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长安一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不同学派争芳斗艳,并且形成了 不同文化圈(如下图所示)。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 B. 儒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典型代表 C. 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 D. 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过程中形成了秦文化圈、齐鲁文化圈、北方文化圈、中原 文化圈等相互交叉关联的不同文化圈,反映了当时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 材料不能说明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儒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典型 代表,B 项错误;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 项错误。 2.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复礼”,老子提出“无为而治”,墨子宣扬“兼爱非攻”, 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出发点是 A. 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 铲除周制弊端以加强集权 C. 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D. 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派别面对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提出自己的主张, 为君王统治出谋划策,D 正确;儒家和墨家不能适应时代潮流,A 排除;BC 是法家的主张, - 2 - 排除。故选 D。 3. 孔子对管仲以“仁”相称,究其原因是管仲帮助齐桓公“合诸侯”“霸天下”,一定程度 上制止了诸侯无休止的战争;孟子提出“天下恶乎定?定于一”;西汉董仲舒说“《春秋》 大一统,天地之长经,古今之通谊也。”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具有内在继承性 B. 西汉前期面临政治分裂危机 C. 儒家思想始终是西汉的统治思想 D. 思想上的统一决定了政治上的统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孔子提倡“仁”,反对诸侯无休止的战争,孟子认为国家统一可以实现安定,董仲舒主 张用思想大一统,维护政治的大一统等,说明儒家思想在发展中具有内在继承性,A 项正确; 西汉前期面临政治分裂危机与材料内容无关,B 项错误;儒家思想直到汉武帝时才成为西汉的 统治思想,C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思想上的统一“决定”了政治上的统一,D项错误。 4. 据汉代司法规定,如果案件审理中没有成文的明文法律条义,可以直接采用儒家经义作为 司法定量判刑的标准。这种现象可用于研究汉代 A. 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B. 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C. 儒学地位的上升 D. 孔子著作遭学者曲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司法实践中允许直接采用《春秋》等儒家经义作为定量判 刑的标准,可用于研究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非儒家各学派的消亡, A 项错误;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错误;孔子著作遭学者曲解与“儒家 经义作为司法定量判刑的标准”不符,D 项错误。 5. 朱熹对天理、人欲有过充分的概念解释,尤其是“天理”的概念在其哲学、政治、经济、 自然、天文、军事、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这反映出理学 A. 推动中外文明的融和 B. 左右了社会文化生活 C. 背弃了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D. 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答案】D 【解析】 - 3 -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对“天理”的解释涉及哲学、政治、经济、自然、天文、军事、 教育等各个方面,反映出理学具有较强的包容性,D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理学推动中外文明 的“融和”,A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理学“左右”了社会文化生活,B 项错误;程朱理学并未背 弃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C 项错误。 6. 阳明心学提出“致良知”说,宣称良知即是常道,儒家的经典《六经》不过是吾心之记籍。 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相合的即是真道.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未合的皆不能苟同。王阳明的这一 观点 A. 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B. 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C. 背离了儒学思想原则 D. 是对程朱理学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相合的即是真道,凡是同我心中的良知未合的皆不能苟同” 可知王阳明认为儒家理论也要符合人性,所以他的观点突出了人的重要地位,彰显了人的自 我意识,故选 A;王阳明的理论最终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不是为了构建哲学体系为 中级目的,没有背离儒学思想,排除 BC;继承和发展程朱理学的观点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 D。 7. 李贽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 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这说明李 贽 A. 反对迷信权威,追求思想自由 B. 否定空谈心性,提倡经世致用 C. 宣传启蒙思想,主张男女平等 D. 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君臣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可以看出李贽反对正统,强调人性自由,A 项 正确;材料与经世致用无关,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到男女平等及君臣平等问题,排除 CD。 8. 黄宗羲说:“诸公爱民尽职,即时习之学也”。他认为“各人自用得着的,方是学间,寻 行数墨,以附会一先生之言,则圣经贤传皆是糊心之具”。这说明黄宗羲 A. 重视人才培养 B. 关心政治生活 C. 主张学以致用 D. 积极传授经学 - 4 -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黄宗羲所言,可知其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体现了其学以致用的思想, 故 C 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培养人才,排除 A;材料未涉及到政治生活,排除 B;材料没有反 映黄宗羲积极传授经学,排除 D。故选 C。 9. 北宋的这一科技成就使近代欧洲航海家的一系列远航和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这一科技成 就是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使用,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D 正确;地动仪是汉代科 技成就,排除 A;造纸术、雕版印刷术和地理大发现无关,而且两者不是北宋的科技成就,排 除 B、C。 