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单元质量评估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版历史新导学人教必修一练习:单元质量评估8

第八单元 单元质量评估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 分。测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2019·临沂高一检测)“‘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 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这表明“‘冷战’格局”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 A.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B.国家利益冲突加剧 C.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 D.战时同盟基础丧失 [解析] 材料强调了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发展目标、制度性裂变导致了“冷战”格局 的形成,即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对立导致了“冷战”,所以 C 项符合题意,正确;材料未涉 及霸权主义政策、国家利益的问题,所以 A、B 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显示出战 时同盟基础丧失方面的信息,所以 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项。 2.(2019·宿迁高一检测)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说:“我们必须支持自由国家 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 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否则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这一言论( D ) A.使美苏由战时盟友走向对手 B.导致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加强了对西欧的扶持与控制 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 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上的演说,而这次演说标志着“杜 鲁门主义”的出台,也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故选 D 项。使美苏由战时盟友走 向对手的是两国利益的冲突而非这一言论,故 A 项错误;导致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是 华约的成立,故 B 项错误;加强了对西欧的扶持与控制的是马歇尔计划,故 C 项错误。 3.(2019·银川高一检测)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 A.“杜鲁门主义”提出 B.马歇尔计划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解析] 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国会咨文,“杜鲁 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展开,A 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的成立分别是“冷战”中美国采取的经济、军事措施,排除 B、C 两项。华沙条约 组织的成立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排除 D 项。 4.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 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C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C.马歇尔计划 D.越南战争 [解析] “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提高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就是利 用经济手段达到“冷战”目的,故选 C 项。其他三项均未含有经济措施,排除。 5.“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 一些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以上叙述说 明了( B ) A.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B.美国要恢复西欧经济以遏制苏联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解析] 阅读材料可知,“极权主义”是指“俄国共产主义”,再结合“同经济失调作 斗争”可知,这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美国希望通过扶植西欧以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 的,故选 B 项。 6.(2019·南昌高一检测)从 1947 年开始,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 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就当时来看,这些协定主要是为了( A ) A.对抗马歇尔计划 B.构建社会主义阵营 C.推广苏联的经验 D.促进东欧国家发展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 年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控制西欧,对抗苏联。 根据材料可知,从 1947 年开始,苏联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 列贸易和经济协定,苏联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对抗马歇尔计划,加强对东欧控制,以达到同美 国抗衡的企图,故 A 正确;B、C 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 项促进东欧国家发展不是 目的,同美国抗衡才是苏联的目的,排除。 7.“冷战”开始后,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国家是( A ) A.德国 B.朝鲜 C.越南 D.古巴 [解析] 1949 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焦点的国家,故选 A 项。美 苏“冷战”焦点首先是在欧洲,B、C 两项在亚洲,D 项在美洲,都与题干不符。 8.“1947~1948 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 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B ) A.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 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解析] 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故 A 项错误;西方国家在 德占区成立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货币,从事实上形成了新主权国家,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故 B 项正确;欧共体成立于 1967 年,晚于材料时间,故 C 项错误;该做法使得西德建立, 后来苏占区成立了东德,德国长期分裂,故 D 项错误。 9.(2019·珠海高一检测)下面是关于捷克斯洛伐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 贸易总额比重的数据表。造成 1952 年各国数据与 1948 年数据差距较大的直接原因是 ( D ) 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1948 年 68% 66% 29% 33% 1952 年 29% 29% 15% 11%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D.经互会的成立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下 降。结合捷克等国在二战后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等知识可知,答案为 D 项。 10.(2019·广州高一检测)1962 年,美国针对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的行为,向古巴 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 导弹。这反映了( C ) A.美苏关系从对抗走向对话 B.战争和冲突成为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 C.“冷战”格局下美苏双方构成了战略制约 D.美苏从局部的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并未体现出双方由对抗走向对话,故 A 项错误; 美苏争霸的主要手段是“冷战”而非热战,故而不是战争和冲突,故 B 项错误;古巴导弹 危机表明在“冷战”格局下虽然存在强势和劣势之分,但是基本构成了一种战略制约,故 C 项正确;古巴导弹危机无法显示美苏从局部地区争夺走向全球争霸,故 D 项错误。 