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历史政治地理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4分,共15个小题,共60分)‎ ‎1.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C.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D.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时政协由之前代替行使人大的权利,转而变成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表现了其职能发生了转变。故答案为B项。A项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排除;C项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排除;D项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舞台,排除。‎ ‎2.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14 -‎ A.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 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 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 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一国两制的问题,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而非完全的自治权,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我国不是联邦制,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局部地区的变化不能说明我国单一制国家发生变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3.根据世界的发展趋势和自身的利益要求来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也不再重复划分敌、我、友,团结一部分国家打击某个或某些国家的策略。材料体现了中国某一时期的外交政策,主要表现为 A.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签订《中日联合声明》‎ C. 重返联合国 D. 实行不结盟政策 ‎【答案】D ‎【解析】‎ 抓住材料中“不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再……团结一部分国家”等信息判断,可知材料说的是新时期中国实行的不结盟政策。A、B、C均与材料不符。‎ ‎4.“我以我自己以及我妻子的名义宣布,我们将衷心接受这个宣言……我们将以英国议会制定的法律作为治理这个国家的准则……”他面色严肃地当众宣布接受宣言,然后戴上王冠。这个“宣言”‎ A.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B. 完善了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C. 使英王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D. 使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A ‎【解析】‎ - 14 -‎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即议会主权的确立,国王权力受到法律限制,这是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的思想,《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所以选A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权利法案》‎ ‎5.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 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 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 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D.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胜利成果 ‎【答案】A ‎【解析】‎ ‎【详解】注意限定信息“本质”,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工业革命增强了资产阶级力量,由此才出现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局面,故A项正确;B项错在“斗争逐渐平息”,应排除;1875年宪法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确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D错误。‎ ‎6.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直接目的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巩固苏维埃政权 ‎【答案】C ‎【解析】‎ C根据题意时间应该在《四月提纲》之后,所以革命指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7.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14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图一“三省六部制”到图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丞相制度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B项正确;图中中央机构改革,不能说明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项错误;明初废除丞相,导致政务的积累和拖沓,君主专制的强化,不是历史的进步,C项错误,六部制度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设立,D项不符合史实。‎ ‎8.下表为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从中可以看出当时 时期 整地工具 中耕工具 夏朝 耒、锛、铲、斧 锄、博 商朝 耒、锛、铲、锸、斧、析 铲、博 西周 耒、锛、铲、锸、斧、析、援 铲、罅 A. 已经出现铁犁牛耕 B. 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 C. 耕作方式不断进步 D. 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 ‎【答案】C ‎【解析】‎ - 14 -‎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部分农具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耕作工具日益丰富,说明耕作方式不断进步,故C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当时出现铁犁牛耕,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木石等原始农具已不复存在,故B错误。材料只反映耕作工具,无法体现农业管理经验比较丰富,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耕作工具 ‎【名师点睛】石质工具、青铜工具、铁质农具。从原始时代到奴隶时代,石、木都是工具、包括农具的主要制作材料,用石料制作各种工具,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加工技术和方法,这中间也存在着一个相当漫长而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人们从最初不加选择的使用天然石块,再到初步打制,再到同时打制和磨制,再到对石料进行选择,根据石料确定加工对象和加工方法,以及打击、搓磨、钻孔等技术从摸索到逐渐成熟,其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其技术与方法也是相当复杂的,其探索是相当艰巨的。‎ ‎9.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 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B.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C. 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 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的题眼在:收蚕、洪煮。缫丝这些流程产生了分工。手工工厂建立不是本题强调的重点内容,且“普遍”表述绝对,选项A排除;本题主旨是手工业,未涉及农业生产地位的问题,故排除选项B;纺织业产生了分工,这就说明了手工业实现了专业化的生产,故选项C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农工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选项D排除;‎ ‎10.“第一是停止批邓,人心大顺;第二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第三是生产狠狐抓,人心乐开花。”体现此“隆中三策”的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 - 14 -‎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停止批邓批”说明文革结束,“冤案一理”是平反冤假错案,“生产狠狠抓”说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建国以来当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故B项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矛盾,提出主要任务,故A项错误;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故C项错误;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11.“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邓小平在南方谈话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 A.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 要消灭资产阶级就必须进行三大改造 C.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D. 采用市场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问题,而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故C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实行计划或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故A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消灭资产阶级无关,故B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计划或市场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C。‎ ‎12.“11月7日,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这表现出今天俄罗斯人对下列哪一事件怀有深刻情感 A. 二月革命 B. 马克思主义诞生 C. 十月革命 D. 苏联解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故C项符合题意;二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3月8日,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2月,故B项错误;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12月25日,故D项错误。‎ ‎13.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 14 -‎ A.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B. 