10. 某种书体的特点是: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下面体现这一书体特 点的是 A. B. C. D. 【答案】A - 5 - 【解析】 【详解】材料是对楷书书体特征的描述,因此 A 正确;B 属于行书,排除;C 是金文,排除; D是草书,排除。故选 A。 11. 京剧艺术源远流长,伴随着我国封建制度的衰落而萌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推动下快速 成熟并走向鼎盛,在新中国获得新生。京剧的产生 A. 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B. 源于元杂剧的直接发展 C. 改变了传统文化的主流 D. 丰富了市民阶层文化需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京剧的出现丰富了我国的戏曲文化,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从而丰富了市民阶层 文化的需求,故选 D;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排除 A;京剧形成于清代,不是直接源 于元杂剧的发展,排除 B;京剧的产生并没有动摇儒家的主流地位,因此没有改变传统文化的 主流,排除 C。 12.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叙》中指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 为良友, 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这表明,明代 A. 文化专制对文学发展影响至深 B. 文学作品对礼教束缚不满 C. 文学作品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明代冯梦龙认为小说可以“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妇,为良友,,为树德之士,为 积善之家”,反映了冯梦龙创作小说的目的是宣传儒家伦理思想,用儒家道德来教化民众,说 明明代文学作用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故 C 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专制,故排除 A; 材料没有体现对礼教束缚不满,故排除 B;材料未涉及到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故排除 D。 13. 苏格拉底曾说:“我年轻的时候,热心追求人们叫作研究自然的那种智慧。”后来,他又 提出研究“自我”,“照顾你的心灵”,把人的问题、道德伦理问题从哲学中突出出来。材 料表明苏格拉底 A. 重点研究自然 B. 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 C. 引领了思想启蒙 D. 开始树立了人的尊严 【答案】B 【解析】 - 6 - 【详解】从热心研究自然发展到研究“自我”,特别强调人的问题、道德伦理问题,表明苏格拉 底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B 项正确;重点研究自然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材料主旨,A 项 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苏格拉底引领了思想启蒙,C 项错误;开始树立了人的尊严的是普罗塔戈 拉,不是苏格拉底,D 项错误。 14. 1543 年,维萨里通过人体解剖实践,在他的划时代巨著《人体结构》一书中系统描述了人 体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内脏的特点.纠正了中世纪解剖学的 200 多处错误,奠定了近 代解剖学的理论基础。同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进步 B.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 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D.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中“纠正了中世纪解剖学的 200 多处错误,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理论基础”的信息 反映了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进步,故 A 选项正确;16 世纪自然科学尚未摆脱教会束缚,故 B 选项错误;《人体构造》的出版标志着医学步入科学化,材料并未强调医学进步对人文主义的 丰富,故 C 选项错误。现实主义成为时代主流是在 19 世纪,故 D 选项错误。 15. '下面为 15 世纪欧洲的两幅名画。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文主义思想受到教会积极推崇 B. 人文主义思想还带有神学印记 C. 文艺复兴推动了基督教神学发展 D. 人文主义者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乐园》讲的是夏娃和亚当由于偷食禁果被逐出乐园的故事; 《维纳斯的诞生》表现的是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从大海中诞生的场景,这幅 - 7 - 画的绘画风格在当时颇为与众不同,不强调明暗法来表现人体造型,而更强调轮廓线,使得 人体有浅浮雕的感觉,而且极适合装饰作用。因此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当时的人文主义思想 还带有神学印记,B 正确;AC 与材料无关,排除;人文主义的核心突出的是人,非神,D 排 除。故选 B。 16. 在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的恩典是神秘的、超自然的存在,是要靠神职人员和仪式才能传 递。但在马丁·路德看来,恩典是靠信仰、心灵获得的神圣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上帝对人 的救赎。他的这一论断 A. 强调了个人信仰的自主性 B. 为宗教改革爆发提供了条件 C.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性 D. 表明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恩典是靠信仰、心灵获得的神圣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上帝对人的救赎”可得出 其强调“因信称义”,这否定了教会的权威,宣扬了人文主义,故 C 项正确;A 项是加尔文宗教 改革的影响,排除 A;宗教改革已经爆发,排除 B;D 项不能体现,排除 D。 17. 马克思认为,为了防止权力腐败,应把选举权和撤换权掌握在人民手中;列宁提出了“以 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而在 18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与此相似的主张出自 A. 伏尔泰《哲学通信》 B.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D.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明确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其核 心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 正确;《哲学通信》主要讲述了伏尔泰在英国的观感和心得的总结。 伏尔泰在书中介绍了 F·培根、洛克和牛顿的思想,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宣传了唯物主义世 界观,把英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先进思想引进了法国,排除 A;《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探讨了社会不平等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批判了封建等级关系。