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练习: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学生用书 P118(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25 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娄底高二期中)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解析:选 C。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济和安定人心,吸取 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2.(2019·豫南九校高二联考)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 略,而 70 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 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解析:选 B。汉初推行了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国家实力增强,但仍面临着严重的社会 危机。如王国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这些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要解决 这些问题,必须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故答案选 B 项。 3.(2019·河南天一高二大联考)春秋战国开始,有这么一个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那就是 从王权儒学转向皇权儒学,这一思想转向最终由“中华帝国制度的总设计师”完成。该“总 设计师”首倡( ) A.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B.用“仁义”“王道”施政 C.法、术、势结合统治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选 D。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维护君主权威,体现儒学为皇权服务, 故选 D 项。以德治民、爱惜民力是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恢复西周制度,没有维护皇权,A 项错误;“仁义”“王道”是荀子思想,但荀子没有维护皇权的主张,B 项错误;法、术、势 结合是法家思想,C 项错误。 4.(2019·商丘九校高二期末联考)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 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 说明( )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解析:选 B。“臣诚愚鄙”“臣昧死”是针对皇帝说的,这是受“君为臣纲”思想的影响, 即 B 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君权神授”,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皇帝独尊” 思想,C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至上”观念不是受到冲击而是不断加强,D 项不符合题 意,排除。 5.(2019·广州高二期中)中国古代统治者宣扬“敬天、法祖、忠君、保民”,汉朝以后“以 孝治天下”逐渐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会的治国纲领。这表明( ) A.儒学正统坚不可摧 B.政治与伦理相结合 C.君主皆为道德楷模 D.宗法制度得以延续 解析:选 B。材料“以孝治天下”,体现的是伦理关系,“治国纲领”,体现的是政治关 系,故选 B 项。材料体现了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与巩固,不涉及破坏、摧毁问题,A 项错误; 材料并未涉及君主的德行,C 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宗法血缘,D 项错误。 6.(2019·梅州高二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 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 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解析:选 A。据题干可知,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思 想专制的体现,体现了法家集权思想,故选 A 项。B、C、D 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7.(2019·邢台高二期中)元朔五年(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 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在长安创办太学。由此可见太学( ) A.违背了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 B.促使儒学教育民间化和制度化 C.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 D.彻底改变贵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解析:选 C。根据材料“兴太学……以养天下之士”可知,太学是为培养治国理政人才而 设的,故选 C 项。材料体现了太学兴办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故 A 项错误;民间化与材料“长 安创办太学”不符,故 B 项错误;D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 D 项错误。 8.(2019·惠州高二期末)汉代时期,儒学在巴蜀、河西走廊和岭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 其重要作用是( ) A.促进儒学的广泛传播 B.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C.促进边疆地区的发展 D.奠定儒学的主流地位 解析:选 B。汉代时期,儒学在巴蜀、河西走廊和岭南等边远地区广泛传播,有利于对全 国文化的认同,维护国家统一,故 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9.(2019·济宁高二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 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 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说明他的主要目的。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怎样的心态?简析他产生这种心态的思想根源。 解析:(1)据题干材料一信息提炼出思想主张,从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思想等角度说明其 主要目的。(2)据材料二从“天人感应”思想的特点说明董仲舒的心态;从儒学思想糅合其他 思想的特点角度说明其思想根源。 答案:(1)思想:“大一统”思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目的:汉武帝时期, 北方和南方边境不宁,王国问题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要求在政治上、思 想上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提出上述观点。 (2)心态:既要维护君主权威,加强集权,又企图限制君主暴政。 思想根源: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