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专题6英国君主1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导学案6 英国君主1立宪制的建立 一、背景——英国的政治传统和资产阶级革命 1.中世纪以来英国的议会政治传统 (1)13世纪后半期,英国的议会制度开始萌芽。以后议会逐渐定型为上下两院。国王必须通过议会征收赋税,制定法律。 (2)等级代表制的封建君主政体对国王权力有所制约。在反对封建国王专制集权的斗争中,封建贵族、高级教士、城市商人等联合起来,迫使国王坐下来,与他们商讨有关征税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使封建王权受到制约。英国的等级代表制在制约封建王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近代西方议会制度的起源。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为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前提,历经曲折斗争,1688年的“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从而为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政权打下基础。 二、过程——渐进的民主改革 1.17世纪——法律基础(《权利法案》,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背景 “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内容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意义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18世纪——基本形成(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 背景 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内容 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意义 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的领导者 3.19世纪——不断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 背景 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内容 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影响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 1.国王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四、意义——妥协的艺术,深远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加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下半叶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推动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达尔文提出进化论。 5.世界: 为世界许多国家树立了民主政治的楷模,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形式。 1.(2019·邢台调研)有学者说,英国自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国家“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这反映出英国( ) A.国王仍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B.国民可以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C.代议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 D.以政治妥协调和阶级利益 解析 1688年“光荣革命”后颁布的《权利法案》使王权受到限制,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属于间接民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主治者的意志与国民的意志历来所有的差异一概被消灭”可知,国王已无实际权力,资产阶级意志充分体现出来,故C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政治妥协,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9·惠州模拟)1761—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D.君主立宪有待完善 解析 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说首相与国王的关系,未反映出议会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英国内阁首相有实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王有相当大的权力,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9·江西联考)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 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 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 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解析 责任内阁形成后,国王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小皮特的做法符合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规则,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至上,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下,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者报请国王批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D项正确。 答案 D 4.英国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底正式启动脱欧谈判,但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50条,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这充分反映了( ) A.分权制衡理念 B.君主立宪原则 C.议会主权思想 D.社会契约观念 解析 材料中呈现的是英国政府的计划和英国高等法院裁定,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体现的是权力之间的分配与制衡,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的原则,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世袭产生,终身任职,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与材料中政府、法院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得出英国议会主权,但这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9·济宁期末)“在1780年和1850年之间,令人惊奇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是( ) A.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统治权 C.工人已经获得普选权 D.重工业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故B项正确;1867年工人获得普选权,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答案 B 命题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前王党分子尼古拉斯莱斯特兰奇证实,只是由于詹姆斯的朋友们偶然的失误,特别是国王出人意料地未能在国内矗起王家军旗,发动战争,才使英国避免了一场中世纪常见的残酷的内战。 当专制主义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在西方世界似乎都是处于上升的时候,1688年的这种变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是不应低估的。 ——[英]肯尼思·O.摩根编《牛津英国通史》 史料二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 .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3.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解读:史料一说明1688年光荣革命避免了新的内战发生,稳定了政局,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史料二表明《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军权及财政大权,从而使英王的权力受到限制,奠定了君主立宪的法律基础。 史料三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 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的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 000至4 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解读:史料三主要反映了英国议会席位分配方面的变化,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不断调整议会选举制度。 【探究1】 依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理解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试答: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附属机构;革命后,英王权力受到议会制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探究2】 根据史料三,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次变革中的最大受益者是谁? 