作者认为生产的发展和私有 制的产生,使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产生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揣测到了矛盾斗争会发生 对立面转化,以及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认识到私有制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又认 为每人有少量私有财产是社会平等的基础,排除 C;《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的著作,作品首 先确定了人的认识的形式和范畴,然后论证这些先天的形式和范畴只适用于现象界,而不适 用于超验的本体——自在之物。认为对自在之物的认识不是人有限的认识能力所能达到的。所 - 8 - 以得出结论,理论理性低于实践理性,科学知识应该让位给宗教信仰,排除 D。 18. 18 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个 城市,人们在咖啡馆、酒馆、沙龙和街头巷尾谈论交流着新思想。这些现象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筋 B. 促进欧洲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有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D. 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18 世纪的欧洲……人们在咖啡馆、酒馆、沙龙和街头巷尾谈论交流着新思 想”可知,18 世纪欧洲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启蒙运动的深入,故选 C;人文精 神的滥觞出现于古希腊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不能直接助益于 民族意识的觉醒,且部分国家的民族意识在 18 世纪前就已开始觉醒,排除 B;人们关于新思 想的讨论有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瓦解,但并不代表这一时期这种秩序已经瓦解了,排除 D。 19. 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知识的整个领 域及人类社会。材料表明,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 A. 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B. 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C. 启发近代科学研究 D. 促进了自然科学的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物质世界、文化领域及人类社会,表明牛顿经 典力学的提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B 项正确;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A 项错误;启发近代科学研究只是材料一部分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C 项错误;促进了自然 科学的革命与材料主旨不符,D 项错误。 20. 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著作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可以用来当作历 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材料表明 A. 马克思利用进化论宣传社会主义 B. 阶级斗争符合优胜劣汰的进化理论 C. 进化论具有广泛的社会学意义 D. 进化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 础 【答案】C 【解析】 - 9 - 【详解】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思想可以作为“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这说明达尔文 的进化论思想在社会学中有一定的价值,C 正确;马克思只是肯定了进化论的理论价值,其目 的不是宣传社会主义,排除 A;阶级斗争是社会现象,不能简单的套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排除 B;马克思学说的理论基础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的古典哲学以及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排除 D。 21. 这一流派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 和扭曲。常常表现出与现实相反,与理性相悖。在其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 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以下属于这一流派文学作品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常常表现出与现实相 反,与理性相悖”、“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等信息可知 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A 是浪漫主义文学,BC 是现实主义文学,D是现代主义文学,故 D 符合题意,排除 ABC。 22. 电影《风筝》是新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电影。影片中以法国孩子的视角展现了 20 世纪 50 年代末北京街景市情和传统文化,影片上映后的三十多年里一直作为法国学校儿童了解中国 文化的电影素材。这表明电影艺术 A. 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 B. 加强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C. 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媒体 D. 成为渗透意识形态的工具 【答案】A 【解析】 - 10 - 【详解】20 世纪 50 年代末以后的三十多年里,法国儿童一直通过电影《风筝》了解中国文化, 表明电影艺术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A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电影艺术加强了“世界各地区 的联系”,B 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电影艺术是世界影响“最大”的媒体 ,C 项错误;电影艺术 成为渗透意识形态的工具与材料内容不符,D 项错误。 23. 1842 年.魏源建议在得风气之先的福建、广东二省增试水师一科.有能制造西洋战舰、火轮 舟、飞炮、火箭、水雷等奇器的人,给子科甲出身;有能驾驶飓涛、熟悉风云沙线、会使用 洋枪洋炮的人,给予行伍出身。魏源的这些主张旨在 A. 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B. 发动群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C. 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权益 D. 摧毁满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林则徐主张在福建和广东一带兴 建水师,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的权益,C 正确;林则徐对西方的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A 排除;B 与材料无关,排除;林则徐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C 排除。故选 C。 24. 由于康有为塑造了一个全新“改制”的孔子,使奴隶社会的孔子资产阶级化了,故在当时 的思想界引起了“火山大喷火”。