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江苏专用):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学案)

第12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一、“光荣革命”‎ ‎1.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 ‎(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后,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误区警示] 《权利法案》≠英王“统而不治”‎ 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程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 ‎(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 ‎[概念阐释]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四、1832年议会改革 ‎1.背景 ‎(1)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2)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的积极斗争。‎ ‎2.内容 ‎(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影响 ‎(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归纳总结]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 五、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真正掌握国家实权的是代议制政府;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3.国王“统而不治”,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也是英联邦首脑,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考点一 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演变 ‎1.正确认识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光荣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光荣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向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但这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力量不足以完全清除封建势力决定的,这个结果是符合英国国情的。‎ ‎2.《权利法案》对王权的一系列限制 ‎(1)国王无权废止法律——立法权。‎ ‎(2)国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征税权。‎ ‎(3)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军事权。‎ ‎(4)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权。‎ ‎(5)未按法律程序,国王不得拘捕臣民——司法权。‎ ‎(6)必须定期召开议会——议会集会权。‎ ‎3.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1.论从史出:渐进的议会改革是维护贵族还是保护资产阶级 史料 1832年改革的结果,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了80.8万,有选举权的人口占当时英国总人口的比率也从大约2%增加到3.3%。‎ ‎1846年,国会终于废除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禁止谷物进口的《谷物法》,3年后又废除了实行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贸易自由代替了保护主义,1846~1849年英国取消了大约200种商品的进口税。这些政策大大帮助了英国工业品的出口并使原料和粮食进口增加、价格下降……英国在自由贸易政策的推动下经济更得到长足进展,取得了在世界上的工业垄断地位。‎ 结论 选举权范围逐步扩大;维护贵族特权立场逐步改变;由贸易保护逐步变为贸易自由,以上改变促进了英国世界经济地位的大大提高。‎ ‎2.史由证来: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英国民主政治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灵活性”这一结论。‎ 史料 论证   ‎ 答案 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 考点二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为礼仪性的国家元首,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由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4)以代议制为基础,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核心,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 ‎2.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2)组阁: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3)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 ‎(4)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1.论从史出:国王VS议会——谁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史料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权利法案》‎ 结论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限制国王财政权,体现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下列材料,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 材料 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主要信息   ‎ 答案 趋势: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的、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7年 选择题T16,1832年议会改革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选择题T16,英国议会改革 ‎1.命题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的妥协 ‎(2017·江苏卷,16)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 C 解析 “重要的政治权力”体现在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A项错误。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上院的权力变小,结束了上院控制下院的局面,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不是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错误。‎ ‎2.命题点:工业革命对英国代议制的影响 ‎(2013·江苏单科)“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材料可知,这种“状态”指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但当时英国的政治制度不能满足工业资产阶级充分参政议政的要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A、B、C三项都发生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故排除。‎ ‎1.命题点:内阁贵族成员的变化显现的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特点 ‎(2018·江苏高考考前演练一,33)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年 ‎64‎ ‎36‎ ‎1867~1884年 ‎35‎ ‎23‎ ‎1885~1905年 ‎40‎ ‎29‎ ‎1906~1916年 ‎25‎ ‎26‎ ‎1918~1935年 ‎25‎ ‎82‎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答案 B 解析 《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中,从“1867~1884年”到“1885~1905年”数量在增加,故A项错误;表格中内阁成员总数在不断增多,非贵族阁员的总数在不断增加,贵族势力在不断被稀释,故B项正确;《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不能体现内阁权力的大小,故C项错误;从“1885~1905年”到“1918~1935年”英国工业化已经完成,但贵族地位始终存在,故D项错误。‎ ‎2.命题点:君主立宪制之下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2017·扬州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17)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之前的民意调查显示,“留欧”和“脱欧”的支持率不相上下。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  )‎ A.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英国政府受到议会制约 C.欧洲一体化不得人心 D.英国全民一致脱离欧盟 答案 B 解析 材料英国脱离欧盟,英国的退出并没有导致“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故A项错误;材料“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可见英国政府受到议会制约,故B项正确;材料中“留欧”和“脱欧”的支持率不相上下,并不能反映出“欧洲一体化不得人心”,故C项错误;材料中“留欧”仍然有一定的支持率,英国全民对脱离欧盟有分歧,故D项错误。‎ ‎3.命题点:君主立宪制之下国王权力的变化 ‎(2018·南通高考适应性练习一,33)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偶像。