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12月月考)试题 1.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 A. 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 B. 城市经济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 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 D. 社会传统观念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得市民阶层壮大,推动市民文学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学作品叙事粗疏勉强达意,故A项错误;文化呈现出高度繁荣的局面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宋元时期社会传统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D错误。 2.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 儒家吏治观 法家吏治观 贤者居位:德治 强者为王:刑治 从道不从君 君主至上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内举不避亲” 厉行回避制 主信忠臣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A. 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 B. 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 C. 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 D. 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与法基于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从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儒家主张“出于公心”的举荐制,“内举不避亲”。法家主张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厉行回避制。两者奉行不同的选官标准;B选项错误,儒家吏治的根本目的也是维护君主专制;D选项错误,两者没有优劣之分。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古希腊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曾说道:“看过《七将攻忒拜》的人,个个都想当兵打仗。”“为国牺牲公民的子女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坐席。”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 B. 戏剧源于民主政治需要 C. 文学作品鼓励希腊公民踊跃参军 D. 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通过戏剧作品,或在观剧过程中对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的表彰等,达到激励城邦公民积极参军参战维护城邦利益,体现了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A项正确。材料反映戏剧为雅典民主政治起到教化作用,而不是戏剧源于民主政治的需要,B项错误。C项是对材料现象的反映,与材料的本质“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不符,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本质是政府发挥戏剧的教化作用,而不是单纯反映公民通过观剧参与城邦政治生活,D项错误。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他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对此展开讨论,说法正确的是 A. 学生甲:这是对智者学派主张贵族政治的批判 B. 学生乙:理想国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顶峰 C. 学生丙:柏拉图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 学生丁:他用理性设计挽救了衰退古希腊城邦 【答案】C 【解析】根据“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C正确;智者学派反对贵族政治,A错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是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顶峰,柏拉图生活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以后,不符合题意,排除B;柏拉图没能挽救古希腊城邦的衰退,D错误。 5.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其他思想家还系统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A. 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 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 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 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答案】D 【解析】中世纪是政权合一的形式,材料中“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显然是强调世俗权力大于神权,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于主权民族国家建立的要求,故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主要倡导人文主义自由思想,并不是对于民主的追求,故A项错误。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家,不是宗教改革家,故B项错误。但丁属于人文主义者,不是世俗统治者,故C项错误。 6.从哥白尼到牛顿,从瓦特到爱迪生,从普朗克到爱因斯坦,信仰基督教的欧美科学家为数不少。这说明 A. 科学理论离不开上帝指引 B. 《圣经》蕴含着理性精神 C. 科学革命引擎人类文明 D. 科学与宗教都没有国界 【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近代欧美科学家从哥白尼到牛顿、再到爱因斯坦,尽管均信仰基督教,但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可见基督教的崇尚真理和探索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理性有相通之处,故B选项,正确;“科学理论离不开上帝指引”本身说法错误,故不选A选项;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的崇尚真理和探索等理性精神与科学的理性是相通的,没有体现科学革命引擎人类文明问题,故C选项不选;材料强调了基督教和科学在理性方面的共性,没有提及科学与宗教都没有国界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7.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答案】D 【解析】题干说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得到了农民、手工业者和下层僧侣的支持,王公贵族也用实际行动在支持其主张,所以说明宗教改革的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故选D。 8.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 两人对专制自由的观点截然相反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利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康德在卢梭的“人生而自由”的基础上,有提出了思想的自由:人不是他人的工具,人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再结合材料所给出的信息,可见,关于获得自由平等是两人的共同主张,不同在于达成目的的手段。B正确。两人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A错误;两人都反对君主专制,对待自由态度是一致的,不同的是获得自由的途径,C错误;二者都主张民主权利,D项错误。 9.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答案】A 【解析】BCD三项只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不适合作为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只有选A项。 10.《天演论制私》按语:“不仁爱则不能群,不能群则不胜物,不胜物则养不足。能群者存,不群者灭;善群者存,不善群者灭。”材料强调的是 A. 民族团结在竞争中的重要性 B. 发愤图强救亡图存的必要性 C. 敢于竞争倡言开放的积极性 D. 肯定人与自然争胜的进步性 【答案】A 【解析】材料认为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民族团结则能生存,民族分裂则会灭亡,故选A项;材料认为民族团结是挽救民族危亡的重要方式而非强调救亡图存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鼓励言论开放自由,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D项 11.