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3课 宋明理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新学优历史同步人教必修三精练:第3课 宋明理学

第 3 课 宋明理学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 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故选 C 项。A、B 两项在材料 中没有体现;D 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 C 2.西方史学家认为,唐宋时期,“雅俗两类文化中佛教影响甚广,能够抗衡但无法压倒传统的儒家思 想”。这一时期,儒学在与佛教抗衡斗争的过程中( ) A.最终彻底战胜了佛教 B.最终形成了佛、儒并行的局面 C.都被统治者奉为正统 D.吸收佛教合理成分而获得新发展 解析唐代出现了儒、佛、道并行的局面,到宋代,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儒学吸收了它们的合理成分 而发展到哲理化的阶段。故选 D 项。 答案 D 3.“程门立雪”的典故反映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 可能是( ) A.“为政以德”“节用爱人” 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C.“知行合一”“致良知” D.“民贵君轻” 解析“为政以德”“节用爱人”是孔子的思想;“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君轻”是孟子 提出的。二程的主要思想是“天理”,故选 B 项。 答案 B 4.强调学习要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所谓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的宋代思想家是( ) A.韩愈 B.朱熹 C.王阳明 D.黄宗羲 解析“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认识“理”的方法论,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程颢、程颐和朱熹,故 B 项正 确。 答案 B 5.“若不明心,虽为学日益,反为道日损”。持上述观点的思想家应是( )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解析题目材料中的思想家讲究“明心”,这属于心学的范畴,因此,D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D 6.理学家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所谓的良知是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所以 A 项正确。B 项错在 “圣人独有”,C 项明显不符合心学理论,D 项错在“外部世界”,应是内心世界。 答案 A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子生前,看不起当代制度,几次婉辞进用。虽一度立朝,仅四十余天便离去。他的学说,在生前也并 没有多少人承认是最好的儒家真传。更惨的是,在韩侂胄当政时,发生了庆历党禁,指摘朱子学派是 “伪学”,当时参加文官考试,必须出具声明与伪学无关。朱子被贬斥而死。死后道学改称理学,也没有 受到政府重视,只是到了 1241 年,南宋政府才正式颁布采取朱熹学派为所谓“道统”。而到了元代,朱 子的《四书章句集注》才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 ——摘编自胡晓明等《中国思想史话》 (1)根据材料,指出朱熹的学说开始时得不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子学说对儒学作出了怎样的新发展,并据此分析朱子学说最终得 到重视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1)朱熹本人的政治影响力较小;受到了党争之祸的影响;时人对朱子学说的偏见。 (2)新发展: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了求理的途径, 即“格物致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必然性:朱子学说符合封建统治者压制各种世俗思想,维护封建 统治的需要;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提供了客观依据。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甚为流行,佛教和道教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是 ( ) A.传统儒学不断衰落 B.社会动荡人民痛苦 C.社会经济严重倒退 D.少数民族大举内迁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人民渴望解脱苦难,纷纷信仰宗教。故选 B 项。 答案 B 2.唐高祖认为:“武创业,文守成,百世不易之道也。若乃举天下一之于仁义,莫若儒。”由此可知( ) A.唐初三教并行的局面结束 B.唐初统治者重视用儒学维护统治 C.唐统治者采取措施抑制佛教和道教 D.儒家思想在唐初重获正统地位 解析题干中唐高祖的论述只是表明他认识到儒学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重要性,并没有涉及对佛教 和道教的态度,因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 3.下面是宋明理学家对之前儒学家关于儒家思想的评价一览表。由此可知宋明理学具有( ) 孟子 荀子与杨雄 董仲舒 不够充 分 混乱不清或错 误 粗浅,已误入歧 途 A.传承性 B.批判性 C.佛学化 D.超前性 解析从表格的信息中可以看出宋明理学对宋明理学家之前的儒学家进行了批评,体现不出传承性、 佛学化和超前性,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错误。 答案 B 4.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世地位自宋徽宗以后“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其成为忠义的化身,享受中 国乃至世界华人圈的奉祀。究其根源最有可能是( ) A.关羽的忠勇 B.理学的推崇 C.人民的爱戴 D.经济的发展 解析宋代理学兴起,其强调纲常礼教、忠孝节义,在这种思想背景下,三国名将关羽才能够在宋徽宗以 后成为忠义的化身而受奉祀,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 出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 序。 答案 A 6.孟子认为大臣应该“能格君心之非”,只有纠正君王思想的错误,才能“一正君而国定矣”,而朱熹认为 “臣子无说君父不是底道理”。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 ) A.已成为国家统治思想 B.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 C.放弃了儒学民本思想 D.脱离了时代发展要求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的这种变化说明宋朝理学迎合了君主统治需要,故 B 项正确;A、C 两项材料未涉 及,排除;D 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B 7.