试答:主要因素:工业革命。最大受益者:工业资产阶级。 ■ 历史理解 1.君主立宪政体 英国是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英国君主立宪制具体表现为: “虚”“实” 1689 结合 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特有的代议制政体开始形成。18、19世纪,君主实权逐渐让渡给议会和内阁 议会至上 《权利法案》等法律的颁布,使得掌握立法权的议会在三权中居于核心地位,行政和司法机关都是立法机关的一个部分,三者互有重叠 两党制衡为 核心的议会 内阁制 17世纪以来,英国的两党制从托利、辉格党对立演变为保守、自由党并立,再演变为保守党和工党的对峙,内阁由下院选举获胜的党派领袖及其任命的阁员掌握,即议会内阁制。反对党的作用更具有英国特色,只有在下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才能成为合法的反对党,起到监督执政党的作用。内阁遭议会不信任就要全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大选 2.责任制内阁 (1)概念:责任制内阁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2)集体负责制: ①在大政方针问题上,内阁对外(议会)是一个整体,如同一个人一样,阁员要与首相共进退。 ②内阁内部特别是在政策研究与决定过程中,阁员应当且必须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以达成共识,若无法统一,最后由首相一锤定音。 ③一旦做出决定,阁员必须服从,且共同承担责任,否则只能通过个人辞职以摆脱责任。 ④任何阁员都不得在事后借口自己不同意而推卸责任。 (3)内阁向议会负责:其主要表现就是一旦内阁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就应集体辞职。 3.两党制、文官制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政党政治并最先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1688年),围绕詹姆士公爵(后来的詹姆士二世)的王位继承权问题,产生了辉格党和托利党(辉格党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托利党代表土地贵族和国教僧侣利益)。1688年,两党由于反对詹姆士二世而走向联合。辉格党因在“光荣革命”中起主要作用而执政近半个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使英国统治阶级普遍感到恐惧而趋向保守,托利党得以大行其道。1832年议会改革后,在两党基础上分别组成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党通过竞选议会席位,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从1924年开始,工党取代逐步衰落的自由党,与保守党轮流执政。两党制有力地防止了执政党的专横和权力的滥用。 (2)两党在前台竞争,文官却保持稳定。文官指“事务官”,是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无过失长期任职的国家公务人员。他们不参与党派之争,不与内阁共进退,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在内阁经常发生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通常以1870年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 ■ 素养提升立足时空观念,谨防“颠倒错乱” 练习1 (2019·荆门模拟)有学者称,在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中,18 世纪在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中,解决了一个很多国家都容易忽视的问题,即社会从革命向平稳的和平发展过渡时的权力再分配问题,以及大众如何被和平地纳入新的体制的问题。能够反映这种观点的事件是( ) A.“光荣革命” B.代议制的建立 C.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D.议会改革 解析 “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英国代议制建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改革最早是在1832年,故从时间上排除A、B、D三项;18世纪早期,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行政权和平地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后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形成,故选C。 答案 C 【思维升华】 解答历史选择题时,抓住时间信息很关键。根据题干给出的时间范围,对备选项进行筛选,能大大提高解题正确率。例如上题抓住时间信息“18世纪”进行时空定位,排除不符合时间范围的选项即可。 命题点二 英国政府职能的变化 ■ 史料实证 史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解读:史料一突出了作者对“光荣革命”的理解。英国经历了长期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实现了“完美”的合作:不流血、妥协、维护共同利益。而这个办法就是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建立责任制内阁,国王逐渐“统而不治”。 史料二 现在沃波尔爵士…… 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 ——1730年艾格蒙特勋爵评论首相沃波尔 ⇨解读:史料二表明18世纪中期,英国首相的职位已确立,责任制内阁形成,英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使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探究1】 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治状况在“光荣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试答:变化:“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国王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上升,成为议会中的主导力量。 【探究2】 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责任制内阁的特点是什么。内阁与议会、国王的关系如何,内阁首相的权力有哪些。 试答:特点: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要与首相共进退。内阁与议会、国王的关系: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一个政党成为多数党时就获得执政地位,该党的领袖就会被国王任命为首相。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首相权力:有权提名内阁成员即各部大臣,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他又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这样,首相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 历史理解 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的咨询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从专制 到民主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有利于英国政局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人治 到法治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 国王转移 到内阁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英国国王失去行政权,逐渐成为国家的象征 选举权 不断发 展完善 1830年,英国只有少数的成年男性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选举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选举 ■ 素养提升注重历史解释,挖掘“深层隐含” 练习2 (2019·上饶模拟)“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光荣革命”因温和而不够深刻 B.渐进式的变革推动了英国社会发展 C.革命的方式不能彻底根除旧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温和渐进但不深刻 解析 材料表达的意思是:虽然《权利法案》保留了君主制和贵族制,但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这种看似不彻底的渐进式改革,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没有全面准确地表达材料的意思,排除。 答案 B 【思维升华】 上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渐进式变革产生的影响。这种“温和”变革的意义在于用不流血的、妥协的斗争方式和最小的代价渐进地实现了社会变革。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完善过程中,许多事件体现了这个特点。例如,《权利法案》确立的君主立宪制就是妥协的结果,1721年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使英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32年的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参政权。这些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的平稳过渡,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题源史料——大领悟 史料 (摘自上海高考)以下是14世纪英国议会的令状一则: (1)根据史料,在当时议会中国王和各等级的政治地位如何?(高考原题) 试答:政治地位:英王在中世纪的议会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贵族实际行使议会权力;骑士、市民代表等处于从属地位。 (2)结合英国近代制度的形成,谈谈你对“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伏尔泰)”这句话的理解。(新创题) 试答: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努力。