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二 第34讲 宋明理学学案
第34讲 宋明理学 1.背景 (1)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播,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唐代的韩愈、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3)儒学自身的缺陷: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 2.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又称新儒学。 3.代表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开创“气学”一派,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其核心是“仁”。 1.朱熹的理学体系 (1)理气论:理先于气,理比气更根本。 (2)修养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即“慎思明辨,格物致知”;强调“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强调要有社会责任感。 (3)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2.朱熹地位及影响 (1)注解《四书》,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 (2)作为一代儒学宗师,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 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思想,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实现了儒学的进一步思辨化,标志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1.概况 代表 主张 影响 陆九渊 (南宋)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2)主张“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3)剥落和扫除“物欲”和“意见” 是心学的开创者,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王守仁 (明) (1)致良知;(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3)强调知行合一 心学的集大成者 2.地位: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宋明理学的特点 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史学家侯外庐、邱汉生 核心论点:宋明理学以仁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道思想,把维护封建专制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完成了儒学的哲学化、思辨化。 【构图解史】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关系 信息提取:程朱理学的理是外在的,求理要“格物致知”,陆王心学的理是内在的,求理要内心反省。二者对理的理解不同,但本质是相同的, 都主张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 【图片证史】 从烈妇的增多看宋明 理学对人性的扼杀 信息提取:南宋以来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强调三纲五常和名分等级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的流传,导致节妇烈女人数的增加。 【漫画解史】 生活中的“天理” 信息提取:朱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人性本来就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图解历史】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教材补遗】 1.魏晋玄学 (1)概念:魏晋时期的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易经》“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学的“无为”重点讲处世术。 (2)玄学出现及流行的历史条件: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不少名士卷入政治斗争,招来杀身之祸;在现实政治的压力下,知识分子被迫明哲保身,倾向于“玄虚淡泊”;东汉后期盛行的清议、清谈之风和先秦时期道家思想以及汉末魏初的名法思想为玄学的产生准备了思想基础。 2.宋明理学家、佛教、先秦儒学家关于“人性”的探讨 (1)宋明理学家认为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习性却相差很远。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 (2)佛教主张非善非恶无善无恶,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在某些人看来是“善”的,也可能对其他人或物来说是“恶”的。 (3)孔子认为性相近;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重点一 哲思明理——宋明理学的内容、特点 【论点】 秦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繁盛、佛教盛行、道教传播,佛、道传播冲击了儒家正统思想的地位,儒学学习、吸收佛道思想,出现三教合一。唐宋时期出现儒学复兴运动。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陆王心学推动了理学新的发展。 史料一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而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而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赵志霞《浅谈程朱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史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而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史料三 新哲学的创立者必须建立一套包含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以宇宙论解释宇宙的诞生,以伦理学讨论整个人类问题以及确立人生行事的价值,以知识论确定实然和应然知识的基础。这个新哲学叫作程朱理学。 ——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在传统儒学寻找”体现了理学形成中的特点,同时从哲学角度论述了宋代儒学的发展和完善过程。 (2)史料二反映了理学的特点及影响,解读史料时注意第一句话的引领作用。史料是从天理与人欲的关系、义利观等角度说明其特点的。 (3)史料三从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的体系来说明宋明理学的内容。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的特点。 试答: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史料三中所述理学在“宇宙论”“伦理学”和“知识论”上的理论分别是什么?分析理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试答: 【提示】 (1)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完成了哲学化、思辨化的过程;儒学、佛教、道教三位一体,把天理和人欲绝对割裂对立,提倡重义轻利。 (2)宇宙论:理是宇宙的本原;伦理学:三纲五常;知识论:格物致知、先知后行。 影响:巩固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铸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压抑人性、扼杀自然欲求。 【历史追问】 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重义轻利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试答: 【提示】 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后世影响深远;但重义容易使知识分子惟封建统治者是从,不利于反封建的斗争;轻利约束了人的正常情感需求,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从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1.积极影响 (1)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心学打破了理学的僵化,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2.