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版工业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横向整合课件(4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通史版工业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横向整合课件(41张)

专题横向整合 总纲目录 整合一 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及科学 社会主义的诞生 整合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整合三 近代西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 整合四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主革命 整合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整合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整合一 近代欧洲资产阶级代议制扩展及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法国通过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德国通过1871年《德意志帝 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2.英、法、德三国因国情不同,形成了两种政体形式: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 制,但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又不尽相同,体现了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的多元 性、多样性;同时也形成了代议制的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历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 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但昙花一现。 近代英、美、法、德代议制政体的特点 1.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国王,国王无实权,处于“统而不 治”的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首相由议会下院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首相和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2.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德意志皇帝拥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 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 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3.法国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总统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联席会议选出,要对议会 负责。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时期 发展历程 1688年 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厉行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资产阶级革命后,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2)内容: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3)意义: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1689年 《权利法案》颁布——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 (1)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的权力大增 (2)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3)意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18世纪 中期 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 (1)背景:国王有在宫中召集大臣等开会,商讨国家大事的传统 (2)内容: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3)意义: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英国成为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首相握有行政与立法大权,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19世纪 中期 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 (1)背景: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六 七十年代 德国统一——前提 (1)背景: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经济突飞猛进,但政治上却是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 (3)意义:结束了德意志政治上四分五裂的状态;推动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欧洲传统的政治格局 1871年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确立 (1)概述: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 (2)意义:德意志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 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及巴黎公社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中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由空想到科学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三大工人运动奠定阶级基础;空想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 (2)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是19世纪最重大的理论成果,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19世纪 后期 巴黎公社——由理论到实践 (1)历史背景:普法战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投降卖国,镇压人民 (2)历史进程:建立公社委员会;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3)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整合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伴随生产力发展及全球侵略扩张逐步形成发展的 (1)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而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在世界市场中,欧美工业 化国家是中心,而亚非拉广大国家和地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 (1)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新航路开 辟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荷兰、英国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世界市场进 一步拓展。 (3)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伴随在世 界范围内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殖民活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端于德国、美国,核心成果是电力、内燃机、新能源的 广泛应用,伴随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及瓜分世界狂潮的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一、二、三、四”巧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一个实质: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两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 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3.三个动力 (1)根本动力是工业革命。 (2)政治动力是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 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 (3)直接动力是殖民扩张。 4.四个阶段 (1)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2)以早期殖民扩张为标志,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狂飙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时期 发展历程 18世纪60 年代至19 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19世纪中 后期至20 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整合三 近代西方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 一、科技之光——近代以来的科学技术 时期 科技成就 科学技术 产生形成 阶段(16 —17世纪) 牛顿经典力学 (1)创立: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内容: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意义: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冲击了宗教神学思想,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具有科学预见性 科学技术 迅速发展 阶段(18— 19世纪) 生物进化论 (1)诞生: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 (2)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是不断变异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意义:是对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造物主造人的神话,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蒸汽机的发明与电气技术的应用 (1)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电气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导致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科学技术 重大突破 阶段(20 世纪)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 (1)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2)量子理论: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现代信息技术 (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络,促成了互联网的诞生 (2)意义: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及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 (3)消极影响:垃圾信息、网络犯罪等新问题 二、激荡心灵——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 时间 背景 文学 美术 音乐 18世纪末 至19世纪 30年代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 现实的不满与失望 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雨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雪莱)、《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海涅) 新古典主义, 代表人物:大卫、安格尔 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德拉克 洛瓦 浪漫主义,代表人物:贝多芬 19世纪30 年代至20 世纪初 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 的发展,社会矛盾的尖锐 现实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的巴尔扎克、普希金、安徒生、易卜生、马克·吐温,20世纪的萧伯纳、罗曼·罗兰和海明威 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米勒、 列宾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莫奈、塞尚、凡高 歌剧,代表人物:意大利的威 尔第、法国的比才 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柴可夫 斯基 整合四 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斗争与民主革命 1.1840—1901年: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军民在每次外 敌入侵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 史。 2.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 任务。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 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 质的文献。 近代前期三大革命运动的性质及特点 1.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体现了民主革命时 期反封建反侵略的时代特点。 2.