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选择题答案请用2B铅笔准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写在第Ⅱ卷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1.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这说明 A. 《离骚》脱离了社会现实 B. 诸侯争霸局面的结束 C. 此时期南北文化的融合 D. 屈原对楚国已经绝望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龙被中原先民视作神灵,凤鸟则是楚地的图腾”“在屈原的楚辞中出现龙20多次,频率高于凤”“《离骚》文中历述尧舜禹汤、夏桀商纣等华夏人物,无一楚人”等信息可知,作为中原人民神灵的龙在楚辞中出现频率高于凤,说明这时期南北之间有较多的文化交流,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对《离骚》评价,无法得出《离骚》脱离了现实,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当时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没有体现诸侯争霸局面是否结束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屈原对楚国的态度,故D选项错误。 2.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了一本法国人弗朗索瓦·贝尼耶1688年出版的《论语导读》。该书提到,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法国宪法中的道德黄金律。可见,该书在17世纪后期 A. 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 B. 促使儒家文化开始西传 C. 宣传了儒家仁政思想 D. 影响了法国的价值观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孔子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为法国宪法中的道德黄金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17 世纪法国从我国儒家思想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部分思想成为其道德黄金律,这直接影响了法国的价值观念,故D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儒家思想对法国的影响,与启蒙思想的传播没有直接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国价值观念的影响,无法得出儒家文化开始西传的结论,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儒家思想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成为17世纪后期法国道德的黄金律,说明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了法国价值观念,而不是强调儒家仁政思想的宣传,故C选项错误。 3.稷下学宫,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据此可知,“稷下学宫”是 A. 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 B. 最早出现的官办学校 C. 教育发展的鲜明体现 D. 著书立说的最佳环境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特殊社会环境下,各家学派较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中的稷下学宫学术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稷下学宫氛围开放、学派众多,无法得出是最早出现的官办学校,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讲到的稷下学宫学术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没有强调教育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稷下学宫氛围开放、学派众多,可以说是当时学术争鸣的重要场所,而不是著书立说的最佳环境,故D选项错误。 4.天安门外华表上面蹲兽名“犯”,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犯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 A. 君权神授 B. 天人感应 C. 三纲五常 D. 罢黜百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认为天意和人事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等,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限制君权,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君权神授指的是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学说,有利于加强君权,与材料内容不符,故A 选项错误;三纲五常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的董仲舒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有利于大一统局面,与材料限制君权无关,故D选项错误。 5.宋代士人在热情参政的同时,又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 追求道家的精神自由 B. 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C. 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D. 追求心外无物的理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学影响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宋代的士人非常注重自我人格修养的完善,积极追求经过道德自律的自由,这主要是由于理学注重人的思想和道德人格修养的培养的结果,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理学的影响,理学属于儒学,A项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D项是心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B。 6.李贽称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业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D. 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肯定自由恋爱、农民起义、男女平等、反对理学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他反对的是封建礼教的束缚,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称赞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禁锢人们思想的封建礼教,而不是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业,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李贽反对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体现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信息,并且不符合史实,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不是新兴资产阶级,故D选项错误。 7.如下表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 思想家 主要思想 黄宗羲(1610—1695年) 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1613—1682年) 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张 王夫之(1619—1692年) 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据上表分析,他们都 A. 倡导“经世致用” 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C. 主张“工商皆本” D. 宣传西方民权思想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三位思想家观点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项;“经世致用”主要是顾炎武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商皆本”主要是黄宗羲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在近代以后,排除D项 8.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 A. 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 B. 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 C. 