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52讲 和平与发展(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山东专用):第52讲 和平与发展(学案)

第52讲 和平与发展 ‎1.了解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等史实,分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2.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3.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辩证关系。‎ 考点一 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 知识点一 联合国的成立 ‎1.背景:酝酿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映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共同心声。‎ ‎2.过程 ‎(1)1941年,《大西洋宪章》,第一次提出建立新的国际性组织的设想。‎ ‎(2)1943年10月,苏、中、美、英签署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第一次向世界宣告要建立一个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3)1945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纽约。‎ ‎3.概况 ‎(1)宗旨 ‎(2)原则:会员国主权平等;善意履行宪章义务;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等。‎ ‎(3)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 知识点二 20世纪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1.成立之初:处于美国的控制和操纵下,留下过沉痛教训。‎ ‎2.维和行动 ‎(1)第一次维和行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 爆发后,联合国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2)第一支维和部队: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3)1987年在两伊战争中安理会第一次强制性通过决议,要求两伊交战双方立即停火。‎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已经遍及亚、非、欧、拉丁美洲。‎ ‎(5)1998年2月,化解了可能爆发的又一次海湾战争。‎ ‎3.裁军工作 ‎(1)50年代初成立联合国裁军委员会,讨论常规裁军和核裁军问题。‎ ‎(2)1978年召开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3)设立了帮助管制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机构。‎ 知识点三 人权宣言和推动非殖民化 ‎1.关注人权 ‎(1)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 ‎(2)联合国展开了人道主义援助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安置世界各地的难民。‎ ‎(3)在保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通过了一系列宣言、公约。‎ ‎2.推动非殖民化 ‎(1)原因:20世纪60~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2)活动 知识点四 发展中的联合国 ‎1.积极作用 ‎(1)在防止局部武装冲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在反对外国军事侵略和占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 ‎(4)在推动地区性和平方面,力促达成一系列协议。‎ ‎(5)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作用越来越重要。‎ ‎2.局限及目标 ‎(1)局限:‎ 它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力机构,而是国家间的协调机构,有时在协调冲突时无能为力。‎ ‎(2)目标:成为一个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以及全人类的真正幸福不遗余力的、公正的全球性组织。‎ ‎【图解历史】 《联合国宪章》签字簿 信息提取:1945年,51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说明联合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普遍性和规模最大的国际组织,体现了世界人民向往和平的共同心声。‎ ‎【图片解史】 联合国会徽 信息提取:联合国会徽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五个同心圆组成,标志着联合国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图解历史】 联合国的成立及其主要活动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联合国宪章》‎ ‎《联合国宪章》是联合国的基本大法,它既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又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 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联合国宪章》不仅是联合国组织的根本法,也是国际关系的国际法,它所阐述的原则后来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理。‎ ‎2.安理会和“五大国一致”原则 安理会是联合国设置的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职能机构,美、苏、中、英、法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拥有“否决权”。“五大国一致”原则吸取了国联因大国间的矛盾无法解决而导致崩溃的教训。该原则克服了英法专制国联的局面,因为五大国具有更大的代表性,它比国联的“全体一致”有明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1.近代以来,人类对国际关系准则的认识不断深入。“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的规定出自(  )‎ A.《国际联盟盟约》 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国宪章》 D.《万隆会议宣言》‎ 答案 C ‎2.有人说《联合国宪章》确立了“历史上强有力的防止战争的机构”。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B.安理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C.联合国大会上每个会员国都拥有一票表决权 D.联合国秘书处秘书长是联合国的行政首长 解析 与题干中“防止战争”和“强有力”相吻合的只能是B项;A是原则不是机构;D项表述的秘书处及秘书长是行政和常务办事机构而非决策防止战争的机构;C项只是宏观规定并不针对战争,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比较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国际联盟 联合国 相同点 背景 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都是美国倡导的 性质 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 宗旨 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作用 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操纵,都为维护国际和平发挥过一定作用 不同点 成员国 构成 国联排斥苏联,美国没有参加,国联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 联合国成员国类型多样,具有广泛性。成立之初被美国操纵和控制 主要任务 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维护世界和平、尊重基本人权和民族自决权 ‎1.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随后,安理会687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所有成员国,在1991年1月15日之后,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促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从中可以看出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  )‎ A.