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十三单元第37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十三单元第37讲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学案

第37讲 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 一、宗教改革 ‎1.原因 ‎(1)根本原因: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2)政治上:新兴资产阶级形成,民族意识增强,专制君主兴起。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3)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教会的经济特权引起社会各界强烈不满。‎ ‎(4)思想上: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更加激烈,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趋强烈。15世纪中期,德国人古腾堡发明印刷术印制大量《圣经》。‎ ‎(5)直接原因: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剥削和压迫最多。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普遍要求。‎ ‎(6)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马丁·路德的改革主张 ‎(1)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教材补缺 加尔文宗教改革 由于政治迫害,法国新教倡导者加尔文流亡到瑞士。1536年发表《基督教原理》,主张“信仰得救”,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圣经》信仰耶稣而直接与上帝沟通。但他比路德更进一步,提出“先定论”,他依据“选民弃民说”论证资产阶级剥削的合理性,否定封建贵族特权,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宗教改革的影响 ‎(1)政治上:打击了教会势力(剥夺了教会在新教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促进了欧洲新兴民族国家的形成。‎ ‎(2)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精神文化上 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宗教改革后,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大都简化了宗教仪式,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 发展了人文主义 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解放了民众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 促进了文化发展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启蒙运动 ‎1.背景 经济基础 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政治基础 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束缚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基础 文艺复兴的推动,思想解放 斗争武器 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挑战教会的权威 ‎2.性质 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核心(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权威,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只有人自己的“理性”,运用人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 图示明史 理性主义 ‎4.主要内容 ‎(1)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时代。‎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5.概况 ‎(1)17世纪时,早期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 ‎(2)18世纪中叶,在法国达到高潮,涌现出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 ‎(3)扩展:18世纪中后期,扩展到欧美其他国家。‎ 教材补缺 ‎1.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 托马斯·霍布斯认为,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赋予的。但他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甚至承认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财产的权力。代表作《利维坦》。‎ ‎2.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 约翰·洛克是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他对霍布斯的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人们按照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因此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财产。在政权形式上,他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代表作主要有《人类理解论》和《政府论》等。‎ ‎6.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及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认为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提出“人非工具”;相信主权属于人民,坚持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7.影响 ‎(1)思想层面 ‎①启蒙运动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把人文主义提升到理性的高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蓝图,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启蒙运动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 ‎(2)政治层面 ‎①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 ‎②启蒙运动的影响超出了欧洲范围,极大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为美国独立战争做了思想准备,并为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据;影响了拉美独立运动;为日本明治维新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产生。‎ ‎(3)其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包括人身解放和思想解放两方面,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归纳总结 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 考点一 “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宗教改革 ‎1.“因行称义”:本质上是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服务。‎ ‎2.“因信称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解放了人的个性。‎ ‎3.“信仰得救”:是在“因信称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为资产阶级的发财致富进行辩护,是对“因信称义”的继承和发展。‎ 针对练1 (2018·湖南、江西十四校二联)运用结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可以用来说明(  )‎ A.教皇和教会失去了作用 B.新教信仰不再需要宗教仪式 C.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 D.新教主张过世俗生活 答案 C 解析 左边的示意图体现了“因行称义”,右边的示意图体现了“因信称义”,这说明新教信仰方式发生变化。故选C项。A、B两项表述有误;D项所述材料未体现,排除。‎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背景:都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都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目标:两者都将矛头指向封建教会。‎ ‎③性质:两者都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运动,都体现了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 ‎④范围:都波及西欧的广大地区。‎ ‎⑤结果: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近代文化的繁荣。‎ ‎(2)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形式 借复兴古典文化之名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披着宗教外衣反封建 范围 从意大利开始,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 从德意志开始,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作用 把人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使人们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的思想禁锢,新教思想还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考点二 理性的辉煌——启蒙运动 ‎1.启蒙与启蒙运动 ‎“启蒙”的法文本意是指“明亮、照耀”(引申为“光明、智慧”)。