钱学森撰文回忆说:“中国过去没有搞过大规模科学技术研究,‘两弹’才是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研究,那要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中国过去没有过。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形象地说,那时候我们每次搞试验,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据此可知,推动建国初期科技进步的重要动力是 A. 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B. 计划经济的资源整合能力 C. 工业化建设的成果显著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几千人、上万人的协作”、“组织是十分庞大的”、“全国的通讯线路将近一半要由我们占用”,可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能将有限的资源向战略目标领域集中,有利于重大科研课题的顺利进行,推动了新中国科技进步,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故A不符合题意;工业化建设的显著成果也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材料内容主要强调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随着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高考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高考路是研究高考改革的重要素材之一,如图便是其中的某一曲线图材料.从该图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高考改革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B.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必将提升高考录取率 C. 高考制度恢复促进了高考的改革 D. 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加快了高考改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新时期高考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图表中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高考录取率较低及1999年以后高考录取率不断攀升的信息可知高校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由图表中1995—2009年间高考录取率的变化可知B项的表述错误;根据材料“随着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可知,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2017年”,而高考制度的恢复是在1977年,因此高考制度的恢复和高考的改革没有直接联系,并且不能反映材料主旨内容,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开始于1977年,而高考改革方案出台的时间“2017年”,两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并且也不是材料内容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故D选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著书等学术活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来熹道德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把“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他指出,向人们灌输伦理道德思想,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他认为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如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八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让学生尽快成为国家的栋梁。 ——摘编自余仕麟《中国古代道德教育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思想精华》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卢梭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卢梭否认先天道德,认为人的德行是教育的结果。在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卢梭主张道德教育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发展儿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在卢梭看采,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为此,他对经院教育的性质进行了猛融的批判,指出封建专制和教会权成下的教育,是时儿童本性的压抑和摧残。此外,卢梭站在国家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在理想社会里,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摘编自倪愫襄《西方道德教育理论历史流变》等 材料三 辛亥革命后,中华书局编写的《新制中华教科书》较全面贯彻了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宗旨,体现出新的道德教育观念。教科书明确提出“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乏真义”、“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以及“兼采欧化以灌输国民之世界知识”的编辑方针.以期达到“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的目的。袁世凯统治时期,教育部规定的“修身科”方针,也把“注重道德之实践,养成国民公共心及自治习惯”放在首要位置上。 ——摘编自葛新斌、郭齐家《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熹道德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卢梭与中国近代道德教育观念的共同点,并说明两者形成的不同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新道德教育观念出现的意义。 【答案】(1)特点: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思想(以寻求“天理”为目标);重义轻利;强调自我修身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共同点:突出个性解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突出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合格人(国民)。 不同背景:法国卢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已经出现;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的奠基;近代科学兴起推动理性思想发展。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传统道德教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或进一步)发展;西学东渐,西方近代化道德教育理念的传人;中国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 (3)意义:有利于国民接受民主、自由等先进思想(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资产阶级观念传播);有助于唤醒国民对国家事务的关注,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公民;推进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 【解析】 (1)特点:概括材料“教育思想重要的内容就是轻视功利”可知重义轻利;概括材料“存天理,灭人欲”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可知以儒学为教育的核心思想;概括材料“不仅要启发他们加强自身的修养,而且要开设学校进行专门教育”可知强调自我修身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概括材料“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当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可知因材施教;概括材料小学的道德教育可以从躬行“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八手,让学生懂得“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而大学道德教育的重点则放在“穷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也”可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共同点:概括材料“主张教育应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儿童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可知突出个性解放,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概括材料“人的最基本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自然教育实质上就是自由的教育,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阐发共和及自由平等乏真义”可知突出自由平等等启蒙思想;概括材料“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提倡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可知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概括材料“养成独立、自尊、自由、平等、勤俭、武勇、绵密、活泼之国民”可知注重培养合格的人。