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部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1部分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一、先秦时期文明传承的表现 ‎1.文字沿革 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 ‎2.宗法观念 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 ‎3.政治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萌芽,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 ‎4.民族观念 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唯一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 ‎5.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针对训练]‎ ‎1.(2019·泸州二模)西周青铜器上的金文“华”字,形如一朵绽放的花朵,取义为美。《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也说:“中国有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表明(  )‎ A.“礼”成为“华夷之辨”的主要内容 B.文字的变化折射出民族交融 C.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D.周人对礼乐文化发展的自信 D [根据材料可知,周朝金文及《十三经注疏·春秋左传正义》中关于“华夏”一词的解释即源于中原地区服饰华美、疆域广阔、文明道德兴盛的景象,反映了在礼乐文化下,周人本身的文化自信,故D项正确。]‎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经济 方面 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始形成 政治 方面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变法;分封制逐渐崩溃,开始出现郡县制,形成中央集权的雏形;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由奴隶制贵族政治向封建官僚政治演变 文化 方面 礼乐制度崩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春秋后期,私学兴起,平民阶层加入了知识分子队伍,在天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民族 关系 ‎“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军事 方面 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针对训练]‎ ‎2.(2019·南充一模)晋侯封桓叔于曲沃,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以至于曲沃封邑大于晋国国都。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这说明了(  )‎ 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转型 B.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C.德治思想深入宗族内部 D.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 B [从材料可以看出曲沃是晋国卿大夫的封地,之后曲沃三代封君攻伐晋侯,终于“尽并晋地而有之”,说明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故选B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应该从经济方面寻找根源,故排除A项;不能根据“桓叔好德,‘晋国之众皆附焉’”等信息得出宗族内部实行德治,故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不能说贵族政治已完全瓦解,故排除D项。]‎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与古希腊城邦的差异 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古希腊城邦 政治 结构 逐渐走向统一的帝国 始终以独立的政治单位分立于希腊世界 经济 发展 大多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商品经济发达,农、工、商并重 政治 制度 各诸侯国权力日益强大,最终发展为君主专制制度 出现共和政体,王权衰微,个别城邦建立较发达的民主政治 文化 特征 依托大河和农耕创造辉煌的文明,文化具备多元化特征,但不能改变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点 依托海洋孕育灿烂的文明,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多元性特点 ‎[针对训练]‎ ‎3.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 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 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 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B [材料“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之有希腊”反映了周人和希腊在东、西方历史的重要地位,这种评论的依据是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故选B项。]‎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古希腊人文思想起源的异同 项目 战国“百家争鸣”‎ 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 不同点 原因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频繁,各国需要人才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及由此产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目的 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统治者服务 发展人的个性,强调个体力量的发展 历程 智者学派 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出现,法家思想受宠,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儒学逐渐成为大宗 ‎、苏格拉底等研究人与人类社会;经过中世纪的黑暗后,人文主义复兴 相同点 背景 战争频繁、处于分裂状态 主题 研究社会问题、研究人类本身 成就 产生了诸如孔子、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都对各自的思想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训练]‎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老子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点的人。他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与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法律思想相适应的是老子的理想国思想,在老子看来,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的一种处于“自然”状态下的社会,在这种理想国 里,虽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以及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但却没有矛盾和斗争,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这是一种否定一切人定法的复古倒退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取向。‎ 材料二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阐述了他们“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自然法思想。斯多葛学派的重要贡献在于,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基于人的不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发展为 “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认为自然法的实质就是宇宙的理性,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古罗马自然法学家西塞罗明确指出不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尹良海《“道”与“自然法”——中西 古代自然法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东西方自然法的含义,并分析导致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东西方自然法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含义,材料一老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才符合‘道’的精神”“理想的社会应是实行‘无为而治’”,‎ 可见他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材料一“有圣人、侯王、贵族等统治阶级以及平民百姓等被统治阶级”“虽有军队和法令,但却都不发挥实际作用”,体现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定法。材料二西方自然法“‘顺从自然而生活’的伦理学观点”,体现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发展为‘人类基本平等’的正义的法律观”,体现主张人类彼此平等;“这种宇宙的理性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不 符合自然法的人定法是无效的”,体现崇尚正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第二小问原因,老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要从春秋时期政治上的礼崩乐坏、经济上小农经济的发展两方面分析。西方自然法形成的原因要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两方面分析。第(2)问,老子的自然法思想从当时看,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辩证看待对后世的影响,一方面“无为而治”的思想有利于王朝初期社会的重建,但另一方面否定人定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因此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想。西方自然法思想从当时看,推动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同时也促进后世西方法学的发展。‎ 答案:(1)含义: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维护等级差别,否定人定法;西方主张顺从自然而生活,人类彼此平等,崇尚正义,人定法要符合自然法。‎ 原因: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农耕经济逐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混战,社会动荡。‎ 古希腊和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增强,人文精神产生并发展。‎ ‎(2)影响:古代东方自然法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丰富了古代中国思想的内涵,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汉初和唐初都起过安定社会的良好作用;但由于它否定人定法律和道德的作用,在封建社会中未能成为一种主流法律思想。‎ 古代西方的自然法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社会的法律传统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促进西方法学的发展贡献巨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