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 C. “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不结盟运动。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赢得了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而希望在两极化的国际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首脑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诞生。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际工人运动兴起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偏重于政治和外交领域的团结合作,不是经济区域的集团化。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4.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由此可见,张謇认为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 A. 推翻清朝统治 B. 否定了帝制的存在 C.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 推翻了封建私有制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孙中山之革命,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否定了封建帝制的存在,体现了“国体之改革”,故B正确;“推翻清朝统治”说法没有突出国体的变化,故A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故C错误;辛亥革命也没有推翻私有制,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国体之改革”,学生应该明确国体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角度入手,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15.“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14 -‎ A 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 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改变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中国被西方打败不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改变;B选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的打破不是中国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改变;D选项错误,鸦片战争之后民族矛盾并未立即取代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 14 -‎ ‎ ‎ ‎ ‎ 材料二 面对列强的屡次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中国军民为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3页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发动得抗战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发生在什么战争中?‎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分析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 14 -‎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如何?‎ ‎【答案】(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图一:三元里抗英;图二: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图三: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图四:全民族抗日战争。‎ ‎(3)图二: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图四:全民族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的签订对应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对应的是中日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对应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的民众掀起了抗英斗争;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先后有黄海海战、反割台斗争等抗争活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则出现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进行了英勇的抗日战争。‎ ‎(3)由材料三“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的到最后的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的结局不同主要与参与的主体有关,甲午战争时期,战争的参与主体是清政府,他们政治腐败,对日本进行了妥协退让;而抗日战争时期,参与的主体是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根本保证。‎ ‎(4)结合所学,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从国内角度上讲,首先抗日战争的地位特殊,它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同时,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特别重大,在此期间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民族的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最后,它影响深远,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国际角度上讲,中国的这场反侵略斗争不仅仅是民族战争,它更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4 -‎ ‎17.研究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既要了解近代政府的经济政策,还要细察外因和潜在的内变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其本身的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获得向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以致归于失败。……中国民族经济之不能前进,以致渐趋衰退,不当尽归咎于外来压力。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经济管理办法一览表(局部)‎ 时间 条例名称 主要内容 ‎1937年 ‎《工厂迁移案》等。‎ 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 ‎1939年 ‎《矿产品运输出口管理规则》、《川康铜业管理规则》等。‎ 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 ‎1941年 ‎《战时经济体系基本纲领》;《管理工业机器、化工 材料 细则》、《管理液体燃料规则》等。‎ 扩大国营,联合民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 ‎——据陈雷《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研究》编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洋务工业是如何将“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的?‎ - 14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经济“归于失败”的外因。材料二认为“政府之无扶植诚意”,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3)据材料三,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产生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近代中国工业化历程的认识。‎ ‎【答案】(1)洋务工业:采用机器大生产;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官商合办近代工业;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外因:日本加紧经济侵略;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赞同: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或反对: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 ‎(3)影响: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认识:政府要担当起近代化的领导重任;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 ‎【解析】‎ 试题分析:(1)洋务工业,据材料一“资本主义性质已为今日时论所公认”得出采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据材料一“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商出资本”得出官商合办近代工业,据材料一中“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得出诱导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结合所学得出采用机器大生产。‎ ‎(2)第一小问外因,据材料二“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仍不易与之抗衡”得出日本加紧经济侵略,据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中国工商业”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第二小问是否赞同,如赞同,则据材料二“国内情况之日益恶化,亦为重大因素”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央政府力量的削弱,据材料二“战乱不止,兵额激增,尤为致命打击”得出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如反对,则结合所学得出北洋政府加强经济立法,奖励发展实业。‎ ‎(3)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三“组织企业有序向大后方迁移”“川康铜业”得出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推动西部地区工业化,据材料三“直接干预或管制……等各个环节”得出导致官僚资本膨胀,借此控制经济命脉,据材料三“扩大国营,……部分企业实行收归国有”得出民族资本日益萎缩,结合所学分析即可;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一“洋务工业的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官领其总……无疑是一种切实的倡率引导”,据材料二“政府之无扶植诚意,自然有关”得出政府要担当起近代化的领导重任,据材料二“日本在华企业亦获得同样侵略机会,中国的民族经济……以致归于失败”结合所学得出工业发展需要民族独立的环境。‎ - 14 -‎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及其影响;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战时期的民族工业;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地位·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 14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