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作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 和冷漠心情的结束。”因为这场运动( ) A.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B.使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 C.构建了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 D.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 2.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 域…… ”请你判断其“理智”符合了( )。 A.专制国王的要求 B.本国教会的要求 C.资产阶级的要求 D.封建领主的要求 3.阿奎那是 13 世纪著名的神学家,有人对他作出了如下评价,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阿奎那神学体系的核心是教权高于王权 B.阿奎那鼓励世俗君主们向教会发起挑战 C.阿奎那神学体系适应了维护神权的需要 D.阿奎那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 4.房龙在《人类的 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 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 堂。”这一观点产生于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5.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相同点是( ) ①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③反对教皇权威 ④主张“先定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 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 A.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7.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 ) 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 B.一场反对天主教,建立本民族教会的革命运动 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 D.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8.陈衡哲在《西洋史》中谈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曾说“这个革命兼有宗教、政治及社会的性质”, 并用如下图表来说明。下列图表中空缺部分应该是( ) 英国革命中的冲突势力 ←→表示两个势力的冲突 A.①清教②新贵族政治③君主专制 英国国教 ←→ (①) (②) ←→ 议会政治 (③) ←→ 富足(中等)社会 B.①马丁路德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C.①加尔文教②贵族社会③君主专制 D.①清教②君主专制③贵族社会 9.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 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 得到避免。”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 A.人文思想的传播,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矛盾未激化 C.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对天主教会冲击有限 D.宗教改革传播人文思想,冲击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10.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 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 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 切话语有了新意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C.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D.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 11.1555 年,欧洲奉行新旧教两派的国家签订奥斯堡和约,协议由各国统治者全权决定该国人民所 信仰的教派,不能接受者只有迁居他国。由此可知,这一和约( ) A.界定了新旧教派的势力范围 B.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C.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 D.促成欧洲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12.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 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 明“新教育”( ) 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宗教对人的影响 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 13.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 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其中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 )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的国情 B.中国急需改造社会的良方 C.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D.中共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 14.欧洲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体现在( ) ①高扬人性对抗神性 ②反对迷信和宗教狭隘 ③强调宗教信仰自由 ④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5.《十日谈》被称为“人曲”的理由是( ) A.抨击教会的贪婪与堕落 B.歌颂人性,提倡自由 C.反对教会封建专制统治 D.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 16.“唯独圣经”“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唯独把荣耀归给上帝”是宗教改革时期重要 的口号,其意义在于( ) A.宣扬因行称义 B.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C.创立新教教派 D.否定教皇的权威 17.“除了艺术和建筑,文艺复兴也的的确确带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思想深入人心。”在“ ” 填写较为恰当的是 A.平等主义 B.批判主义 C.世俗主义 D.浪漫主义 18.意大利评论界长期以来一直把薄伽丘的《十日谈》和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称之为《人曲》。 这是因为它 A.提倡人的自由,认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B.激烈攻击基督教教义,体现了人性的尊严 C.宣扬“幸福在人间”的人文主义观点,提倡“人性” D.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冲击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19.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信仰得救;致良知 20.历史上某一运动兴起期间,“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 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这一运动指 A.智者学派的教学活动 B.文艺复兴运动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 教、否定上帝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 ——摘编自叶廷芳《18 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在欧洲的启蒙时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普遍叫好,认为铲除了贵族的世袭制, 每个人靠自己的本事,“学而优则仕”。 ——摘编自叶廷芳《18 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三: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 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据伏尔泰所著《哲学词典》载:1648 年,路易 十四接见了随耶稣会士赴欧的中国人沈宗福,沈宗福向路易十四献上由在华耶稣会士所译的拉丁文 《四库直译》的手稿,这就是后来 1687 年出版的巴黎官刊本《中国哲人孔子,以拉丁文编写的中国 人的学说》。 材料四:工业文化的背景是雄厚的物质力量和以“普济众生”为己任的基督教精神,所以这种文化 的特点是阳刚文化、强力文化,它是进取性的,是出击性的。因为是出击性的,所以它要输出他们 的文化,首先是他们的宗教文化,即基督教文化。 ——摘编自叶廷芳《18 世纪欧洲 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1)说明出现材料一中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口号”的社会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百科全书派的主张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精神。说明“中国 的科举制度为百科全书学派普遍叫好”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联系 17、18 世纪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西学与中学”为主题写 一篇短文。要求: 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 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④字数在 160 字左右。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B C B C D D A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B D B D C C C B 21.(1)资本主义经济处于手工工场时期,资产阶级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基督教势力强大, 神权处于统治地位。(2)时代精神:反对贵族特权;主张民主平等。理由:科举考试采用分 科考试的方式有利于突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推 动 了 中 国 古 代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和 官 员 文 化 素 质 的 提 高 。( 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