和平解决争端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C.维持国际均势 D.重建战后国际新秩序 解析 海湾危机爆发后,安理会迅速授权成员国维和,这表明联合国的重要作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 B ‎2.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继承性,但决非国联的简单翻版。下列属于联合国与国联不同点的是(  )‎ ‎①反映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②强调大国一致原则 ③有权采取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行动 ④初期都曾被大国控制或操纵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故①与联合国相符,与国联不符;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而国联并未强调此原则。③④属于二者的共同点。因此选A。‎ 答案 A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联合国的宗旨和作用 联合国之宗旨为:‎ 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行为;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联合国宪章》‎ 核心论点:联合国的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这反映了二战后世界人民的普遍愿望。‎ ‎1.联合国成立后在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哪项不属于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  )‎ A.1948年中东战争爆发后在巴勒斯坦建立停战监督组织 B.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军”出兵朝鲜 C.1978年召开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 D.派驻维和部队化解地区冲突 答案 B ‎2.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独立和反对民族歧视的宣言,这是由于(  )‎ A.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使联合国出现了新面貌 B.美苏争霸的时代已结束 C.美国不再操纵联合国 D.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中已占主导地位 解析 ‎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一大批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了一系列反映第三世界国家心声的宣言。‎ 答案 A 考法1 国际社会争取和平的努力 ‎【考题1】 下图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 ‎★明立意 从文献史料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关注史料关键信息:“战争与和平”“国际争端”“非战公约”等。‎ ‎★清误区 材料反映了人类约束战争、维护和平的不懈努力,②表述不符合史实,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证明,排除②。‎ 考法2 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 ‎【考题2】 (2012·山东文综)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思考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答案 略 ‎『』‎ ‎★关键信息 信息1:据“如何避免战争”“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是徒劳的”可提出观点。‎ 信息2:“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谈“认识”,点明了论述的内容和方向。‎ ‎★思路点拨 ‎(1)本题属于历史小作文题,从命题者不给出确切的答案这一点看,是按照层次给分这样的评分标准命题的。‎ ‎(2)本题的考点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材料给出的观点是不能只以军事角度衡量战后的和平问题,更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学生要围绕这一主张把两次大战后西欧国家力量对比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进行整合,以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考点二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知识点一 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 ‎(一)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和核武器毁灭性的破坏力,促使人们觉悟。‎ ‎2.召开 ‎(1)第一届:1949年4月在巴黎、布拉格同时举行,并提出举行“保卫和平国际斗争日”活动的倡议。‎ ‎(2)第二届:1950年11月召开,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并提出其原则。‎ ‎(3)1952年12月在维也纳召开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二)《罗素一爱因斯坦宣言》‎ ‎1.背景:1954年罗素发表了题为《人类的危机》的著名演说。‎ ‎2.发表:1955年7月,发表《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3.内容: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敦促各国政府做出承诺,不再把他们的科学成果用于战争目的。‎ ‎4.实践活动 ‎(1)领导英国的禁止核武器运动,倡导成立了“和平反抗核战争百人委员会”。‎ ‎(2)倡议成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3)专门创办了“国际战犯审判法庭”,对发动越南战争的战犯罪证进行调查。‎ ‎(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反战运动 ‎1.背景:美国侵越战争不断升级,陷入泥潭。‎ ‎2.表现 ‎(1)学生 ‎(2)国会:对越南战争的正确性持怀疑观点的人越来越多。‎ ‎(3)民众:1967年,华盛顿20万人举行了向五角大楼的抗议进军。‎ ‎(四)国际和平年 ‎1.国际和平日: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 ‎2.国际和平年:1982年,联合国大会确定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知识点二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一)和平与发展: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1.含义 ‎(1)和平问题:指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和平,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 ‎(2)发展问题:指世界范围内的繁荣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兴盛与发达。‎ ‎2.原因 ‎(1)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深刻: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物质损失和心灵创伤。‎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20世纪下半期,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重视发展本国经济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优先发展经济。‎ ‎(4)世界人民的愿望:维护持久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日益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二)和平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进程 ‎1.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人类进步的必要前提,发展问题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目的,也是当前人类继续生存的条件,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 ‎(3)促进共同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证。