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有 A.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和中央集权制度 D.三省六部制 2.历史上某一时代,出身卑微的人如果品德高尚、学识才干出众,就可步入仕途。这一时期最可能是 A.西周 B.汉代 C.晋代 D.宋代 3.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 A.汉朝、清朝 B. 唐朝、元朝 C. 唐朝、清朝 D. 宋朝、元朝 4.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这表明罗马法 A.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5.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初访中国,有些清朝地方官员将其称为“钦差”,乾隆闻此,甚为不满,下谕旨将使臣称为贡使,“以符体制”。乾隆这一做法 A.有利于实现外交近代化 B.维护了主权与领土完整 C.体现传统的上国观念 D.表明乾隆开始关注世界 6.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据此可知 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 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 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 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 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国情 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 C.强调了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 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 8.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9.甲午战前,英国人赫德认为,中国的“陆军和海军,并没它自己所想象的实力”,“(日本)料将勇猛进攻,它有成功的可能。中国方面不免又用它的老战术。但是只要它能经得住失败,就可以慢慢利用其持久力量和人数上的优势转移局面”。由此可见,赫德认为 A.军事实力在战争中具有决定作用 B.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术的落后 C.作战意志是日本取胜的充分条件 D.中国的国情更适合对日本持久作战 10.1899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1901年,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1902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据此可知 A.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 B.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 C.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 D.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 11.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 A.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 B.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 C.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 12.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 A.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 B.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 C.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 D.实现民族统一的政治追求 13.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14.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凸显出民主爱国的思想 B.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根基 D.标志着新型民主军队的建立 15.“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 “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有 A.专制主义色彩 B.民族主义色彩 C.军国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 16.法国作家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巴黎公社被视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现代社会的第一次大爆发,但在公社委员会的70多名委员中,只有一人公开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作者认为 A.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产物 B.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偶然性事件 C.巴黎公社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 D.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7.“20世纪世界文明进程的特点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被称为现代化的工业社会的进程过渡。”从这个角度看俄国十月革命,其意义在于 A.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B.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C.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 D.开辟了无产阶级专政新时代 18.16~19世纪,那些率先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欧美国家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方式南全球扩张,建立起“欧洲中心”的世界体系。进入20世纪后,这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解构。对这一体系“开始解构”起重大影响的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巴黎公社成立 C.美苏冷战对峙 D.苏联解体分裂 19.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现在我们又在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这揭示出 A.资本主义最终必将战胜封建主义 B.无产阶级深受阶级剥削压迫 C.旧制度中孕育着摧毁自我的因素 D.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已成熟 20 .如果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条件下帝国主义列强忙于相互厮杀而无暇进行干涉,俄国革命就很难如此迅速地取得胜利;假如没有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俄国革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一观点说明十月革命的胜利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民主 B.充分发挥了工农兵联盟的巨大优势 C.首创了暴力革命的先例 D.体现了客观条件与主观因素的结合 21.“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已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此可知,“这次革命” A.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22.俄国共产主义小组中曾有一个女成员写信问马克思,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否可以在俄国实现,马克思直接回答说不可能。可是后来的事实恰恰相反,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在俄国成功了。其客观原因是 A.俄国资本主义大工业最发达 B.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最强大 C.列宁同志提出了科学的革命理论 D.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23.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的德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难抑兴奋激动的心情说:“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的战斗力量,它们第一次在一个旗帜下动员成为一个军队,以求达到一个最近的目的。”恩格斯意在说明 A.欧洲各国正在筹备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B.马克思主义成为工人运动的指导理论 C.无产阶级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政治诉求 D.各国工人组织已建立稳固统一的联盟 24.“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共产党宣言》的这一论述主要表明 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B.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自身的基本矛盾 C.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 D.资产阶级已经堕落为毫无进步性的魔鬼 25.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这表明十月革命 A.彻底推翻了沙皇封建专制统治 B.促使无产阶级民主思想深人人心 C.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阶段 D.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6.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 A.