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一课三测: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记一记 大众传媒的变迁知识结构 填一填 大众传媒的变迁答题术语 1.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新中国成立后,党报党刊是主要舆论工具,改革开放后 报刊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2.我国电影事业自 1905 年起步后发展较快,新中国电影事业逐步走向辉煌。1958 年我 国电视事业诞生,近年来电视逐步普及。 3.互联网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 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辨一辨 1.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受到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发展为报刊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近代政治运动及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报刊业的发展。 2.怎样全面认识互联网的作用? (1)积极: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 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②教育和 学习方式的革命。互联网不仅使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成为可能,从而 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③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生 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网站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吧、荒废学业、 误入歧途;也有不少网民沉迷于虚拟世界中,不利于正常的社会交往。 3.如何辨析传统媒介与现代媒介的异同? (1)异:现代媒介具有信息的互动性、广泛性和及时性的特点。通过现代媒介,可以及时 迅速地掌握第一手资讯,可以就某一问题在现代媒体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一个信 息的被动接受者。 (2)同:两者都可以使人们获取大量的信息,包括生活上的、工作上的、学习上的。 辨析体会 研一研 1.近代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史料 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 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 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根据史料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导办报刊的原因和主要目的。 [提示] 原因:列强入侵,民族危亡;清廷腐败,政治黑暗(或内忧外患,危机加重)。 主要目的:舆论宣传,唤醒民众,革新图存。 2.报刊的功能 史料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 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史料说明报刊具有哪些功能? [提示] 具有社会评论、宣传教育和启迪民智的功能。 3.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 史料 要想预言互联网的发展,简直就像企图用弓箭追赶飞行的子弹一样。哪怕在你每 一次用指尖敲击键盘的同时,互联网就已经不断地变化了。 ——英国学者尼尔·巴雷特 根据史料反映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的现象,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提示] 互联网集其他媒介的优势于一体,而且成本低廉;互联网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 受,人们可以上网参与讨论,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 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4.互联网的影响 史料 结合史料中的漫画分析网络对社会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提示] 网上信息量大,各种信息良莠并存,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淫秽色情、诈骗 等负面信息便会乘机而入,影响社会,特别是对好奇心强而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具有更大的 影响。 练一练 1.创办于 1861 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 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 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 )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 D.娱乐大众 答案:B 2.[2019·北京市西城区高一考试]清末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 四海闻。振聋发聩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C.报纸宣传反映社会生活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答案:D 3.1905 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无声电影首映成功。它就是( ) 答案:B 4.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微博粉丝超过了 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 1 000,你就是 个布告栏;超过 1 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 10 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 100 万,你就 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 1 000 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A.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B.保存信息的力量强 C.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 D.受众选择的主动性大 答案:A 知识点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这首 1872 年的诗作中所提到的“纸”是(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中“一纸”“博古通今从此始”“1872 年”可以判断出材料 讲的是报纸,故选 C 项。 答案:C 2.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 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 ) ①传播信息 ②开启民智 ③引导舆论 ④控制政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材料中梁启超用形象且生动的排比句罗列出报馆应起到的作用是传播信息、开启 民智、引导舆论等,①②③正确。报馆只是新闻部门,不可能控制政府,④不选。故选 A 项。 答案:A 知识点二 影视事业的发展 3.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解析:1905 年,我国诞生了第一部国产影片《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故 选 B 项。 答案:B 4.沙发土豆,指的是那些拿着遥控器,蜷在沙发上,跟着电视节目转的人,什么事都不 干,只会在沙发上看电视,时间长了,人就像土豆一样胖胖圆圆的。这说明( ) A.中国的电视事业发达 B.电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C.电视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D.电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 解析:题干材料简单明了,反映的是电视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故选 C 项。 答案:C 知识点三 互联网的兴起 5.王大妈要组织一个广场舞团队参加比赛,为了尽快购齐比赛服装,她用了不到一个小时 就通过手机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这得益于( ) A.