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3课后作业: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时限: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明朝有学者认为:“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 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 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B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建立法治社会是必然 D.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表明,对于国 家事情的决策,应该是出于“群心”,即匹夫匹妇之言也应该考虑。 统治阶级不能因“匹夫匹妇”地位卑贱而予以否定,也就是在治理国 家的过程中尊重民意,故选 B 项。材料只是谈尊重民众意愿,并没 有否定君主制,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通过法律治理国家,排 除 C 项。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明朝灭亡时,君主立宪还未 产生,排除 D 项。 2.吴晗《历史的镜子》 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 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 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 风。”材料中的“他”( C ) 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 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 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解析:“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 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表明他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 代责任感,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 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C )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解析: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苏南地区出 现,在思想领域出现批判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思想,材料表格中“匡 时救世”“讲求实学”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 C 项正确;材料中 无法体现出江南成为文化中心,故 A 项错误;当时受到理学思想统 治,不是宽松,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分化信息,故 D 项错误。 4.清学者戴震撰《孟子字义疏证》,小采取传统“疏证”(阐释 考证)体例,而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然后解题、推论的顺序展 开,批评宋明理学家的“理”只是意见,并非真理。这反映了 ( D ) A.经学考据开始讲求实验实证 B.理学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C.经世致用思想有了新的发展 D.西学东渐影响传统学术发展 解析:“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等属于西方的学说,而中国的传 统学术遵循先下定义,次列公理等现象足以证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传 统学术产生了影响,即选项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 经学考据开始利用西学而非讲求实验实证,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 除;材料没有涉及理学理论体系完善的问题,也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 想,所以选项 B、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5. 人物 观点 出处 徐光 启 传教士“所以数万里东来者,盖彼国教人,皆 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管修身 事天,理相符合,是以辛苦艰难,履危蹈险, 来相印证”。 《徐光启 集》 许大 受 传教士“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 《代疑篇》 沈催 夫普天之下,薄海内外,惟皇上为覆载照临之 主,是以国号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 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 《破邪集》 上表为时人对于欧洲传教士来华传教的历史观点。据此能够认定 的历史事实是( D ) A.传教士东来引起了国人的恐慌 B.宗教传播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C.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同根同源 D.当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 解析:“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 管修身事天,理相符合”表明徐光启认为,儒家讲格物致知,正心诚 意的修身术,与基督教教义中原罪、忏悔、救赎、升天本质上是一样 的,都是修身以事上天。由“捏天主以制天,按天以制天子”可知, 许大受认为传教士是通过传教达到挟制中国天子的阴谋。“是以国号 大明。何彼夷亦曰大西。且既称归化,岂可两大之辞以相抗乎”,所 谓“归化”,就是边缘向中心靠拢,中国是大明帝国,于是世界上就 不能再有“大”字出现,这是极端的中心主义的体现。材料反映了当 时中国对西方认知模糊不清,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国人的恐 慌”,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封建伦理纲常,排除 B 项;徐光启 认为儒家思想和基督教都以修身以事上天,没有体现“西方宗教与中 国文化同根同源”,排除 C 项。 6.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 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 7.97%,宋代为 15.89%,清代为 22.71%。这反映出( B )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忠”是忠 君的意思,“忠”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也就反映了君主专制主义日益 强化,选项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忠”字的增多和专制主义日 益强化无关,选项 A 错在对“忠”理解的错误,“忠”不等于伦理 教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思想控制的问题,选项 C 不 符合题意,排除;是官方在强化忠君,这和史官自身的思想无关,选 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7.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 萌芽,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对“与正统思想相 叛离的因素”评价正确的是( B ) A.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B.传统儒学进入反思和批判阶段 C.突破了封建专制思想体系 D.促使面向世界和重视实践的风气形成 解析: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 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与材料中“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 因素”相符,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明中叶以后在经济上产生了有 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但市民工商业者壮大不等于新 兴资产阶级已经产生,故 A 项错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 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未突破封建 专制思想体系,故 C 项错误;“明中叶”还未产生面向世界的风气, 故 D 项错误。 8.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讲 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世纪》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 年割据势力)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 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该书反映了作 者( A ) A.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 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 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 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 解析:根据材料“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 篇题为‘英雄草创’,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可知,李贽的史学 著述已经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转而开始独立思考,故 A 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史书编撰体例,故 B 项错误;同样,材料中也并 没有提及所谓的“等级观念”,故 C 项错误;仅仅根据材料,我们 也不能推断出李贽的史学著述是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之上,故 D 项 错误。 