据此可知,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A. 穿凿附会、改造孔子 B. 中西结合、托古改制 C. 变法维新、君主立宪 D. 破旧立新、追求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资产 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对当时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其思想的特征是“中西结合、托古 改制”,B 正确;AC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B。 25.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 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 是不可能的。材料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 A. 没有具体实践 B. 未能启迪民智 C. 宣传手段有限 D. 存在一定缺陷 【答案】D - 11 - 【解析】 【详解】材料“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 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体现的是新文化运动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 环境的革命实践,缺乏群众基础,存在一定的局限,D 正确;ABC 属于局限的表现,说法片面, 排除。故选 D。 26. 1956 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鉴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苏联的教训,我们 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 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这一论述的重要价值是 A. 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 初步认知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 C. 推动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D. 开启了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强调学习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长处和先进经验的必要性,结合 1956 年我国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史实可知,毛泽东的主张推动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故 C 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国内矛盾变化情况,故排除 A;材料未涉及到毛泽东对中国所处的 社会阶段的认知,故排除 B;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与 题干时间不符合,故排除 D。 27. 江泽民说:“它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作大局, 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它”是 A. 党风廉政建设 B. 科学发展观 C. 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 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 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故选 D;A 不符合题意,排除;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都是中 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B、C。 【点睛】 28. 下图体现了近代某一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导致这一发现的理论 - 12 - A. 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B.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C. 创立实验科学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 D. 准确预见到海王星的存在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图片显示的是相对论中的引力波现象,这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弥补了牛顿经典 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A 正确;B 是量子力学的贡献,排除 B;C 是伽利略的贡献,排除;D 是牛顿万有引力理论的贡献,排除。 29. 下表反映了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的对比情况。据此推知,2010 年中国展品变化的 原因主要是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 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 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A. 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B.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贯彻 C. 中国传统工艺缺乏市场竞争力 D. 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通过观察和对比代表中、美两国参加两届世界博览会的展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2010 年中国展品从传统到现代,科技含量大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世纪末以来“科教兴国”战 - 13 - 略的提出和贯彻,B 项正确;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不是中国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原 因,A 项错误;中国传统工艺缺乏市场竞争力不是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展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 因,C 项错误;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主导是世博会展品变化的表现不是原因,D 项错误。 30. 大众电影百花奖简称“百花奖”,是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 联合创办的。1962 年,举办了第一次“百花奖”评奖活动,当时国产电影创作呈现出繁荣的 局面。据此可知,当时电影创作繁荣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实践 B. 国家领导人对电影事业的重视 C. 群众对电影艺术方式的喜爱 D.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 年我国提出“双百方针”,主张在文艺方面百花齐放,极大 地调动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而电影百花奖的创立也正是“双百”方针落实的体现,A 正确; 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群众的喜爱是电影创作繁荣的原因主义而非主要原因,排除 B、C;1962 年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刚刚遭遇挫折,而非快速发展,排除 D。 