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模拟历史
2018 年广东省湛江市高考模拟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 24.西周封建过程中,诸候受封有一片土地的同时,还有一定的人民。这些人民,以族为单 位分封给诸候。他们可能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可能是从别处来的。西周统治者的这一 做法( ) A.有利于人口的自由流动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使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抓住材料主題分封制,概括材料信息,受封的人民为原住民或者迁来的人民,是为了 强中央对诸候的控制,因而选 D。 答案:D 25.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 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这 些制度( ) A.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 B.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先河 C.是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D.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 解析:概括材料,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西汉实行均输法和平准法分别是对地方运输业、 京师商业官置化的管理。均输法对地方运输的統一管理将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能力,避 免运输资源的重叠和浪费。平准法是对京师官营商业的统一管理,能够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这些措施都适了议武帝时期的大一统适应了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因选 D。 答案:D 26.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 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这说明( ) A.历史解解释随时代变化面发生变化 B.历史结论总是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 C.史书记载受朝代更迭的影响较大 D.同一现象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认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表达了对土地并的看法和认识,不同时期有不同认识,故答 案选 D。历史解释是对某历史事物的含义的解释,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現象或史事件的息结性 认识.史书记载是对历史事件客观而真实的记录,这些部与题干不符。 答案:D 27.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 子女 大、小商 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 太子 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 据此可知( )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 解析:从表格可以看出,人物形象出现最多的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这和明代商品经济的繁 荣有着密切的美系,故答案选 A。只从明代“三言”“二拍”是无法看出文化主流和时代精神的。 答案:A 28.1880 年,正当中俄伊交涉紧张之时,思想家王韬给清朝政府大员郑藻如写信提出,如果 与沙俄作战,各地均宜动员百姓,办理团练,团练头目“必兼由民间公举,千万不可由官派”。 这反映出王滔( ) A.认为百姓是抗击外来侵略的主力 B.将民主思想与救国实际结合起来 C.主张通过战争解决中俄间的争端 D.是近代中国民主共和思想的代表 解析:从题干信可知,在中俄边境危机的时,王韬主张由民间组建团练并选举其头日,带有 明的民主性和爱国性。故答案选 B。 答案:B 29.1935 年 11 月 4 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 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改为与英销及美元挂钩。这说明明( ) A.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统一 B.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倒退 D.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了国际化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政府将银本位的银元改为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是中国货币体 制的近代化表现,说明中国经济和金融走向统一,与国际近代金融相适应,故答案选 A。中 国在 19 世纪中叶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顷销 市场,故不能选 B。 答案:A 30.1939 年 1 月 7 日,蒋介石指示国军各战区军事长官:“应以一部增强被敌占领地区内力 量,积极展开广大游击战,以牵制、消耗敌人。”这表明国民政府( ) A.加强了与中共的合作 B.承认了正面战场的失败 C.适应了战争形势的变化 D.用游击战取代了运动战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9 年抗日战争进入相相持段,日本对中国正面战场的大模军事进 攻逐减少,国民政府对此进行了相应的军事战略政策调整,把兵力抽出一部分加强对敌占区 后方的年事打击,故选 C。 答案:C 31.1957 年 9 月月 1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规定:推行农业 生产责任制,贯彻互利政策,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鼓励社员发展畜牧业等。这些规定( ) A.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B.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探索 C.确定了此后农村改革的方向 D.使衣村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 解析:提取题干信息,1957 年中央政府对农村生产经营和分配方式进行调整,并从未从根 本上改变农业经济,故答案造选 B。 答案:B 32.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 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这反映出智者学派( ) A.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 B.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 C.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 D.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 解析:从題干信息可知,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与自然的律令是相对立的,而自然确定利 益是自由自在的,不受限制的,所以智者学派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自由和人性的束缚,故 答案选 C。 