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复学考试试卷
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复学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魏晋以来,御史台成为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通典》记载:御史中丞“与司隶分督百僚。自皇太子以下,无所不纠。初不得纠尚书,后亦纠之……中丞专纠行马内,司隶专纠行马外。虽制如是,然亦更奏众官,实无其限”。这说明魏晋时 A.监察机构完全独立 B.监察机构权力得到加强 C.实现政治权力制衡 D.法律制度健全、完善 2.1928年6月,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指出:“第一次革命浪潮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到来,反革命的势力超过了工农”,“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这表明 A.城市暴动仍是中共革命的主要模式 B.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的力量 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大会的认可 D.“左”倾冒险主义左右会议进程 3.《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雅典公民)为共和城邦作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这表明古代雅典 A.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B.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4.“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罗马法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C.罗马检察官执法不严 D.罗马法维护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5.下面是1925~1926年广东农民运动情况统计表。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A.国民党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奠定基础 C.工农联盟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D.国民大革命运动发展的推动 6.近代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斗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时间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从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求民主的高潮 7.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 A.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 B.英国人在中国犯法由英国领事裁决 C.强迫中国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D.英商在中国取得居住和租地的特权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政治事件。这一胜利 A.冲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战线 B.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C.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 D.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胜利 9.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参战士兵身体统计表。 年龄 身高 体重 胸围 肺活量 握力 日军 21 165 60.5 84.3 3689 41 清军 29 166 54.5 89.5 3121 31 据此可以推论 A.清军战斗素养落后日军 B.军人体制决定战争结局 C.清军不够注重军队建设 D.清军战斗精神不及日军 10.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制定了《凡尔赛和约》。但是,此和约却没有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结果美国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据此可知美国 A.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B.总统由国会选举产生 C.国会权力至高无上 D.总统权力受国会制约 11.公元2世纪的雄辩家阿里斯泰德热情地赞美罗马:“无论海洋还是陆地上任何的间隔距离都不能将一个人排斥于公民身份之外。”他赞扬的是罗马的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 12.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这说明 A. 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 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 C. 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 D. 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13.乾隆皇帝说:“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其皇考的做法是 A.设置军机处 B.设置南书房 C.废除丞相制 D.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14.历史组老师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发现: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的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 B.强化皇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 D.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15.按一般希腊人的观念,城邦就是人,完全不是城墙和船舰本身。城邦可以在本地,也可以集体迁徙到外地,甚至可以迁移到海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民集体是城邦的核心 B.城邦是全体希腊人的城邦 C.希腊城邦重视航海事业 D.城邦可以脱离地域而存在 16.下列观点中,值得商榷的是 A.林则徐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开始变动 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D.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7.它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圆满地实现了中共中央关于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的战略计划。材料中的“它” A.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 B.消灭了国民党主力部 C.打破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D.推动了渡江战役实施 18.下列对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史料 历史解读 A “大皇帝凡有新恩施加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领事裁判权 C “……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五口通商 D “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 严禁人民反帝 19.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濫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 A.试图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B.抵消了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使古代的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20.某学生要了解夏朝的历史,他能够了解到的是( ) ①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 ②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 ③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考古学家视为夏文华的重要代表 ④夏朝时期,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21题24分,22题16分,共40分) 21.材料一 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 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四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的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怎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迫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会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宪法,制定本法。……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2分)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6分) (2)据材料二,指出“文革” 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6分)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创立的哪一制度?(2分)该制度有何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过程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分) 22.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除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 ——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无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资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編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2分)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B 【解析】由材料可得魏晋时期监察机构权力得到加强,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有误,排除;C项是西方政治特点,排除;D项不符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排除;故选B。 