二、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宋朱熹《孟子集注》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尔,朕当去奢省费, 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二 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主张,认为君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 材料三 毛泽东则站在历史唯物论的理论高度,充分估计古代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它 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以作为我党的借鉴,从而不 仅使传统的民本观发生质变,升华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彻 底地付诸实践。国家真正以民为本,老百姓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新 中国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蒋秀碧《毛泽东的群众观和古代的民本思想》 - 14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本思想在明清时期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 化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对民本思想发展的意义。 【答案】(1)内涵:以民为本;民为国本;重视百姓生活;政在养民。 (2)变化: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封建 制度的腐朽和落后;西学东渐。 (3)意义:有利于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实 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解析】 【详解】(1)内涵:根据材料一中“国以民为本”可知,以民为本,民为国本;根据“社稷亦为 民而立”,“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可知,重视百姓生活;根据“去 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可知,政在养民。 (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天下为主,君为客”“君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对比材料一可知, 明清时期的民本思想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文 化等方面分析可知,明清时期民本思想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和西学东渐等。 (3)意义:根据材料三中“(毛泽东使)传统的民本观发生质变,升华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彻底地付诸实践。国家真正以民为本,老百姓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 使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新中国变成了现实”,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方面分析毛 泽东对民本思想发展的意义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有利于团结广大人民 群众,使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了国民 经济的恢复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人认为,一切都应该经过考察、经过质疑,对于思想,不能规定界限。他 们还认为,自然界是有规律可循的,而不是由鬼神支配的,人不仅是感觉的存在物,而且是 有理智的,他不但能感觉到个别的自然现象,也能理解自然规律,这就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 的“理性”思想关系。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另一表现就是对个体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对命运 的反抗。即使在城邦瓦解之后,古希腊人仍坚守自由。自由观念的深入人心,也使尊重和发 展个体成为人们心中神圣不可动摇的一种信念,于是民主确立了。 - 15 - ——摘编自孙开香《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之解析》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西欧社会中人们的各种观念在交锋与消融中渐渐蜕变。中世纪 的西欧,人们所有的理想是基督徒式的清规戒律和清心寡欲,在很大程度上鄙薄尘世烦恼; 而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那种强烈地珍惜尘世幸福和快乐生活的兴趣逐步显现。中世纪的那种 在枯燥的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而正当合理享 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以前,人们尊重的是一种苦思冥想或沉思隐居 式的孤独生活,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 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种种进步的社会观念说明:西欧社会已经 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社会迈进。 ——摘编自肖杰《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人生观变化》 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 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由粗野、落后向先进、文明迈进” 在人生观方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 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答案】(1)特点:强调人的平等;重视个性的理性思考;强调“个体”的人。成因:奴隶制工 商业发展推动;古希腊民主政治促进;公民个人价值观重要性的凸现。 (2)表现:反对禁欲主义,重视人性;反对清修,追求财富和现世幸福;反对悲观,主张乐 观的生活态度;反对隐居,开放、进取、重视知识和文明开化。 (3)表现:印记: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民族自由。 【解析】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一切都应该经过考察、经过质疑,对于思想,不能规定界 限”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人文精神”强调人的(理性)平等;根据“人不仅是感 觉的存在物,而且是有理智的,他不但能感觉到个别的自然现象,也能理解自然规律”,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重视个性的理性思考;根据“对个体与精神自由的追求,对命运的反抗”,“古 希腊人仍坚守自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个体”的人。成因:根据所学知识,运用唯物 - 16 - 史观,从古代希腊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可知,古代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发展推动,民 主政治促进,公民个人价值观重要性的凸现等,人文精神特点的产生。 (2)表现:根据材料二中“基督教义上盛行的禁欲主义,藐视财富和甘于清贫的观念受到挑战; 而正当合理享受则备受推崇,对拥有财富的褒扬不绝于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对禁欲主 义,重视人性;反对清修,追求财富和现实幸福生活;根据“人文主义者却大力推动抛头露面、 广泛交际的上流社会生活,倾向拥抱文明开化、现世开放的乐观主义生活情趣”,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反对悲观,主张乐观的生活态度;反对隐居,开放、进取、重视知识和文明开化。 (3)表现:根据材料三中“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等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 改革中烙有的文艺复兴的印记是,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根据“鼓吹俗权至上,主张 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对文艺复 兴的深化表现为,各国政府管理教会,宣扬民族自由。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国主义的简义就是忠诚的热爱自己的祖国,即在遭到外族的压迫与侵略时从言 论和行动.上进行坚决的抵制,积极捍卫国家民族的利益。但是,近代中国与近代以前的处境 相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近代的入侵者与以往的入侵者大不相同了,它们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中 国的侵略,是生产技术发达国家对生产落后国家的进攻,同它们的战争,不只是单一的军事 战争,它还赖于经济战争。为了战胜它们,就有个向它们学习一向敌人学习的严峻任务。林 则徐的开眼看世界,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 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林则徐之所以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地方就在此。历史的脚步, 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 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围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爱国”自拟一个论题,并就 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本题要求围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与爱国”自拟一 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根据“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 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 改造中国的借鉴”可知爱国也要紧跟时代潮流。结合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洋务运动、百日维新、 - 17 - 新文化运动等内容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西方科学历经转折、停滞、长期撕裂和多次移植,但从其根本的方法、理 念和内涵来看,由古希腊到 17 世纪欧洲所形成的一个前后期接续的大传统,而且现代科学的 出现虽然受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影响,但其最主要的动力仍然是内在的, 即来自这个传统本身。换言之,现代科学基本上是西方传统的产物,忽视或否定这一点,就 没有可能了解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由来。 ——摘编自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材料二 不确定性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问题,用以描述事物间的因果关系。有限理性则是 对人认识能力的一种内在审视,说到底也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有限 理性的考察,探索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之间的认识关系,给我们研究不确定性提供了一种新 的视角,同时也推动了有限理性的进一步认识。 ——摘编自王荣江《近代科学的发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材料三 人类跨入 21 世纪,世界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变化。在人们为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 欣喜之余,又经历了更多的不安甚至灾难。除了对高科技特别是生物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恐 慌之外,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带到了地狱之门。 ——摘编自《科技对人类的利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现代科学产生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近代科学史上的历史事件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答案】(1)条件:西方传统的影响;文艺复兴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早期物理 学的奠基作用。 (2)说明:牛顿经典力学理论被爱因斯坦相对论超越;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物体内部微观世界 的运动,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挑战神学创世说(或达尔文进化论根本改 变了人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地位的看法)。 (3)认识:科学发展既能推动人类进步,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用科学 造福于人类。 【解析】 【详解】(1)条件:根据材料一中“现代科学基本上是西方传统的产物”可知,西方传统的影响; 根据“受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西方现代科学产生的 - 18 - 条件还包括文艺复兴的推动、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早期物理学的奠基作用。 (2)说明:阅读材料二,明确其观点为“不确定性是认识论上的一个问题,用以描述事物间的 因果关系”,然后结合所学知识,用两到三个例子论证这一观点,如牛顿经典力学理论被爱因 斯坦相对论超越,体现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物体内部微观世界的运动的 情况下,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论,体现了认识过程中,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有限理性的考察,探 索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之间的认识关系,还可以用达尔文进化论思想挑战神学创世说(或达 尔文进化论根本改变了人对生物界和人在生物界地位的看法)等说明这一观点;总之论证过 程中,注意论从史出,层次清楚,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认识:综合材料一、二及其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科学发展及其影响 可得出,科学发展既能推动人类进步,又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该趋利避害,用科学造 福于人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