‎ ‎2.发展中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作用 ‎(1)地位:没有发展中国家的稳定,就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就没有世界的繁荣。‎ ‎(2)意义 ‎3.威胁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1)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消除。‎ ‎(3)各种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和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 ‎(4)世界的发展很不平衡,富国与穷国悬殊的差别,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也是危害世界和平的潜在因素。‎ ‎(5)恐怖主义、走私贩毒、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的安全和生存形势更加复杂。‎ 知识点三 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1.原因 ‎(1)历史上 ‎①近代史上,中国曾经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长达百年之久。‎ ‎②20世纪,中国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保家卫国,进行了浴血奋战,深知和平与独立的来之不易。‎ ‎(2)现实: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2.表现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首创并积极实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4)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 ‎(5)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图片解史】 纪念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邮票 信息提取:本邮票是为了纪念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召开10周年于1959年发行的,它体现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侵略战争,争取世界和平的愿望。‎ ‎【图片解史】 毕加索与《和平鸽》‎ 信息提取: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图片解史】 国际和平年纪念币 信息提取:我国为纪念国际和平年而在1986年发行的纪念印章,体现了国际和平年的主题“捍卫和平和保障人类的未来”。‎ ‎【图解历史】 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信息提取: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探究1 重要“历史概念”解读 ‎1.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兴起,威胁人民的和平生活。一些国际组织和著名人士发起召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反对侵略和战争政策,要求无条件禁止核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第一次大会于1949年4月20日至25日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出席大会的有来自72个国家的2 000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宣言》《告世界人民书》等10多项文件,并选出常设委员会。‎ ‎2.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新秩序是指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为促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对反映旧国际经济秩序的现行国际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所形成的、能真正体现公平互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并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经济机制。主要有:一切国家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问题的权利;每个国家有权实行对本国发展最合适的经济和社会制度;任何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国内一切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改革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国际金融和贸易制度;各国有权对跨国公司进行控制、监督和管理;加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贸易、财政和技术方面的合作。‎ ‎1.硝烟散尽,反思长存。在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50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这次大会(  )‎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C.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D.确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解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55年7月9日,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伦敦公布了由他亲自起草、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其他10位著名科学家联名签署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50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故C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首先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90年代世界广泛认同,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对比下边的两幅儿童照片,你认为要改变这种巨大反差,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C.倡导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D.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解析 两幅图片中儿童不同的生活状况,就在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的贫富悬殊。‎ 答案 A 探究2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反战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 (1)反战运动主要是针对美国插手越南事务,并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2)反战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连绵不断,时间长、规模大。‎ ‎(3)反战运动与当时高涨的黑人民权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相结合,构成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社会反战思潮。‎ ‎(4)推动全世界的和平正义力量日益高涨的反战、反帝运动。‎ 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起因于美国侵略朝鲜 ②大学生拒服兵役 ③青年学生把反战思想带入军队 ④华盛顿20万人举行反战示威活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起因于美国侵略越南;参与反战运动的有大学生、国会议员及民众。‎ 答案 B 探究3 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当代经济实力对比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南北国家实力相差悬殊,占全球人口不到五分之一的发达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而占全球人口五分之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拥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世界生产总值。