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周口市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周口中英文学校2019—2020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 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二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 ‎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①“仁”‎ ‎②“礼”‎ ‎③“为政以德”‎ ‎④“有教无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仁”是仁者爱人;“礼”是克己复礼;他主张通过仁和礼来和谐人际关系,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①②正确,D符合题意。“为政以德”和“有教无类”分别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2. 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与天人合一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儒家思想在今天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仍被广泛推崇,下列儒家思想的观点对当今社会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是 A. 以德治民 B. 以法治国 C. 天人感应 D. 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是法家思想,可以首先排除;C项指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D项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两者均可以排除。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与当今以德治国的思想有着相似之处。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3.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兼爱”思想 C. 儒家“礼治”思想 D. 墨家“非攻”思想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思想。材料的意思是:看待别人的国家,就像看待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看待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的身体,就像看待自己的身体。这样内外就没有了分别,这反映了“兼爱”的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4. 对韩非子思想的介绍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产生于战国末期,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 B. 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与其思想是不一致的 C. 其思想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D. 其思想是秦朝建立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韩非子战国后期思想家,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反对儒家的“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受到秦统治者的推崇。故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项商鞅属于法家的法制思想的代表,而韩非主张法、术、势,思想更广泛,排除,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思想 ‎5.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现实需要的变化 B.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儒学自身发展 D. 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秦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为了巩固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崇儒学,秦朝和汉朝对儒学的不同态度都是维护统治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根本原因,故A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6. 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所产生的影响是 ‎①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 ‎②从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 ‎③开始改变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 ‎④儒家思想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儒家思想处于独尊的地位开始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思想上巩固西汉王朝的统一,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统治思想,封建统治开始与儒家思想密切结合,①②③④说法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答案选A。‎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儒家思想起源于我国春秋晚期,为孔子所创,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享受特殊礼遇,直到汉武帝时期才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影响此后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学说,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存在。‎ ‎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 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 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 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 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答案】D ‎【解析】‎ 政治统一在前思想统一在后,所以是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是思想上统一确保政治上的统一,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C均不是论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的关系,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 ‎8.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 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B. 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C. 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D. 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之一。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并使其逻辑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这使得理学具有极强的自主意识,形成了理高于势,道统高于治统的政治理念,为抑制君权,让中国政治在宋明两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间参政议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9. 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是 ‎①“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②“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③“存天理,灭人欲”‎ ‎④“宇宙便是吾心”‎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可知①②③都是属于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④“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心学”,故排除。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的主张 ‎10. 明朝后期的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出现这种思想的社会根源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 封建理学占统治地位 D. 新兴市民文学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方民主思想没有影响中国,故A错误。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在思想界出现了一股要求思想解放、工商皆本、反对等级观念的进步思潮,B正确;明清时期理学占统治地位,但李贽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和继承,故C错误。新兴市民文学也是商品经济的反映,排除D。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1. 明末思想家李贽指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主要反对 A. 封建君主的文化高压政策 B. 封建统治者的闭关政策 C. 以新儒学为特征封建理学 D. 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可知,李贽针对理学家“存天理,去人欲”的主张,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追求物质享受是自然欲求,故选C。文化高压政策是指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与材料设问的对象不符,排除A。统治者的闭关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B。D项形神分离的佛教观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批判,排除。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1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提出的民主设想有 ‎①倡导言论自由②提出“众治”取代“独治”‎ ‎③提出“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④设立各级议院作为监督机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明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的民主设想主要有“倡导言论自由、提出‘众治’取代‘独治’、提出‘天下之法’取代‘有家之法’、设立监察和咨询机关即‘学校’,而不是议院。”故排除④,答案选A。‎ 点睛: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他们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根本上有别于西欧的启蒙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 ‎13.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理论是 A. 提倡教化人民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的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题干强调了“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自身力量的一种自信,把“人”置于了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就其特征而言,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论的阐发,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其特点和中心论点。‎ ‎14. 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 A. 神对万物的安排 B. 人的伦理道德 C. 认为人类是最高级的 D. 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神对万物的安排既不属于智者学派也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A。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都强调人的价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故排除C;而苏格拉底则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故选B。追求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秩序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排除D。故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5.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 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B. 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C. 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D. 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认为“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培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应从经济角度上去分析,“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所学可知,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纷纷采取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A项正确;BD两项是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经济上的根源,故排除;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并不淡薄,故C项错误。‎ ‎16. “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 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B. 倡导民主改革与反抗精神 C. 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D. 揭露教会的腐败与神学的荒谬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是以宗教作为题材表现现实的人生,这正是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形式,目的在于体现人的真实生活,反映人性的温暖与仁爱的方面,与神的冷漠与高傲是相对立的,C正确。B项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AD项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 ‎17. 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的学说,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人称义与否在于是否信仰上帝 B. 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 C.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 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他认为:基督徒之所以是自由的,是因为他们“因信称义”,不受善功的支配,他们通过自己的信仰而与基督建立了新的关系。灵魂的得救不是教会的工作,是上帝把恩赐给了他的信仰者。因此,信徒不必依靠教会极其繁琐的宗教礼仪,只凭对上帝对的虔诚信仰就可以得到灵魂的拯救。故A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选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马丁·路德的思想 ‎18.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是 A. 反对禁欲主义 B. 