2.B 【解析】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革命力量遭受严重损失。从材料中的“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来看,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尽快壮大革命力量。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斗争方式,排除A项;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表明的壮大革命力量的论断是正确的,不能反映是“左”倾冒险主义的表现,排除D项。 3.A 4.B 【解析】题中材料可浓缩为“有钱人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可以定罪,但他可能不会被叛有罪”,这里的“有钱人”即是罗马统治阶级,这里说明了罗马法的本质是维护罗马统治阶级(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B正确;私有财产保护不是材料的根本意图,故A错误;材料说明法律的偏向性,不是执法不严,故C错误;维持正义不是罗马法的根本,故D错误。 5.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1925~1926年广东农民运动越来越高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1924年开始的国民大革命运动有密切关系,故D正确;国民党没有实行过土地革命政策,故A错误;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7月,主战场是在湖南、湖北和江西,故B项错误;此时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故C错误。 6.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太平天国将斗争矛头指向清王朝,而义和团运动则将斗争矛头指向西方文明闷子车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要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所以A错;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没有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是反侵略和求民主同时进行,所以C错。故选D。 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市场。因此《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当时侵略需求的条款是双方商定英商进出口中国货物的关税,中国开始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方便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答案选A。B使中国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C、D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了侵犯。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世界和平的力量,故C项正确;A项是指十月革命的胜利,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彻底改变”;D项是指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 9.C 10.D 【解析】美国实行的是三权分立体制,行政权并不高于立法权,故A错误;材料只能表明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制约,没有材料印证总统是由国会选举产生,而且美国的总统并不是由国会选举产生的,故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美国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材料无法表明国会权力至高无上,故C错误;根据“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参与制定了《凡尔赛和约》。但是,此和约却没有得到国会参众两院的批准”可知,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故D正确。 11.C 【解析】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公民法逐渐演变为万民法,从题干时间2世纪可知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制定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公民法主要是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自然法是一种法律思想,与题干无关,排除ABD三项。故答案选C。 12. B 【解析】考查革命道路的选择,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927年毛泽东便提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而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29年,与史实不符。 13.A 【解析】根据材料“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考指的是雍正,雍正为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选项符合题意。康熙设置南书房,B选项排除。朱元璋废除丞相,C选项排除。清初,受部落习惯的影响,延续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严重制约皇权,D选项排除。 14.B 【解析】 材料“秦汉三公九卿、隋唐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都体现出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体现出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的需要,B正确;材料论述的古代官制改革的理念并不是说明“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改革”,A错误;材料中信息显示是理念的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不是提高政府的效率,C错误;“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并不是材料中枢机构演变的主要特点,D错误。 15.A 【解析】据材料“城邦可以在本地,也可以集体迁徙到外地,甚至可以迁移到海上”可知,城邦可以随着公民的移动而移动,这是因为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A正确;据所学可知,希腊城邦的特点之一是小国寡民,而希腊是一地理观念,B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城邦可以随着公民的移动而移动,甚至可以迁移到海上;但没有体现希腊城邦重视航海事业,C错误;据材料“城邦可以在本地,也可以集体迁徙到外地,甚至可以迁移到海上”可知城邦不可以脱离地域而存在,D说法错误。 16.D 【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翻译外国书籍,主动了解西方,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A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经济结构开始变动,故B项排除;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故C项排除;新航路开辟以后,中国就开始进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表述不准确,故答案为D项。 17.A 【解析】据材料“把战线从黄河北岸推进到长江北岸……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7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故A项正确;三大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主力,故B项错误;战略防御阶段已经打破了国民党全面进攻,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与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A。 1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是《马关条约》的内容,五口通商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两者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不同,不能互相印证,C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史料叙述和历史解读,均是一一对应,逻辑清晰的,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9.A 【解析】由材料中既 “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濫咨禀’”, 又对重事和财政等“重申‘必合咨禀’”,表明中书省试图兼顾中央集权与地方自主,以提高行政效率,A 项正确;这种做法无法达到“抵消”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也不会“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B、C项错误;明清时期对地方的控制和中央集权高于元代的行省制,D项不符合史实。 20.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等,河南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被考古学家视为夏文华的重要代表,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A、B和C项排除。 21.(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2分) 批驳: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6分) (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6分)策略:依法治国(2分) (3)制度:农村基层村民自治。(2分) 特点:广泛性、直接选举等特点。(2分) (4)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等(任意答出两点给4分) 22.(1)特点: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形成监察体系;采用“以卑临高”和动态制约机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任意答出三点给6分) 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4分) (2)功能:解决行政争端;完善法治机制;保护人权。(任意答出一点给2分)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工具,是人治的体现。西方:监察专员制度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体现,有法制保障;具有独立性。(分别答出中国和西方的原因给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