光荣革命,结束封建专制统治;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微课说法——大提能 定位:不能正确理解君主立宪制下的权力制衡关系 典例 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提交国王做出决策 C.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解题悟法 定时空:1784年,英国 抓关键:下议院反对首相的议案,首相可以采取的措施 析选项: 选项 排查分析 正误 设障方法 A.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根据责任内阁制原则,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并未涉及最高法院 × 用历史概念设障 B. 1721年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因此国王没有决策权 × 用历史概念设障 C. 悍然出兵驱散议会明显不符合史实 × 用历史概念设障 D. 根据材料中“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可推知他采取的措施是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 历史追问 根据上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特点。 试答:特点:①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②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③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④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查错补短 1.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要牢记其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首相是政府首脑,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2.英国君主立宪制也属于君主制,因为有国王存在。但英国的君主制属于有限君主制,即君主的权力受到法律的严格制约,这与君主专制有本质区别。 3.英国代议制形成和完善的“一、二、三”:①一条主线:代议制的确立、发展、完善;②两个趋势:国王权力不断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③三个转移: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政治权利由贵族手中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4.英国首相无权否决议会下院的不信任案,英国首相面对议会下院的不信任案只有两种选择:一是辞职向议会谢罪,二是解散议会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名家评史——大收获 观点1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年),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年),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员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问题设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试答: 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形成责任内阁,名义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观点2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的执行;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问题设置】 概括近代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试答:历程:从限制王权到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责任内阁制形成。 1.(2017·江苏高考)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故C项正确;18世纪前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议会中下院有决定性作用,故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故D 项错误。 答案 C 2.(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 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符合题意;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即确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故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后,故C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权利法案》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6·浙江高考)20世纪初,英国首相阿斯奎斯说:“我们现在有一个牢固确立了两百年的传统,即归根到底,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这一传统的确立,使一个以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各国效仿的理由是( ) A.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 B.殖民主义深刻影响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C.英国“光荣革命”宣告了欧洲新社会政治制度的诞生 D.英国启蒙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基础 解析 “王位的占有者接受其大臣的建议并据此行事”的传统体现的是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一制度使英国成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 ,成为欧洲各国效仿的对象,这表明英国经济上的成就得益于其制度设计,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不是各国效仿英国的理由。 答案 A 4.(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国王拥有媾和与开战的权力,但都需要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说明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故选D;由材料信息可知,议会有较大的权力,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说明国王专权,排除B项;18世纪中叶,英国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答案 D 资料 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1.传统认识:受革命史观影响,一般把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和主要内容,有尼德兰革命开端说,英国革命开端说和法国革命开端说。从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史学界采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其依据是马克思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早有科学论断,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史学工作者借鉴苏联世界近代史的研究成果,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2.新认识:与以往不同的是,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新认识在时间上比较模糊,没有精确到某一历史事件或具体时间,而是把发生在16世纪的一系列事件作为开端。这一系列事件使欧洲逐步由中世纪步入近代,进而影响到全世界。新认识主要是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等角度来看待世界近代历史,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开端时间:世界近代史开始于16世纪。马克思曾几次谈到过这一点。因为从古代到近代的依据是社会转型,即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所以,资本主义的到来就是近代开始的标志。16世纪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说明了这一点。宗教改革、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的新发展、资本主义农业和工业的兴旺、尼德兰革命等,以及近代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说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了。全球史学者更把新航路开辟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依据是新航路开辟把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2)基本内涵: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启动了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怎样认识现代化,学者的说法有很多,但是在若干基本问题上还是有共识的,那就是现代化应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智能化、环保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等。最根本的是工业化和民主化。 (3)突出特征:近代与古代不同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最基本的是以下三点:第一,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第二,法治取代了人治;第三,自主的公民取代了被动的臣民。 ——据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整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