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江苏省泰州中学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如图甲骨文字“宰”,字从宀(mian),从辛,意为家庭内从事执役的奴隶罪人,负责王室 贵族的饮食、车服等杂役。西周时期“宰”地位不断提高,逐步成为百官之长,例如周公曾 任大宰。这一变化反映 A. 君主专制呈现加强趋势 B. 家和国具有共通性 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礼乐制度日益崩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宰”最早是为王室服务的,到西周时期则为百官之长,为国家服务, 体现了家和国具有共通性,家国一体的理念,故 B 项正确;先秦时期没有君主专制,排除 A 项;C 项是秦朝时期,排除;材料与礼乐无关,排除 D 项。 2.如图是刻于公元 156 年的《乙瑛碑》。碑书苍峻潇洒,温柔醇厚,既有方笔也有圆笔,圆滑 美丽,波磔十分鲜明。曾被评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横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 肃穆之气自在。”关于该石碑书体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B. 衍生出来楷书、行书与草书等书体 C. 与《祭姪文稿》的书法风格相一致 D. 标志着我国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既有方笔也有圆笔,圆滑美丽,波磔十分鲜明”并结合图片信息可得出,该 - 2 - 石碑书体是隶书,隶书衍生出了后来的楷书、行书与草书等书体,故 B 正确;汉代并没有形 成完整的字体,排除 A 项;《祭姪文稿》是行书,排除 C 项;书法进入自觉阶段是在魏晋时期, 排除 D 项。 3.唐前期,进士及第者的名单要奏报皇帝批准,但是否录取,则主要以策文的好坏定夺。武 则天时期,请托之风大盛。为了消除“请托于时,求声于人”的现象,开元二十五年建立了 试卷复查制度。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度 A. 注重人才选拔的公平 B. 重在提升官员文化素质 C. 开启分科考试的方式 D. 旨在打击循私舞弊之风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武则天时期通过试卷复查制度,遏制请托之风,体现了选拔的公 平,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选拔的方式,而不是文化素质,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分科考 试的模式,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要遏制请托之风,体现公平,而不是打击考生的循私舞弊 之风,排除 D 项。 4.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 到仁宗景佑年间,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 了”。这说明了在宋代 A. 政府态度决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 B. 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 C. 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 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 声了’”并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状况来看,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在改变对 商业的严格管理的态度。C 正确;决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政 府决定’的说法过于夸大政府作用,A 排除;‘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B 排除;材料未体现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D 排除。故选 C。 5.康熙五十六年(公元 1717 年),广东碣石总兵陈昂请禁开教堂传教,得到命准。其疏曰: “天主一教,设自西洋,令各省开堂聚众,此辈居心叵测,目下广州城内外尤多,多以洋船 - 3 - 所汇,同类招引,恐滋事端。乞循例严禁,毋使滋蔓。”材料反映出清朝施行海禁政策的意 图是 A. 保护小农经济与商业发展 B. 割断反清势力与内地联系 C. 防范西方敌对势力的威胁 D. 抑制鸦片贸易的不断蔓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禁开教堂传教”“目下广州城内外尤多,多以洋船所汇,同类招引,恐滋事 端”等信息可知,海禁政策主要是为了防范西方通过宗教威胁统治,故 C 正确;材料主要是 从西方传教士传教的角度分析,并没有涉及到小农经济、反清势力、鸦片贸易等问题,故排 除 ABD 项。 6.美国有位总统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导致该场战争的原因是叩头!——狂妄无知的中国人装 腔作势,严拒平等对待外邦,尽管是通商,也要把主仆关系强加于外人,并将其尽情羞辱。” 他这样评论是为了 A. 否认战争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 B. 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 C. 污蔑中方狂妄自大以混淆是非 D. 假借争取外交平等为英国辩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这段话假借争取外交平等为英国辩解,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其实质是英国为了 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沦为其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故选 D;材料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 因,材料没有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受到损害的信息,排除 A;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根源是英国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C 不是其真实目的,排除。 7.1894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筹办湖北纺纱厂时提出:“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 借。至造厂及一切开办事宜,仍听候本部堂核示遵行,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 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全厂归官。”材料反映张之洞的举措旨在 A. 抵制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利用商人资本来发展洋务企业 C.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政策限制 D. 