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三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学案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新青年》与新觉醒 (1)背景 ①政治:反动的政治势力妄图复辟帝制。 ②思想: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③文化:新式学堂建立和留学风气盛行。 ④阶级基础:接受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 (2)兴起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及指导思想: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③蔡元培与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京大学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2.主要内容 (1)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进步性 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完全否定和完全肯定。 辩证评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绝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 ——资中筠 核心论点: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其激进性的原因。 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2)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使很多青年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 (2)1919年,李大钊和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讨论,1920年,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交锋,这三次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3)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团体、学会,举行演讲,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趋势: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的转变。 (2)途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进一步扩大宣传。 (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南。 【轻巧识记】 新文化运动 信息提取: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向西方学习发展到思想文化层面。由于阶级和思想的局限性,新文化运动提不出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指出真正的出路。 【漫画证史】 新文化运动的功绩 信息提取:该漫画深刻地揭示了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下,“三从四德”的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被动摇。 【知识拓展】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的否定或肯定,这虽是运动的一大缺陷, 但不能掩盖运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巨大贡献。这场运动既是对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启的前奏,特别是运动后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后期思想的主流。 【图解历史】 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 信息提取: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大致经历了新思想萌发、维新思想成熟、民主共和思想兴盛、民主科学思想高涨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等几个阶段,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深化。 【教材补遗】 问题与主义之争 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在这次斗争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同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思想进行论战,逐步开拓自己前进的道路。 重点 冲击正统——新文化运动 【解读】 《刀大杀人多》这幅漫画描绘的是一只猿猴站在象征权力的天安门城楼上,手握长柄大刀,上面赫然写着“专制”,作者意在讽刺袁世凯实行专制统治。中华民国初期创作的讽刺漫画《政府人物之真相》表示政府虽有“共和”之名,实际是猿 (袁) 家天下。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华民国建国原则名存实亡。《青年杂志》创刊,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结论】 为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和尊孔复古逆流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掀起了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史料一 在陈独秀提出“德先生”与“赛先生”的说法后,分别有人提出,还需要加上“费先生”(Philosophy)或“穆姑娘”(Morality),才能更为全面地刻画西方现代文明的根本特征。以哲学或道德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这首先来自西方现代文明的内部反思,且正是对这种反思的认可导致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对中国自身文明的态度上的转变。“五四”前后兴起的新儒家的思想,就是在这种倡哲学与道德以弘扬精神文明、以补民主与科学之不足的方向上展开的,因而仍表现出对西方现代文明的高度认可,不仅没有人否认民主与科学的价值,启蒙的声音仍是其中的最强音。 ——唐文明《新文化运动的转折与新儒家的思想界限》 史料二 陈独秀领导发起新文化启蒙运动……经历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发展转变的过程。先是以西方文化的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文化,继而学习宣传十月革命……五四之后进而发展转变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思想文化运动。同时随着新文化启蒙运动内容的变化更替和丰富,新文化启蒙运动的性质也由其初期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斗争转变成了为新的革命斗争服务的新文化运动了。 ——李世俊《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的现代意义》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与新儒家对待中学和西学的态度。 (2)史料二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前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派与新儒家对待中学和西学的态度。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表现。 试答: 【提示】 (1)激进派:中学,猛烈抨击儒家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儒家传统文化); 西学,全盘西化(全盘接受西方思想文化)。 新儒家:中学,以儒家道德弥补“民主”与“科学”的不足; 西学,对西方现代文明高度认可。 (2)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表现:从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到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由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转变为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历史追问】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后期推动主流思想的宣传上出现转变的主要因素。 试答: 【提示】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推动。 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解读】 戊戌变法时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向封建正统思想提出挑战。但不敢彻底决裂,跪着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尊孔读经,从意识形态和道德的层面喊出打倒孔家店。全盘否定儒家思想,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结论】 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变法运动 新文化运动 命运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原因 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关 ①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历 目的 利用孔子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 不足 之处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 实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 (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的氛围。 (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局限性。 (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 2.“新”的表现 (1)新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派。 (2)新基础: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3)新思想:前期以西方民主和科学及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是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 (4)新内容:前期以宣传民主与科学为突破口;后期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提出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5)新成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9·高考全国卷Ⅰ·T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 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特点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解析:选A。材料揭示了1915~1918年“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的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科学”“革命”等词出现的次数大大超过“民主”。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排除B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非否定资本主义政体,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D项既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故排除。 2.(2019·高考全国卷Ⅲ·T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对象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可知,陈独秀强调个人人格、个人之权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但中国传统道德政治却没有给予国民个人人格和权利,再结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的目的可知,其意在批判封建伦理,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人格及个人之权,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宣传的就是西方民主,故C项错误。陈独秀传播马克思主义是在十月革命后,故D项错误。 3.(2018·高考全国卷Ⅲ·T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0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迅速传播。结合材料“一些人”主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可知,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不断扩大,故C项正确。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传播的思想,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实业救国和批判礼教,可排除B、D两项。 4.(2019·高考全国卷Ⅲ·T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解析:选D。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属于马克思主义内容之一,再结合材料“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故D项正确。根据材料“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可知,材料涉及的人群并非知识界,只是民众中的一部分,此外,知识界“认识相同”“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是不可能的,故A、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对中国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与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 5.(2018·高考全国卷Ⅰ·T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命题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选C。