实现社会主义 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解放被压迫民族 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27.1924年9月,国民党向全国民众宣言说:“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为此国民党发起了 A.土地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8.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井冈山道路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29.《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 30.世界银行前驻华代表皮特•鲍泰利教授说,“多党制并非民主的精髓,民主的要义是能够对人民负责”……基于这点认识,鲍泰利断言,中国很有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通过一党制来实现民主的国家”。鲍泰利断言的中国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31.有记者报道某次会议时,写道:周恩来的演讲提出,大家应“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他的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化解了演讲前一些国家对新中国的误解和攻击。该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2.1971年,余光中在台北写下《乡愁》。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余光中在台湾高雄去世……虽然诗人已去,但乡愁还在。“乡愁诗人”的称谓反映了余光中 A.希望国民党早日反攻大陆 B.思乡、爱国的情感 C.盼望实行“一国两制” D.渴望海峡两岸经济腾飞 33.厚重的空军一号舱门缓缓被打开,双鬓已然花白的美国总统,平生第一次嗅到了太平洋那一端积蓄了五千年神秘与未知的凝重空气,他戏称自己是新哥伦布…他试图对这个国度有“哲学上的新发现”。这位美国总统此行 A.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推动中国重返联合国 C.签署了中美建交公报 D.体现了区域多边外交 34.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A.统一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35.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36.20世纪60年代某国际组织在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是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共同体 3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成立欧洲共同体 38.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向联合国提供大量资金,其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曾一度位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日本自卫队多次参加维和部队。这表明日本 A.立足维护世界和平 B.积极承担对联合国义务 C.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主动迎合世界发展趋势 39.“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材料中所说的“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指的是 A.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B.叶利钦主导的俄罗斯联邦 C.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帝国 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40.《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 B.“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C.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41.据史载,西汉统治者经常对农民采取一些“扶贫”措施。例如,公元前67年,汉宣帝下令“假(农民)公田,贷种、食”;公元2年,汉平帝下令以“赐(农民)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此举主要是为了 A.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增加地主经济收入 C.弥补生产资料不足 D.打击商人敛财致富 42.《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一文指出:整个明朝,绝大多数时候,海商是以非法的角色活跃在海外贸易中的。换句话说,他们就是走私商人,甚至以武装的方式走私,最嚣张时公然对抗政府。导致明朝海商这种命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商崇尚武力 B.走私带来的暴利的吸引 C.明朝长期推行海禁政策 D.西方殖民者的扶持 43.宋代徽人“族人业无所就,令可治生理财。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 A.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血缘关系是商人集团纽带 C.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D.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44.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A.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B.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D.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45.《诗经》:“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46.据学者统计,《资治通鉴》中发表过重农言论或推行过重农措施的封建君主有52人之多。君主之所以如此重视,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 A.兴衰关系着农民能否实现温饱 B.是传统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模式 C.稳定与否关系到封建政权安危 D.是封建政府赋税收入的唯一来源 47.明中期后,政府在福建漳州征收加增饷,“加增饷者,东洋吕宋(即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亦无几。故商人回澳,征水陆二饷(船税与货物税)外,属吕宋船者,每船更追银百五十两,谓之加征。”加增饷征收反映了当时 A.赋役货币化政策成效日益显著 B.朝贡贸易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 C.西方对华货物销售呈滞销状态 D.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 48.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下列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严格限制各方面对外交往 D.严格限制清朝与英国交往 49.明代徐一夔在《织工对》中提到,“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居工以织。……旦过其处,见老屋将压,杼机四五具,南北向列,工十数人,手提足蹴,皆苍然无神色。”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 A.当地人口严重不足 B.当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 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 50.明清小说《拍案惊奇》中描写的一位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其“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C.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D.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二、非选择题 51.(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 ——摘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材料二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 材料三 (明)嘉靖四年又规定,凡是双桅海船,统统扣留,即使不是贩卖番物(外国货物),也“以番物论,俱发戍边卫。” ——《中国古代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经济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判断明清时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2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明清时期产生的“新的生产方式”有何影响?(5分) 52.(8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你是否同意“中国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的说法?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AC 6-10ABBDB 11-15BDBAC 16-20BBACD 21-25DDBBC 26-30DBBCD 31-35BBABD 36-40CDCAB 41-45CCBCC 46-50CDCBB 二、非选择题 51.(1)经济模式:小农经济 2分 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分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2分 特征:产生了雇佣关系,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2分 (3)政策:闭关锁国、海禁政策。2 分 影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3分 52.同意:抑商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不同意:重农政策促进农耕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两种观点均可)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