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雅安市高中2020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试题
雅安市高中2017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 24.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博采众议,取百家思想之所长,被认为是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最后的文化成就,又是文化史即将进入新历史时代的文化标志。据此可知,《吕氏春秋》 A.反映了大一统的发展趋势 B.建立了新的思想体系 C.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D.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 25.西汉晚期,政府在蝗灾旱灾之后,对疾病患者进行隔离;南北朝时期,南齐政权设立了专门的病人隔离机构;隋唐时期,设有“病坊”机构收治病人。这些措施表明当时 A.医疗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民众防疫意识显著提高 C.疫病防治受到政府重视 D.卫生防疫体系已经建立 26.据统计,两宋时期私人藏书家700余人,是周至唐五代千年左右藏书家总和的近3倍,其中藏书万卷以上者达200多人。这一现象说明了两宋时期 A.官办教育的削弱 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崇文风气的增强 D.市民地位的提高 27.表1为中国古代各时期分别发生在南方和北方的战争比例。 表1 先秦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 元明 清 北 87% 76% 61% 68% 50% 29% 26% 南 13% 24% 39% 32% 50% 71% 74% 表1中南北方战争比例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A.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威胁消除 B.南方经济战略地位上升 C.统治者更重视北方军事建设 D.政治统治重心逐渐南移 28.甲午战争期间,美国报刊将参战双方分别设定为两种角色,即中国代表“野蛮”和“保守”,日本代表“文明”和“进步”,并宣称“中国必须与19世纪的最高文明保持一致,否则这一文明将把她的帝国碾磨成粉末。”这些舆论意在 A.左右战争进程 B.推销西方价值观念 C.调和中日矛盾 D.声援戊戌变法运动 29.西方交际舞在近代传入中国时,很长时间里并不被中国人接受,守旧者认为这“ 有伤风化,非比寻常”。而随着跳舞潮流“由领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俱碎”。这一变化 A.反映了沿海与内地发展差距缩小 B.表明了传统观念彻底瓦解 C.体现了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内地 D.推动了社会心理走向开放 30.表2为1930-1937年美国《纽约时报》有关中国共产党的报道主题频率表 表2 报道主题 报道频率 百分比 国共关系 73 61.34% 反帝意识 19 15.97% 意识形态 14 11.76% 苏维埃运动 9 7.56% 中苏关系 4 3.36% 据表2可推知 A.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 B.美国力图推动国共合作 C.国共实力对比的变化 D.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削弱 31.图4为1953年某画家创作的漫画《奶奶和孙女》。该作品 ——奶奶,我最远到过西藏 ——奶奶,我最远到过朝鲜 ——奶奶在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最远到过隆福寺 图4 A.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说明了女性是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 C.表达了作者对新社会的热爱 D.反映了新中国交通事业的巨大进步 32.雅典法律规定:凡父母双方均为雅典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并决定其是否享有公民权。这一规定旨在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保护贵族阶层特权 C.扩大公民参政权利 D.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33.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岛,在1505年葡萄牙人到达此地后,称之为“蝙蝠岛”;1598年荷兰人将其改名为“莫里斯王子岛”;1715年,法国人重新命名为“法兰西岛”;1810年,英国人占领该岛后,又取名为“毛里求斯”。毛里求斯岛地名的变化反映了 A.世界各地联系日益加强 B.欧洲殖民扩张争夺激烈 C.印度洋地区影响力上升 D.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加快 34.20世纪30 年代,以口红为代表的一些低端消费品在美国销量暴涨,好莱坞电影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场面火爆的歌舞片大受欢迎。这些现象反映了当时美国 A.生产不足问题凸显 B.物质文化生活丰富 C.经济发展形势严峻 D.政府调整产业结构 35. 表3 组织名称 成立时间 宗旨或原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46年 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 世界卫生组织 1948年 负责对全球卫生事务提供领导,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等。 国际原子能机构 1984年 提倡和平使用核能,以及防止核技术被用作军事用途。 世界贸易组织 1995年 促进世界经济和贸易发展等。 表3中国际组织的建立 A.削弱了世界各国国家主权 B. 促进了各国国家利益走向一致 C.体现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D. 顺应了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在近代以前的中国,国家认同主要发生在官僚群体和读书人中间。国家认同的核心集中体现在对专制君主的忠诚,聚焦于某一姓的君主系统的王朝。 随着西方入侵,近代民族国家观念传入中国。19世纪晚期,孙中山等人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五族共和”理论。随着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运动的推进,“中华民族”、“中国”和“国民”的 概念逐步深入人心。