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
选修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对应学生用书第275页)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1.“千古一帝”秦始皇 (1)统一全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2)制度创新 ①政治制度:创建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经济制度:下诏“使黔首自实田”,按亩征税,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巩固统一 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平服岭南,设桂林等三郡。 ②交通上:在西南夷修“五尺道”;统一车辆形制。 ③文化上:采取“书同文字”的措施,把小篆作为全国通行字体。 (4)评价 ①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③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④广建宫殿陵墓,劳民伤财;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①政治:发展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集体议政和监察机制,精简机构,提高效率。 ②法制:修订颁行《唐律》,重视法制建设。 ③文化:发展科举制,使庶族地主获得晋升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④经济:延续唐初的均田制和租庸调法,采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的措施,使唐初经济逐步复苏。 ⑤用人方面:知人善任,兼听纳谏,君臣之间形成了较为开明的政治气氛。 (2)评价:唐太宗执政时期,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 3.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平定“三藩”:康熙帝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平定“三藩之乱”。 ②收复台湾: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 ③抗击沙俄: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2)评价:康熙帝励精图治,开疆拓土,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军,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二、东西方先哲 1.先师孔子 (1)孔子的生平 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少时好学。30岁左右时,博学多才,收徒讲学,积极从政。晚年专心于文化教育事业。 (2)孔子的基本思想和政治观点 ①“仁”: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其最基本的含义是“爱人”,但它是一种有等差的爱;主张统治者要施仁政;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忠恕”之道。 ②“礼”:是指周礼,主张“克己复礼”。为维护“礼”,提出“正名”的主张。 ③“中庸”:中庸是最高的品德,用中庸思想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 ④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①对古代中国: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其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18世纪前,亚洲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18世纪后,儒学传到西欧,欧洲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思想家柏拉图 (1)柏拉图的主要生平事迹 ①出生于古希腊雅典的名门望族,曾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②公元前399年,因对民主政权失望,离开雅典,开始游历。 ③曾三次到叙拉古,企图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城邦,结果 失败。 ④公元前387年,重返雅典,建立了阿卡德米学园。 (2)柏拉图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 ①哲学思想——理念论: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 ②政治思想——理想国和法治:在理想国中,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部分,国王必须懂哲学;国家的目的是和谐与效率;强调法治,即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柏拉图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①作为苏格拉底的继承人,柏拉图学园的创立者,柏拉图受到人们的尊敬。 ②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被大家所公认。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家 1.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1)主要活动 (1)反对王权:投身政治之初,参与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阶层利益的斗争,与斯图亚特王朝对抗。 (2)摧毁王军:募集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在纳西比战役中摧垮了主力王军。 (3)建立共和国:处死查理一世,成立英吉利共和国。 (4)远征爱尔兰:满足了英国的殖民需要,削弱了军队中的民主力量。 (5)建立护国政体:就任“护国主”,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 2.评价 (1)早期革命活动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内战中率军击溃王军主力,为共和国与民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结束了英国的封建王权统治,建立了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军事独裁统治和频繁的军事活动引起人们不满,引发社会动荡。 2.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1)主要活动 ①领导美国独立战争:1774年,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1781年,指挥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 ②主持制宪: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华盛顿担任主席,并被推选为第一任总统。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宣告成立。 ③担任总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确立了一些影响巨大的政治、外交原则。 ④急流勇退:发表《告别辞》,谢绝连任总统的要求。 (2)评价 ①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领导作用。 ②他的内政外交原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③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 3.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1)主要活动 ①上台执政: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②颁布的《法国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部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成为世界法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③称霸欧洲: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沉重打击了君主势力,确立了法国欧洲霸主的地位。在附属国推行《法国民法典》,推行法国的制度。 ④失败退位:1814年,反法同盟的军队攻陷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1815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新的反法同盟,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第二次退位。 (2)历史评价 ①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领导法国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捍卫和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扫荡了欧洲封建势力,将大革命的思想散播到欧洲各地。他编纂的《拿破仑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第一部民法典,对欧美各国民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拿破仑过度迷信武力,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奴役欧洲人民,激起了全欧洲人民的反对。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的革命活动 (1)主要活动 ①辛亥革命前: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 ②辛亥革命中: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辛亥革命后:发动“二次革命”和两次护法运动。 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2)评价 ①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②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③是领导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 2.圣雄甘地 (1)主要事迹 ①1915年,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由独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多次在全国旅行,了解印度的国情,宣传自己的思想。 ③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主张印度教、伊斯兰教团结合作。 (2)历史作用 ①甘地成为印度国民大会党的领袖,他的思想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②给英国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③严格奉行非暴力的原则,反对甚至害怕群众的暴力斗争;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3.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1)主要活动 ①争取民族独立:领导国民军赶走外国军队,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②建立世俗国家,迈向现代文明:废除苏丹·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领导制定了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以西方法律为蓝本制定民法、刑法和商法;颁布一系列法令,发展工商业经济和农村经济;在全国建立各级各类学校,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了种种陈规陋习。 (2)凯末尔主义:包括六大原则,即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3)土耳其的复兴 ①政治: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②外交:奉行和平主义,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尊敬。 ③经济:1927年至1939年期间,土耳其工业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三位。 ④文教:实现了教育与宗教的分离,一批高等院校和技术学校建立起来。 ⑤社会生活:走向了世俗化和现代化,尤为典型的是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 (1)创立科学理论 ①1844年,马克思创办《德法年鉴》杂志,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唯一能够消灭剥削制度的阶级。 ②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的学说。 ③1845—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并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 ④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⑤1867年,出版《资本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律,提出剩余价值学说。 ⑥1871年6月,马克思发表《法兰西内战》,认真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 (2)领导工人运动 ①1847年,协助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②领导第一国际。 ③支持巴黎公社。 ④指导德、法、英、美等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 ⑤指导第二国际。 2.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奠基人——列宁 (1)创立政党 ①1895年秋,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开始结合。 ②创办《火星报》,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了准备。 ③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第一个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诞生。 ④1912年,列宁主持召开的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将孟什维克驱逐出党。从此,布尔什维克党成为一个独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2)领导革命 ①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 ②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四月提纲》。 ③指挥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建立苏维埃政权,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探索社会主义:实施新经济政策,使国家经济得到明显好转。 3.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①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②国民革命和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毛泽东参加“八七”会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③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2)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①抗日战争时期,发表多部理论著作,体现了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性贡献。 ②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壮举。 ③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④抗日战争胜利后,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⑤解放战争期间,撰写《论联合政府》《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重要著作,思考了全党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和中国共产党转变为执政党的问题。 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建立,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纪元。 (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①领导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和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后,于1953年按照毛泽东的建议,中共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领导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③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①成功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曲折与失误:1957年的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兴起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1966—1976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拨乱反正 ①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指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②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总设计师 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倡议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推动中国全面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④1992年,南方讲话从思想上解除了很多人把市场经济当做资本主义的顾虑,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⑤邓小平理论形成,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六、杰出的科学家 1.医圣李时珍 (1)科学精神 ①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践去探求医术。 ②采用解剖、跟踪观察乃至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等各种实验方法, 获取第一手证据。 ③注重实证分析,从炼丹著作中汲取一些炼制化学药物的方法,甄别、肯定了20多种化学药物的医疗价值。 (2)贡献 ①编著的《本草纲目》不但是医药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②创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认为人类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和产物。 2.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1)主要事迹 ①1904年,全权负责修建北京至张家口的京张铁路,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中国独立自主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中国铁路事业的自主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 ②1910年,任广东粤汉铁路总公司的总理,后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这期间,他始终捍卫中国的铁路权益。 (2)评价: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一生致力于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并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与列强斗争。他身上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深为中国人民所敬仰,被称为“中国铁路工程之父”。 3.“地质之光”李四光 (1)主要贡献 ①地质科学: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成为中国第四纪地质学和气候学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创立了地质力学;组建地质机构,规划地质科学研究、勘探与教育事业。 ②石油开采: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地质部门、勘探部门经过共同的努力,相继找到了大庆、胜利、大港、华北等大油田,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2)评价:李四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4.近代科学体系的奠基人——牛顿 (1)科学成就 ①1661年,进入剑桥大学,在此期间,发现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②1665—1667年间,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日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撰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牛顿力学体系。 (2)晚年的困惑:迷恋和钻研宗教与神秘思想,写下了大量的《圣经》评注和其他神学论文。 5.20世纪科学巨匠爱因斯坦 (1)创立相对论 ①提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后来又建立广义相对论。 ②意义:解决了经典物理学的难题,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看法;揭示了时空、物质、运动和引力之间的统一性,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物质观和时空观,为人们认识宏观宇宙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揭示出人类可以将物质的部分质量直接转换为巨大的能量,从而极大地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2)捍卫和平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次表明自己坚定的反战立场,参与发起成立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②20世纪50年代,与罗素联合发表了《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反对核战争,呼吁世界和平。 [经典例析] 典例1 (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 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季札的行为和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吴国”“中原诸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 (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 典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主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天资聪颖”“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统治者的推崇等方面回答。 【答案】 (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深化拓展]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和方法 1.