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3第十四单元第39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案
第39讲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三民主义 1.背景 政治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主张屡屡碰壁 阶级 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 孙中山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提出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统称为“三民主义”。 3.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易错辨析 “平均地权”≠“平分土地”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其用意是打击封建土地私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平均地权的实质是实行资产阶级土地私有制,并不是平均分配土地,更不是满足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要求。 4.实践 (1)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 (2)《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5.评价 (1)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二、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三民主义指导下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使孙中山逐渐认识到,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 (3)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与时俱进的孙中山决定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2.标志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1)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2)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图示明史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三、毛泽东思想 1.历史条件 (1)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2)理论源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3)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4)实践基础: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下,康梁的改良和孙中山的革命都没有挽救中国的危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5)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1年,毛泽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2.形成与发展 阶段 时间 著作 内容 萌芽 国民 革命 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形成 土地 革命 时期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 成熟 抗日 战争 时期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发展 解放 战争 时期 《论人民民主专政》 (1)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 (2)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新中 国成 立后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3.地位与影响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四、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思想解放。 (2)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3)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明确 提出 1982年中共十二大 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系统 概括 1987年中共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 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 形成 体系 1992年中共十四大 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最终 形成 1997年中共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教材补缺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4.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国家统一:“一国两制”。 1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地位:在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六、科学发展观 1.内容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地位 (1)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 (2)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内容 (1)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2)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基本问题。 (3)对经济、政治、法治、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2.地位: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考点一 “天下为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提倡的实行“五权制度”的宪法原则。五权制度即“五权分立”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将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这五种治权分别由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个机关独立行使,以防止政府之专权;而同时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由人民掌握,实行所谓“权能划分”。 1.多视角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由反满到各民族平等(联俄、联共) 民权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联共) 民生 平均地权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 针对练1 (2017·黄冈3月模拟)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他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他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 A.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 B.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孙中山的民族观念不断调整,从“五族共和”到认为应该联合各民族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适应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故选B项。 家国情怀——孙中山的家国精神 孙中山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的情怀。这是他追求真理,矢志革命的力量源泉,是他奋斗不息,永不言弃的深厚基础。 考点二 “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1.《论十大关系》 (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2)内容:报告在总结新中国经济建设经验和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等十大关系,提出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意义:这个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针对练2 (2018·河南适应性测试一)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 ) 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 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看重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在内地建立工业,有利于工业布局逐步平衡,这说明当时国家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故选B项。改革开放后,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故A项错误;C项中的“解决了”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明显错误。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及意义 (1)进程 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③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指导思想。 (2)重要意义 ①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②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 要求: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理由。 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在现阶段具有相同的革命任务。 材料 孙中山的反满民族主义有六点“革新”:一是“把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统一民族国家的思想灌注到原有的华夏民族意识中去,从而改造了适合地主阶级需要的‘内中国而外四夷’的传统观念”;二是“主张改君主政体为共和政体,从而扬弃了‘尊周攘夷’和‘反清复明’这类有浓厚的宗法色彩和帝制思想的传统观念”;三是“主张‘师夷’,从而否定了盲目排外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四是“对内主张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从而基本上排除了‘贵华夏而贱夷狄’的传统观念”;五是“寓联满于排满之中”,“这就破除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传统观念”;六是“主张在革命胜利后实行民族同化”“从而扫荡了‘明夷夏之辨’和‘严夷夏之防’这类传统观念”。