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 D. 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可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都具有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这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之一,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C违背史实;D与材料无关。 9.唐人柳玭在《家训》中说:“余为中书舍人。旬休,阅书于重城之东南。其书多阴阳、杂说、占、相宅、九宫、五纬之流,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据此可推知,当时 A. 政府鼓励民间印制图书 B. 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 版印技术仍有待于完善 D. 民间盗版印刷非常普遍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又有字书小学,率雕版印纸,浸染不可尽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当时主要用雕版印刷技术来印纸,反映了当时我国印刷术有待发展完善,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政府的信息,无法体现政府鼓励民间印书,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主要流行雕版印刷书,出现“浸染不可尽晓”的问题,没有体现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期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未涉及盗版,故D选项错误。 10.明代,李时珍的本草之学,重视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徐霞客的地理之学,全由亲身旅行各处,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有工艺器械的制作过程,并有实绘的图样,还介绍了一些外来技术。这表明,他们都 A. 具有理性主义学风 B. 强调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 力图总结传统科技 D. 受到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实地考察和试验观察、实际观察之后的记录”等字眼意在强调这些科技成果均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即都具有理性主义学风,但材料不涉及唯物主义思想,这些科技成果也并非都力图总结传统科技,并非都受西方自然科学的影响,所以本题答案只有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 “‘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A. 甲正确,乙错误 B. 甲乙都正确 C. 甲错误,乙正确 D. 甲乙都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大发明是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杰出代表,由于腐朽的封建制度、传统的小农经济的阻碍等,四大发明并未在古代中国发挥应有的作用。四大发明传入西方后,促进了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出现这种差别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和西方的社会环境的差异,故甲、乙的观点均正确,本题应选B项。ACD判断错误。 12.唐代主要是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在唐朝的发展;宋代注重策论,文学体裁—词大大发展起来;元代科举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特点,有力地推动了元杂剧的成熟和兴盛。这主要说明 A. 文化政策影响文化形态 B. 科举制逐渐走向衰落 C. 政治状况决定文化水平 D. 传统文化发展到顶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主要是以诗取士,促进了诗歌在唐朝的发展”“宋代注重策论,文学体裁—词大大发展起来”“元代科举制度带有明显的民族歧视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不同文化政策创造不同文化,材料体现的是文化政策对文化形态发展的影响,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文化政策对文化形态发展的影响,没有强调科举制发展演变的趋势,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代以诗取士政策促进唐诗的发展,宋代重视策论政策促进宋词的发展,体现了文化政策对文化形态的发展影响,没有体现政治状况决定文化水平,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不同文化政策创造不同文化形态,没有强调传统文化发展的状态,故D选项错误。 13.“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B.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C.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文学形式是汉赋,下列选项中属于汉赋文学形式的是B选项,B选项内容出自汉代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选项内容出自《诗经》,不是汉代文学形式,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关汉卿的《窦娥冤》,不是汉代文学主流形式,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属于词,故D选项错误。 14.如下 图是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画家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宋代摹本,描绘的是天宝末年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盛装出游的情景。有人认为这是唐代“曲眉丰颊”画风的经典之作,画中人物体态丰腴,动态优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印证了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据此可知 A. 作品再现了初唐的社会风貌 B. 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阐释 C. 作品反映了唐代开放的政策 D. 唐代女性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有人认为这是唐代“曲眉丰颊”画风的经典之作,画中人物体态丰腴,动态优雅:有人则认为画中情节印证了唐代贵族生活奢靡的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的人对材料内容的解释有不同的见解,可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而得出的结论是不同,说明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阐释,故B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艺术源于生活,材料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但不能说再现了唐朝社会风貌,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历史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解释,没有体现唐代开放的政策,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高低问题,故D选项错误。 15.“在言语上,中国人受方块汉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节发展,而单音节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汉字,只宜于用来书写,不适合用来宣读,而佛经是需要向听众宣读的。形势促使他们改用白话文外,又必须在音调上补救。”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佛教传播改变了汉字书写 B. 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 C. 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 D. 佛教传播有利于汉文的改进 【答案】D 【解析】中国方块汉字具有一定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得到佛经的逐步修正,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了白话文的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佛教传播改变了汉字书写,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说明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排除C。 16. “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这说明的是 A. 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 B. 