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以反帝为主,具有盲目 排外的特点。 3.辛亥革命的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前期民主 革命的高潮。 一、列强侵华——近代前期让中国蒙羞的“四次战争” 战争 签订条约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内容: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协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2)影响:中国的主权、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商品输出为主)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1)内容: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军舰和商船可沿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开放南京等十一口通商 (2)影响: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以自强,兴起了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2)影响: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内容:赔款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驻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员;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2)影响:巨额赔款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使馆区成为列强侵略大本营,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二、抗争探索——近代前期中国各阶级救亡图存的斗争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中期 太平天国运动——新旧交替时代·反封建反侵略 (1)起因 ①主要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阶级矛盾 ②直接原因:连年自然灾害;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2)重要文件 ①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是对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宗法等级制度和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礼教思想的否定,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②后期:《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评价:是历代农民斗争的最高峰,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 19世纪末期 义和团运动——民族危机加深·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斗争: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天津、北京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等地阻击侵略者 (3)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对先进文明的排他性 20 世 纪 初 辛亥革命——民族危机空前·资产阶级革命 (1)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②思想基础: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④实践:各地革命党人发动多次起义 (2)过程 ①武昌起义: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清朝统治迅速土崩瓦解 ②建立民国: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颁布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④革命失败: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意义 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 深入人心 ②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整合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客观 上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 2.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 春天。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涉及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及通信工具、 大众传媒等几个方面。 对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认识 1.一条主线:随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和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 化而变迁。 2.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二是风俗习惯的变化。 3.三大影响因素:一是“欧风美雨”潜移默化的影响。通商口岸是晚清社会 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 地辐射。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 物质基础。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 动。 4.四大表现:一是社会物质生活方面,即服饰、饮食、住宅的变化;二是社会风 俗和思想观念方面,即婚丧嫁娶、社会礼仪的变化;三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变 化;四是大众传媒的变化。 5.结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 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欧风美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 的曲折历程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中期 自然经济解体 (1)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中期 自然经济解体 (1)背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拉开了列强侵华的序幕,大批洋纱开始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 (2)内容: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3)影响: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 60—90年代 (1)洋务运动 ①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②内容:兴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③影响: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瓦解了本国的封建经济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①背景: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 ②内容: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工业,出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③影响: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的维新思想,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9世纪末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调整工商业政策,允许民间设厂;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企业;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2)内容:民间出现办厂热潮,民间资本总额在甲午中日战争后的3年间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20世纪初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原因:辛亥革命的鼓舞;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概况: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帝国主义在一战后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又遭受沉重打击,很快萧条下去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鸦片战争以后 辛亥革命前后 历史 背景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都市崛起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物质、 习俗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城市中衣、食、住、行的变化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带有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 交通 通讯 交通业的起步 (1)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 (2)铁路交通: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交通业的发展 (1)轮船运输:民国以后,逐渐发展,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 (2)铁路交通: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它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3)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缓慢 (4)航空: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大众 传媒 大众传媒的出现 报刊业:维新运动时期,形成国人办报的高潮 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民报》《新青年》等,成为宣传改 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电影业:《定军山》是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 整合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 梦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提出了“师 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提出“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 了历史舞台,提出维新变法思想,并进行了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起到了 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 3.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4.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 5.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 过程,这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对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认识 1.一个主题: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2.两个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思想 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 3.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 西学东渐——在继承中发展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 四五十 年代 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 (2)代表:林则徐、魏源 (3)阶级:地主阶级抵抗派 (4)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5)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 19世纪 60—90 年代 中体西用 (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 (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 (3)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4)主张:自强、求富 (5)作为:创办军事工业、民用企业等 (6)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9世纪 60—90 年代 维新思潮 (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 (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 (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 (5)影响:是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 20世 纪初 1.民主与科学 (1)背景: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 (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 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马克思主义 (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 (2)代表:李大钊 (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 (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