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四学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4.战国时期,秦国“对新取得地方之人民,恐其反复,故令徙之他处,而以赦免之罪人迁实新地”。秦昭襄王晚期将“迁”纳人律令体系,使其稳定化与制度化,成为刑罚的一种。秦国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 ‎ A. 扩大王朝统治疆域 B. 瓦解地方反抗势力 C. 巩固宗法血缘体系 D. 适应集权政治发展 ‎25.隋朝统一后编定了《切韵》,以金陵雅音和洛阳雅音为基础正音,融合南北朝官音形成长安官音,又称“秦音”“汉音”。这一做法 ‎ A. 形成了最早的官方语言 B. 促进了地区交融与文化认同 C. 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D. 强化了北方的政治中心地位 ‎26.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賦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賦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 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 B.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 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 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 ‎27.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 A. 人地矛盾的显现 B. 精耕细作的传承 C. 稻麦种植的减少 D. 技术交流的增加 ‎28.有学者说:“在古代,中国实行的是神权政治。辛亥革命后,除了袁世凯准备称帝时祭过天,国家元首已经取消了这种活动。此外,《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这么一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辛亥革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B.民主共和思想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 C.军阀割据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D.辛亥革命确立了新的政治“合法性”模式 ‎29.1949年前,中国对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阐释:‎ 一、国民党政治力量 强调五四学生运动会的爱国主义面向,但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二、共产党政治力量 主要凸显五四运动的政治运动面向将其阐释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性,‎ 三、知识分子群体 强调“民主”“科学”等现代观念和思想在中国的塑造,并力图与政党政治实践保持一种文化的张力和距离。‎ 这三种不同阐释说明 ‎ A.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B.五四运动代表的是一种深刻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C.五四运动的价值含义与中国的政治文化实践紧密相关 D.五四运动引发了一个新文化复兴和爱国主义的新时代 ‎30.从1937年到1945年,美英苏等国给国民政府提供27笔贷款,总额达34.7亿银元。其中仅美国的贷款就达26.2亿银元,占总数的75.4%;1948年,美国对华投资达14.1亿美元,占全部外商投资总额的44.1%。这反映出 ‎ A.列强已经主宰中国经济 B.美国既帮助中国抗战又干涉中国革命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艰难 D.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对华投资的主角 ‎31.20世纪初,报刊评论运用了大量新的外交词汇:国民外交、外交主体、外交方针、外交政策、世界政策、帝国主义、强权、联盟、协约、领海权、领空权、渔业权等等,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主流话语。大量外交新词汇的使用体现了当时 ‎ A.民族意识开始兴起 B.外交策略改变 C.国人认清列强本质 D.外交的近代化 ‎32.有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 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 B. 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 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 D. 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33.1985年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厂长张兴让首先提出并实行的“满负荷工作法”,对企业各项工作提出比较先进的目标,然后由低到高分步实施,层层落实,形成保证体系,并与个人报酬挂钩。这一工作法 ‎ A. 发展了市场经济体制 B.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 大大增强了企业活力 D. 实现了管理体制转变 ‎34.德国自由党成立时,曾要求成立一个“帝国责任内阁”,1884年4月5日联邦议会按照俾斯麦的意见通过决议反对这项要求,决议说:“在德意志帝国境内成立责任内阁制只能削弱各联邦成员目前在联邦议会行使的、由条约给以其保障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 A.政党政治发展十分完善           B.联邦议会掌握国家实权 C.内阁首相控制联邦议会           D.民主制度有其传统色彩 ‎35.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教育和文化相互交流法案》。法案在维持原有的对外文化交流基础上,增加了图书翻译、展览、美国研究等项目方面的活动,并在世界范围内成立新的美国文化中心。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 A. 积极争夺对外战略空间 B. 促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与文化发展 C. 增强美国经济发展活力 D. 缓和同苏联的外交对峙和文化冲突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 材料一 英国是最早进入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职业技术教育是在大工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53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负责中等教育和技术教育的专门机构科学和艺术局,对实施科学和艺术教育的学校提供资助。1856年,皇家艺术学会成立,开始组织科学及贸易课程的考试。从1860年开始,科学和艺术局实施了科学教育考试计划,制定了教学大纲。这是英国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开端。1881年成立了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考察西欧各国职业教育,1887年成立全国技术教育促进会。1889年和1890年先后通过《技术教育法案》和《地方税收法》,为职业技术教育提供了相应保障。此后,英国职业技术教育获得了长足发展。 ‎ ‎--摘编自张斌贤《外国教育史》‎ 材料二 自同治五年设立福建船政学堂以来,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洋务学堂。这些学堂以培养近代专门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科主要为军事技术、工矿电报以及外国语类。甲午战败,洋务学堂为实业学堂所替代。此时农、工、商、矿学堂设立较多,特别是在官方主办的学堂之外,民间资本也创办了一批实业学堂。学堂科目的设置也多为与国计民生、民族资本主义相关的工矿技术、农业、纺织、林业、兽医、商业等。清末实业学堂上承洋务学堂,下启民国初期的职业教育,可视为近代职业教育学肇端的代表。但是,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多种原国,清末实业学堂困难重重。 ‎ ‎--摘编自葛孝亿《中国近代早期职业教育的命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实业教育兴起的背景,并说明中国近代实业教育的积极作用。(10分)‎ ‎(3)结合中英近代职业教育的不同发展命运,谈谈给你的启示。(6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时间 世界大事年表 ‎20世纪80年代 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东欧剧变;APEC成立。