解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困难 【答案】B 【解析】 - 4 - 【详解】“垫办商人不得专擅干预。俟全厂开办有余利,再行将本息按年摊还,还清之后, 全厂归官。”反映出张之洞借商人资本办厂,盈利后再按本息分红给商人,故 B 项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到列强,排除 A 项;放宽对民间设厂的政策限制是在甲午战后,不符合材料的 时间,排除 C 项;张之洞是要办洋务企业,而不是解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困难,排除 D 项。 8.1919 年后,在《新青年》<晨报》《新潮》《觉悟》《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的文 学作品猛增,作品的主人公有洋车夫、铁匠、校役、农夫、学徒、店员、纺织女工、烟草公 司工人等,这些人物形象基本上首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这反映了当时 A. 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B. 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 C. 近代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共产党对工人的重视 【答案】A 【解析】 【详解】1919 年,报刊上关于劳工话题作品增多,说明知识分子意识到劳工的力量,意味着 知识分子群体思想的转变,A 正确;题干反映的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而非工人阶级本身, 排除 B;题干涉及的劳工群体行业丰富,但多为传统行业,无法证明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 C; 1921 年共产党成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D。 9.“南打北围巧布阵,邱黄李杜尽入笼。盐淮子弟显智勇,攻克碾庄围青龙。壮大成长十二 纵,疆场浴血建奇功。”此诗涉及的战役发生在如图中的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邱黄李杜尽入笼。盐淮子弟显智勇”等信息可知,黄、杜指的是国民党参战 的黄维、杜聿明,而“盐淮子弟”是指淮海一带的子弟,故材料指的是淮海战役,图中③符 合题意,C 项正确;ABD 项的位置不符合淮海战役的位置,排除。 - 5 - 10.《共同纲领》起草后,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 然后将草案提交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基本通过,才提交政协全体会议讨论。这说明《共同 纲领》的通过 A.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B. 听取了不同阶级与阶层的诸多建议 C. 见证了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经历了新中国空前规模的普选过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经过了七次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由五六百位代表分组讨论了两次”可知,《共 同纲领》的制定经历了反复的修改过程,听取了来自不同阶级和阶层的诸多建议后,最终才 被确认通过,故选 B;体现社会主义原则的是 1954 年制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而 非《共同纲领》,排除 A;《共同纲领》见证的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而爱国统一战线的 说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正式确定下来的,故排除 C;新中国第一次普选是在 1953 年,而《共 同纲领》的制定和通过是在 1949 年,排除 D。 11.如图是一幅创作于 1953 年关于集体养猪的宣传图画。据此宣传画反映出当时我国 A. 不切实际的浮夸之风盛行 B. 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开展 C. 人民公社的集体互助模式 D. 人民投身生产建设的热情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1953 年”、“农业合作”等信息可得知,此时正在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体现出了人民投身生产建设的热情,D 项正确;A 项是大跃进时期,不符合材料的时间;B 项 是 1956 年后,不符合材料时间;C 项是 1958 年开始,排除。 12.邓小平在 1977 年 5 月的一次谈话中说:“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从小学抓起,一直到 中学、大学。”“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 - 6 - 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由此,我国 A. 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B. 基本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 正式颁布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 稳步实施了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1977 年 5 月”“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 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稳步实施了教育战 线的拨乱反正,开始着手恢复原来的考试制度,故选 D;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在 20 世纪 60 年 代已经初步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新中国在 1957 年就已确立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是在 1995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C。 13.改革开放初期,私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挂靠国有、集体企业,戴上“红帽子”经营。 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这一变化说明我国 A.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 国有集体企业地位的动摇 D. 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1992 年后,挂靠的企业通过明确产权,重新注册为私营企业”可知,中共十 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入,故 A 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是在 2008 年左右,排除 B 项;国有集体企业是 主导,地位不会动摇,排除 C 项;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序幕是在 80 年代,排除 D 项。 