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的情况下,国家难以统一,使得国家认同主要体现为国族认同,即中华民族认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国族认同达到高潮,在知识界掀起了 “中华民族是一个”的大讨论,傅斯年指出“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这一时期,知识界、政界甚至全民的参与使国家认同得到全面推进。 1949年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认同,开启了国家认同的新篇章,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统一。朝鲜战争、苏联屯兵边境,极大的战争威胁与边疆局部冲突都成为国家认同提升的动力。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成效显著,社会开放,国家认同感迅速提升。近年来,“中国崛起”振奋人心,“中国”得到世界的认同反过来也强化了国家认同。 ——摘编自贺东航等《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前国家认同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推动国家认同发展的因素并说明国家认同发展的意义。(12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6世纪,英国完成统一,形成民族国家,为以后的富强打下了基础。1688年,英国以和平手段进行了光荣革命,此后几百年国内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18世纪7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开始了以蒸汽机发明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人类从此进入工业时代。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工业国家,这是它在19世纪称霸世界的经济基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因未进行产业革新而失去科技创新优势,从19世纪末期开始走下坡路。随后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加速了英国的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世界上全面收缩,大英帝国瓦解,英国不得不回归欧洲。 ——摘编自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程》 英国的发展历程蕴含了国家兴衰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上其他国家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宋朝时期,由财富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使得贫困问题日益凸显。基于此,政府根据居民财产状况界定乡村拥有土地不足20亩或产业不足20亩等值价值为“贫民”,以此为标准对乡村贫民的租赋、差役、欠债减免,对城市贫民的免役钱、房租减免;对乡村贫民提供无偿赈济、低息借贷,对城市贫民提供生活补贴、贫困救助;建立广惠仓、义仓、常平仓等济贫仓储,福田院、居养院、养济院等济贫机构,安济坊、太平惠民局、施药局等医疗救助和丧葬福利机构等。上述各项济贫措施,大都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形成系列性的济贫法规。政府也鼓励并劝导精英和富民参与救济贫民,颁布“安恤法”,对“鳏寡孤独、贫穷老疾,不能自存者”,令近亲、乡里养恤;出台“义仓法”,强制中上等税户交纳,用于粮食匮乏时期赈济贫民;完善“劝分法”,鼓励富民救济贫困,以此推动了宋朝民间慈善的兴起。 ——摘编自张文、康文籍《贫困认知与宋朝社会保障的逻辑转变》等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解决贫困问题的历史意义。(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1946-1971年大事年表(部分) 1946年 美国准予菲律宾独立。 1947年 英国结束其在南亚的帝国统治,将该地区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1949年 印度尼西亚脱离荷兰赢得独立。 1954年 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越南北部和南部出现两个政府。 1955年 29个“新兴国家”的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开会,确立在冷战中的“不结盟”立场。 1959-1961年 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古巴建立共产主义政权。 1971年 印度帮助孟加拉脱离巴基斯坦独立。 ——摘编自R.R.帕默尔《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局势的变化。(8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国际局势发生变化的原因。(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毕加索(1881—1973),法籍西班牙人,现代派画家。在毕加索看来,艺术家的职责不应只借助具体物象反映世界,而应创造出抽象的东西来表现世界。《亚威农的少女》彻底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绘画规矩,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而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他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创造出了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入木三分。 为了世界人民的和平、幸福和自由,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毕加索投入到与法西斯进行不屈的斗争中。1940 年至 1944 年巴黎沦陷时期,毕加索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抵抗运动,1944 年9月正式加入法国共产党,与共产党一起并肩作战。I948 年毕加索参加在波兰举行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并发表了多幅《和平鸽 》,声援保卫世界和平运动。 ——摘编自邓千流《毕加索的绘画艺术与政治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毕加索绘画艺术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毕加索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