启蒙运动指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尚处于黑暗之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历史上的启蒙运动,指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专制王权、反对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1.启蒙运动的突出特点 ‎(1)从批判对象看,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 ‎(2)从批判方式看,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对封建制度进行理性的批判,是科学进步与资产阶级壮大的反映。‎ ‎(3)从批判领域看,集中于政治、思想领域,宣扬科学和理性的目的也是为了反对专制、教权和迷信。‎ ‎(4)从历史作用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做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2.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君主立宪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对美国 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针对练2 (2018·莆田一模)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在宗教问题上,怀疑远不是不敬神的行为,而应当被看做好事情。因为怀疑是由于一个人谦卑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并且是由于害怕误用理性以得罪上帝而产生的。”这表明,狄德罗(  )‎ A.提倡自然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个人情感 C.坚持理性主义精神 D.彻底否定神学理论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狄德罗认为,“怀疑”是由于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是由于害怕误用理性”而产生的,这说明其坚持理性思考,做出理性的判断,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自然科学研究,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了理性思考而非表现个人情感,故B项错误;D项中的“彻底否定”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材料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要求: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出并发展了科学的人文主义。据材料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 材料 “宗教改革”这个词一样有误导作用,路德一开始是一个改革家,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个革命者,这是他与罗马教会坚定抗争导致的结果。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腐败落后现象作出的反应,其中包括:部分牧师包括教皇的放荡生活、不受教会法律约束的特权和豁免。尽管这些很能激起人们的抗议,但它们仅是清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1‎ 马丁·路德的身份定位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马丁·路德是一位资产阶级的革命家 角度2‎ 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 角度3‎ 宗教改革的政治影响 答案 角度2:罗马教会的腐朽生活、特权等是宗教改革反对的目标,也是引发宗教改革的原因,但不是宗教改革的实质目的,其实质目的是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革命。‎ 角度3:宗教改革勇于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 17世纪末叶以后,一批开明的思想家开始对《圣经》和天主教神甫的著作表示怀疑,甚至对希腊罗马古典文明的优越性也提出异议。在这个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恰好传来了中国文化的信息,使一些学者加强了摆脱传统观念的信心和依据。……孟德斯鸠承认中国的专制君主比较有节制,承认传教士和伏尔泰交口称赞的皇帝提倡耕织、兴修水利、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具有限制暴政的作用。伏尔泰对中国政治几乎完全持推崇态度。他提倡以农为本,宣称只有农业能够增加财富、贬低货币和商业资本的作用,盛赞中国君主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的政策与措施,建议法王也效法中国皇帝举行春耕“籍田”的仪式。 ‎ 要求:分析材料,论证启蒙思想家对儒家思想采取选择性吸收的态度。‎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推崇中国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实行科举考试、设置谏官,主要是针对君主专制的强化;肯定中国提倡耕织、兴修水利、以农为本,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狂热追求财富的期望。启蒙运动思想家并非完全肯定当时中国制度的先进性,而是出于自身反封建,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随着西欧反封建进程的推进,他们对中国的文化制度就由推崇变为批判反对了。 ‎ ‎1.(2018·课标全国Ⅲ,3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 A 解析 A对:根据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 可知当时法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启蒙思想发展。根据“沙龙聚会……不再局限于传统……思想极为活跃”可知,这一时期的法国沙龙聚会宣扬思想和言论自由,而里面聚集了很多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得到传播。“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反映了启蒙思想的听众扩展到统治阶级,并逐渐流行。B错:材料主旨不是宫廷文化的发展传播。C错: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D错:材料未涉及贵族和平民的关系问题。‎ ‎2.(2016·海南单科,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 A.维护教皇权威 B.主张圣像崇拜 C.倡导信仰自由 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 D 解析 由“自由阅读《圣经》”,得出主张自己亲自与上帝沟通,与宗教改革的精神相符,故D项正确。‎ ‎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盟质量考评,32)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威克里夫把《新约全书》从拉丁文译为英文,他的几个弟子翻译了《旧约全书》,文字浅显流畅,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威克里夫等人的行为在当时(  )‎ A.动摇了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 B.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 C.破除了人们对神学的迷信 D.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 答案 B 解析 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没有改变上帝在人心中的地位,故A项错误;威克里夫等强调“使普通人可以阅读并形成自己的理解”,而不需要教会的引导,挑战了罗马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威克里夫等人强调人们要阅读《圣经》,不反对人们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威克里夫等人使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觉醒,启蒙运动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觉醒,故D项错误。‎ ‎2.(2018·衡水金卷模拟五,33)新教伦理所表现的现世禁欲精神,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印度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等没有经过宗教改革的各大宗教,其古老宗教伦理精神对于这些民族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  )‎ A.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只有奉行现世禁欲精神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没有经历宗教改革的地区经济不可能发展 D.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合理安排的伦理生活却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新教伦理赋予了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可得出这种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是有帮助的,故A项正确。‎ ‎3.(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33)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答案 C 解析 题干说明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大量的文艺作品,在上层社会宣传启蒙思想,还通过大量印刷报刊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和接受启蒙思想,由此可知,启蒙运动认识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故C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菏泽模拟)“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他的主张(  )‎ A.完全否定了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 B.逐渐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 C.