14.古希腊喜剧《马蜂》描述雅典平民参加陪审法庭的动机:“我得用这么一点津贴为一家三 口买面包,买柴,买肉……要是执政官今天不开庭,我们拿什么去买午饭吃?”材料表明 A. 民主政治加剧雅典贫富分化 B. 发放津贴推动民主良性发展 C. 普通民众降低参政的责任感 D. 陪审法庭丧失原有司法职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要是执政官今天不开庭,我们拿什么去买午饭吃”可知此时雅典平民参与政 治的目的是获得津贴,说明普通民众参政的责任感降低,故选 C;材料没有反映贫富分化的内 容,排除 A;“良性发展”的说法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 B;D 项说法明显错误,不符合 史实,排除。故选 C。 - 7 - 15.“他们痛斥贵族所享有的法律和社会特权,在他们眼中,贵族对国家的贡献比不上农民、 工匠或手艺人。他们号召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他们要增加自己的影响,提高自身的社会地 位。”文中的“他们” A. 希望重塑道德价值观以实现平等 B. 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反映人文主义 C. 主张信仰虔诚即得救的因信称义 D. 呼吁自由与天赋人权的理性主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他们痛斥贵族所享有的法律和社会特权……号召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并 结合所学可知,文中的“他们”指的是启蒙思想家们,因为只有启蒙运动才对封建专制统治 采取了如材料般直接地、猛烈地批判和揭露,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故选 D;大 多数启蒙思想家都出身平民,但生活无虞,他们要求限制统治者和贵族的特权的同时,并没 有意图去构建一个女性、儿童、农民、劳动者、奴隶及有色人种都可以实现平等的社会,排 除 A;B 项是文艺复兴时期那些思想家的做法,而不是启蒙思想家们的做法,排除;C 是宗教 改革的主要诉求,而非启蒙运动,排除。 16.2020 年 3 月 28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对纽约州等三州疫情严重地区进行以联邦政府名 义下达的强制隔离。此表态遭到了纽约州州长科莫反对,他认为这是非法的,相当于“联邦 政府向这些州宣战”,最终特朗普没有宣布这三州为“隔离”地带。此材料反映了美国 A.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职权呈现张力 B. 三权分立体制具有制约性 C. 总统已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D. 联邦体制正遭受严重破坏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美国联邦制之下,州政府有一定的自治权,在一些问题上并不听从 联邦政府,反映出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职权呈现张力,故 A 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央政府与州 政府的关系,并没有涉及到三权分立,排除 B 项;美国总统并不是统而不治,排除 C 项;材 料中的现象是联邦体制下的正常现象,故 D 项错误。 17.有学者认为:“作为技术创新的加速器,工业革命‘最大的发明就是发明了发明的方法’。 发明与专利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体系。”材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 A. 万能蒸汽机是当时最伟大发明 B. 制度创新与技术发明驱动发展 C. 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D. 科学与技术两者已经紧密结合 - 8 -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发明与专利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体系”可知,制度的创新与技术的发明 共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故选 B;材料没有提及万能蒸汽机的作用,无法得出 A 项结论, 排除;材料的重点在于强调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原因,而未强调其在生产方式上的变化,无 法得出 C 项结论,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专利制度对发明的推动,而非科学理论对技术发展的 指导作用,无法得出 D 项结论,故排除。 18.有学者指出:“缓和是进行冷战的一种更加老练、不那么好战的做法……战略均势和相互 威慑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如果一方发动进攻,另一方也有能力摧毁对方。” 这说明冷战 A. 有利于抑制大国的霸权主义 B. 促进美苏形成战略均势 C. 有利于维持较长时期的和平 D. 推动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战略均势和相互威慑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缓和的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 冷战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维持较长时期的和平,C 正确;冷战也是 大国霸权主义的体现,排除 A 项;B 项因果关系反了,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两极格局正式 形成的信息,排除 D 项。 19.有学者提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化产生了新的、更为合意的结果。在发展中国 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市场力量帮助更多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分享全 球化结果;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社会政策失灵或者说再分配缺失,使一部分劳动者成为 全球化过程中的输家。”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世界经济格局和权重发生了显著变化 B. 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 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发展契机 D.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获利更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与发达国家进行贸易,市场力量帮助更多 劳动者和低收入家庭分享全球化结果;”可得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也获得了机遇 和发展,C 项正确;显著变化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排除 B 项;发达 国家获利更多,排除 D 项。 - 9 - 20.