消极影响 (1)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3)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 重点二 “理”“心”之辩——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史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史料二 “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 ——《朱子语类》 史料三 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良知在人心,无问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王阳明《传习录》 史料四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二程”从自然和伦理的角度指出“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即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 (2)史料二中朱熹强调“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与儒家传统道德一致,要通过博学、审问、谨思、明辨等途径实现。 (3)史料三说明了王阳明的主要思想观点。 (4)史料四第一、二和第三、四句话分别反映了程朱与王阳明两派思想家的不同观点和区别。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二程”与朱熹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 试答: (2)依据史料三,归纳王阳明的主要观点。 试答: (3)史料四反映了两派思想家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试答: 【提示】 (1)都认为世界万物来源于理,所谓“天理”即封建伦理道德。 (2)观点:要加强道德修养;良知往往被私欲所侵蚀;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致良知。 (3)不同观点:程朱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程朱主张探究外物,王阳明强调内心反省。 区别: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理学和心学的共性 (1)地位:都属于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2)内容: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主张发扬儒家伦理道德。 (3)本质:都以儒家伦理纲常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4)影响: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2.理学和心学的分歧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思想内容 侧重于外在的伦理规范对人的约束力,更具客观性和思辨性 侧重于人心对外在伦理规范的真诚接受和内化,更具主观性和简易性 修养方法 “格物致知”,即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 “发明本心”,即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 (1)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2)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3)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4)世俗化。 (5)程朱理学:格物致知(向外);陆王心学:本心良知(向内)。 1.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对儒家伦理道德标准的丰富及其普及化、通俗化。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是理学家的功劳。 2.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9·高考全国卷Ⅱ·T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命题点:程朱理学内容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解析:选B。此诗的大意是,闲暇的时候事事都从容自在,睡觉醒来太阳已高高升起了。静观万物,都能体会到悠然自得,人们对四季中的美妙风光的兴致都是一样的。我所遵从的“道”,通着天地之间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而我所思考的事,像风云变化那样一刻不息。富贵贫贱都能保持本心,男儿能修养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英雄了。因此,人与万事万物的理都是一样的,故答案为B。 2.(2014·高考全国卷Ⅰ·T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命题点:程朱理学的背景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述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 3.(2014·高考全国卷Ⅰ·T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命题点:程朱理学内容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关键点“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天道(天理),认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D正确。A项不是新认识;B、C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思想主张。 4.(2014·大纲全国卷·T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命题点:程朱理学的影响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由材料信息“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可知,修族谱是为了形成家族制度规范,从而规范人伦,这明显是受理学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中未有人口流动的信息,A项不正确;由材料信息“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可知,明清时期的纂修族谱是先秦时期宗法制的延续而不是重建,D项错误。 5.(2013·高考全国卷Ⅰ·T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命题点:程朱理学的地位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解析: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的时间变化。宋代,程朱理学成为主流思想,朱熹编著了《四书章句集注》(“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成为理学的经典,故C项正确。A项“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排除;B项“仁政理念深入人心”在汉代大一统时期就已出现,故排除;D项陆王心学主张内心的自我反省,而且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生活在明代,故排除。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唐朝复兴儒学)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 A.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解析:选C。唐朝时佛道对儒学形成冲击,社会深受佛道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佛道对儒学的冲击,而不是三教合一局面出现,故A项错误;唐朝时佛道对儒学形成冲击,但儒学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佛道对儒学的冲击,“民众受到异族统治”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命题点:程朱理学的地位)《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 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 解析:选A。根据材料“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孔孟学说,是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 3.(命题点:宋明理学的影响)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尚理风气的影响 D.