——史学家张正明 要求:传统观点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反满兴汉,分析材料,论证作者观点的合理性。 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合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需要,扬弃、否定、排除、破除、扫荡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为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实现民族平等与团结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者从民族主义角度肯定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其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材料 1954年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包括资本主义以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部分,核心部分是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体系和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及其运行 。其中社会主义经济部分按照计划经济的逻辑编写的,例如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不能起生产调节者的作用。”本书中文版在次年就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成为我国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的主要依据。 20世纪80年代,各大院校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材在原有的体系框架内纳入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按劳分配、企业的自主性等与商品经济有关的内容。 进入21世纪,政治经济学教材出现一系列创新。在结构上,有的版本打通“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用统一的框架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有的版本在“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之外增加“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等篇目。在内容方面,在“资本主义部分”突出了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在“社会主义部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 ——摘编自张卓元等著《新中国经济学史纲》 发现问题:我国各阶段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受时代的影响不断发生变化。 思考:建国后,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各阶段体现了怎样的特点?并说明其时代背景。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建国初期,特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借鉴苏联教科书体系,强调单一计划经济。 背景:中国学习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2)改革开放后,特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开始突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纳入与商品经济相关的内容。 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措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3)进入21世纪,特点: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体系上发生变化,更强调对市场经济的探讨,关注现实问题。 背景:中国改革开放深入;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趋势。 1.(2018·课标全国Ⅱ,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答案 C 解析 C对:根据材料中“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可知,孙中山认为资产阶级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不力,“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是因为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因此孙中山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A错: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他只是从俄国革命中获取经验,不可能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B错: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孙中山不可能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材料也未体现代议制的相关信息。D错: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没有改变。 2.(2014·课标全国Ⅱ,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的三民主义到三爱、三权可以看出A项“趋同”的表述是错误的。从材料信息来看,蒋介石、孙传芳乃至四川有些军人也要标榜“主义”,说明民主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很大,故C项正确。B、D两项均属于没有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而得出的片面性结论。 1.(2018·宜宾模拟)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故A项正确。 2.(2019·临汾模拟)当二十世纪初,反满情绪已弥漫开来,所谓民族革命已为人们所欢迎、了解的时候,孙中山则强调指出,“兄弟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问题》)。这表明孙中山主张的民族主义( )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C.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D.反对盲目排外 答案 B 解析 孙中山针对民族革命指出“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这就很明显表明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故B项正确。 3.(2018·“千校联盟”5月高考冲刺预测,30)1940年1月,毛泽东发表重要文章《新民主主义论》,全面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为以后中国革命的道路指明了方向。在有关经济纲领中,他强调对城市工商业应该( ) A.没收资本 B.扶植资本 C.全面国有 D.节制资本 答案 D 解析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与民族资产阶级为盟友关系,故A项错误;城市工商业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也有妥协性,中共既团结又限制民族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中共的全面国有政策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故C项错误。 4.(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31)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 ) 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 B.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 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 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 答案 D 解析 提供新中国民主政治法律保障的先后是《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故A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针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B项错误;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也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故C项错误;董必武强调的法治思想实际上是对毛泽东思想法学理论的丰富,故D项正确。 5.(2019·滨州模拟)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一论断( )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 B.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 D.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目中“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得出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绵阳模拟)1906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便要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督权,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这一言论的主要目的是( ) A.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五权分立政府 C.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D.保障普遍平等民权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旨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故A项错误;建立五权分立政府的目的是要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C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故D项错误。 2.(2018·四川高三“联测促改”活动试题,29)孙中山在1905年要求第二国际执行局接纳其党时强调:“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由此可见,他( ) A.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 B.试图努力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 C.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必先废除资产阶级剥削 D.