‎ ‎1991年 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海湾战争;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7年 香港回归中国。‎ ‎1999年 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联盟,科索沃战争爆发;欧元问世;澳门回归中国。‎ ‎2001年 ‎“9•11”事件;以美国为首的驻阿联军发起阿富汗战争。‎ ‎2003年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11年 北约军队发动利比亚战争。‎ ‎2015年 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俄国出兵叙利亚。‎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公元805年2月,唐顺宗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行使内相职权;提升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参与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执掌起草国家文件法令之权,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这就是有名的“永贞革新”。政治上革新派针对宦官专权、掠夺人民的暴行,下令取缔“官使”,禁止“五坊小儿”为非作歹;针对藩镇军阀割据分裂国家的现状,提出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的政治主张;在用人路线上,坚持任人唯贤,坚决打击分裂势力,严惩抗拒朝廷的官员。经济方面革新派以朝廷的名义颁布政令,加强盐税管理,整顿财政;规定在全国各地整顿税率;减少宫廷费用支出。军事方面,一是设法委派素有威望的老将范希朝,担任右神策统军;二是任命韩泰为行军司马;三是准备在铲除恶势力的同时,进而削平藩镇。在短短456天内,如此迅速的革新遭到反对派的种种阻挠和破坏,革新目标没有能够实现,最终以失败告终。‎ ‎ ——据卫克兴《柳宗元与“永贞革新”》等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永贞革新”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唐代“永贞革新”。(8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在进攻波兰的战争中。德国使用闪击战战略,以每天30--50公里的速度实施钳形突击围歼波军,波军伤亡20万,被俘42万。9月27日攻陷华沙,波兰被迫停止抵抗。德国攻陷波兰后,一面作出和平恣态,一面将主力调往西线,何机进攻西欧国家。英法虽然向德宣战,实际上是宣而不战,从宣战日起到1940年5月德国进攻西欧前,双方在法德边境集结大量军队互相对峙,没有发生过一次真正的战斗。‎ ‎——摘编自孙炳辉 郑寅达《德国史纲》‎ ‎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就波兰政府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罗斯福提议另起炉灶,组织新的政府,丘吉尔极力为流亡政府辩护,争取让它在新政府中占据更多的份额;苏联则力主以临时政府为核心,吸收部分流亡政府的成员。最后苏联的主张占了上风。西方国家在不能控制波兰政府的情况下,力图限制其疆界西移的幅度,只同意以奥德河为其西界,但苏联坚持要进一步西移到奥德一西尼斯河一线,取得成功。‎ ‎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波兰在二战前、后期面临的不同国际局势。(7分) (2)根据材料- 、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等西方国家对波兰采取不同政策的结果。(8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 在唐的诸多诗人中,李商隐是较为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一个,其涉及政治、民生的诗作不下百首,占了总诗作的将近1/6。李商隐在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中,揭露、展示了社会的各种弊端,既有大唐王朝衰落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官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都在长诗中得到揭示。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幻想能够实现王朝的中兴。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多次作诗歌颂在平叛战争中立功的将领。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屡屡提出尖锐的批评。如针对朝廷军队的腐败现象,他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由于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这让李商隐的诗作于思想和深度上要超过前人。 ‎ ‎——摘编自龚书铎、刘德麟主编《隋·唐·五代:梦回千年的盛世华章》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商隐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商隐诗歌创作的艺术品格。(8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28:DBCBD 29-33:CBDCC 34-35:DA ‎41.(1)特点:基于工业社会的发展要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经验;有立法和财政保证;19世纪末以后获得长足发展。 (2)背景:洋务运动的影响;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外交流的加深。积极作用:培养了大量实业技术人才,推动了近代就觉得发展;冲击力传统的教育体系,推动了教育近代化;改变了人们的职业观念;冲击力职业价值体系。 (3)启示: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相应的经济基础;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扶植;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42:示例一: 论题:冷战结束后,美国妄图建立单极世界。 阐释: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数地区性冲突中,都有美国的身影。美国相继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叙利亚,且不断制裁伊朗,扶植亲美政权,企图控制伊斯兰教国家。1999年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2010年美国华盛顿号航母公然黄海海域进行军演,近年来又不断挑动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在我国东海、南海地区滋事。支持北约东扩,加强以菲律宾等盟友国家的控制。 因此,我们认为美国借重充当世界宪兵的力量,妄图建立自身领导下的单极世界。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阐释: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格局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迅速崛起,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出现了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此后,欧盟等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又加剧了世界格局多极化。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所拥有的与美国可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的崛起等都冲击了美国的超级大国的地位。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世界多极化至今仍然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45:(1)特点:在皇帝主导下进行;涉及多个领域;进程急剧、力度大;持续时间短。‎ ‎ (2)评析: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整顿了吏治;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革新派力 ‎ 量薄弱,阻力过大,没能实现中兴的目标。‎ ‎46(1)二战前期:德国采用闪电战袭击波兰,波兰沦陷;法西斯势力疯狂对外扩张;英法等国实行绥靖政策。二战后期:雅尔塔会议的召开;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波兰建立何种政府引发争议。 (2)绥靖政策导致德国在西线迅速取胜;波兰复国,疆域西扩;苏联获得了对波兰的控制权。
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