空谈义理的浸染 解析:选C。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使儒学哲学化与材料“幽微之理”含义相符,故C项正确;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文学世俗化倾向而不是材料提及的“幽微之理”,故A项错误;据所学知识可知,市民阶层的需求是通俗的文学而不是“幽微之理”,故B项错误;材料“应用性词作”说明不是空谈义理,故D项错误。 4.(命题点:陆王心学的特点)王阳明主张“致知格物”,并将其解释为“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这表明他旨在( ) A.颠覆传统儒学的价值追求 B.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 C.强化名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D.倡导发奋读书以明理匡世 解析:选C。根据材料“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正之谓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在社会的体现即是伦理纲常,王阳明旨在强化各教伦理的社会功能,故C项正确。 5.(命题点:陆王心学的特点)王守仁认为:“人心一点灵明是天地鬼神万物的主宰,决定天地鬼神万物的隐显存亡变化,天地鬼神万物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派生物,是人心的形体。”这种思想( ) A.与荀子的思想同出一辙 B.是老子思想的继承发展 C.过分强调人的主观作用 D.同李贽的思想相辅相成 解析:选C。荀子是唯物主义者,故A项错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观作用,故C项正确;李贽反对理学家的空谈,与王守仁所主张的无关,故D项错误。 6.(命题点:理学的哲学化特点)周敦颐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即道,性与命依道而行。”这表明( ) A.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 B.道教吸收阴阳学发展 C.汉学在宋代的新发展 D.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 解析:选A。材料中周敦颐利用太极与无极论述世界的本原,这表明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学吸收阴阳学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汉学的表述过于宽泛,故C项错误;材料周敦颐只论述了世界的本原,不能表明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故D项错误。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北四地七校联考)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是清谈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玄学产生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门阀士族垄断仕途 B.社会动荡与政治黑暗 C.佛教对儒学的冲击 D.传统儒学的理论局限 解析:选B。根据材料“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期玄学的出现正是因为当时社会动荡,政治黑暗,故选B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在唐代,有人认为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故不宜敬奉”。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的社会基础较为薄弱 B.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抵触 C.儒家伦理不被社会所重视 D.佛儒两教思想出现融合趋势 解析:选B。材料中佛教的传播方式和其对君臣、父子关系的态度,说明当时佛教与儒家宣扬的思想是相抵触的,故选B项。 3.(2020·湖北名校大联考)某学说以“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该学说应是( ) A.先秦儒学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解析:选D。根据材料“以‘圣人’为最高境界……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将儒学哲学化,上升到“理”的高度,通过明理达到由凡入圣的境地,故D项正确。 4.(2020·青岛一模)朱熹曾说:“某旧时亦要无所不学,禅、道、文章、《楚辞》、诗、兵法,事事要学,出入时无数文字,事事有两册。”他的这种读书经历( ) A.导致了主流意识的混乱 B.反映儒学开始走向衰落 C.践行了知行合一的主张 D.为理学的发展做了铺垫 解析:选D。通过题干可知,朱熹对书籍的涉猎非常广泛,这就为他以后提出“格物致知”做了铺垫,故选D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一直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是持续不断的发展的,排除B项;题干中提及了朱熹“知”的方面,没有提及其“行”的内容,排除C项。 5.(2020·凌源模拟)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 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解析:选A。宋代理学家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仲舒儒学相比,重点在伦理道德,这说明宋明理学从内容上发展了儒学;而宋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表明宋明理学从形式上发展了儒学,因此宋代儒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故选A项。 6.(2020·滨州期末)汉代对先秦旧本儒家经书侧重训诂(文字解释),而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理学”或“道学”。这表明宋明理学( ) A.否定汉代董仲舒新儒学 B.强调回归孔孟儒学原典 C.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 D.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选B。根据“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可知,宋明理学更加关注儒学原典,在孔孟儒学原典寻求义理,故选B项。 7.(2020·全国Ⅰ卷模拟)下面为朱熹所编儿童启蒙读物《童蒙须知》的内容简表。据此可知,朱熹( ) 标题 内容节录 衣服冠履 “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 言语步趋 “凡为人子弟……父兄长上有所教督,但当低首听受,不可妄大议论” 读书写字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 杂细事宜 “凡饮食,有则食之,无则不可思索。”“凡喧闹争斗之处,不可近。无益之事,不可为” A.注重提高民众社会生活水平 B.宣扬“以民为本”的思想 C.主张完善官方基础教育体系 D.倡导“理”性的社会生活 解析:选D。材料“皆需收拾爱护,常令洁净整齐”“不可妄大议论”“详缓看字”“无益之事,不可为”均告诉人应该“理”性,故选D项。 8.(2020·湛江调研)王守仁认为士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他的观点( )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 B.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D.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解析:选D。据材料“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可知,这一观点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等秩序构成冲击,反映了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故D项正确。 9.(2020·无锡一模)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 时期 宋元 明清 形象特点 神通广大,追求个人享乐,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 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解析:选D。“从任性妄为到诚心向佛”体现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不断强化伦理纲常,故选D项;佛教融入中国是在汉代,排除A项;“诚心向佛”不能体现重视物质享受,排除B项;“诚心向佛”不能体现个性解放,排除C项。 10.(2020·皖南八校联考)《水浒传》中的人物阮小五曾唱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这反映了阮小五( ) A.极力地宣传民权思想 B.