‎ 核心论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全世界贫困人口增加,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某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下面是学生所举的例子,错误的是(  )‎ A.欧盟的成立及其经济发展促进了欧盟各国的和平共处 B.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 C.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中东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战争冲突不断 解析 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根源不是经济问题,而是领土和主权问题,故D符合题意要求。‎ 答案 D 考法1 发展对实现世界和平的作用 ‎【考题1】 胡锦涛指出,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是解决全球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稳定。这是因为(  )‎ ‎①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②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③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④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 ‎★明立意 从对和平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解角度考查历史解释。‎ ‎★抓关键 关注史料关键信息:“发展”“只有实现……发展,才能……”等。‎ ‎★清误区 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对和平的作用。②强调的是和平对发展的作用,④没有表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 考法2 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和当今世界的局势 ‎【考题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威胁世界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天下并不太平。近几十年来,虽然世界范围的大战没有打起来,但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战争时起时伏。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发生过120多次较大的战争,死亡人数约1 200万。‎ 材料二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是危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某些国家大肆鼓吹“新干涉主义”,妄图建立由西方价值观主导的世界,竭力推行单边主义,四处插手、干涉别国内政,导致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矛盾激化,局势紧张。‎ 材料三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思考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的和平事业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三中邓小平就当今世界局势着重阐述了哪两大问题?这两大问题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 (1)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狭隘民族主义的泛滥;宗教、民族、领土矛盾的激化等。‎ ‎(2)两大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关系: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 ‎★关键信息 信息1:材料一中“小规模的地区性冲突乃至战争时起时伏”;材料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等。‎ 信息2:材料三中“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等。‎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 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及当今世界的局势。解答本题注意思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本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如图为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举手表决图,关于安理会的作用正确的是(  )‎ A.联合国的审议机构 B.负责世界和平与安全 C.负责国际法律法规等事务 D.负责国际经济发展 解析 联合国安理会主要职责是负责国际安全问题。‎ 答案 B ‎2.1957~1985年间担任苏联外长的葛罗米柯在联合国频频使用否决权,由此得了个“Mr.No(摇头先生)”的绰号。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苏联频频使用否决权 B.美苏企图利用联合国推行强权政治 C.苏联维护第三世界国家利益 D.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解析 解题关键是仔细分析各选项,透过现象看本质。A项为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联合国很多决议都是按照美国的意志制定的,其实质是联合国受到美国的控制。‎ 答案 D ‎3.“太阳与星辰罗列天空,大地涌起雄壮歌声。人类同歌唱崇高希望,赞美新世界的诞生。……联合国家团结向前,义旗招展,为胜利、自由的新世界,携手并肩……”这首《联合国歌》所倡导的“新世界”的核心(  )‎ A.保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 B.是和平自由 C.反法西斯国家间的团结 D.争取民族独立 答案 B ‎4.‎ 中国自1989年开始,向联合国东帝汶、波黑、利比里亚、阿富汗、科索沃和海地等维和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至今已累计派出维和官兵7 293人次。这最能说明中国(  )‎ A.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B.积极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在裁军和防止核扩散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D.已成为联合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解析 中国的维和行动是对世界和平方面的贡献,B、C两项不符合题干信息,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答案 A ‎5.名画《和平鸽》出自著名画家毕加索之手,和平鸽成为爱好和平的人们心目中的美好象征,《和平鸽》是献给(  )‎ A.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B.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C.世界人民和平大会 D.国际和平年 解析 1952年12月维也纳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召开,毕加索为大会献上了这幅佳作,成为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象征。‎ 答案 C ‎6.《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发表5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仍面临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当今时代更需要《罗素—爱因斯坦宣言》来作为人类行动的指南。我们从这一宣言中不可能看到以下哪一观点(  )‎ A.强调核战争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B.建议东西方的科学家召开一个世界性会议 C.倡导成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D.敦促政府不把他们的科技成果用于战争 解析 A、B、D三项都是《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的内容,而C项仅是罗素个人的活动之一,不符合宣言内容,故应选C项。