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比民族民主革命更重要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得出孙中山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故A项正确。 3.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指出:“辛亥之役,吾人虽能推倒满洲政府,曾不须臾,帝国主义者已勾结军阀,以与国民革命为敌。十三年来,军阀本身有新陈代谢,而其性质作用,则自袁世凯以至于曹锟、吴佩孚,如出一辙。故北伐之目的,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该宣言的发表( ) A.说明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进展 B.表明孙中山认清民主革命的任务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答案 B 解析 北伐战争是孙中山逝世后的事情,故A项错误;孙中山强调在反封建的时候也要推翻帝国主义,故B项正确;国共两党合作实现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故C项错误;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是北伐战争的意义,故D项错误。 4.(2018·兰州一模,30)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 A.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答案 B 解析 前者是通过土地国有逐步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后者是直接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不同,故A项错误;两者都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但后者较前者更加彻底,是前者的发展,故B项正确;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故C项错误;后者通过土地革命得以实现,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 5.(2018·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9)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民族思想的演变,并没有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A项错误;“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并非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故C项错误;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目标是在新三民主义中,故D项错误。 6.(2019·郑州模拟)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答案 B 解析 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是苏俄的模式,毛主席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之路,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 7.(2018·四川四市模拟)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毛泽东旨在强调( ) A.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的必要性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迫性 C.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D.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体现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和利用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道路的主张,故A项正确。 8.(2018·烟台二模,31)戴维·麦克莱伦说“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只是一个革命阶级的专政的论断,他想强调的是中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的革命性质。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使那些对于社会主义缺乏热情的农民感到满意。”据此可知,毛泽东的这一思想( ) A.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B.否定了列宁主义的政治原则 C.扩大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基础 D.规定了农民阶级的领导地位 答案 C 解析 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与材料中“强调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毛(泽东)超出列宁关于专政”是继承发展而非否定,故B项错误;工人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故D项错误。 9.(2018·云南一模,30)法国学者毕仰高认为人民大众之所以支持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因为党的领导干部和红军官兵的抗日活动,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 C.自力更生 D.群众路线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而是在于他们的行为让民众感到耳目一新,而且他们真正回应了民众的需求”反映了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路线,故D项正确。 10.(2018·衡阳模拟)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 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 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答案 A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义利观认识的不同,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故A项正确;各自具有片面性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毛泽东的义利观是为了革命,故C项错误;二者的观点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故D项错误。 11.(2018·齐鲁名校冲刺模拟卷四,31)有人说“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是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运动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他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A.系统纠正党内的主观主义 B.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 C.全面纠正“文革”的错误 D.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党的历史上自延安整风运动以来的又一次马克思主义的解放运动”可知主要强调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思想解放作用,依所学,“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非“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故B项正确。 12.(2019·许昌模拟)《邓小平时代》中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仅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A项错误;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与中美正式建交没有必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的问题,而非对外开放的问题,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8·榆林一模,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总统,我想没有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有现在农民协会这样肃清盗匪的威力。什么盗匪,在农会势盛地方,连影子都不见了。……至于土匪,则我所走过的各县全然绝了迹,哪怕从前是土匪出没的地方。原因:一是农会会员漫山遍野,梭镖短棍一呼百应,土匪无处藏踪。二是农民运动起后,谷子价廉……民食问题不如从前那样严重。三是会党加入了农会,在农会里公开地合法地逞英雄……四是各军大招兵,“不逞之徒”去了许多。因此,农运一起,匪患告绝。对于这一点,绅富方面也同情于农会。他们的议论是:“农民协会吗?讲良心话,也有一点点好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根据材料一概括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问题的相关思想。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有了哪些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主要依据。 答案 (1)农民在民主革命中有着伟大的作用;建立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是必要的;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革命思想。(答出两点即可) (2)发展: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建立和发展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农民阶级是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依据:中国是半殖民地社会(国情);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理论;井冈山斗争的实践。(答出两点即可) 14.(2018·晋中高三模拟)阅读下表,从“思想与社会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思想与社会进步 托古改制 经世致用 师夷长技 中体西用 变法图存 三民主义 实业救国 民主与科学 尊孔复古 马克思主义 答案 示例: 主题:思想解放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 关键词:托古改制、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 添加的关键词:时务报 简要阐释:《时务报》等报刊的宣传,有利于国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了解。 康有为托古改制,将西方民主思想与中国古代思想相结合,宣传西方民主思想,有利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在三民主义旗帜下,通过革命手段进行政治现代化的尝试。新文化运动前期,资产阶级打着民主科学的旗号宣传西方的民主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