 走向共和的初始阶段和确立阶段,请问,在这两个阶段中,分别颁布了什么重要宪 法文件? (2)依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两部宪法文件的内容根本区别是什么?两部宪法文件的颁布 在法国历史上各具有什么重要地位? (3)据此,你对法国革命中共和制的确立有何认识? 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 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28、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 材料一:见下图 (1) 漫画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 请画出英国的政体结 构图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 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 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2) 作为总统,他当时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有何特点? 材料三 1789 年大革命后法国政体的艰难曲折历程。 (3) 为什么法国的共和制确立会如此艰难? 材料四 18 世纪 60-70 年代的德国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时代。 (4) 与英国相比,俾斯麦统一后的德国政治体制有什么不同? 材料五 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 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5)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 29、近代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有力保障。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 材料二:人们把他弥留之际交给华盛顿夫人的遗嘱打开之后发现,那份遗嘱是他在七月 份亲自仔细拟好的,在头几条中有一条规定,要在他的妻子去世以后解放他家中的奴隶。 ——《华盛顿传》 材料三:1911 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 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何种政体形式?该形式是通过哪一 个重要文献加以确立的? (2)根据材料二,华盛顿作为总统,为什么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当时该国的政体形式 如何? (3)以材料一、二所述两种政体为例,简述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美国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 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30、(2008 届江苏四校联考)请分别举出英、法、美三国几经探索后最终形成的政治体制及 标志政治体制形成的法律文献。德意志历史发展过程中政治体制的变化与三国相比,最大的 相同和不同点是什么?简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答案 1.D 2.D 3.B 4.A 5.C 6.A 7.A 8.D 9.D 10.D 11.A 12.B 13.B 14.C 15.D 16.A 17.D 18.C 19.B 20.D 21.B 22.D 23.B 24.B 25.A 26.(1)1832 年改革法案对议员名额分配、议员人数的调整、议员资格作了规定;最有利 于资产阶级。 (2)反映了工人改变政治上无权的状况,实行普选,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的要求。 (3)1867 年法案对选民资格又有调整。英国对选举政策进行一些调整。使人民获得了更多 的权力,但对选举人仍有许多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7.(1)图一:1791 年宪法;;图二:法兰西第三共国宪法(1875 年宪法)。 (2)根本区别:1791 年宪法规定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875 年宪法确定法国为总统制 共和国。 地位:1791 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1875 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 政体的最终建立。 (3)认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具有曲折性;走民主共和之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宪 法在走向共和过程中起到了强有力的保障作用。(任答 2 点) 28.⑴君主立宪制, 女王 议会 上议院 下议院 首相 内阁 ⑵(2)因为 1787 年宪法规定黑人奴隶制是合法的,当时法律还没有关于解放奴隶的规定, 所以它不能解放全国的奴隶。 特点:A、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国家主权,一个全国性议会,最高行政长官,最高司 法,联邦权力至上,各州在不违背联邦法律的前提下制订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经济财 政文教上有一定的自主权。B、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 组织领导政府,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拥有广泛的权力。C、共和制,总统和议员民主选 举。D、分权和制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立法权属于两 院制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E、是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的混合体,共和制是根基,联邦制、总统制受制于共和制。(学生任意答出四点即可) (3)A、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制度非常顽固,封建残余思想长期 存在。B、法国资产阶级内部分裂,有共和派、立宪派、帝制派等,共和派势力较弱。C、 法国革命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欧洲封建势力的干涉和破坏。 (4)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政体。 A、德皇是国家最高实际统治者,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可主宰议会、任命官 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内外政策,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宰相是内阁首脑, 只对皇帝负责,不向议会负责,任期长短由皇帝决定。 C、议会有立法权,但须经德 皇批准 (5)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 29.(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因为 1787 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府。 (3)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可以在一 定程度上防止出现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但也容易产生摩擦和推诿,影响决 策效率。 (4)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 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而失败。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 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30、英国 君主立宪制 《权利法案》 美国 共和政体 《1787 年宪法》 法国 共和政体 《1875 年宪法》 相同:都属于资本主义的政治体制。 不同:英、美、法政治民主化的程度比较高,德国的政体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还 一度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原因:英、美、法是通过激烈的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它们对封建制度的 改造比较彻底,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的程度比较高。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 统一运动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对内实行专制主义。 