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作业

考点训练6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9·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诊断)中世纪,英国贵族在安排婚姻时,更注重与爵位继承人而非工商业者联姻。到了17世纪,贵族为了获得巨额嫁妆与富商女儿结婚的现象日渐普遍。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英国的封建制度逐渐强化 B.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观念 C.工商业者成为社会引领者 D.新制度提高了女性社会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看出,中世纪英国贵族轻视工商业者,17世纪,商人经济力量增强,对财富的追求,促使贵族改变了阶层内部通婚的观念,贵族婚姻观里的等级制因素逐渐弱化,力图与富商联姻,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观念,故B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17世纪的英国,贵族主导着主流社会价值观,故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近代英国贵族与商人的联姻,与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无关,故排除D项。‎ ‎2.(2018·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它“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遏止了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它”是(  )‎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 C.责任内阁制 D.处死查理一世 答案 A 解析 “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没有超越传统”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符合“光荣革命”,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建立,故B项错误;责任内阁制到18世纪中期建立,故C项错误;处死查理一世是在英国内战中,故D项错误。‎ ‎3.(2019·百校联盟摸底)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 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  )‎ A.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 C.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 D.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 A 解析 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反映了光荣革命有大量民众的参与,说明光荣革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是不流血的革命,不是“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问题,故D项错误。‎ ‎4.(2019·北京牛栏山一中月考)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  )‎ A.议会至上原则 B.先王法律被废弃 C.国王统而不治 D.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说明了国王的权利来自议会,反映了议会至上原则,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先王法律被废弃,所以B项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时,是拥有行政权的,并不是“国王统而不治”,在内阁出现后,国王才“统而不治”,故可排除C项;内阁专横现象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后,故排除D项。‎ ‎5.(2018·安徽宣城期末)从法律称谓上看,英国政府是“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而实际上,英王临朝而不理政,从不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其全部政务活动根据内阁的“建议”执行。这说明(  )‎ A.英王实际上对内阁负责 B.英王的法理地位较高 C.英国政体存在缺陷 D.英国法律具有象征性 答案 B 解析 英王是国家元首,不对任何人负责,故A项错误;题干中“从法律称谓上看,英国政府是‘英王陛下的政府’,首相和内阁是英王的臣仆”,可知英王的法理地位高,故B项正确;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适应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故C项错误;近代英国是法治国家,故D项错误。‎ ‎6.(2018·山东济宁期末)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案》。其中,《宽容法案》授予几乎所有新教徒群体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英国通过上述两个法案(  )‎ A.确保了议会的基本权利 B.把国王置于“统而不治”的境地 C.继承了传统的政治规则 D.使公民权利和君主权力达到平衡 答案 D 解析 题干的重点在于论述《宽容法案》的内容,不在于议会的地位,故A项错误;在1689年,国王还是有一定权利的,故B项错误;题干主要意图在于议会通过两个法案的意义,与传统的政治规则无关,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利,《宽容法案》使新教徒的信仰有了自由,这样就使得君主的权利与公民的权利趋于平衡,故D项正确。‎ ‎7.(2019·内蒙古调研)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这项法规(  )‎ A.扩大了国王权利 B.使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C.破坏光荣革命的果实 D.有利于责任内阁制建立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的“凡是国家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来看,政府大臣权力越来越大,这一变化趋势有利于责任内阁制的建立,故答案为D项。这项法规削弱了国王的权利,故排除A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权利法案》的颁布,‎ 故排除B项;光荣革命的目的就是限制国王的权力,这一法规符合其目的,故排除C项。‎ ‎8.(2019·内蒙古期中)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内阁行使政府权力。这一变化表明英国(  )‎ A.民主政治开始在英国建立 B.国家的行政权发生了转移 C.代议制的形成具有渐进性 D.内阁掌握了行政司法大权 答案 B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故A项不符合题目意思,排除;根据材料“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内阁行使政府权力”,可见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故选B项;英国代议制经历了《权利法案》到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过程,材料没法体现这个过程,故排除C项;根据材料,内阁掌握的是行政权,没有司法权,故D项表述错误,排除。‎ ‎9.(2018·辽宁大连期末)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权力不受限制 B.议会权力遭到削弱 C.首相没有行政权力 D.君主尚有一定权力 答案 D 解析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受到法律限制,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权力至上,故B项错误;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拥有最高行政权,故C项错误;题干中“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并结合所学,推知此时国王拥有一定的权力,还未形成虚君,故D项正确。‎ ‎10.(2019·江苏如皋调研)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因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提交最高法院作出司法审判 B.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C.提交国家元首作出行政决策 D.带领内阁集体辞职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说明小威廉·皮特希望继续任职;结合责任内阁制的内容可知,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分歧,最高法院无权干涉,故排除A项;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无权干涉议会和政府之间的分歧,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小威廉·皮特希望继续任职,故不会带领内阁集体辞职,而是选择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故排除D项。