该文学流派偏重表现作家的主观世界,运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美丑对比,充满异常的 情节,神秘的色彩和奇特的异域情调,将自己的心灵置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 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以下符合此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 《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善于运用夸张手法,展现个性与情感,通过对美好 生活的憧憬来反衬现实社会的黑暗,而 A 项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故选择 A 项;《人间 喜剧》是现实主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属于社会主义文学,《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故 排除 BCD 项。 二、非选择题:共 5 题,共计 60 分。第 21、22 题均 14 分,第 23 题 12 分,第 24 题 20 分 21.儒家思想的发展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 材料二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 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三 李贽认为,“童心者,心之初也”,“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如 多积金宝,如多买田宅为子孙谋,博求风水为儿孙福荫,凡世间一切治生产业等事,皆其所 共好而共习、共知而共言者,是真迩言也。”李贽的“童心”说深受王阳明“良知”说的影 响,二者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但是价值取向相反。李贽强调“童心”即“私心”,注重 物质利益的价值,形成了以物质利益为本位的个体价值格局,并显示了儒家价值哲学从以道 德为本位的群体价值格局向以物质利益为本位的价值格局转换。李贽认为“童心”不以“闻 见道理为心”,“闻见道理”就是日常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是理学家所指的“天理”。 ——摘编自刘兴邦《童心与良知的价值背向》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在人性和政治方面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指出二者的内在联系。 - 10 - (2)概括材料二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相比,指出两者关于“良知”主张的共同点。 (3)与王阳明的“良知”说相比,材料三中李贽的“童心”说有何不同?结合所学,运用唯 物史观简析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 【答案】(1)观点:人性:性本善;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良能、良知是天性。 政治:实行仁政。 联系: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或依据);实施仁政可以扩充人的善性。 (2)主张:良知是天理;通过反省内心致良知。 相同:良知是天生固有的。 (3)不同:“童心”是“私心”,不是天理;注重物质利益;强调个体价值。 简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 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力量壮大,个体意识增强;程朱理学僵化,李贽的童心说是对正统思想 的挑战和批判。 【解析】 【详解】(1)观点:人性:由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可归纳为性本善;由材料“仁义礼 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归纳为仁义礼智是人的本性;由材料“人之所不学而能 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可归纳为良能、良知是天性。 政治:由材料“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可归纳为实行仁政。 联系:结合所学可从二者的相互作用入手分析,性善论是仁政的基础,而实施仁政又反过来 可以扩充人的善性。 (2)主张:由材料“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可归纳为良知就是天理;由 材料“心自然会知”“不假外求”可归纳为通过反省内心致良知。 相同:由材料“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可知,两者都 认为良知是天生固有的。 (3)不同:由材料“李贽强调‘童心’即‘私心’,注重物质利益的价值,形成了以物质利 益为本位的个体价值格局”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李贽认为“童心”是“私心”,不是 天理,且他更注重的是物质利益和个体的价值。 简析:结合唯物史观的相关内容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因 此李贽思想的变化主要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因此我们可结合明清之际经济、阶级、思 想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来分析李贽思想变化的原因,其主要内容包括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程朱理学的僵化等。 - 11 - 22.自由主义和干预主义是西方数百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两大相互对立的经济理论思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76 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后,支持其理论的大卫·李嘉图等创立的 学说被称作“自由放任主义”。他们认为,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 或政治分开而独立的。这就是自由市场的世界,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如供求规 律所制约。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不应设有关卡,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这种制度 是世界性的,不受政治障碍或民族不同的影响。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 水平的工资。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了自由放任政策。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33 年后美国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由政府担保存款安全,规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家,要求不得从事股票市场投机的信 贷活动,恢复了整个信贷体系,稳定了人心。吸收 18~25 岁的失业青年从事造林、森林防火 等工作,国家建造 18 万项公共工程,使得 400 万人获得了就业机会。