11.有学者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格局下,虽然西方仍时时存在颠覆苏联之心, 但巴黎和会时的那种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却没有再现。”这说明战后新格局( C ) A.主要体现苏联等国家的意志 B.便利于东西方间的和平共处 C.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 D.有效维护了东方国家的利益 [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中,美苏势力大体平衡,避免了新的大战的发生, 故 C 项与题意相符。 12.“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 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C ) A.军事力量的失衡 B.意识形态的对立 C.经济水平的差距 D.同盟力量的差距 [解析] 苏联利用国家力量,在牺牲农业、轻工业的情况下发展重工业,虽然在表面上 与西方保持均势,但经济实力上的差距最终导致其竞争失败,故答案为 C 项。 13.1945 年 12 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 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 19 世纪 20 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能高于亚 洲的其他国家。1949 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并于 1950 年 5 月停止了 战争赔偿计划。美国对日政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为了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B.“冷战”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需要 D.扶植日本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 结合时间信息可知,美国对日本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冷战”的加剧和中国 政治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称霸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威胁,故选 B 项。 14.戴高乐曾经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体现这一声 音的国际舞台上的历史事件有( B )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②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④欧 共体的成立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戴高乐的话体现的是欧洲的联合,②④符合题意,故选 B 项。①③不符合“美 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排除。 15.(2019·聊城高一期末)1972 年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改变了一贯唯美国马首是瞻 的外交政策,提出了在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情况下,采取“多边自主外交”的方针。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B ) A.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经济实力得到大大增强 C.不再需要美国的安全保障 D.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解析]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国力的增强,日本想摆脱美国的控制,希望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采取“多边自主外交”的方针,故 B 项正确。A 项成为世界政治 大国是日本的政治追求,而非现实,故排除;C 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 项并非日本调整 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因,故排除。 16.1961 年 9 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的两个对立 阵营的国家集团却准备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 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C ) A.美苏两极对峙局面的出现 B.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 C.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 D.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解析] 由“1961 年”“铁托”“不同的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等信息 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故选 C 项。两极对峙格局早已出现,排除 A 项; 此时社会主义阵营处于稳固阶段,排除 B 项;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排除 D 项。 17.美国总统尼克松在 1971 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 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 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 D )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解体 C.单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解析] 尼克松的这段话客观地反映了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来自西欧、日本、中国的挑 战和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 D 项。 18.(2019·海口高一联考)1973 年,联合国安理会就巴拿马等国提出的从美国手中收回 巴拿马运河主权问题召开会议。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等国的提议一致投赞成票,但美 国行使了否决权。后经美巴谈判,巴拿马最终于 1999 年收回运河主权。巴拿马成功收回运 河主权得益于( B ) A.美国深陷越战,国力严重衰退 B.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 C.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全力支持 D.巴拿马运河地位、作用的下降 [解析] 根据材料“会上第三世界国家对巴拿马等国的提议一致投赞成票”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巴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得益于第三世界对美国霸权的冲击,故选 B 项。巴 拿马成功收回运河主权时越战早已结束,排除 A 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由于美国的否决并 没有通过,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9.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因为“(苏联)共产党经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折腾,就进一步 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至此,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据此判 断,苏联共产党“进一步丧失了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 D ) A.经济改革成效不佳 B.签署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主动放弃与美国争霸 D.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改革,疾风暴 雨式地推行政治体制改革,最终使“能够抵抗国家离心力的凝聚力量已丧失殆尽”,苏联最 终解体。因此 D 项符合题意。 20.(2019·贵阳高一月考)1991 年,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军事体系全线崩溃。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C ) A.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解体 B.俄罗斯加强与欧盟的关系 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 D.