答案:C 33.1689—1698 年,辉格党人依靠议会多数一再通过法令,对法国货征收高额关税。几年后, 托利党人控制了议会多数,尽力改变这一政策,因为乡绅地主希望扩大法国商品进口,以降 低国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这表明( ) A.英国的民主制度出现了倒退 B.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英国农村消费决定商品价格 D.阶级关系变化影响经济决策 解析:从题干可知,辉格党人代表了工商业资产阶的利益,而托利党人则代表了乡下地主的 利益,所以对法国进口货物征收关税有矛盾的做法,故答案选 B。 答案:B 34.美国从 1860 年到 1910 年,每一个农业劳动力的平均收获面积由每年 12 英亩增加到 23 英庙。小麦生产增长近 3 倍,五米生生产增长 2.5 倍多,棉花增长约 4 倍。1910 年美国农 业生产总值高达 90 亿美元,农产品出口占输出总值的 51%。这反映出( ) A.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 B.农业生产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 C.工业革命对农业生产的巨大推动力 D.美国农业生产逐渐走向了多种经营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每个劳动力的种面积增加,说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时间上 可知,这主要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答案选 C。 答案:C 35.1948—1970 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 23.3%下降到 15.3%,相反,日 本从 05%上升到 6.9%,联邦德国更是从 1.4%上升到 12.3%。这一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 贸易状况的变化( ) A.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C.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 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解析:从题干干信息可知,美、日德三国在资本主文世界出口易的对比变化,说明三国对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故答案选 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自唐初以来,带着各种名号和身份的宰相们,便在门下省议政,被称为政事堂。在 政事堂议政的数位宰相中,有一位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肃宗在位时,令宰相们分 别担任执政事笔、承旨,十天一轮,到唐德宗贞元十年又改成每日一人轮流笔。皇帝以好恶 对首席宰相实质性认定。首席宰相制对后代相权的发展与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唐代的隆 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权较重而又行使得体。唐代将相权分割成几个机关,实行群相集 体负责制,使得宰相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遇有军国大事,于政事堂召开宰相联席会议, 来决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皇帝的一切诏、制书,均需在政事堂会议讨论研究,然后决定其 是否颂布。而且下的诏敇,需要宰相副署,并盖上“中书、门下下之印”才能生效,否则就 是违制,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就可以不执行。 ——摘编自孔令纪主编《中国历代官制》 材料二:1906 年和 1907 年清政府两次下诏,宣布“预备立宪”。与此同时,在 1907 年夏, 在中央成立资政院,在地方各省成立谘议局,作为成立议会前的过渡。资政院设总栽二人, 副总栽二人,属于政府官员,由皇帝任命。总载和副总载在资政院开会期间,担任正副议长。 资政院共有议员 200 人。其中的一半由皇帝饮定,包括宗室王公、满汉世爵、外藩王公、宗 室觉罗、各部院官员共 80 人,最后还有“项学通儒”即著名学者和“纳税多额者”即著名 工商业者各 10 人。另一半从各省谘议局议员中选举产生,再经各省督抚审定确认,资政院 议员任期 3 年,任满后一次性改选。根据资政院的章程,资政院可以以讨论国家的预算,制 定税法,公债的发行,各种法令的制定,以及各种皇帝认为应该讨论的问题。资政院议决的 事情,如果行政部门门认可,则通过皇帝下发成为法令;如果行政部门不认可,则交还资政 院重议,如果资政院依然坚持原议,则提交皇帝裁决。在责政院总共召开的两次会议中,通 过了不少让朝廷为难的议案。比如速开国会案、成立责任内阁案、弹劾军机大臣案、故免戊 戌志士和革命党人索等等,几乎都是当时政治的禁忌。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政事堂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中央机构的新变化。(13 分) 答案: (1)特点:宰相集体议决;皇帝诏令需宰相副署才能生效;共有一定的决策权;事事务繁忙; 实行首席制并轮换:幸相间互相制约。(6 分) 影响: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维护了中央政权及国家事务的正常运转:对皇权形成一 定的制的: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6 分) (2)变化:资政院具有议会的功能;成员一半由皇帝任命,一半由由地方选举;成员成分复 杂,特别是包括了工商业者;曾通过了一些进步、民主的议案。(6 分) 评述:客观上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主文经济的发展;资政院仍 然掌握在以皇帝为首的皇族官僚集团手里,决定了其机构改革的局限性。(7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 材料 思想家 生卒时间 主要政治思想 代表著作 黄宗羲 1610—1695 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建立天 下之法;君臣平等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 构。 《明夷待访录》 顾炎武 1613—1682 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以天 下之权,寄之天下 《日知录》 王夫之 1619—1692 “天下之公”;提出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 观和社会史观。 《船山遗书》 唐甄 1630—1704 批判君主专制;“凡为帝王皆贼也”。 《潜书》 洛克 1632—1704 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 于人民。 《政府论》 孟德斯鸠 1689—1755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系统提出三 权分立原则。 《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 1694—1778 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提倡自然权利。 