农民在一年内收入提高 了 38%,购买力提高了 25%,到 1935 年农业净收入比 1932 年增加了 33.78 亿美元。战后,美 国联邦政府对企业再生产进行干预,加大对工业部门的投资,使美国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 50 年代为 4.0%,60 年代为 5.0%。1970 年与 1950 年相比,工业生产增加了 1.24 倍,国民生 产总值也从 1945 年的 3552 亿美元增加到 1960 年的 5037 亿美元,人均收入达 1883 美元。1970 年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 9741 亿美元,人均收入增长了 37.5%,达到了 2579 美元。 ——摘编自于燕飞《罗斯福新政及其意义研究》 请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8 世纪后期到 19 世纪初自由放任主义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就美国的国家干预主义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措施和影响两方面进 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答案】(1)主张:经济独立于政治;经济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反对政府干预;漠视工人利益。 (2) - 12 - 论 点 国家干预主义对美国经济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论 据 措施:整顿银行,恢复信用;管制证券业。影响:促进了金融体系正常运转,恢复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措施: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影响:促使美国失业人数减少。 措施: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影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措施:战后对工业部门进行大量的投资。影响:促使美国工业生产和国民生产总值得到较快增长;人均收入得到增长,人民 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论 证 结构完整、论证清晰,语言准确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客观上存在着一个经济关系的世界,它是同政府或政治分开而独 立的”得出经济独立于政治;根据“它本身受着一定的“自然法则””得出经济运行有其自 身规律;根据“政府应尽可能不加干预”“到处都应实行自由贸易”得出主张自由竞争、自 由贸易,反对政府干预;根据“至于工人,他们不应期望得到超过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得 出漠视工人利益。 (2)根据“ 1933 年后美国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可从罗斯福新政的相关措施,提炼主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措施所产生和影响,呈现的特 点进行分析即可。 23.进步的外交理念是支撑外交发展的基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今天,十二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 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两个大国之间,特别是像 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 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 ——《周恩来选集》下卷 材料二 在 1969 年 8 月的一次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会议中,尼克松决定表态。他提出了当 时令人震惊的说法,他说,当前苏联对美国来说更为危险.熟悉尼克松思路的人都应该猜得到, - 13 - 在中国问题上,地缘政治超越了其他考虑.在秘密访问 7 个月后,1972 年 2 月 21 日,尼克松 总统在一个阴冷的冬日抵达了北京。 1969 年,当毛泽东的外交政策即将发生重大转折时,四位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 叶剑英)奉命总结各项策略选择。他们在向毛泽东陈述为何需要与中国当时的死敌——美国 打开关系时,就引用了《三国演义》的内容。……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 他的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成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 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各国相 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 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5 年 9 月 28 日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原则”。与建国初的政策相比,这一原则有什么发展? 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70 年代初美国改善与中国关系的史实,分析中国欲与美 国“打开关系”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依据。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开展外交活动 的基本理念。 【答案】(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发展: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史实: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原因:化解战略包围;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解决台湾问题。 (3)依据: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弘扬 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家利益至上;互利(合作)共赢。 【解析】 【详解】(1)“原则”,依据材料一信息“我们说过要在一九五三年开始这一谈判,现在实 - 14 - 现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原则和建国初期的“一边倒”相比,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 缚。“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 策的成熟等角度分析。 (2)“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 表等方面说明。“原因”,依据材料二信息“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的冲突中,毛泽东和他的 左膀右臂们使用‘防止战略包围’这个围棋的概念来看待中国所面临的成胁”并结合所学知 识从化解战略包围、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解决台湾问题等角度分析。 (3)“依据”,据材料三信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 值”、“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 原则”概括得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 则。“基本理念”,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国家利益至上、互利 共赢等角度分析。 24.解决土地问题是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财源的关键,成为明治维新后新政权面临的一个 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从 1870 年到 1872 年,日本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允 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等等。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 济的形成和发展,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实行地税改革固然瓦解了 封建领主的庄园经济,但农民并没有得到自由和土地。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 狭小,资本主义积累受到很大限制。加上日本资源贫乏,使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 期起就极大地依赖国外市场,从而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对外扩张欲。其次,明治政府在地税改 革后,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维 持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这是日本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一大特点。 ——摘编自徐康明《日本近代天皇制军国主义的确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政府“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并分析日本资本原始 积累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视角,指出 其直接目的。 【答案】(1)措施:废除封建领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承认土地私有);实行地 - 15 - 税改革。 特点:浓厚的军事性;政府扶植;依赖国际市场。 (2)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形成军国主义的色彩和保留封建残余;造成农 民贫困,国内市场狭小。 目的: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解析】 【详解】(1)措施:根据“允许土地的自由买卖,清丈土地并发给土地执照”得出废除封建 领主土地私有制;根据“实行了统一的土地税”得出实行地税改革。特点:根据“日本军国 主义”得出浓厚的军事性;根据“以高额地税源源不断地充实和扩大政府财源,使其有充裕 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得出政府扶植;根据“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从原始积累时期起就极大 地依赖国外市场”得出依赖国际市场。 (2)影响:根据“这些措施不但有助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得出促进资本主义 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根据“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得出形成军国主义的色 彩和保留封建残余;根据“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使国内市场极度狭小”得出造成农民贫困, 国内市场狭小。目的:根据“使其有充裕的资金来扶植国有企业”得出为国家的工业化政策 提供了有力保障。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05 年 5 月决定修建京张线,顾虑到在 1899、1903 两年,在俄英两国的压力下, 分别有“不允他国人承造”和“应归中国造办”的约定,又决定“此路即作为中国筹款自修 之路。”袁世凯于 1905 年 5 月 3 日札委詹天佑负责京张全路的设计和施工。为选取一条最佳 线路,詹天佑与副工程师颜德庆等亲临工地,通过反复比较,最后确定关沟线。他们在连“使 用仪器几无之地”的“层峦叠嶂”、“石峭弯多”处,作出全盘的精心的设计。在细处,则 充分考虑径流的最大量,而对桥梁、涵洞等工程都严要求地按高标准设计。詹天佑以身作则, 亲临工地,与广大建筑工人紧密结合一起,解决困难,排除可能出现的事故。京张线于 10 月 2 日举行通车典礼,邮传部尚书徐世昌致词:“将来自办‘之’字形铁路,必以京张为先河。” 建成京张线,在一扫由于国势积弱、列强霸权重压下形成的民族自卑心理,在振奋民族自信 心上,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摘编自宓汝成《中国近代工程技术界的一代宗师詹天佑》 完成下列要求: - 16 -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修建的历史背景,指出詹天佑是如何“作出全盘 的精心设计”的。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张铁路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重大意义。从詹天佑的经 历中,体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 【答案】(1)背景:近代中国交通的落后;“实业救国”思潮;帝国主义争夺华北路权。 精心设计:创造性设计“之”(或“人”)字型路线;充分考虑综合地理因素;以身作则, 亲临现场考察。 (2)意义: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中国交通近代化;培养中国一批 铁路建设技术人才。 品质:爱国情怀;勇于创新;精益求精;坚韧不拔、攻坚克难。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交通的落后;根据“应归中国造办”得出“实 业救国”思潮;根据“俄英两国的压力”得出帝国主义争夺华北路权。精心设计:根据“将 来自办‘之’字形铁路,必以京张为先河”得出创造性设计“之”字型路线;根据“充分考 虑径流的最大量,而对桥梁、涵洞等工程都严要求地按高标准设计”得出充分考虑综合地理 因素;根据“以身作则,亲临工地”得出以身作则,亲临现场考察。 (2)意义:根据“建成京张线,……在振奋民族自信心上,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得出 中国人自建第一条铁路,增强民族自信心,推进中国交通近代化等。品质:根据“将来自办 ‘之’字形铁路,必以京张为先河”得出勇于创新;根据“严要求地按高标准设计”得出精 益求精;还可从爱国情怀,坚韧不拔等角度分析总结。 - 17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