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5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25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学案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复习线索】‎ 考点25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神农”的传说 ‎1.原始农业:神农氏创制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耕作方式采用“刀耕火种”。‎ ‎2.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二、农耕技术的改进 ‎1.历程 ‎(1)原始社会:处于“________”的原始阶段,人们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 ‎(2)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铁犁牛耕形成。‎ ‎(3)汉代:________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数量超过前代,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东汉时使用耦犁牛耕和一牛挽犁。‎ ‎(4)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________,标志我国古代步犁的定型。‎ ‎2.评价 ‎(1)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由于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________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________,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四、水利事业的发展 ‎1.水利文献:主要有《河渠书》《沟洫志》等。‎ ‎2.水利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________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2)汉代关中农民创造的“井渠”至今流行。‎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3.灌溉工具 ‎(1)隋唐五代:北方有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发明________。‎ ‎(2)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 ‎(3)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答案:刀耕火种 牛耕 曲辕犁 个体经营 赋税 都江堰 高转筒车 古代农业 解读: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并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小农经济的确立,推动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同时也使中国儒家思想很早就形成了“民本”意识。‎ ‎[重点理解]‎ ‎1.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 ‎2.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 三者是不同的经济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自耕农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农经济除包括自耕农经济外,还包括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农经济。三者的关系图示如下:‎ ‎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仅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②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朝代 表现 特征 魏晋南 北朝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中唐 以后 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北经济总 量基本持平 南宋 时期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多重影响 ‎①对城市交通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 ‎②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口的南移。‎ ‎③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也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古代中国农业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2016·全国新课标卷Ⅰ]‎ 提示:由图片内容可知,这一块地上有6人在劳作,其中4人翻地,后面跟着两人播种,这反映了集体劳作的情形。汉代土地兼并加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庄园经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大地主田庄就采用集体劳作的生产形式。‎ ‎(2)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2016·浙江卷]‎ 提示:材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理想经济形态的向往,即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一种自然的较为淳朴的生活,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的模式状态相符合。‎ ‎(3)《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提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小农的生活压力,有利于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4)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提示:南宋以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南方文化的兴盛,如表格中,明清时期南方科举考试的状元人数超过北方。‎ ‎[跟进题组]‎ ‎1.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C.社会政局动荡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2.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祭祀的内容,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把土地之神和五谷之神作为国家的象征,可知体现的是国家与农业的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业与土地的关系,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3.《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重农”的思想 B.“靠天吃饭”的观念 C.“不误农时”的思想 D.“精耕细作”的特点 答案:D 解析:材料涉及农业耕作方式的问题,并未体现“重农”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靠天吃饭”的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不误农时”的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中“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 主题一 人勤地不懒——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史料证史——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 史料 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主术训》‎ 论从史出 史料反映出到汉代,人们在农业生产上普遍使用牛耕,这种生产工具,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图片探史——古代农田灌溉工具的革新与应用 ‎ ‎ 探究 以上图片分别为何种灌溉工具?两种工具有何区别?‎ 答案:工具:翻车和筒车。区别:翻车以人为动力,筒车以水为动力。‎ ‎3.归纳总结——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主题二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1.图片证史——小农经济的特点 ‎  ‎ ‎     论从史出 上述图片反映出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什么特点?‎ 答案:①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②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③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④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是王朝政策的影响。⑤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2.史料探史——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稳定小农”‎ 史料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探究 史料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持何种态度?出现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态度:扶植小农经济。主要原因: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 ‎3.归纳总结——影响小农经济成长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农具、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②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