《阿拉木图宣言》签署 [解析] 1991 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苏联在欧洲构筑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系全线 崩溃。故答案为 C 项。 21.郑酋午在《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与中国的对策》中写道:“自从 1991 年苏联解体 后……美国高高在上……过足了‘世界王’的瘾,不过美国人还讲人权、法制与诚信,所以 许多国家都乐意由美国领导,美国也领导得很好。”这段材料表明( B ) A.美国已建立起单极世界独霸局面 B.动荡的国际局势与美国密切相关 C.世界各国都乐意服从美国的领导 D.美国民主与法制是世界各国的样板 [解析] “冷战”结束后,美国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领导世界事务,试图独霸全球,打 着“人权”与“民主”的旗号,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导致国际局势的动荡,故选 B 项。A 项说法错误;C 项说法错在“世界各国”,同时也是表面现象;世界政治文明具有 多元性,D 项说法错误。 22.学术界通常认为,20 世纪 90 年代的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 替”主要是指( B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 B.由原来的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冲突演变 D.由意识形态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解析] 旧的世界格局是指美苏两极格局,新的世界格局是指多极化格局,其交替就是 由两极向多极的发展,故选 B 项。 23.普京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 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A ) ①美国今天仍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 ③这反映 了今天世界的政治格局为“一超多强” ④美俄两国仍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存在分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1991 年苏联解体后,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已经基本消失,两国的冲突更多地表 现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④说法不符合史实,①②③是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及当今世界政 治格局的现状角度分析,符合史实。故选 A 项。 24.有人认为从文明史的角度看,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假如 你赞成该观点,那么你认为决定未来这种“春秋战国时代”的世界的因素应该是( C ) A.明智的外交政策 B.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关系 C.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D.区域性政治经济的集团化 [解析] “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用来形容未来世界即指未来的世界将是一个朝着 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世界,其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的强弱,故选 C 项。A、B、D 三项都不 是决定性因素,皆排除。 25.下图反映出当今的世界形势是( D ) A.国家之间的矛盾在加剧 B.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解析] 联合国和非盟是世界局势缓和与和平的表现,北约和伊拉克战争是世界局势紧 张、动荡的体现,故选 D 项。A、B 两项说法片面,排除;C 项“普遍认可”的说法不正确, 且与图片内容不符,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26 小题 16 分,第 27 小题 18 分,第 28 小题 16 分, 共计 50 分)、 26.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严重影响国际关系的正常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冷战”中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 人……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具有更强的攻击性和 欺骗性……共同的战斗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 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不结盟运动于 1961 年在贝尔格莱德成立,25 个国家参加了其第一次会议,但 是到了第二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时,参与国家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贝尔格莱德会议的关键 政治内容是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 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到 20 世纪 60 年代末,国内政治的不稳定使 得不结盟运动履行支持民族解放运动承诺的工作陷入困境。 ——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三 在过去的 50 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 治军事领域,它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和发展……在 21 世纪可预见的时间内,欧 洲仍然是两个联盟共存的欧洲。 ——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冷战”开始 和结束的标志性事件。(8 分) [解析] 由材料“美苏双方往往通过意识形态的棱镜来看待对方,把对方视为敌人…… 美苏的意识形态斗争同它们争夺战略优势与利益结合起来……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可见 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是: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互相猜疑。 结合所学,“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而结束的标志是苏联解体。 [答案] 原因:美苏意识形态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两国互相猜疑。(4 分) 事件: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苏联解体。(4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不结盟运动对 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4 分) [解析] 分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结盟运动形成于 1961 年,在二战之后,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第三世界许多国家从殖民统治下相继获得独立;贝尔格莱德会议强调 “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说明当时“美苏争 霸”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 立,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瓦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答案] 历史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民族独立;(2 分)影响: 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2 分) (3)材料三中的“两个联盟”分别指什么?(2 分)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即欧盟和北约,欧盟侧重经 济领域,北约侧重政治军事领域。 [答案] 欧盟和北约。(2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2 分) [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影响美苏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影响第三世界与美苏关 系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实力的差距,影响欧洲两联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国际局势的变化,因此, 上述材料中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关系。 [答案] 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2 分) 27.