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 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 D. 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答案】D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四海五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京剧表演虚拟艺术。因此选D。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7.“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A. 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 B. 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 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 D. 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可知,洞穴中代表的是感性世界,洞穴外则代表的是理性世界,走出洞穴才处于真正解放状态说明古希腊先哲们认为理性高于感性,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没有体现希腊人对外世界孤陋寡闻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人的理性的重要性,而不是强调希腊人思想受到束缚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反映了古希腊人追求理性的精神,没有体现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的问题,并且表述过于绝对,故D选项错误。 18.有观点认为,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由于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东罗马的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和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历史、哲学等书籍,纷纷逃往西欧避难的产物。19世纪中叶以后,有更多的历史学家则倾向于文艺复兴的辉煌成就是意大利人天才创造的产物。以上关于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认识 A. 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 正确解读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 C. 后期学者研究比前期观点可信 D. 都没有揭示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源 【答案】D 【解析】材料中以东罗马学者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带书籍逃往西欧避难,或者意大利人天才的创造,解释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都没有分析其经济根源,没有揭示出真正的根源,D项正确;由于史料和研究角度不同,导致结论和观点的不同,只能有一种观点正确合理的说法绝对,A项说法错误;材料分析的是文艺复兴的原因,并非其性质,B项错误;19世纪中叶以后的史学观点与前一种观点一样,都与文艺复兴有时间差距,需要史料证明,C项错误。 19.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下面能够体现马丁·路德这一宗教思想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简化宗教仪式 C.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信仰即可得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思想,即信徒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普罗塔哥拉的主张,与马丁·路德无关,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第三者,体现的是信徒可以通过自己虔诚的信仰可以获得救赎,即信仰得救,而不是简化宗教仪式,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体现的是马丁·路德信仰得救的宗教思想,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 20.下表统计了启蒙运动中普鲁士最重要的杂志《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由此推断普鲁士 类别 人类/比例 组成 第一集团 80人/27% 学者集团,由大学与人文中学的教授及各级教师组成。 第二集团 60人/20% 官员集团,由政府部分各级官吏组成。 第三集团 50人/17% 神职人员,由神学家、教士、牧师等组成。 第四集团 45人/15% 贵族集团,由有爵位的贵族组成。 第五集团 60人/20% 由来自其他社会职业阶层的人组成,其中包括15名“自由职业作家”,10名军官,7名书商和银行家。 A. 国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 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 C. 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 专制主义己经呈现衰落趋势 【答案】B 【解析】《柏林月刊》的撰稿人主要集中于前四个集团,属于社会上层人士,故B项符合题意;《柏林月刊》的撰稿人主要是社会上层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等级森严,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柏林月刊》撰稿人的身份统计,没有体现民众的态度,更不能说明专制主义呈现衰落趋势,排除CD项。 21.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A. 封建王权退出了历史舞台 B. 资产阶级革命的风起云涌 C. 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解放 D. 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人民不再强调国王、宗教,而是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体现了这时期人们对国家观念的认同,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人们“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不代表封建王权退出历史舞台,并且不符合史实,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这时期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没有体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故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于14-17世纪发生,以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的人文主义为核心的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材料没有体现文艺复兴运动,故C选项错误。 22.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报刊和小册子等大量印刷品。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生活气息 B. 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 C. 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相结合 D. 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报刊和小册子等大量印刷品”可知,体现了文化传播由高雅走向了平民化,即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故D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文化传播出现平民化的现象,没有体现浪漫主义的气息,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文化传播出现平民化,没有体现启蒙思想家垄断话语权的问题,故B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文化传播出现平民化的现象,没有体现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 23.某思想家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体现了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天赋人权说 D. 三权分立学说 【答案】A 【解析】 “社会秩序乃”“建立在约定上”属于社会契约思想,故A正确;其他思想不符合材料中社会契约思想主张,排除。 24.“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 主权在民,公平正义 B. 三权分立,分权制衡 C.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D. 