专题十六 日本历史面面观(附参考答案) 一、温故知新 政治制度: 政治 革命运动: 对外战争: 经济: 思想: 文化 文学: 科学: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日本明治维新的情况(选修一) 内忧: 背景 外患: 倡导改革: 武装倒幕: 进程 明治即位: 颁布措施: 政治上: 内容 经济上: 文化上: 作用: 俄 国 历 史 面 面 观 日 本 历 史 面 面 观 评价 局限: 2、说说 APEC 的情况(必修二) 背景: 时间: 地点: 国家: 原则: 方式: 领域: 意义: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内容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19 世纪 70 年代,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废除了禁止土 地买卖的法令,正式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统一征收地税;引进西方先进技 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废除了国内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 电报、电话,开办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 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1885 年前后,日本的工业革命 出现高潮。20 世纪初,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也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由于日本保留 着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十分狭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日本无法通过经济手段 同其他国家竞争,只有更多依靠军事手段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产地。带有浓厚封建 性的垄断集团同军阀集团相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有“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之称。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工业生产普遍下降,失业人数猛增,农产 品价格惨跌,大批农民破产。法西斯专政逐步确立起来,日本成了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战后日本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 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积极发展 教育,培养人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美军的大批军事及后勤物资订货,进一步刺 激了日本经济发展。1955 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60 年代末,已是仅次于美 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80 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 动经济稳步增长。1987 年,日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 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四、本专题你需要通过的测试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为典型的侵华罪恶之一。我们在研究“南京大屠 杀”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2、被称为“东方的伏尔泰”的日本启蒙思想家是 A.福泽谕吉 B.吉田松阴 C.伊藤博文 D.高杉晋 作 3、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最主要内容是 A.提倡西方文化,发展近代教育 B.打破传统的身份等级制度 C.发展新闻出版事业 D.改变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习惯 4、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倒幕运动的成功 C.西方思想的传入 D.天皇专制的建立 5、“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对此做出的反应中表述有误的是 A.对外开过,学习西洋之法 B.改革幕政,是先富国强兵 C.推翻天皇,建立民主政权 D.激发斗志,维护民族独立 6、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中不包括 A.中国香港 B.中国台北 C.中国澳门 D.澳大利亚 7. 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是 APEC 方式,APEC 方式的特点是 ①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 ②自主自愿的原则 ③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8.亚太经合组织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域集团的最显著特征是 A.有利于组织内各国合作与经济发展 B.形成了统一的关税联盟 C.形成了 APEC 方式 D.形成统一的农业政策和货币政策 9.1989 年建立的亚太经合组织是. A.世界性经济组织 B.世界性政治组织 C 国际军事组织 D.区域性经济组织 10.中国经济参加 APEC 活动,并主持召开 APEC 会议。这主要是为了 A.加强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11、右图是研究日本侵华历史的①第一手资料②第二手资料③文献资料④实物资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 马关条约 》 中,对列强侵华野心刺激最大的是 A .开辟内河航运线 B .割辽东、台湾给日本 C .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D .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 … …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 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14 .关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 .打击了敌人的后方 B .配合了正面战场 C .抗击了日军的主力 D .加速了相持阶段的到来 15、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进行的会战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16、关于抗日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 抗战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 全民族 抗战是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③ 敌后抗日根据地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④ 是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A . ① ②④ B .①②③ C . ② ③④ D . ① ② ③ ④ 17、与中国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社会极大援助 B.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 C.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D.日本侵略战线拉得太长 18、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A.战后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B.朝鲜战争的影响 C.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19、下列对法西斯势力发展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德国法西斯依靠纳粹党夺权 B.日本法西斯以军部为核心 C.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标志着日本法西斯体制的确立 D.希特勒上台标志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20、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国家发动的局部战争有 ①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日本 挑起卢沟桥事变 ③德国进攻波兰 ④德国进攻苏联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后形成的是 A.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B.苏德战争爆发 C.七七事变 D.德国进攻英国 22、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 请款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呶呶不 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A、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的倾轧 B、军费不足、洋务派失误和朝廷猜忌 C、同僚的倾轧、朝廷猜忌和洋务派失误 D、同僚倾轧、洋务派失误和军费不足 23、国共两党能够合作抗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 B、国内形势 C、阶级利益趋于一致 D、社会主要矛盾 24、1945 年日本投降后,重庆一家报纸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谜面,要求打一中国 古代历史人物,当时谜底有两个:屈原(原子弹)、苏(苏联)武。