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伴随着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分化组合, 世界形势呈现紧张与缓和、动荡与和平交替变幻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6 年)丘吉尔提出“一个明确而实际的行动建议”,号召英美结成特殊的 “兄弟联盟”,共同垄断“制造原子弹的秘密”,“配备一支国际武装力量”,联合使用两 国遍布全世界的海、空基地,在联合国机构之外联合起来对付俄国。 ——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 70 年代,美国的 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沃尔特·拉弗贝《美苏 冷战史话 1945~1975》 材料三 根据世界银行《2002 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2002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 值超过 98 828 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 31.54%,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 表的 2008 年年鉴显示,美国 2007 年军费开支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 5 468 亿美元,占全球 军费开支的 45%。 材料四 美国在“冷战”后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而其自身又成为其他各主 要大国联合制衡的目标。 ——李鑫炜《体系、变革与全球化进程》 (1)材料一中“丘吉尔……号召英美……联合起来对付俄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国 响应这一号召,开始行动的标志是什么?在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8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意识形态、国家利益方面分析;第二、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 答即可。 [答案] 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差异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4 分)标志:杜鲁门主义的 出台。(2 分)举措:成立“北约”。(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美国的“威力”受到了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4 分) [解析] 注意结合 20 世纪 70 年代崛起的政治力量回答。 [答案] 欧共体、日本、中国、不结盟运动。(4 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2 分)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美国……无法建立一统天下的世界性帝国”回答。 [答案] 一超多强。(2 分) (4)上述材料反映出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怎样的变化趋势?(4 分) [解析] 回答两极到多极的发展趋势即可。 [答案] 变化趋势:由美苏“冷战”对峙到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或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 化)。(4 分) 28.战后世界格局由两极对峙、新兴力量兴起到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并出现多极化 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 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 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 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 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 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 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 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 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 材料三 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 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 40 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 发展道路。可见苏联在二战中崛起后没有延续反法西斯同盟的惯性进入既有的世界体系,而 是另组一个针对西方的社会主义阵营。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 材料四 海湾战争加强了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北约东扩和俄罗斯的削弱使俄国无力 同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科索沃战争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干涉成员国以外的事务开了先 例。……美国在同日本的经济竞争中重新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美国的智库估计,在 2015 年以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对美国的优势地位构成挑战。 ——李景治《世界格局和大国关系的新变化》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派关于“冷战” 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苏 “冷战”的根本原因。(4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从“‘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 正确的”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的根本原因。 [答案] 观点:苏联扩张引发“冷战”。(2 分)分析:“冷战”是美苏国家利益与意识形 态冲突的结果。(2 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冷战”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时期制约 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4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 10 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两国 关系再度重新紧张”概括主要特征;第二小问,可以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美苏势均力敌以及 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影响等角度概括作答。 [答案] 特征:外交和武力相威胁(或缓和与紧张相交替)。(2 分)因素:美苏力量均势; 国际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2 分) (3)材料三认为“美苏 40 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 洲地区为例,举例说明。(2 分) [解析] 从朝鲜半岛分裂、中国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等角度分析作答。 [答案] 理由:朝鲜半岛分裂;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一边倒”外交。(2 分) (4)据材料四,概括“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并指出美国推行这一目 标的有利条件。(4 分)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美国争夺欧洲和世界”“占据国际竞争力第一的位置”可以 看出美国的目标;第二小问,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的角度说明。 [答案] 目标:称霸世界(建立单极世界)。(2 分)条件: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 大国。(2 分)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国际格局的新挑战? (2 分) [解析] 围绕国际形势的变化,从提高自身综合国力以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 序角度去综合分析作答。 [答案] 认识:把握机遇,增强国力;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2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