‎ ‎11.(2019·江西上饶开学检测)根据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55个衰败选区失去选区资格,另外30个选区各失去一个议席。这些被剥夺的席位有的分给了人口增加的选区,有的分给较大的工业城镇。在城镇选区的选举权方面,规定年值10镑以上的房产持有人,原有的选举权可酌情保留。其影响是(  )‎ A.提升了城镇地位,促进了工业发展 B.降低了选举资格,完善了议会制度 C.扩大了选举范围,限制了国王特权 D.调整了选区结构,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 D 解析 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选举资格的分配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限制了国王特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55个衰败选区失去选区资格,另外30个选区各失去一个议席。这些被剥夺的席位有的分给了人口增加的选区,有的分给较大的工业城镇”调整了选区结构;同时,“规定年值10镑以上的房产持有人,原有的选举权可酌情保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原有选举权人的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 ‎12.(2018·陕西咸阳期末)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 A.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C.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内阁有权决定国家大事 答案 B 解析 英国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议会是权力中心,故A项错误;材料中内阁的决议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说明内阁的权力增大,即行政权力的增强,故B项正确;英国实行的仍是君主立宪制,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在英国,议会是权力中心,决定国家大事,故D项错误。‎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8·河南郑州期末)1784年,托利党人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由此形成惯例。这说明英国(  )‎ A.首相加强了对决策的控制 B.君主立宪制得到逐步完善 C.内阁受到议会下院的牵制 D.内阁成员与首相的共进退 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主旨是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议会传统的形成,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由此形成惯例”,表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不符,故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4.(2019·河北衡水摸底)威廉三世时期(1689~1702年),内阁成员遴选权属于国王,也只需对国王负责。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议会出台一项规定,规定只有两种身份的才能出任内阁大臣:其一是拥有贵族头衔并且是上院议员,其二是下院议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英国(  )‎ A.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争取自身权利 B.国王已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C.完善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衡机制 D.建立了议会与政府间的有机联系 答案 D 解析 从国王可自主选择内阁成员,到议会出台规定只有上、下议院的成员才能成为内阁成员的这一变化,可以看出,国王的权力被削弱。同时议会与政府间达成了一定的默契与共识,建立了联系机制,故D项正确。工业资产阶级开始争取自身权利是1832年议会改革,故排除A项;国王统而不治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而这一时期国王仍有一定的遴选内阁成员的权力,只是受到议会的限制,故B项错误;英国不实行三权分立,故C项错误。‎ ‎15.(2018·山东聊城期末)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后来僵持不下,经过两次革命之后赢得了最高地位。大臣最初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代表国王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这主要反映出,英国近代民主制度(  )‎ A.秉持王权至上的原则 B.源于国王与贵族抗衡 C.具有继承性和渐进性 D.缺少自主创新的精神 答案 C 解析 近代民主制度追求民主而非王权至上的专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贵族,故B项错误;由材料“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大臣最初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代表国王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可知英国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继承性和渐进性,故C项正确;英国近代民主发展具有自主创新的精神,故D项错误。‎ ‎16.(2019·衡水金卷一调)议会上院是英国的最高司法机关,可是上院的贵族多数不懂法律,难以胜任这项职能。为此,议会在1876年通过的“上诉裁判法”中规定,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这反映了当时英国内阁(  )‎ A.掌握实权不对议会负责 B.行使对立法机关的监督 C.行政权力受国王的控制 D.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英王可以根据内阁首相的建议,在高等法官中加封数名‘‎ 法律贵族’来执行上院的司法职能”,反映出英国内阁介入司法程序影响上院,故答案为D项。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故排除A项;英国内阁受立法机关的监督,故排除B项;行政权力归内阁,故排除C项。‎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7.(2016·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演变。材料表明,安妮女王可以更换执政党,表明国王仍然拥有较大权力并可干涉行政权,这体现出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故B项符合题意。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已确立了议会限制王权的原则,故A项错误;英国内阁制开始逐渐形成是在1721年沃波尔担任内阁首相后,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没有限制国王行政任免权的有关规定,故D项错误。‎ ‎18.(2015·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根据题干“宪法始终表明”可知,当时英国国王的权力由宪法确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国王仍保留了某些名义权力,故D项正确,可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可排除C项。‎ ‎19.(2017·江苏高考)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的议会改革。“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表明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C项正确。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形成后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英国议会中下院有决定性作用,故B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起来,故D项错误。‎ ‎20.(2017·海南高考)1689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这一事件没有反映出人民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没有体现出天赋人权,故A项错误;材料中这一事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而民主共和下国家元首是选举产生的,故B项错误;材料“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表明世袭的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的限制,体现君主立宪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出议会、法律对王权的单向限制,不符合双向的权力制衡,故D项错误。