对这两个谜底认识正确 的是 A、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根本原因 B、以上两个谜底正确,反映了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 C、以上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作用 D、两个谜底没有反映出中国人民为抗战所付出的代价和所起的作用 25、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的总后方分别位于 A、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B、西北地区、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D、西南地区、华东地区 26、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抗战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27、下列史实,不能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是 A、《开罗宣言》的发表 B、英美宣布废除在华治外法权 C、参与联合国的筹建 D、民主革命力量大大加强 专题七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附参考答案) 一、温故知新 现代中国的含义 1、起止时间: 2、社会阶段: 阶段 时间 3、4 个时期 时期 时间 重大事件 二、本专题你需要理解的概念: 1、说说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和意义? 时间: 意义: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制定的?制定的目的何在?说说其内容和 意义。 时间 目的 内容 意义 3、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主要表现在哪 3 个制度上?这 3 个制度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前 两个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陷于瘫痪或名存实亡的,又是在什么情况下重新焕发生 机的? 表现: 法律依据: 瘫痪与新生: 制度 瘫痪原因 新生原因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有哪 3 个重要环节?说说各个环节 的情况? 环节 情况 5、“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20 世纪 50 年代中后期: 1979 年元旦: 1979 年 1 月: 1981 年 9 月 30 日: 1982 年 12 月: 1984 年: 1984 年 12 月: 1987 年 4 月: 1992 年: 1995 年: 2002 年: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过哪些外交方针与政策?取得过哪些重大外交成就? 方 针 政 策 毛泽东提出的: 周恩来提出的: 1953 年: 1955 年: 意义: 成就 建国一周年时: 1954 年: 1955 年后: 1971 年: 1972 年: 1972 年 9 月: 1978 年 12 月: 1979 年 1 月 1 日: 2001 年: 2001 年 12 月 21 日: 2002 年: 三、本专题你需要背诵的知识: 1、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宪法规定国家的性质,而 1949 年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 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 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履行的就是宪法职能,到 1954 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故 而是临时宪法。 2、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指的是? 195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 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规定了公民的权力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 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社会主义原则是其区别于共同纲领的新特点。 3、说说台湾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国时称夷洲,吴国将军卫温率军到达台湾。 隋唐时称流求,隋炀帝派人到过台湾。 元朝时称琉球,元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时称台湾,郑成功于 1662 年一举收复,结束了荷兰人对台湾人民的奴役。1683 年, 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 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 年 4 月,日本威迫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清政府签订了耻辱的《马关条约》,割占了 台湾、澎湖诸岛。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不久又陷入了两岸隔绝的痛苦之中。 国民党政府于 1949 年败退台湾。美国政府把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972 年 2 月美国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台 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表示从台湾撤出全部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从新中国成立到 1979 年,中国共产党一直主张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对 金门等岛屿每天都进行炮击。 1979 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的方针, 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通航、通邮、通商和探亲旅游,命令解放军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1981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 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举行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谈话 具体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即在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 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 作报告》阐述了这一构想,获得大会通过。 一国两制的构想,在台湾岛内外逐渐引起强烈反响。1980 年以后,回祖国大陆定居、 探亲访友、采访观光的人员不断增多,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 繁。但是,台湾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 国”、“一中一台”、“台独”的活动严重影响着和平统一的进程。 4、台湾、香港、澳门各是如何脱离祖国和回到祖国怀抱的? 台湾: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清初,郑成功率战舰 300 多艘,在台湾登登陆, 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 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894 年中日爆发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 年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1945 年日本战败,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台湾回归祖国。 香港: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 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 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 年深圳河以南地区成为英国的租借地。1984 年 12 月,中英两国 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 港恢复行使主权,该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到了 祖国怀抱。 澳门:从 16 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东南沿海地区,1553 年获准在澳门暂 居,后买通澳门守将,每年纳银 500 两,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擅自修筑城垣和炮台,设 置“自治”机构,任命官吏,派驻军队,强行租占澳门。