不同背景:考生可根据卢梭和辛亥革命来判定历史时期,分别从法国和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思想文化、科学发展、阶级力量等角度作答即可。 (3)意义:考生可结合近代新道德教育观念的形成背景和特点,从新道德教育对国民自身的观念更新和素质提升,对社会转型、国家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角度作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夹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莫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墓础: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时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时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党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 ——摘编自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论题:启蒙思想为近代普鲁士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阐述: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思想,思想家们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为近代西方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思想理论来源。1750年左右的普鲁士,统治者根据启蒙的理性原则,结合当时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建立了现代行政制度体系。随后,深受启蒙运动中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普鲁士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制的二元制国家。综上所述,启蒙思想为普鲁士形成近代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 示例二: 论题:普鲁士与英法在国家构建过程上的异同。 阐述:普鲁士在国家构建过程中并未脱离欧洲发展的基本模式。政治上从封建君主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社会领域从传统等级社会向尊重平等和个人自由的公民社会转型。但是普鲁士行政制度变革的程度和方式与英法相比明显不同。首先,英法都经历了暴力革命,普鲁士却是“改革”而非“革命”。其次,不像欧洲其他国家,普鲁士传统的支柱——君主制作为权力的核心从未受到根本性触动。因此,英法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始终没有在普鲁士建立起来,普鲁士所建立的是一个融合了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 【解析】本题属于典型开放题型,解答此类试题的有效办法是先解读史料,获取论题,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于提取的论题进行阐述。本题可以依据材料从“启蒙思想为近代普鲁士国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或者“普鲁士与英法在国家构建过程上的异同”提取论点,第二小问阐述前者观点依据材料信息和所学从“启蒙运动思想主张、普鲁士社会现状以及普鲁士受到启蒙运动影响结果”论证;后者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普鲁士国家构建模式、政制度变革的程度以及革命方式不同进行比较回答。 15.近代科学革命的实质是科学信念和思想的转换。人们的思想从传统束縛中解放出来,重视实际和理论,从而促进科学革命的发生,而科学革命通常又会带来新的思想产生。 材料一 为什么这一划时代的发展(科学革命)会出現在画方呢?一个原国在于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学者和艺术家……不再布望通过穆斯林和经院哲学家的变形眼镜来看古人,而是直接求助于原始资料,亲自据起雕像、阅读原文。…若无画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的鸿泊的有利的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春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呈竟会服从水恒的法时,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顺这些法则,完全接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决定人美事务的这些水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摘自(关)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学革命”为什么能够在文艺复兴时代发生?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刺激了对科技的需求;人文主义的宣扬促进了思想解放;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2) 论点 论据(史实) 论证 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 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是近代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①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②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 ①紧扣主题,观点准确、全面;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近代科学的发展丰富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 ①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②近代科学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解析】(1)原因:从经济、思想等角度进行回答。根据材料“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学术成就”可知,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的宣扬促进了思想解放;结合材料信息“匠人在文艺复兴期间并不象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可推出工匠地位的上升,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刺激了对科技的需求。 (2)论文:材料一的主旨是思想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是近代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而材料二的主旨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丰富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将两则材料综合起来可以得出论点: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相互促进。论证过程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呈现的两个角度结合史实分别进行论证,具体论证如下:文艺复兴传播人文主义,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直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近代科学的发展。印刷术等科技进步与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特别是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为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最后结论升华,近代西方思想文化运动与科学发展两者相互存进,共同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