受到正统思想的束缚 C.对农民起义给予褒扬 D.倡导推翻封建君主制 解析:选B。根据材料“忠心报答赵官家”可知,其忠君思想没有变,故选B项;“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与民权无关,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阮小五对农民起义的赞美,排除C项;“忠心报答赵官家”反映的是忠君思想,排除D项。 11.(2020·苏州一模)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 )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 解析:选B。据材料“宋明家具设计……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强调秩序规范,家具的设计理念折射出理学世俗化的倾向,故选B项。 12.(2020·泸州模拟)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唐宋学者把传统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这体现了( ) A.中国文化的发展空前成熟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国传统文化居主体地位 D.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解析:选D。传统儒家文化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包容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外儒内法;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对宋明理学以深刻影响,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太原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建立岳麓书院。南宋张栻主教期间,在其所著的《岳麓书院记》中强调,岳麓书院的教育宗旨是“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书院经常举办讲会,主讲教师欢迎别人质疑问难,师生相互切磋交流,外地士子也可来听。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1194年,朱熹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507年,王守仁来岳麓讲学。乾隆时期山长(校长)王文清制定学规18条,其中10条讲如何做人,8条讲如何做学问,压轴的一条即为“疑误定要力争”。书院景色优美,处处体现着山水自然之间体悟“斯文”之道的智慧。 ——摘编自宋明昌《书院:传统文化的名片》 材料二 1902年,岳麓书院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1932~1949年,胡庶华先后三次担任校长,他以书院内的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和欧阳正焕所立“整齐严肃”八字碑文作为校训,提出“承朱(熹)张(栻)之绪,取欧美之长”的口号。自1935年起,湖南大学新生开始接受军事管理,并开设体育及武术课。1940年,胡庶华提出“科学社会化”,其实质是“民众科学化”。他加强与工矿企业的合作交流,并联络教师与校友兴办了抗战纺织机械厂、肥皂厂等企业,各系师生研究战时本省建设问题蔚然成风。湖南大学还十分注重引进留学人员,鼓励他们采用欧美最新教材,倡行基础理论与现场实习相结合。 ——摘编自张泽麟《胡庶华的大 学教育思想及治校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岳麓书院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湖南大学与古代岳麓书院办学理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湖南大学的新理念及其原因。 答案:(1)有利于学术争鸣;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发展,培养了人才;传承了传统文化;为后世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任答四点即可) (2)相同之处:都关注社会现实;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新理念:强调爱国主义;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科学教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入西方教育模式,中西结合。(任答四点即可)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传入;近代工业的发展;进步人士的推动。(任答三点即可) 14.(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程朱理学产生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 ——摘编自金观涛《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答案:示例一 论题:宋代以后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阐述:皇权是大一统官僚系统中一切权力的来源,处于基层的“家”是实现儒家伦理的最基本单元,处于中层的是具有儒家信仰的读书人阶层,他们在汉代主要指豪强地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指门阀士族。隋唐以来,世家大族衰落,科举制推行,大量信仰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跻身封建统治阶层,从而使宋代以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走向成熟。程朱理学产生前后家国同构体的层次结构差别表现在:第一,家国同构体中的中层领导力量不再是以豪强或士族为主,而是以儒家知识分子为主。南宋时,信奉理学的儒生成为主导中层的群体,儒生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社会地位,有了广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动空间,儒生与政府合作担当地方建设和教化的组织者,他们延伸了政府的行政管理功能,实现了县以下的自治。第二,在儒家知识分子修身教化的价值取向引导下,乡约得到推广,家族制度更加完备,程朱理学兴起后,普通百姓日益重视族谱和祠堂,这就大大便利了中层对基层社会的管理,这也表明程朱理学产生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同构体的成熟。中国家国同构体的成熟对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二 论题:官僚政治的成熟运作有利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阐述:在宋代以前,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为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与压制。如秦朝采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最后在农民起义与旧贵族的打击下灭亡。在汉代,统治者吸取了秦亡教训,采取较为柔和的统治方式,使得社会力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国家仍然通过建立乡里制度对社会施行全面的控制,并且通过建立合法的渠道使得社会群体的利益与要求可以得到适当的表达,社会精英可以通过国家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征辟制)进入政权体系,参与社会治理。到了宋代,随着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施行,文官地位提高,宋代社会形成了崇文的社会风气,国家政治制度得到整体性的调整与变革,官僚政治更为成熟。此后,元朝设立行省制度,行省长官权大而不专,以程朱理学为儒学正宗,从而使宋代形成的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得以巩固与延续,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和清代军机处的设置, 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明代地方设三司和清代总督、巡抚的设置也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士绅的高度强化和中央官制的完备有利于国家维护社会整体的安定,士绅在强大皇权的保障下也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因此,在这种家国同构体的结构下,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呈现出稳定的格局,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离不开官僚制度的运作,官僚政治的发展、成熟保障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有序运行。(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