五四运动后的这场争论会使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 这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经过井冈山地区的革命实践,毛泽东等人探索出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材料中的这场争论并没有确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故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排除B项;D项中“消除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D项。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够酿成大气,并不只是几个新思潮的“弄潮儿”一呼应的结果。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这说明( ) A.特殊的历史条件呼唤了思想觉醒 B.先进的知识分子引领了时代变革 C.先进思想并不为当时民众所接受 D.新文化运动存在过于绝对化倾向 解析:选A。根据材料“胡适就曾以‘逼上梁山’来表达他投身‘文学革命’之初的切身感受”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和时代背景,故选A项。 2.(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特点)民国初年,多数知识分子如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即停留在议政阶段,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这种倾向说明( ) A.文化救国方案有一定基础 B.民国建立激发了参政热情 C.军阀争霸拓宽了选才渠道 D.新文化运动打击了士阶层 解析:选A。由材料“民国初年,多数知识分子如胡适一样倾向于‘讲学复议政’,即停留在议政阶段,把直接参政置于第二位”可知,文化救国方案有一定基础,故选A项。 3.(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特点)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 ) A.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 B.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 C.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 D.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解析:选C。题干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新文化运动,结合题干中“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可知,该运动属于意识形态的革新,故选C项。 4.(命题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表明孙中山( ) A.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 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 解析:选B。材料中五四前后,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从“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到“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的变化,体现了孙中山对东西文化独立理智的思考,故选B项。 5.(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世纪末,留洋海外的知识分子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下列对这些翻译著作影响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有利于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 B.表明了中共指导思想形成 C.标志着中共领导地位的确立 D.使工人运动有了组织保障 解析:选A。题干中“翻译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大量经典著作”,有利于读者较为全面地阅读马恩著作,以便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故A项正确。 6.(命题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曾说过:“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从材料可以看出( ) A.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C.中共诞生使毛泽东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 D.五四时期毛泽东思想已经开始走向成熟 解析:选B。通过三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使毛泽东在1920年夏变成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故选B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合肥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 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 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解析:选B。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贵州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 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 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选B。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安徽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12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 A.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 B.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C.成为新时期儒学的代表 D.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可得出,胡适主要意图是要区分封建思想和儒家学术之间的区别,故选A项。 5.(2020·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曾经, 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解析:选C。刘半农创造出“她”这个字来解决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问题,丰富了汉字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兼收并蓄,故选C项。 6.(2020·广东百校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解析:选A。由材料“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难保‘不为多数赞成’”可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 7.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 ) 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 B.西学已占据文化主流 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 D.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 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胡适对孔子论知识的结果是“造成某些‘流弊’”可知,其对旧道德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或排斥,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西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是对“孔子知识观”的一个反思,没有涉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对“孔子知识观”的一个反思,即胡适通过对“孔子知识观”的论述来检讨儒学的得与失,故D项正确。 8.(2020·洛阳三模)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解析:选A。“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 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表明不同阶级的代表对救亡图存的探索更加深入,故选A项。 9.(2020·昆明摸底)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这一认识反映了( ) A.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一战后胡愈之对世界变化的认识,不是以俄为师,且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战后胡愈之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战后胡愈之对美国和俄国的认识,说明一战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0.(2020·武汉调研)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选D。由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 11.(2020·德州期末)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众多新式社团,它们介绍、宣传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既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及其他各派学说,也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氛围民主开放 B.这些学说适应了中国发展的需要 C.传统文化失去价值 D.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新式社团,它们倡导学习西方的学说思想,积极探求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说明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故选D项。 12.(2020·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 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 A.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使国人认识到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选D。材料中梁启超、陈独秀等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说明当时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选D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评判,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成都一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战以前,“以主张仿效西洋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固守中国习惯者为旧”,之后一变而为“以主张创造未来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维持现代文明者为旧”。到1919年年底,谈论、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才成为一种时髦。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恋爱自由”“劳工神圣”的口号,都开始普遍出现于社会。五四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主义时代”。192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改造中国需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一个西潮冲击下的反应,还是一个更多带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从戊戌维新起中国人就在寻求根本性的改变,则那一系列阶段性转变,应是对何为文化之“根本”的认识在步步深入,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文化的认知。 ——据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 新文化运动再认识》等 材料二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人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答案:(1)新进展: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主张得以流行与普及;“新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不再视新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从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主到多元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文化的整体转型加快。(任答三点即可)原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持续探索。(任答三点即可) (2)(国民党)观点: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答成“五四运动是国民党促成的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学生参加政治运动不利于教育发展”亦可)。立场:一党专政的立场。(中共)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胡适)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立场:自由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3)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全面、多角度;比较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揭示因果关系;阶级分析法。(言之成理即可) 14.(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内容、影响等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示例 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 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与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