‎ 答案 C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之所以发生巨大规模的反战浪潮主要是由于(  )‎ A.越南战争的残酷性 B.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 C.美军屠杀越南平民 D.美国青年惧怕战争 解析 战争的非正义性是主要原因,美军屠杀越南平民是非正义性的表现,美国青年并不惧怕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就说明了这一点。‎ 答案 B ‎8.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2002年纪念国际和平日时呼吁:“24小时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足以让全世界的领导人听到人民渴望和平和温饱的声音……去反省暴力行为是否明智。”纪念国际和平日是在(  )‎ A.5月1日 B.9月21日 C.10月1日 D.10月24日 解析 2001年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大会宣布,这一天应该作为全球停火及非暴力的日子加以纪念,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因此选B。‎ 答案 B ‎9.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这句话最能说明(  )‎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 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 解析 邓小平讲话中前两句话指发展,后一句话是指发展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答案 C ‎10.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主要表现在(  )‎ ‎①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之一和积极的实践者 ③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 ‎④中国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第一要务,扩大对外开放 ⑤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 题干要求回答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表现,以此来说明中国是当今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①②③④⑤都是中国政府维护世界和平的表现,因此答案为D项。‎ 答案 D ‎11.有关材料表明,目前美国向世界上140个国家和地区出售武器和军事技术。在世界正在进行的约50场地区冲突中,美国向其中40多场冲突的交战一方或双方提供武器。这些史实不能反映出(  )‎ A.现代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武器的销售 B.美国对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问题的主要障碍 D.美国的行为构成了对和平的严重威胁 解析 战争的根源在于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平衡,A结论错误。‎ 答案 A ‎12.“冷战”时期,北约、华约等军事政治性组织是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因素;“冷战”结束后,各类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一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大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市场经济制度得到普遍认可 D.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解析 两极格局解体后,“冷战”政治对峙逐渐被经济合作所替代,这突出反映了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3.(2019·山东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联合国总部前的两座雕塑 材料二 ‎ 一战后成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它的主要任务是维持世界和平。作为保护全球和平的组织,它依赖于联合安全。然而,联合安全的基本前提——所有大国参加——一直没有实现,原因是有些大国不属于这个联盟。这也最终导致它因无法阻止30年代的侵略战争而在1940年终结。鉴于此,二战后成立的联合国则包括了美、苏、英、中等大国在内的50多个国家。尽管联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所操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际力量的变化,尤其是进入70年代以后,它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各国间友好关系方面,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为不受“冷战”支配的全球重建提供了一项重要的选择。‎ ‎——本特利《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一,说明“铸剑为犁”和“枪杆打结”的主要含义是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哪些方式实现雕塑表达的美好愿望?‎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不同之处。‎ 答案 (1)含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方式:通过会议决议;调解斡旋;组织维和行动。‎ ‎(2)建立基础不同:前者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工具和一战的产物;后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参加国家不同:一些大国(美、苏)没有加入国联;联合国包括了几乎所有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 作用不同:前者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上缺乏权威性;后者的国际权威和约束力越来越强。‎ ‎14.(2018·山东聊城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国的争霸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采取多种手段来进行,而战争可以说在历史上一直是多种形式和手段中最高的形式或最后的手段。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征杀战伐都是在步、骑、车、船所能达到的平面上,在当时人们力所能及的有限范围里,主要由交战双方(或各方)的军队在前线进行的。只有当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或者说帝国主义阶段,才提供了促使这种战争演变成世界大战的社会条件和物质技术条件。前线和后方的联系的依赖关系无比密切,经济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大大提高,武装斗争的范围、规模和烈度空前增长。于是在二十世纪,终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这种骇人听闻的现象。……‎ 而物极必反,当战争被推向其极限的同时,也就从中产生了它自身的否定因素。一方面,现代战争必须动员日益广大的人民群众参加。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进行争霸的大国当权集团来说,在现代条件下,无限制的全面战争将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为此,今天即使在进行争霸的大国,也不把进行无限制的全面核大战作为现实的可行手段,而在致力于寻求低烈度的有限战争方案。‎ ‎——摘编自任银睦《概论世界大战的起源和抑制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直到20世纪才出现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社会中制约世界大战发生的主要因素。‎ 答案 (1)原因:大国霸权主义是其根源;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两次工业革命提供了交通、通讯等技术条件;垄断组织扩张的需要;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因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及教训;各国人民反战意识增强;国际社会对未来核战争毁灭性的共识;大国致力于有限战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