这一变化是由于(  )‎ A.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发展 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 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 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答案 A 解析 17世纪末,国王拥有行政权和联盟权,1721年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以及政党政治得到发展,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国王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的高潮发生于18世纪中期的法国,并没有深刻影响英国,故B项错误;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表现为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命题点:英国责任内阁制之下议会、国王和内阁的关系 ‎(2018·泰州联考,34)1782年,英国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下面评论正确的是(  )‎ A.此时国王行政权力仍然很大 B.小皮特破坏了民主化的进程 C.行政权扩张打破了议会制约 D.是责任内阁制下的正当行为 答案 D 解析 早在责任内阁形成前,国王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错误;小皮特的做法符合责任内阁制的运行规则,故B项错误;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至上,故C项错误;责任内阁制下,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者报请国王批准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D项正确。‎ ‎5.命题点:《权利法案》体现的政治理念 ‎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答案 C ‎6.命题点:近代英国的政治环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 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 答案 (1)原因: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保障:《权利法案》。‎ 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 动力和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徐州模拟)1689年1月,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文件一起呈献……议会还修改了国王加冕誓词,新誓词删去了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的提法,改为要求国王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议会此举的目的是(  )‎ A.赋予国王立法权 ‎ B.确保议会行使国家主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 D.完全摒弃旧有法律法规 答案 C 解析 “删去了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的提法”表明不再赋予国王立法权,A项错误;议会行使的是立法权,B项错误;“修改”说明议会此举并没有完全摒弃旧有法律法规,D项错误。答案选C项。‎ ‎2.(2017·靖江二模,34)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  )‎ A.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 D.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体现了排除国王对议会干扰的一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国王是否有实权,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议会与国王的权力,但1689年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王权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D项错误。‎ ‎3.(2018·扬州质检)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此举(  )‎ A.推动了司法权的独立 B.促进了内阁制的形成 C.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 D.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能随意赦免遭议会谴责而定罪的人”可知司法权不再受制于国王,有利于推动司法权的独立,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促进内阁制的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议会立法权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国王的司法权而非行政权,故D项错误。‎ ‎4.(2017·江阴二模,31)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力的法案,英国确立起了议会主权。这体现了当时在英国(  )‎ A.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 B.政府官员转化为公务员 C.英王丧失国家统治权 D.确立起了贵族民主制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出国家权力仍然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官员角色的变化,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英王仍然掌握最高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光荣革命后保留君主制和贵族制,同时“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起了议会主权”,确立起了民主制,故D项正确。‎ ‎5.右图反映的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关系出现在(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 B.英国光荣革命以前 C.《权利法案》颁布以后 D.责任内阁制形成以后 答案 C 解析 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国王的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国王权力大于议会,故A项错误;英国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在这之前国王权力大于议会,故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以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权力受到了议会的制约,故C项正确;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在18世纪,故D项错误。‎ ‎6.(2017·如皋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调研,15)钱乘旦先生认为:“民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工业革命,是没有现代民主化进程的。”以下史实与该观点一致的是(  )‎ A.发动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形成责任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 答案 D 解析 钱乘旦先生这段话说的是工业革命与现代民主化进程的关系,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光荣革命发生在1688年,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是在1689年,故B项错误;英国责任内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的完成使工业资产阶级的实力增强,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议席,极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7.(2017·南京三模)“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宜扩充有权参加议员选举之人数……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得有权选举该城市或城镇选区一名或数名议会代表……假如他在当年7月底之前12个月中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这说明当时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B.议会立法增加了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 C.对选民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D.“微不足道的选区”选民选举权被剥夺 答案 C 解析 材料规定了选民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与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政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鉴于议会议院的议员选举办法存在弊端……资源富饶之大城市”表明不是增加中小城镇的议员议席,故B项错误;材料“拥有或租有任何住宅、仓库、账房、商店或其他房屋……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表明对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故C项正确;材料“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表明是剥夺其产生议员的权利,不是剥夺选民选举权,故D项错误。‎ ‎8.(2017·宜兴高三期末,25)“在1780年代和1850年代之间,令人惊奇的发展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下列各项符合这一时期英国社会变化的是(  )‎ A.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 B.工业资产阶级扩大了统治权 C.工人已经获得普选权 D.