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人民版:第10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
第10讲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考纲要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光荣革命” 1.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发展资本主义。 2.历程 (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 (2)独裁阶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后,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实行独裁统治。 (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直接威胁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4)“光荣革命”:1688年,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三世为英国国王。 3.意义: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 1.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2.内容 (1)《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2)《王位继承法》:把包括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掌握在议会手里。 3.意义: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历程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咨询机构——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1721年,沃波尔开创了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 (4)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 2.内容 (1)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2)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影响:英国成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国家。 四、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 1.背景 (1)欧洲大陆革命潮流的冲击。 (2)英国群众斗争的高涨,以及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的积极斗争。 2.内容 (1)降低城市与农村居民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 (2)取消“衰败选区”,减少小选区的选举名额,并将空出的席位分配给新兴的工业城市。 3.影响 (1)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仍受到种种限制。 [漫画解史] 由于议会掌握着立法权,因此,议会取代国王成为权力中心,代表着近代西方社会的民主发展趋势——以法治取代“人治”。 [漫画解史] 立法权与行政权的制衡 [概念阐释] 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轻巧识记]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和完善 主题 传承中创新,和平中渐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史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史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1679年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年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年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据《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史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的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史料一为后人对“光荣革命”的评论性史料,主要说明了“光荣革命”以“反革命”的姿态,为近代英国代议制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史料二为后世文献史料,反映了英国法律性文件的发展、演变。解读史料需要抓住表格的时间、王权、议会权力演变的信息来总结英国制度发展的特点;说明了王权进一步受到宪法性文件的限制,议会主权取代了君主专制,法治取代人治。 3.史料三为后人的史学评论性史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工业革命相适应的议会变革中的最大受益者是工业资产阶级。 1.根据史料一,指出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史实说明,英国资产阶级与国王之间为限制王权持续妥协的具体表现。 试答:(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 (2)表现: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的地位;议会改革完善了君主立宪政体。 2.依据史料二、三,归纳英国宪政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英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试答:特点:时间长,渐进式变革;王权渐弱、议会权力扩大。影响:政治上,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阶级关系上,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席位增多。 1.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1)特点 ①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制内阁,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②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③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制内阁。 (2)趋势 ①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②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2.英国政治权力结构图和特点 (1)英国政府组织结构 (2)特点 ①在君主立宪政体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因而内阁首相须经国王形式上的任命,方可行使国家权力。 ②国家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法律上赋予国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③君主立宪制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内阁权力逐步扩大。 答题术语 英国君主立宪制 (1)《权利法案》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治理国家的权力增强,有利于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考纲 卷别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全国卷Ⅰ 2016·从演变角度考查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201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其特点 2013·“光荣革命”的影响 全国卷Ⅱ 2014·史学研究角度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非) 2013·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制度的比较(非) 全国卷Ⅲ —— 本讲内容属于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主要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完善的过程、特点及评价角度命题考查。以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偶有考查。复习备考时,注意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及完善过程、重要政治现象等角度理解,同时注意从政治、经济及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角度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演变过程的特点等 考向一 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君主立宪制确立的特点 1.(2016·高考全国卷Ⅰ)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选B。题干信息“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下王权仍然拥有行政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 考向二 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2015·高考全国卷Ⅰ)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选D。据题干时间:18世纪中叶,题干信息“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英国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 考向三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光荣革命”的影响 3.(2013·高考全国卷Ⅰ)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选D。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而在政变后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D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 1.“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说明光荣革命后( ) A.国王权力的来源发生了根本性变更 B.议会可以随意废立国王 C.英国议会制度真正确立 D.议会取得对国王的监督控制权 解析:选A。本题考查光荣革命的影响。依据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英国在光荣革命以后开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的权力不再是“神授”,而是议会授予,故A项正确;君主立宪制下王位世袭,因此议会不能随意废立,故B项错误;英国议会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故C项错误;议会可以限制国王的权力,但不能对国王进行监督和控制,故D项错误。 2.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须在大选前25个工作日提请君主解散议会,随后各党派正式开始竞选活动,以争夺下届议会下院的650个席位。这最能说明( )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方式 B.