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 同主张是 (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解析北宋“二程”、南宋朱熹都主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因此选 D 项。 答案 D 8.朱熹提倡“格物致知”,王阳明则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以下对两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两人所代表的理论体系没有任何共同之处 B.两人的宇宙观是完全相反、背道而驰的 C.两人都继承和发展了汉代儒学 D.后者的思想主张与真理更加接近 解析两人都继承与发展了汉代儒学,只不过探寻宇宙本原的途径有所不同,故选 C 项。 答案 C 9.陆九渊认为:“身或不寿,此心实寿,家或不富,此心实富,纵有患难,心实康宁。……实论五福,但当论人 一心。此心若正,无不是福;此心若邪,无不是祸。”建立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 安就必须 ( ) A.整治人心 B.发展经济 C.整顿吏治 D.注重民本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陆九渊认为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人心之“邪”,因此,要实现封建统治的长治久 安,就必须从整治人心入手,实现人心之“正”。 答案 A 10.陆九渊曾评价朱熹的学说:“所谓太极真体不传之秘,无物之前,阴阳之外,不属有无,不落方体,迥出 常情,超出方外等语,莫是曾学禅宗,所得如此。”由此可见,陆九渊认为朱子学说( ) A.超越了佛、道的精神境界 B.吸取了佛、道的思想 C.对佛、道的论述至高至深 D.已成为一种佛学思想 解析“太极”属于道家的论断,“禅宗”是佛家的一派。陆九渊的论述指出了朱子学说的理论来源。因 此,B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 B 11.王阳明认为,“良知”包括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有别等伦理,亦包括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 心等道德观念。据此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论( ) A.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B.属于唯心主义世界观 C.融合了佛道等理论 D.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 解析材料中王阳明的良知论强调“人们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等道德观念”,有助于提升人伦道德,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12.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 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谈’,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 )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谈’,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可 知作者认为理学空谈误国,但没有看到理学的积极意义,比如励气节、提高社会责任感等。故选 C 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颢……在“未知其要”,也就是在还不知求“道”门径的情况下,自己“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 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二程认为,万物一理,一物之理也是万物之理;理一分殊,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理在天为命,在 人为性。维护封建的纲常等级,也就是维护天理。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评述“二程”(程颢、程颐)对儒学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参考答案“二程”促进了儒、佛、道的融合,他们探求万物之理,促进了儒学哲理化的进程。他们把理 与天、理与儒学结合起来,论证天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合理地解释了封建伦理纲常的权威性,为封建 统治者维护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14.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颐:“天下只是一个理”“万物皆是理”。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二 王阳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材料三 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四 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五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1)材料一中的“理”指什么?他们认为“天理”与“人欲”是什么关系?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朱熹、王阳明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3)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 么态度? 参考答案(1)“理”指儒家伦理道德。是对立关系。 (2)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而明事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恢复 良知的本性,天理就在心中。 (3)可取的一面: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和谐的意识。②宋明 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 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这促进了文明的进步。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 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②重男轻女的观念。③轻视自然科学的观念。④轻视个体自 由的观念。⑤重礼轻法的观念等。 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