重工业占据了经济主导地位 答案 B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标志着代议制民主开始确立,故A项错误;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掌握政权,故B项正确;1867年工人获得普选权,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工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9.(2017·海门三模,33)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 B.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内阁首相没有实权 ‎ D.君主立宪有待完善 答案 D 解析 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说首相与国王的关系,未反映出议会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英国内阁首相有实权,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王有相当大的权力,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有待完善,故D项正确。‎ ‎10.(2017·邳州高三9月联考,8)2014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如果他领导的保守党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将举行英国是否退出欧盟的全民公投。当选后,他的这一行为(  )‎ A.应对议会下院负责 B.会遭到议会上院的否决 C.必须得到国王授权 D.不可能得到内阁的支持 答案 A 解析 首相对议会负责,故A项正确;议会上院没有实权,故B项错误;国王统而不治,故C项错误;首相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故D项错误。‎ ‎11.(2017·镇江二模,33)19世纪60年代后,英国一党长期盘踞政府的现象彻底终结。在野党被称为“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其批评、监督和限制执政党以及“后备政府”的作用得到政界的充分肯定。这反映出英国(  )‎ A.在野党得到国王的支持 B.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C.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D.两党竞争取代一党专政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国王陛下忠诚的反对党”无法看出国王的态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彻底终结”得出在野党由存在到“充分肯定”,得出两党制度逐渐走向成熟,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与材料涉及的政党制无关,故C项错误;在19世纪60年代之前,英国就已存在两党制并非一党专政,故D项错误。‎ ‎12.(2018·连云港一模,20)1831年英国辉格党领袖格雷出任首相后,提出了议会选举改革方案,但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获国王批准解散下院,并在新一轮大选中获胜。第二年议会通过改革方案,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议席。这表明此时英国(  )‎ A.工业革命刚开始,贵族仍然拥有较强实力 B.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 C.首相名义上对议会负责,实际对国王负责 D.议会、内阁和国王形成“三权分立”构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反映的时间是1831年,而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议会选举改革方案”可知工业资产阶级通过和平方式扩大政治权利,故B项正确;英国的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13.(2018·苏锡常镇一模)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英国政体对晚清产生重要影响 B.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衰落 C.两国都存在着王权思想的影响 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平相近 答案 C 解析 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是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中“龙”象征皇权,无法从“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得出中国的专制制度开始衰落,故B项错误;王权思想,与材料中“维多利亚女王登基”“龙”‎ 相符,故C项正确;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而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是专制制度,民主化水平差距较大,故D项错误。‎ ‎14.(2017·淮阴适应性考试)1867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推动议会改革,主张扩大选举权。他被指责为“自己阶级利益的叛徒”“在激烈斗争中丧失原则的机会主义者”。由此可知,在当时的英国(  )‎ A.代议制可反映多数国民的利益 B.资产阶级日趋保守 C.自下而上是民主化的主要形式 D.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艰难 答案 D 解析 材料所述内容不是就代议制本身的意义而作,只是就扩大选举权的评价,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扩大选举权,而且不能表明该主张被否定,所以不能判断资产阶级是否趋于保守,故B项错误;英国民主化是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民主化,故C项错误;作为保守党领袖,提出有利于民主化进程的主张,遭到指责,客观上表明了英国当时民主化的艰难,故D项正确。‎ ‎15.英国政府计划在明年3月底正式启动脱欧谈判,但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无权动用行政权来启动里斯本条约50条,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这充分反映了(  )‎ A.分权制衡理念 B.君主立宪原则 C.议会主权思想 D.社会契约观念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呈现的是英国政府的计划和英国高等法院裁定、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体现的是权力之间的分配与制衡,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的原则,君主作为国家元首世袭产生,终身任职,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与材料中政府、法院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并不相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必须获得议会授权才可启动脱欧程序”得出英国议会主权,但这不能全面地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2017·启东一模,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沿用明朝的内阁制度,内阁表面上是最高行政机构,却并无多大实权。有关军国大事的决策权,由凌驾于内阁之上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操纵。议政王大臣会议由统率八旗的满洲王公贵族组成。由于他们掌握兵权,由他们作出的决定,对皇帝也有约束力,内阁不过是执行议政王大臣决议的办事机构而已。这种体制固然可以限制皇帝的独裁,却极容易滋生一些议政王大臣专权跋扈的倾向。‎ 康熙八年(1669年)‎ ‎,十六岁的康熙皇帝初露雄才大略,剪除了鳌拜及其党羽,但随后出现了索额图、明珠专权的局面。康熙皇帝开始加强皇权。他在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选择人品与才学兼优的汉人官僚作为秘书班子,替皇帝批答奏折,起草谕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继续削弱议政王大臣的权力,设立军机处,总揽全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决策机构。到了乾隆时代,彻底消除了八旗旗主干政的权力,下令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中止执行任何法律,不得擅自加税或维持部队;未按法律程序手续,不得拘捕臣民。威廉三世接受这些条款,作为取得英国王位的条件。因此,国王与人民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任何天主教徒都不能当英国国王,从而排除詹姆士二世的子孙复位的可能性。‎ 辉格党领袖沃波尔成为了内阁制政府(首相和部长同时也是立法机构成员的制度)的第一个首相和设计师。他通过小心操纵,总是使下议院的多数支持他。他避免在可能失去多数的问题上进行争论。因此,他开始承认内阁向议会多数负责的原则,这一原则成为内阁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选择与他一致的人为同事和摆脱与他不一致的人,他发展了内阁的概念:内阁是一个阁员相互间负有责任、对首相负有义务,并有责任遵循同一政策和集体进退的机构。所以,议会不仅类似大陆帝国议会和三级会议的代言机构或审议机构,而且还是一个产生有效行政机关的机构。没有议会,无论代议制政府还是其他任何政府都不能存在。‎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对各自国家的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答案 (1)中国:皇帝的权力由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满族贵族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议政王大臣会议由专权到权力移转军机处,直至该机构被撤销。‎ 英国: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渐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内阁由不是一个法定组织到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 ‎(2)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 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的重要因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