极大阻碍时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 D.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说明并没有完全反对神性,故A项错误;“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说明他主张破除教会神权对世俗领域的禁锢,故B项正确;据材料“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可知他主张人人有权读《圣经》、理解《圣经》,使人获得灵魂救赎的自主权,故C项错误;深刻彰显反专制和求民主的时代精神的是启蒙运动,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2.(2018·黄冈质检)海涅把马丁·路德称为“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其主要理由是马丁·路德推行的宗教改革(  )‎ A.抵御了罗马帝国的侵略扩张 B.破除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 D.建立了不同以往的现代宗教 答案 B 解析 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当时罗马帝国早已结束,故A项错误;“罗马霸权”是指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粉碎罗马霸权”即破除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故B项正确;“一个由天意选中出来粉碎罗马霸权的贫苦修道士”没有刻意说明人的主体意识,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只是打破了天主教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其形式没有完全现代化,故D项错误。‎ ‎3.(2018·福州一中5月模拟,32)有学者研究发现,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会,都致力于重新制订缔结婚约的规则,给有效婚姻的缔结附加了一些条件,其中“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成为欧洲社会各界普遍提出的一个要求。这表明宗教改革时期(  )‎ A.阶级对立十分严重 B.家长权威得到充分尊重 C.新旧教会逐渐合流 D.人文主义受到沉重打击 答案 B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子女和父母之间不是对立的阶级关系,故A项错误;通过“子女的婚姻需得到父母的同意”的表述,可知在宗教改革时期,家长的权威得到了尊重,故B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新旧教会合流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人文主义问题,故D项错误。‎ ‎4.(2019·郑州模拟)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的“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可知宗教改革会推动城市社会秩序的重建,故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城市社会秩序而不是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从题干看宗教改革是有利于城市社会秩序重建的而不是阻碍,故D项错误。‎ ‎5.(2018·保定模拟)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 D 解析  材料“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可见与民族国家的产生相关联,故D项正确。‎ ‎6.(2018·漳州模拟)1415年,胡斯因反对天主教会拥有地产、谴责教皇兜售“赎罪券”而被处以火刑;1517年,马丁·路德提出同样的质疑却掀起欧洲宗教改革。这表明(  )‎ A.思想变革是社会转型先决条件 B.英雄人物的出现决定历史进程 C.革故鼎新需契合社会演变时机 D.历史事件的发生存在着偶然性 答案 C 解析 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思想变革,故A项错误;B项说法扩大了个人的作用,不符合唯物史观,故B项错误;材料中两次反对天主教会的行为及结果差异说明进行变革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1415年胡斯的失败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故D项错误。‎ ‎7.(2018·三明模拟)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 A.强调天赋人权 ‎ B.保留社会等级 C.主张精英政治 ‎ D.维护私有制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可知伏尔泰所倡导的是精英政治,故C项正确。‎ ‎8.(2018·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一,33)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都主张(  )‎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对国家的否定,不是实行何种政体,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私有制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需要对其进行制约,故C项正确;材料中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说明不是主张取消国家机构,故 D项错误。‎ ‎9.(2018·湖南师大附中模拟卷三,3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对该观点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C.阐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 D.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提及全体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公约,但时机和方式并非只有一种,如果当时全体公民认同公约而暂不废除或者都同意废除而和平过渡的话,就不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 ‎10.(2018·德州模拟)在伏尔泰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前提下,孟德斯鸠则提出,“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由此可知孟德斯鸠倡导(  )‎ A.法律所允许的权利和自由 B.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 C.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 D.法律与自由的辩证关系 答案 A 解析 结合题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两个词“自由”“法律”可知,孟德斯鸠论证的核心问题就是自由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他主张公民应当在法律所许可的范围内获得自由,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但与题意并无对应关系,排除。‎ ‎11.(2018·徐州考前模拟检测,15)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 “全民嘉年华”的年代。“‎ 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答案 D 解析 开辟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的是古代智者运动,故A项错误;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的是文艺复兴,故B项错误;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的是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体现对新社会的设想,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正确。‎ ‎12.(2018·滨州模拟)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 A.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 C.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孟德斯鸠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根据题目中“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得出: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路德的思想和教会成了自由的旗帜,因为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开放的、可以按照自己心愿与神对话的信仰方式,使基督教徒获得了自由,特别容易在德国和欧洲流行开来。更为重要的是,新教置宗教和教会于政府行政和国家法律的掌管之下,从而消除了教会对于世俗权威的威胁,社会又恢复了它的秩序。‎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在卢 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路德的思想主张。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答案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思想主张: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14.(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示例一:15~16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西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 示例二:17~18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 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 解析 开放型的论述题,无论是选取15~16世纪亦或17~18世纪作为中世纪与现代的分水岭都是可以的,只需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角度进行切入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