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了人生来都应该是平等,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人生而平等的观点,没有体现主权在民,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间的权力制约与平衡,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三权分立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没有体现社会契约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5.宋代是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位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并简要分析理学“至深至巨”的影响。 【答案】(1)变化:唐代商业活动地点受严格限制。(或市坊严格分开)宋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成就: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发明活字印刷术。 (2)人物:二程、朱熹、陆九渊。 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解析】 (1)变化,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显示唐朝长安城分为东市和西市,而宋朝东京城市没有市和坊的区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商业活动有市坊严格分开,商业活动有空间限制,而宋朝打破了市坊界限,打破了时空限制。成就,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推动了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宋代在印刷术方面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 (2 )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朱熹、陆九渊等。表现,根据材料“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可归纳出理学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根据材料“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可归纳出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根据材料“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可归纳出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贽提出“无私则无心”,信奉李贽之学的冯梦龙,在“三言”中把社会上一切过分的贪欲的行为都当成自己批判的对象,但又未回到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老路上,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后来的王夫之、戴震等思想家提出“以欲为本”的理欲观,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 ——摘编自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 材料二 中世纪初期的欧洲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中世纪后期,奢侈之风悄悄地席卷西欧大陆,禁欲主义渐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他们在废墟中发现伟大的罗马建筑,同时在古老的拉丁文典籍中发现了伟大的希腊、罗马文明。于是开始宣传满足人欲是正当需求的观点。 ——摘编自林仁川、徐晓望《明末清初中西文化冲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并分析其产生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末清初同一时期西方的人欲观,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1)人欲观:肯定正当合理的人欲,强调人欲要服从伦理道德。 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专制统治的腐敗:程朱理学的僵化。 (2)人欲观:肯定人、人性,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意义:推动了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1 )人欲观,根据材料“无私则无心”“认为人们的私欲,只要不损人不贪心不欺诈,实在就有该满足的必要”“一方面肯定人欲的合理成分,一方面强调‘理重于欲’,反对认欲为理”可归纳出明末清初思想家们的人欲观是肯定正当合理的人欲,强调人欲要服从伦理道德。背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出现的肯定私欲的人欲观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反映;政治方面,明清时期专制主义强化,专制统治逐渐腐败;思想方面,程朱理学僵化,进一步禁锢人们的思想等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回答。 (2)人欲观,根据材料“禁欲主义渐成为人们嘲弄的对象”“于是开始宣传满足人欲是正当需求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西方人欲观是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肯定人性。意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这时期强调人的作用和价值的人欲观有利于推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为后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奠定基础,从而有利于推动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时期 人物活动或主张 春秋战国 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求天下安定之道。 墨子:“兴利除害”、匡时救弊,“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明清之际 顾炎武:“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王夫之:“以天下之功为功,而不功其功,此谓之大公。” 晚清时期 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 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时代与知识分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该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答案】示例一观点:知识分子引领时代,又难逃时代局限。 阐述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士”阶层崛起,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意图改造社会。孔子主张仁、德治,恢复周礼,以缓和社会矛盾,重建社会秩序,但克己复礼思想不符合时代湖流。 清末,外敌入侵,民族危机加深。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林则徐主持编译《四洲志》,开眼看世界,魏源据此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启迪了思想。但未受重视,影响有限。 总结:在历史变革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发展,但也难免有时代局限。我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过去的知识分子。 示例二观点: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 阐述: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礼崩乐坏,矛盾丛生。孔孟以天下为己任,周游列国,求天下安定之道,立德立功立言,主张德治、仁政等,践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精神。 晚清时期,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把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结合起来,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总结:时代巨变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率先觉醒,他们心忧天下,为家国命运鼓与呼,显示了强烈的担当精神。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材料叙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的追求,可从时代对知识分子的影响,知识分子对时代引领,时代巨变促成知识分子的担当精神,知识分子心怀天下、与时俱进,彰显家国情怀等角度拟定论题,论证需要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知识分子的活动等角度分析。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