电视的普及 B.报纸的宣传 C.互联网的发展 D.电台的传播 解析:“从淘宝网上订购好了服装”主要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故选 C 项。 答案:C 6.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对“第四媒介”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是( ) A.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B.节约了人们的时间 C.信任度和安全感低 D.是一柄双刃剑 解析:第一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的购物功能,其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幅图片体现了互联网存在着信任度和安全感低的问题。综合两 幅图片可知,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D 项正确。 答案:D 综合考查 大众传媒的变迁 7.以下有关广播、影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广播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影视是音像媒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 解析:本题易错选 D 项,错选的原因是误以为互联网的发展代替了其他媒介。广播、影 视、互联网各有特点,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它们在技术层面上并不存在 替代关系。最早出现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是报刊,A 项错误。影视的时效性不强,B 项错误。 互联网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C 项正确。 答案:C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大众传媒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目前中国有 2 000 多家报纸、9 000 多家期刊、306 家广播电台和 369 家电视台。到 2002 年末,全国有中、 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770 座,有线电视用户 9 857 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 覆盖率分别达到 93.3%和 94.6%,基本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的广播电 视覆盖网络。 材料二 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方式的变迁 古代:“鸿雁传书”等。 近代:去邮局寄信、打电话、拍电报等。 现代:打电话(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发短信、上网发 Email、QQ 聊天、微信聊天、发 微博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回答古往今来人们与远方亲友联系方式变迁的趋势是什么,并谈谈你对 这一变化的感想。 解析:第(1)问,回答第一小问需对材料一反映的信息进行高度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回答第一小问从沟通联系的渠道、便捷程度等角度概括“趋势”; 第二小问,“感想”可自主发挥。 答案:(1)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思想的开放。 (2)趋势:渠道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方便。感想:虽然出现了新的联系方式,但旧的联 系方式并没有消失,都在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在不断地 丰富;沟通联系的方式越来越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代维新派在宣传维新思想时 使用的新方式是( ) A.公车上书 B.出版《新学伪经考》 C.创办《时务报》 D.进行变法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题意,本题考查的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维新运动。“公车上 书”是举子联名上书的政治运动,著书出版是传统出版活动,不属于“新方式”,A、B 项错 误;报刊是西方文明影响下的产物,C 项正确;D 项是维新人士的政治实践。 答案:C 2.[2019·湖南衡阳十校联考]“自有《申报》以来,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 纸读之……阅之者尚多,销路至今未减。”这可说明 ( ) A.《申报》在国内最畅销 B.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提高 C.报纸主要面向下层民众 D.《申报》内容通俗易懂 解析:材料没有其他报纸与《申报》国内销量的比较,无法得出《申报》在国内最畅销 的结论,故 A 项错误;B 项非材料主旨;《申报》的发行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不会特别面向下 层民众,故 C 项错误;“市肆之佣伙,多于执业之暇,手执一纸读之”,下层民众能读乐读 《申报》,说明《申报》内容通俗易懂,故 D 项正确。 答案:D 3.1861 年,由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的中文报纸《上海新报》在其创刊号上发布启事:开 店铺者,每以货物不销,费用多金刷印招贴,一经风雨吹残,或被闲人扯坏,即属无用…… 似不如叙明大略,印入此报,所费固属无多,传阅更觉周密。这说明外资报刊促进了中国( ) A.商品市场扩大 B.经济结构转型 C.商业广告创制 D.推销技术革新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的推销手段以前是张贴告示,而外资报刊提供了报纸宣传的 新方式,D 项正确;A、B 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有了商业广告,“创 制”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 答案:D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大量外来词最先通过报刊译介过来,经报章媒体广泛传播,并 在中国经过一段时间运用、磨合、变异和普及,进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并最终推动 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这说明( ) A.报刊杂志以传播西方思想为主 B.科学著作是由大量外来词构成的 C.报刊杂志是新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 D.外来词是西方列强文化殖民的产物 解析:报刊杂志是传播西学的工具,但不代表以传播西学为主,故 A 项错误;材料未强 调科学著作的构成,故 B 项错误;据材料中,大量外来词通过报刊翻译、传播,最终推动中 国近代化,可知体现的是报刊传播西学的媒介功能,故 C 项正确;D 项与材料无关,故 D 项 错误。 答案:C 5.孙中山的秘书戴季陶认为,报纸为舆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 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这说明( ) A.戴季陶肯定了报纸的新闻功能 B.报纸宣传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C.清政府积极推动近代报刊业发展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的严格控制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报纸的舆论作用,没有涉及其新闻功能,故 A 项错误;“报纸为舆 论之机关,言论为天赋之自由,千百志士,洒如许热血,所欲得者,此其一也”体现了报纸 通过宣传民主自由推动社会变革,故 B 项正确;C、D 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答案:B 6.近代中国先后出现了《时务报》《民报》《中央日报》《新华日报》等报刊,这体现出 ( ) A.报刊是政治宣传的良好途径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政治宣传是报刊的最大功用 D.国人对西洋事物接受良好 解析:材料中列举的报刊都是政治性报刊,是政治团体为宣传政治主张而创办的,这体 现出报刊的政治宣传功能,A 项正确;B、D 项不能由材料得出;C 项说法错误。 答案:A 7.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 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 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 )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 解析:注意材料关键信息的提取,如“停灯开演”“现一影”等,由此判断材料是对电 影的形象描述。 