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 矛头直指教皇 D.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 ‎【答案】D ‎【解析】‎ 文艺复兴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二者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故答案为D项。文艺复兴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反对禁欲主义;宗教改革将矛头直指教皇。ABC项不是二者的共同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中的类比,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考查它们的相同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看各自体现出的特点,再找出两者的共同点,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 ‎19.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和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分别是( )‎ A. 老子和苏格拉底 B. 孔子和苏格拉底 C. 孔子和泰勒斯 D. 老子和普罗泰格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首次提出了世界的本原,主张世界本原是道,所以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是老子,而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他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20.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①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②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 ‎③提倡怀疑,反对迷信 ‎④以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智者学派是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也提倡怀疑、反对迷信、也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民主政治打下基础,但不是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所以本题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1.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说:“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这表明色诺芬 A. 宣扬唯物主义思想. B. 主张将神人性化 C. 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想 D. 否定神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人认为神也是生出来的,会说话,有躯体,穿戴也和人一样”可知是人把神描绘成了自己的模样,符合材料中的“每一种动物都会把神的模样描绘得和自己一样”的观点,主张将神人性化,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故A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详解】‎ ‎2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创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文艺复兴发生的根本原因。AC项说法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都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是在14世纪开始,因此不可能是文艺复兴的原因; D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是在文艺复兴解放人们的思想基础上创立的。因此ACD三项均错。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开始关注人的价值。故选B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达到高潮,16世纪传播到欧洲各地。以人文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揭露教会的黑暗,赞颂人性的价值,为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做了思想准备。‎ ‎23.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 宇宙便是吾心 C. 有理而后有气 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乙徒的思想注重“心”。B项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与材料意思相近。故B项正确。A、C、D项,均为宋明理学的代表思想主张,与“心”无关。故A、C、D项错误。‎ ‎24.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 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 C. 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 D.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但是并不是背叛者,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阐述,有误的是D;其它选项说法正确,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儒家思想 ‎25.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表明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社会人文精神的开始,这种理论是 A. 提倡教化人民 B. 感觉即知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知识即美德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考查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主张,题干强调了“人”对于自己的认识和自身力量的一种自信,把“人”置于了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就其特征而言,是对“人是万物的尺度”理论的阐发,答案为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实际是考查学生对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理论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掌握其特点和中心论点。‎ ‎26.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不能反映他 A.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B. 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 C. 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D. 冲击教会的权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彼得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的观点“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彼得拉克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冲击了教会的权威,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依据“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可知,彼得拉克肯定人们对现世幸福生活的追求,无法体现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不想变成上帝……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联系所学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分析解答即可。‎ ‎27. 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由此可知,他 A. 维护教皇权威 B. 主张圣像崇拜 C. 倡导信仰自由 D. 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威廉·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 ‎2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 社会发展规律 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的理论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活动,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的义理,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南宋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要“存天理,灭人欲”。因此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故C正确。AB体现唯物主义思想,与理学的唯心主义不符,D为汉代董仲舒提出。‎ 考点:本题考查程朱理学。‎ 点评:本题的关键之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程朱理学的本质是以纲常伦理约束社会、遏制人欲,维护专制统治。‎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9.孔子反对盲从,提倡“当仁不让与师”;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思想的一致性表现在 A. 提倡民本 B. 强调理性 C. 呼唤仁爱 D. 倡导美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民本思想,排除A;苏格拉底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无关仁爱和美德思想,排除CD;“当仁不让与师”体现了反对盲从权威,而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即强调正确的思考,都体现了理性的重要性,故选B。‎ ‎30.柏拉图解释某一命题时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据此判断该命题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理念论 D.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答案】A ‎【解析】‎ 材料意在强调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美德即知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和理念论、更爱真理等均没有关系,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的主旨——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即“人”是万物的尺度。‎ 第‖卷(非选择题)‎ ‎31.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言论 言论者 思想核心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怎样正确的认识它?‎ ‎【答案】(1)孟子:民本或仁政;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致良知”。‎ ‎(2)董仲舒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4)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 ‎【解析】‎ ‎【详解】(1)根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得出是孟子的民本或仁政思想;根据“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得出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 根据“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得出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2)根据“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知所从矣”,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的主张“天人感应”、“大一统”的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迎合了汉武帝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的需要,因而使儒学取得独尊的地位。‎ ‎(3)根据“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得出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4)可从剔除封建糟粕、吸收民主精华、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民族精神等角度分析总结。‎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在王阳明(~年)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 ‎——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五 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学教授、维滕贝格修道院院长。年他带着虔诚的心情朝拜罗马城看到的却是一片腐败。他痛感个人无力无助再研读《圣经》发现保罗的训诫有“义人必因信得生”《福音书》中说耶稣基督之死已经代替人类在上帝面前赎罪只要信仰耶稣就可以得救。此后他开始倡导“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基督徒在上帝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可以通过《圣经》直接和上帝对话不用神父做中介。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王阳明与马丁·路德基本主张的异同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与马丁·路德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影响的不同。‎ ‎【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关系:继承与发展。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相同: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不同: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或“信仰即可得救”)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基督面前人人平等。‎ ‎(4)背景不同: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理学的繁琐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 ‎【解析】‎ ‎【详解】(1)根据“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得出怀疑神;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得出肯定人 ‎(2)相似:结合所学可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体现了人文主义、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等方面分析总结。‎ 关系和说明: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所以,二者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 ‎(3)相同:根据“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认为信仰的本质是内心活动而不在于形式和行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都注重从自己的内心活动出发去认识事物。不同:结合数学可知,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致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 ‎(4)背景不同:结合所学可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西欧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等极度分析。影响不同:可从王阳明的思想注重维护封建专制,马丁·路德主张平等思想为后来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