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 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 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 特指( A ) 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军事上武器比较落后 解析:材料中“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是从政治角度阐述李贽生 活的时代环境,结合明清时期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判断 A 项正 确;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 B 项错误; 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军事上 处于被动挨打局面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 D 项错误。 10.“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 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 也。”黄宗羲这一思想的主旨是( B ) A.主张君主让权 B.主张分散君权 C.主张权力制衡 D.主张设立丞相 解析:由材料“官者,分身之君也”得知,黄宗羲认为天下不能 由皇帝一人独自治理,应设置官吏以协助皇帝治理国家,故 B 项正 确;由材料“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得知,黄宗羲认为君主的职 责是治理天下,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 得知,黄宗羲认为君主在国家治理中有主导地位,并非完全的权力制 衡,故 C 项错误;材料“天下不能一人而治”说明黄宗羲思想的主 旨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 D 项不切合题意。 11.章太炎曾说:“船山(王夫之)学术为汉族光复之源,近代倡 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原木本,端在于斯。”其原因是王夫之的 学说( D ) A.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C.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解析:根据材料“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原木本,端 在于斯”,说明王夫之对近代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王夫之不 属于资产阶级范畴,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其与近代先进人士的关 系,但未体现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故 B 项错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 依旧属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 C 项错误。 12.马克垚认为: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 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 代化的目标。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B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②属于为封建政治制度服务的专制思想,不符合题意。其 余题肢均符合明清时期新的反封建反专制思想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6 分,共 52 分) 13.明末清初的反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识 形态上的反映,具有反对君主专制体制的色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问题。 材料一 看法与理由 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几经周 折,终成眷属。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逾墙淫奔,无耻之尤”;明 末李贽却认为卓文君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材料二 主题与原因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 尽归于己……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 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 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影响与来源 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的“天 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 论、唐甄的“凡为帝王者皆贼”论,充分说明了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 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明理学家观点与李 贽观点的看法并说明理由。(8 分) (2)概括指出材料二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提出这 一主张的主要原因。(8 分) (3)有的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影响很大,是近代中国 民主思想的来源;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作用有限,西方 民主思想的中国化才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你同意哪一种说 法?请说明理由。(10 分) 答案:(1)宋明时期封建专制不断强化,理学家极端强调用三纲 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人的自然需求,因而反对卓文君的爱情追 求。明朝末期,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蔑视礼教、追求人性解放成为一 种时代潮流。李贽强调人正当的私欲,因而他肯定卓文君的爱情追求。 (2)主题:黄宗羲认为君主为天下之大害,主张“无君”。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全面强化,严重阻碍中国社 会的发展;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传统的儒家思想 受到严重的冲击。 (3)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虽然明清时期的民主思想并未在当 时产生社会作用,但是其传承了中国的“民本”意识,将经济上的 “民本”发展为政治上的“民本”,具有明显的近代“民权”色彩。 这种民主思想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续到了中国近代,是中 国近代将西方的启蒙思想本土化的思想基础,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民主 思想的重要基础。 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明清之际的思想虽然有了民主的色彩, 但是这种思想停留在书院中,并没有同当时的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 来,没有产生现实的社会效益,因此没有持续性。近代中国的民主思 想并不是明清之际思想的发展,而是在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过程中, 西方民主思想的中国化。(任选一种说法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第(1)问“看法”归纳材料即 可,回答理由时,要注意和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联系。第 (2)问的第一小问主要是分析材料信息,提炼黄宗羲的主要观点;第 二小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明清之 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君主专制强化,要求倡民主,反专制的 思想产生。第(3)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论赞同哪一种观点都要紧 扣是否是“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来源”进行分析,说理要透彻,论述 要严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 年,孙中山在日本神户发表了一次演说,用“王道”和“霸 道”来概括东西方的国际观念。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只见物质文 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用我 们中国的话说就是‘行霸道’,所以欧洲的文化就是霸道的文化”。 这种霸道文化是东方人“向来轻视”的,因为在东方,“还有一种文 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用这种仁义道 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要人畏威。这 种要人怀德的文化中国的古话就是‘行王道’。所以亚洲的文化,就 是王道的文化。” ——吴义雄《传统文化与孙中山的国际观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方的“霸道”文化和东方的 “王道”文化。(26 分) 答案:①含义:西方的“霸道”文化是指重视物质文明,用武力 和强权推进文明发展的文化;东方的“王道”文化则重视道德精神力 量,强调用仁义道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 ②不同文化形成的原因: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开放、扩 张的本质特征,以及科技进步使西方形成了“霸道”文化;中国自然 经济封闭、落后、保守,传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使中国形成“王道” 文化。 ③不同文化的影响:西方“霸道”文化推动西方用武力和强权征 服世界,促进西方快速发展;“霸道”文化不利于构建和平和谐的国 际关系;东方的“王道”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的构建, 但导致近代中国保守落后,物质文明和科技进步缓慢,进一步拉大了 与西方的差距。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及比较评价分析的 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对两种文化进行必要的解释,依据材料“只见物 质文明,只有飞机炸弹,只有洋枪大炮,专是一种武力的文化”可知 西方的“霸道”文化侧重于物质文明,采用武力与强权的手段;由 “还有一种文化,好过霸道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仁义道德。 用这种仁义道德的文化,是感化人,不是压迫人,是要人怀德,不是 要人畏威”可知东方的“王道”文化侧重于思想道德,强调用仁义道 德教化来推进文明发展;其次结合中西方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西方 追逐利润的本质,东方自然经济的封闭、落后、保守等;最后对两种 文化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评述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