《哲学通信》 卢梭 1712—1778 反对封建王权,個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 主权说” 《社会契约论》 上表为 17—18 世纪中外思想家生卒时间及其思想成就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 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子以闻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12 分) 示例: 论题:中外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存在本质的差别 阐述:中国的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割,主要是基于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认为君主专危害社会, 阻碍进步,他们的思想仍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是封建士大夫的代表,对当时中国社会 的发展和进步影响有限。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出发。反对君主专制, 提倡民主、自由,平等,主张健立资产阶级的政权,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诉求,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此,因为受制于特定的环境和国情,中外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45.【历史一一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15 分) 材料:清军入关后,中国发生了一次深刻的服饰变革。清初统治者把是否接受满洲服饰看成 是否接受其统治的标志,强令汉民改变头饰和服饰,并扬言富“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清廷完成对全国的征服后,发梳辩便成为清代成年男子的头饰,典型的服搭配是瓜皮帽和马。 瓜皮帽又称“西瓜帽”,形制像半个西瓜。清代的马褂也称“马甲”,属于满族男子上衣,穿 在长袍、长彩之外,便于骑射。清代最高的是黄马,非特赐不得服。根据规定,汉族妇女、 儿童仍着传统的明装,出现服饰杂乱的现象。满族妇女则着旗装。旗袍有单、夹、棉、皮多 种,省工省料,一件可抵汉族的衣、裙、裤多种,又能展现女性的自然体态,故清朝灭亡后 许多满族服饰被淘汰,而旗袍却被改良并保留下来,成为上层女士流行的服饰。清代官服继 承明代的蟒袍、玉带、补服,废除明代的冠服,代之以暖帽、凉帽和顶花。 ——摘编自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初服饰变革的特点。(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初服饰变革的影响。(7 分) 答案: (1)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带有强制性和血腥性;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対象以成年男子和官 吏为主;汉族女性、儿童仍着明装;服饰的的颜色有等级之分;满汉服饰混杂等。(8 分) (2)满足了满族统治的需要:冲击和改变了汉族的传統习俗:改良后的旗袍成为中华民族传 统服饰的代表;推行之初激化了満汉矛盾等。(7 分) 46.【历史一一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1921 年 11 月 12 日,由美、英、日、中、法、意、比、荷、出席的华盛顿会议开幕。 会议的正式议程有两项: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远东和太平洋问 题,其核心是中国问题。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听任列强宰割的中国,在中国人民强大的反帝 爱国运动压力下,出席会议的北洋政府代表团希望此机会要求国际社会解决山东问题,承认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平等地位。1922 年 2 月 4 日,中日签订了《解决山东悬案条均》及 《附约》,中国收回回山东主权和胶济铁路权利,这是对凡尔赛条约有关山东问题的不公正 条款的重要修正;在中国代表的坚决要求和各方压力下,日本放弃“二十一条”中的部分条 款;1922 年 2 月 6 日,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规定了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 与行政完整等原则,但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等一系列要求,除 了同意撤销部分外国电台及英、法同意交还成威海卫与广州湾之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 解决。 ——摘编自吴于、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上谋求中国权益的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代表团在华盛顿会议上的作为。(7 分) 答案: (1)晚清政府及袁世凯統治时期,中国丧失了一系列的国家主权;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利益被 大国出卖;一战后中国力量逐渐崛起;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涨;列强的利益争斗有利 于中国等。(8 分) (2)提出了一系列恢复中国主权的要求,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收回了列强侵占的部 分权益,是中国近代以来外交上的重大成果;中国的主权与独立等原則被承认,是近代中国 外交的进步;近代中国争取主权独立与领土、行政完整的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等。(7 分) 47.【历史一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海瑞(1514—1587),出身于“海南望族”,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一生在政治上影 响较大的有两件事。其一,上疏严厉击嘉请皇帝。嘉请皇帝自中年以后,崇信道教,修兴土 木,刚憶自用,拒绝廷臣动谏,以致国事日非,民不卿生,怒声载道。海瑞愤时政阙失,犯 颜直谏,“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终被下狱。这就是当时震惊朝野、后人所说的 “海瑞骂皇帝”。其二,出任江南抚。在任的九个月,整吏治,严惩不法官吏;勒令豪强退 田,抑制兼并;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减轻农民负担。海瑞的举动触犯了江南官绅的利益, 因此遭到他们的大肆攻击和极力反对,最终被解职。他为了“利民”“裕民”,而“一意约己”、 任劳任怒,一生清贫。至死仍“无一语及身后事”。百姓听到他的死讯,“奔走相告,扶服悲 号,罢市数日,哭声天动地”。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瑞的政治抱负,并说明其结果。(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瑞受百姓爱戴的原因。(6 分) 答案: (1)政治抱负:君明臣贤,恪尽职守,以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企图实现吏治清明,百安居 乐业的治世局面面。(4 分) 结果:由于明代皇帝昏庸无能,明未宦官专权,政治腐敗;其改革触犯了官绅豪强的利益, 遣到反对,所以他的抱负难以实现。(5 分) (2)关注民生,为民请命;一生品德高尚;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等。(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