英国的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英国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D.政党斗争决定议会是否解散 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方式。据材料中“按照英国法律规定”首相在大选前应做什么、各党派应做什么,体现出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运行方式,故A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故C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英国首相在得不到下院支持时,有权提请国王解散议会并重新大选,故D项错误。 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这说明当时在英国 ( ) A.国王立法权被大大削弱 B.君主立宪体制尚有待完善 C.权力制衡机制卓有成效 D.《权利法案》未真正发挥作用 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不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凡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和女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表明国王还拥有行政权,还没有“统而不治” ,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国王和女王依照法律规定管理事务,表明议会权力至上,国王和议会之间不是权力制衡关系,故C项错误;《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与材料的内容相符,故D项错误。 4.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有独立的行政权,是实实在在的行政首脑,他有权遴选政府大臣,并亲自主掌国务大事;当时议会对政府并没有控制权,大臣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也不需要协商一致。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法限制国王的权力 B.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 C.责任内阁制已经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 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政治状况。《权利法案》扩大了议会的权力,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国王的权力受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还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并没有立刻实现统而不治,这表明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B项正确;责任内阁制基本确立是在18世纪中期,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表明《权利法案》遭到了破坏,故D项错误。 课下达标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开始,到1688年詹姆士二世退位结束,历时近50年,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B.王权势力的壮大 C.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 D.人民群众的要求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原因。题干材料与启蒙思想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从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到詹姆士二世退位体现了英国王权不断受到限制,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时近半个世纪,“但最终的结果却并未‘革了国王的命’,反而确立了君主立完制”,说明英国人民心中对君主的认同感,反映的是中世纪英国政治传统的影响,故C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适应了人民的需求,是资产阶级而不是人民要求建立的,故D项错误。 2.有人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作者强调( ) A.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 B.社会发展要求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C.“光荣革命”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 D.英国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 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题干中“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1689年是关键”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了法权至上的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律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3.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 B.议会上院的势力明显衰落 C.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统治阶级的政策趋于一致 解析:选A。本题考查英国的政体。题干中“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体现了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上院的势力发展如何,故B项错误;英国没有确立分权制衡原则,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4.有学者认为:“英国政体是典型的立宪君主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在实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这表明近代以来的英国( ) A.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英王的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 D.从1689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 解析: 选B。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A项不符合英国国王虚君的地位;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时,英王还拥有行政权,D项不正确。正确答案为B项。 5.1887-1897年,英国议员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首相和内阁对议会下院的控制大为加强。这种局面体现了英国( ) A.夺权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力需求 B.政治文明出现了倒退 C.代议制民主被政党政治取代 D.宪政民主的不断完善 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政党政治对宪政民主的影响。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87-1897年”可知此时英国处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阶段,并非夺权阶段,故A项错误;政党政治的发展是政治文明发展的表现,而并非政治文明出现倒退的现象,故B项错误;政党政治是代议制民主的表现,故C项错误;随着政党政治的发展,首相和内阁所掌握的行政权与议会所掌握的立法权出现明显的融合趋势,这正是宪政民主不断完善的表现,故D项正确。 6.1839年5月,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年20岁)接见俄国沙皇的长子亚历山大,并迅速相爱,但引起了议会的不满,议会要求女王立刻划清与亚历山大的界线……这场爱情最终以失败告终。议会成功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最合理的解释是( ) A.19世纪议会与内阁的专横 B.议会的权威高于国王权威 C.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 D.需要确保王室血统的纯洁 解析:选C。本题考查19世纪前期英国议会与国王的关系。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内阁,故A项错误;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虽然统而不治,但对外代表英国,权威并不低于议会,国王的行为(包括婚恋生活)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因此,议会有权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故B项错误,C项正确;议会干预国王的婚恋生活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故D项错误。 7.有学者指出:在专制时期,国王是权力的中心;专制制度消灭后,上院成为权力中心;19世纪开始,权力中心明显向下院转移;到20世纪,只有下院才是真正的权力机构,其他两个部分已沦为陪衬了。英国权力中心转移说明英国 ( ) A.民主权利获得保障 B.民主色彩日益浓厚 C.国家政局很不稳定 D.内阁占据重要地位 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渐进性特点。材料虽然强调了民主权利,但并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上议院是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下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了下议院,而材料强调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到上院再转到下院,可知民主色彩日益浓厚,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国家权力中心的转移,未体现政局不稳定,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说的是英国国王与议会,未提及内阁,故D项错误。 8.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选民在下次议会选举中,不仅要看执政党执政的成绩与表现,还要看反对党是否尽到了反对的责任。“影子内阁”的设置( ) A.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降低了政党政治运行的效率 C.不利于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D.推动了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 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8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影子内阁”是提高政党政治效率、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方法,故B项错误;“影子内阁”在一定程度上使政治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故C项错误;“影子内阁”的设置是英国政党政治发展的表现,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故D项正确。 9.