‎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8·湖南岳阳一中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和邪恶的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我绝对不会背叛我的出身,绝不回答非法的新权威的提问!相对于这里担任我的所谓的审判者的人来说,我才是真正地更能代表我的子民的自由。”‎ ‎——摘编自[英]布伦达·拉尔夫·刘易斯 ‎《君主制的历史》‎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道道地地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査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指出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其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案 (1)观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焦点问题: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 ‎(2)特点:国王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解析 第(1)问,査理一世所宣扬的观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托,这是出自古老的合法血缘”分析得出。根据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当时英国政治面临的焦点问题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的关系。第(2)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应当联系所学,从英国的虚位元首、国王“‎ 统而不治”,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以及责任内阁制等方面来回答。对英国产生的积极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确立君主立宪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来回答。‎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山东菏泽入学考)英国最早确立了宪政,以议会改革为标志的民主进程却历经了两个多世纪,最终实现了其宪政的高度民主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留给我国宪政的最重要的不足,就是代表权的不平等。……一个国家的立法机关中的代表权是宪政自由的根基,也是合法政府的根基,没有它,政府等同于暴君。……因此,凡是热爱祖国,感激“光荣革命”的人,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精诚团结,努力使之得到改革。‎ ‎——[英]理查德·普赖斯《关于爱国 的演说》(1789年11月)‎ 材料二 (根据1832年议会改革法)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这些议席(重新)分配情况为:……另将65席授予新兴的工业城市,有22个大城市各得2席,21个中等城市各得1席。……1833年,新议会法实行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结果表明:总人口超过1044万的英国各郡选区选出了189名议员,而人口只有581.6万的城镇选区却选出了364名议员。……在1833年新议会中,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 ‎——张怀印《十九世纪英国宪政改革研究》‎ 材料三 《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规定:有一定资产的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20世纪初,非贵族出身议员在下院中首次超过半数。‎ ‎191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赋予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 ‎1948年《人民代表法》取消了1918、1928年两法中关于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 ‎1969年《人民代表法》规定十八岁以上男女公民都有选举权。‎ ‎——据钱乘旦《英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光荣革命”的不满及其要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下院议席调整的主要依据,并分析1833年英国下院议员来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它有没有完全解决普赖斯的不满?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下院代表权在19~20世纪呈现的变化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宪政演变的特点,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 (1)不满:代表权不平等(议员选举制度的代表性不够)。‎ 要求:改革议员选举制度,扩大选举权。‎ ‎(2)依据:选区人口。‎ 原因:工业革命;1832年议会改革。‎ 没有解决。‎ 原因:贵族、地主的代表在下院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3)趋势:逐步取消了对享有选举权关于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享有选举权的范围逐步扩大;议会代表权不断下移。‎ ‎(4)特点:和平性、渐进性。‎ 认识:民意的代表性标志宪政的民主发展程度;民主权利的获得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宪政框架下可以实现民主的和平推进。‎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代表权的不平等”看出作者不满表现为代表权的不平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要求改革议员选举制度,扩大选举权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取消市镇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111席,减少市镇人口2000~4000人的30个选区的议席各1席”归纳出选区的人口多少;第二小问,依据1833年下议院议员来源的变化结合所学英国进行了1832年议会改革回答;第三小问,依据材料回答最终没有满足普赖斯的要求,依据材料二“贵族子弟仍有217人,全部或部分代表地主利益的议员共有444人”可知主要是因为贵族、地主的代表在下议院中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3)问,依据材料三“成年男子(21岁)获得选举权”“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成年女子和男子拥有一样的选举权”“有产者投票权的限定”的信息从财产资格、年龄、性别、出身限制以及选举权下移等角度分析回答。第(4)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体现出和平性和渐进性回答;由此可以得出基本的启示从民主权利获取以及民主和平推进角度回答。‎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5·山东高考)史学研究方法影响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优越地位在十八世纪归功于优越的政治制度……在十九世纪初期则几乎完全归功于机械技术。在1740年,“效法英国”一词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而到1830年,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 材料二 《世界近代史》和《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摘目。‎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英国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 指出两本著作对英国革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认识。‎ 答案 (1)贡献:君主立宪制(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政治上的示范;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经济上的典范。‎ ‎(2)不同:前者强调英国革命的开创性,把它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后者也承认英国革命的重要性,但只把它作为政治革命的一部分。‎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优越的政治制度”“工业欧洲的老师”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前者认识依据“第一章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析作答;后者认识依据目录中政治革命与英国革命的从属关系(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组成部分)分析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