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2训练:阶段检测三(五、六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2训练:阶段检测三(五、六单元)

阶段检测三(五、六单元)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59 年,英国人汤姆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 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 出。……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颇引人注目的”。下列对材料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 A.女子缠足的恶俗已被政府明令禁止 B.广州开放较早导致女子服饰普遍西化 C.西方工业品输入影响民众生活习俗 D.沿海地区的开放使女子已经获得解放 解析:材料信息“欧式鞋”“曼彻斯特式的头巾”“广州姑娘的欧化癖”说明中国沿海地区在西方工 业品输入的影响下,民众的服饰习俗发生了一些变化,故 C 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无法体现。 答案:C 2.《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中记载:在重庆,“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 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反映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 D 项。A、B、C 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 答案:D 3.结婚证书不仅是男女结合组成家庭的证明,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见证,反映了时代的沧桑变迁。 下列是 20 世纪不同时期结婚证书上的内容,其中出现在过渡时期(1949~1956 年)的是( ) A.“再嫁与否绝对尊重其自由,婚嫁须得父母双方同意与赞助” B.“计划生育,勤俭持家” C.“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D.“为家庭幸福和新社会之建设而共同奋斗” 解析:中国近代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排除 A 项;过渡时期并未实行计划 生育,排除 B 项;C 项出现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 项符合过渡时期的国情。故选 D 项。 答案:D 4.1882 年,顺天乡试发榜,记者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 24 小时就获知考试的结 果。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 A.中国已经使用无线电报 B.电报主要用于普通百姓事宜 C.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 D.中国通讯事业发展迅速 解析:抓住限定时间 1882 年,从题干材料“用电报传到上海,次日见报,江南士子仅隔 24 小时就获 知考试的结果”可知电报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故选 C 项。无线电报出现于 20 世纪初,故 A 项错 误;B、D 两项本身说法错误,可排除。 答案:C 5.下表出自《交通杂志》(1935 年 1 月)。这一对比研究可以用来说明( ) 各种运输方法运费之比较(单位:分)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 运输方法 运费(吨/千米) 肩挑 34.0 驴车 18.0 公路汽车 30.0 轻便铁路 2.4 独轮车 19.2 铁路 2.0 A.近代铁路发展的原因 B.中国近代交通的多样性 C.近代交通工具革新的条件 D.近代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解析:表格反映出轻便铁路与铁路的运费比其他运输方式费用低好几倍,具有明显的优势,这是 铁路得以发展的一个因素,A 项正确。 答案:A 6.1907 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婉 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 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 A.广大人民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工商业发展促进报纸产业多元化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报纸刊发秋瑾相关文章的历史现象,带来的影响是“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 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说明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故 B 项正确。 答案:B 7.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 1 万, 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解析:“粉丝”此处意为追随者或受众,“粉丝”数量多说明受众面广,也说明网络渗透性强,故 A 项 符合题意。B、C、D 三项不是题干材料所要说明的问题,均排除。 答案:A 8.1929 年,美国的商业银行所放贷款中流入股市的数额居然超过了流入房地产和普通商务投资 的数额,出现了公司产品不断积压、股票行情不断看涨的现象,这一现象( ) A.拉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B.刺激了美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 C.保证了生产的资金需求 D.增加了金融的风险性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之一——金融的投机现象。 分析各选项,可知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9.以下言论出自 1933 年 3 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 实质的是( ) A.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解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 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 D 项。A、B、C 三项没 有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 答案:D 10.罗斯福执政期间,反对者称其措施为“淡红色的社会主义”。这主要是因为( ) A.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B.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的政策 C.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解析:罗斯福新政旨在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摆脱经济危机,但被“自由主义”者斥之为像社会主义 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一样,阻碍了经济的自由发展,故 A 项正确;B、C 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D 项 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A 11.正如斯大林所说,罗斯福新政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谈不到改造社会,谈不到消灭这种生产 无政府状态和危机的旧的社会制度,而只是限制旧的社会制度的个别坏的方面,限制旧的社会 制度的个别极端的表现。对斯大林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个别环节 B.罗斯福新政卓有成效 C.斯大林反对罗斯福新政 D.罗斯福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在斯大林看来,罗斯福新政确实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环节,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斯大 林主要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不可能消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旧的社会制度。因此,排除 A、B 两项,选 D 项。从材料信息不能判定斯大林反对罗斯福新政,排除 C 项。 答案:D 12.阅读《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如下),表中体现的经济变化及其影响 是( ) 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 联邦德国 3% 48% 49% 美国 2% 36% 62%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各国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各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解析:题干表格信息反映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这体现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第三 产业,促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B、C 三项在表格中无从体现。 答案:D 13.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调解劳资双方的矛盾冲突,“福利国家”制度可以被看 作是资本家主动退让和工人阶级持续斗争的结果。由此可见,福利政策的实施( ) A.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B.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C.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提升 D.有利于消除经济危机 解析: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包括很多方面,但本题材料反映的仅仅是劳资矛盾的问题,故选 B 项。 答案:B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 制。与此类似的西方经济模式是( ) A.“重商主义” B.“自由放任” C.“国家干预” D.“混合经济” 解析:“混合经济”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相类似,故选 D 项。 答案:D 15.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 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 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 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解析:“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一现象是“福利国家”政策所导致的,“示威骚乱”说明 该政策已导致很多负面问题,故 D 项正确;A 项夸大了“福利国家”政策的危害,故错误;B 项抹杀 了“福利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故错误;“福利国家”政策增加了财政负担,但不一定导致财政、政 治危机,故 C 项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2 分,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 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 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女性总是在婚姻家庭的这个领域中间扮演着主角。总体来看,18 世纪以来, 西方传统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在家庭中间的性别分工发生变化,许多妇女走出家庭,开始扮演社 会角色。 材料三 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1948~1966 年 1967~1976 年 1977~1986 年 1987~1996 年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材料中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4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妇女走出家庭”的主要原因。简要说明 18 世纪以来妇女可 能扮演的社会角色。(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4 分) 参考答案:(1)标准: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合理:在小农经济社会,主要是男耕女织,性别分工明确 有利于家庭稳定。(不合理:偏向要求妇女,等级观念严重,从一而终扼杀了人性) (2)原因:资本主义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社会角色:进入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 (3)择偶标准的多元化,男女双向性选择,政治色彩减弱,注重个人能力。 17.“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危机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 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 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 年 10 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大 刀阔斧地实施“三 R”,即复兴、救济、改革。 材料二 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生存于 20 世 纪之今日。 (一)振兴农业……悉以合作社为基础……(五)促进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八) 调整金融……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政 府采取了哪些措施?(7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它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何相 似之处?(7 分) 参考答案:(1)问题: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滞销;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矛盾尖 锐。措施: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 (2)背景:国家经济“残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影响:促进了国 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相似: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措 施。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 20 世纪中期——1940 年代和 1950 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 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 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 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 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宽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 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尼尔·吉尔伯特、保罗·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材料二 早在 1990 年,欧共体 12 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 7.5 万亿欧洲货币单 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 145%。1995 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 1 200 亿法郎。 瑞典政府 1994 年的财政赤字为 1 900 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 1995 年起也出 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 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 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 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 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 66 岁上升到 50 年后的 76 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 10 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 也相应多出 10 年。 ——摘编自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4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4 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6 分) 参考答案:(1)大规模的失业现象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 人生中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 (2)“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 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3)认识:能够维护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但增加政府负担, 滋生惰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