1987 年 4 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 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 1999 年 12 月 20 日对澳门恢复行 使主权。当日,澳门回归,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 5、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是怎样根据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而调整 的? 20 世纪 50 年代,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中国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 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实行一边倒,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同临 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冲破美国的外交 孤立政策,同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恶化,中国加强同亚洲、 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往来,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奠定了基 础。 20 世纪 70 年代,苏联威胁中国安全,美苏争霸激烈,美国欲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国用 小球(乒乓球)影响大球(国家关系),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尼克松访华,中 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独 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 环境。实行对外开放。 四、本专题你应该通过的测试: 1、“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在他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我国 外交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有 ①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日邦交正常化 ③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④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A、(1)(2)B、(3)(4)C、(1)(3)D、(2)(4) 2、下列史实的先后顺序是①“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③中共“八 大”召开④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3.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4、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迄今已经实现的主张是①停止 炮击金门等岛屿 ②海峡两岸实现“三通”③开放海峡两岸探亲旅游 ④结束海峡两岸 军事对峙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5.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A. 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 在亚非会议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D. 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6、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根本依据是 A、民主党派帮助过共产党 B.民主党派已变成代表部分劳动者的政党 C.共产党信任民主党派 D.共产党需要民主党派 7、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 A、中印谈判 B、中缅谈判 C、中苏谈判 D、中美谈判 8、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 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9、20 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 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10、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2)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3)体 现了人民民主专政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4)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A、(1)(2)(3)B、(1)(3)(4)C、(1)(2)(4)D、(1)(2)(3)(4) 11、我国基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时间是在 A、1949 年 B、1951 年 C、1953 年 D、1956 年 1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下列大事,按其发生时间先后排列应是 (1)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2)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3)派团出席万隆亚非会议(4) 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1)(2)(3)(4)B、(1)(3)(2)(4) C、(2)(1)(4)(3)D、(2)(3)(1)(4) 1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4、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7 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15、邓小平同志多次谈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影响最严重的“左”的 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 C、农村人民公社化 D、文化大革命 1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1)中日建交(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3)中美建交 A、(1)(2)(3)B、(2)(1)(3)C、(3)(2)(1)D、(1)(3)(2) 17、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1949 年《共同纲领》中宣布的原则 B、1953 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1955 年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 D、70 年代形成的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 18、1955 年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非国家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着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19、1955 年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20、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 (1)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4)《中日友好条约》签订 A、(1)(2)(3)B、(2)(3)(4)C、(1)(2)(4)D、(1)(3)(4) 21、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已占据澳门 A、150 多年 B、近 400 年 C、400 多年 D、500 多年 22、新时期我国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1)政治协商(2)民主监督(3)参政议政(4)维护统一 A、(1)(2)(3)B、(2)(3)(4)C、(1)(2)(4)D、(1)(3)(4) 23、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 A、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 B、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 D、中日邦交正常化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 于 A、1949 年底 B、1954 年秋 C、1956 年底 D、1978 年底 2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 D、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