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限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多年的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中立下了限制君主权力的传统并最终于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实行议会至上原则,之后,随着工业革命之发展,民主政治也随之完善,但是无论政治制度怎么改变,英国却未爆发革命,这应是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A项正确;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B项排除;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C项排除;D项表述中的“全体公民”不妥,英国的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无产(工人)阶级不具有与资产阶级同等的参政权,排除。 10.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材料表明该法案( ) 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 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 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 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 解析:选C。根据材料文字“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可知,材料表明该法案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A、B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1.英国1688年之后再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下议院的代表权,而一些“衰废市镇”仅有数户居住、无人居住、甚至在地理上消失,竟拥有在下议院议员的名额;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议员的名额。这一现象( ) A.说明“光荣革命”后代议制未发生本质变化 B.反映了英国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C.说明国家的权力中心依然在上议院 D.反映了英国经济逐渐走向衰退 解析:选B。本题考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新工业城市往往聚居数以万计人口却无议员的名额”反映了随着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英国政治中议会改革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 12.据统计,英国政府所提议案在1867-1869年被议会修正的年均数为5.7项;在1880-1885年被修正的年均数为1.8项;在1896-1900年被修正的年均数为0.2项。这反映了英国( ) A.内阁影响力逐渐增强 B.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政府制约了议会的权力 D.代议制政体遭到破坏 解析:选A。从材料看出,作为英国政府内阁提出议案被议会修正的趋势越来越少,反映了内阁的决策在议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故A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变化,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题干未体现,故B项错误;英国的议会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英国实行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题干描述的是议会与内阁的关系变化,这种变化并未改变英国的代议制政体,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1835年,《市镇法》颁布,取消200多个老的市镇自治团体,实际上是清除和排挤了教会及地方地主贵族势力,基本上实现了市民的自治。1888年,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又被称为《郡议会法》。郡议会每年集会四次,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1889年,颁布了《苏格兰地方政府法》,1894年又制定颁布了《区、教区、乡议会法》,把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各种机构的不断设置,导致地方官员和地方行政开支的大量增长,这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地方政府制度演变的特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结合英国与近代中国的有关史实阐述钱穆观点的合理性。(17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自1688年‘光荣革命,至19世纪初期,英国地方行政机构始终保持着某种自治的特征”“日常工作都是由议会下设的各个委员会负责处理……过去教区的一切行政职能均交给民选的议会管理”“ 英国下院通过了《地方政府法》……需要中央财政支持”“增强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的依赖性,减少了地方的独立性”等归纳。(2)按照题目要求,应该首先提炼出钱穆的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接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论述,就英国来说,它的政治制度是典型的传统加创新,把《大宪章》《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市镇法》《地方政府法》等法律文件在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等方面的作用梳理出来,强调它们保证社会安定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就中国来说,按照钱穆的观点,应先指出传统的专制制度,然后指出近代以来,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学习西方,但是由于国情不同,照搬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最后作出小结。 答案:(1)特点:地方政府有长期的自治传统;地方政府通过议会以法律的形式取得或扩大自己职权;中央以立法和财政手段控制地方;地方的独立性日益减少。 (2)观点:政治制度须根植于本国国情。英国政治制度的建立基于国情,既继承传统又有创新。1688年“光荣革命”后,继承了1215年的《自由大宪章》限制王权的传统,于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确立了法在王上的原则,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等法律解决政治矛盾。1835年《市镇法》、1888年《地方政府法》、1894年《区、教区、乡议会法》既保住了地方自治的传统,同时又用立法的形式不断地调整地方与中央的关系,有效地完善了政治制度,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持续繁荣。 中国自古以来建立的是专制制度,没有民主的传统。1840年后,中国也没有出现如西方那样的思想启蒙运动,为专制制度服务的儒家思想仍占据主流地位。宗法制仍是维持当时中国农村稳定的重要制度。19世纪中期后,民族资产阶级提出向西方学习,力图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先后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希望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力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但均以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任何国家在学习他国先进政治制度时必须植根于本国国情。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了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特错了。唐代针对此弊端,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人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府得失》 材料二 1848年,英国财政大臣格拉斯顿组织专人就文官制度问题对财政部、海军部的部门做了详细的调查,1853年底写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对文官制度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这个报告虽然在1855年2月被议会否决,但它的内容则成为20世纪50-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依据。1868年上台的格拉斯顿自由党内阁,曾力争用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任用文官。1870年6月,以枢密院名义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以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从此建立了公开竞争考试的原则。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选官制度的调整及其所坚持的传统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坚持这一原则的历史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文官制度在英国建立的必然性,并说明文官制度的确立对英国社会产生的影响。(5分)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科举制度和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共同之处。(3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英国的文官制度。第(1)问唐代选官制度的调整即科举制的确立。第一小问可纵向对比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分析调整的原则,第二小问则可联系唐代时代特征,注意从政治制度建设的高度认识对经济、文化的影响。第(2)问要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即19世纪中期,并联系时代特征回答即可。第(3)问求答项为“共同之处”,可从选官原则、形式、影响等方面比较。 答案:(1)调整:废除按门第举荐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实行按考试选拔人才的科举制。 原则:限制工商业者为官。 影响:一方面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保障封建国家的赋役收入;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官吏的选拔,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2)必然性:经济上,工业革命促使自由竞争的经济规则(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形成,为政治领域的自由竞争奠定了基础。 政治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增强,他们迫切需要通过自由竞争分享政治权利。 影响:为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分享政治权利提供了机遇,促进了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选拔人才的方式和原则相同:都是通过考试公开竞争。社会作用相同:都扩大了人才来源,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