答案:C 8.1905 年天津《大公报》发表文章说: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即如那名山胜水……各种 景致、各种情形……种种事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电影……实在是欧美各文 明国学问美术进化的一种大表记……要说顶有意味,更是那讽劝讥诮的故事,叫人看了,能 够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文中作者认为( ) A.电影兼具娱乐、开阔视野和教育国人的作用 B.电影广泛地影响着广大民众的生活方式 C.电影作为新兴娱乐方式一开始就受到国人的欢迎 D.电影已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娱乐形式 解析:作者认为电影艺术能够让国人领略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学习欧美各国的文化, 刺激国人的神经,感到人的善念,故 A 项正确。 答案:A 9.随着越来越多人收听广播节目,国民党深感“主义急于灌输,宣传刻不容缓”,1928 年 2 月,陈果夫联合戴季陶等人提议设立广播电台,获得一致通过并于当年 8 月份建成播音。 这说明( ) A.近代广播事业正式起步 B.广播具有强大宣传能力 C.国民党独占了广播阵地 D.近代广播侧重社会教化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为“主义急于灌输,宣传刻不容缓”,可见国民党建立广播电台是 为了利用广播的强大舆论宣传能力稳固统治,因此选 B 项。“越来越多人收听广播节目”, 说明此电台不是第一家,A 项错;除了国民党的广播电台外,还有私营电台,后来中共也建立 自己的广播电台,C 项错;国民党建立广播电台目的之一是宣传,但不能说明近代广播侧重社 会教化,D 项错。 答案:B 10.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拍摄了《红旗谱》《燎原》《平原游击战》《董存瑞》 《白毛女》等一系列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方面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 这主要体现了电影的( ) A.教化价值 B.娱乐价值 C.商业价值 D.艺术价值 解析:材料“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表达了电影对人们教育 的一面,与娱乐、商业、艺术无太大关联,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错误。 答案:A 11.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相关规定于 2018 年 6 月 19 日起生效, 并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这主要说明( ) A.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身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B.网络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C.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造成传统产业的衰落 D.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逐渐失去活力 解析:本题考查互联网的影响。沉迷于网络会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故有必要将上网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故 A 正确;网络并不是导致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 故 B 错误;信息化社会的传统产业不一定衰落,C 错误;信息技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 D 错误。 答案:A 12.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 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 B.中国从 2005 年开始接入互联网 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 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取代其他大众传媒的说法错误,A 项错误;中 国从 1994 年开始接入互联网,B 项错误;C 项表述错误;从材料中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不断发展可以看出,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故 D 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18 分,第 14 题 22 分,共 40 分) 13.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完成下列要求。 (1)依据图一和图二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6 分) (2)图三和图四反映了关于互联网的什么现象?(6 分) (3)从以上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6 分) 解析:第(1)问根据图一和图二中“网校科举考试”“网上购物”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 根据图三和图四中“淫秽色情”“网络游戏”等信息,从总体和具体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 问在前两题的基础上,从正确使用互联网的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1)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 富多彩,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6 分) (2)反映了互联网的消极影响: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使青少年沉迷 于网络游戏。(6 分) (3)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使用才能促进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 要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等。(6 分) 能力达标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 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 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及广州的《述报》等。 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 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 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 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 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 19 世纪 70 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 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10 分)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6 分) 解析:本题考查报刊创办者、原因、内容、意义。以材料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 括。第(1)问注意材料一中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第(2)问要围绕维新派创办报刊作答。第(3) 问应注意概括指出国人自办报刊的意义。 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 上,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上,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上,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 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10 分)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 广,社会影响大。(6 分) (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 众传媒及整个文化事业得到迅猛发展。(6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