要确立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在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时,都要把他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即寻找该历史人物个人活动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背景时,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 2.要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不应停留在个人动机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关系的环境,其实质是寻找个人活动与本阶级的关系。 3.要确定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看他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或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进步。这是确定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最根本标准。对不同类别的历史人物,在确定其历史作用时应有不同的侧重。 4.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作出应有的评价。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该法的特点是评价人物脉络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特别适合活动范围广,活动内容复杂繁多的历史人物。 5.要确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结论:评价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 还要有一个总结论,即对历史人物作出定性判断。 [提能训练]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范缜(约450-515年)认为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范缜认为精神作用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感知觉)和“虑”(思维),并指出两者的差别,认为“浅则为知,深则为虑”。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其著作《神灭论》,继承和发扬了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摘编自潘富恩、马涛《范缜评传》 (1)根据材料,概括范缜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范缜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形(形体)、神(精神)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归于消灭”得出人的形体和精神不可分割(反佛理念);根据材料“他进一步提出‘形质神用’的观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得出强调“形质神用”,认为只有活人才有精神作用,且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虑(唯物思想);根据材料“范缜强调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得出事物的变化有其内在规律性(辩证思想);根据材料“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加强自我修养,各守其职,各安天命”得出认为人们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第(2)问,应从范缜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状况即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不安,佛教盛行,佛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的冲突及佛教势力的扩张激发人们的反佛意识,还有范缜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 (1)主张:人的形体和精神不可分割(反佛理念);强调“ 形质神用”,认为只有活人才有精神作用,且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知、虑(唯物思想);事物的变化有其内在规律性(辩证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2)原因: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动荡不安,佛教盛行;佛教教义(出世)与儒家思想(入世)的冲突;佛教势力的扩张激发人们的反佛意识;范缜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朱元璋是为百姓所熟知的最著名的“草根皇帝”之一。朱元璋幼名重八。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大饥荒时一家人几乎死尽。为生活所迫,先为僧,后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在郭子兴手下屡立功勋,深得信任。郭子兴之子郭天叙死后,朱元璋接管全军。接着,朱元璋向江南进军,1356年攻占集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此后,朱元璋以应天为根据地,相继攻取常州、江阴、常熟、徽州(今安徽歙县)、扬州等地;并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在应天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势力不断壮大。随着势力的增强,朱元璋先后消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并暗杀韩林儿统一南方。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同年,派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将元朝末代皇帝顺帝赶出关外,正式统一南北。朱元璋即位后大力加强君主专制,废除宰相职位,集大权于一身;大兴文字狱,压制社会思想,制造恐怖气氛;大兴“胡、蓝党狱”,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气氛;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严密监视社会舆论;大封诸子为王,驻守地方,意在维护统治。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他的一生充满了神奇色彩。1398年,朱元璋病逝。 ——摘编自人民网《中国古代十位草根出身的皇帝》 (1)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的“发迹”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可谓功过参半的君主”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出身贫寒……先为僧,后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可得出出身贫寒,参加反元农民起义;根据“在郭子兴手下屡立功勋……朱元璋接管全军”可得出英勇善战, 接管郭子兴的部队;根据“接受徽州老儒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势力不断壮大”可得出接受儒生建议,积极壮大势力;根据“接受……的建议”“朱元璋先后消灭……等割据势力,并暗杀韩林儿统一南方”可得出谋定后动,逐步消灭其他割据势力;根据“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正式统一南北”可得出适时建国,完成统一大业。第(2)问,功过参半的君主,说明朱元璋称帝之后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功),同时他的一些做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过)。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元璋称帝后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腐败、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功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根据材料“大兴文字狱……制造恐怖气氛”“大兴‘胡、蓝党狱’,大杀功臣,造成社会的恐怖气氛;建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朱元璋在称帝之后加强思想专制、大杀功臣、建立特务机构等措施,造成了社会恐怖,给后世留下极其负面的影响。 【答案】 (1)过程:出身贫寒,参加反元农民起义;英勇善战,接管郭子兴的部队;接受儒生建议,积极壮大势力;谋定后动,逐步消灭其他割据势力;适时建国,完成统一大业。 (2)原因:朱元璋称帝后在促进社会稳定、鼓励生产、选拔人才、打击腐败、改革行政机构等方面做出了不少功绩,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他加强思想专制、大杀功臣、建立特务机构等措施,造成了社会恐怖,给后世留下极其负面的影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自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自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可知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根据材料二“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可知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才能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第(2)问,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同的原因可从不同史观与研究角度、研究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史料的获取程度等方面考虑。 【答案】 (1)评价: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最大的卖国贼。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是才能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 (2)原因:两者史观不同——胡滨运用革命史观评价李鸿章;而克利夫兰则从近代化史观评价李鸿章。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胡滨处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因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批判李鸿章,克利夫兰则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潮流和维护美国的利益出发肯定李鸿章。评价人物关注史料不同——胡滨关注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出卖国家主权。克利夫兰关注李鸿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洋务企业,为近代工业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外交上利用各国矛盾,尽量维护清帝国的国家利益。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规模宏大的南开系列教育体系创办者张伯苓认为:“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无论何事,无精神必归失败。诸君当知,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精神聚,虽亡非真亡,精神涣,不亡亦抵于亡。” “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 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注意精神的修养……”“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近代教育家的光辉典范——张伯苓先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成功创办南开系列教育的原因。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精神是立志的表现”“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和“无精神必归失败”可提炼出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无精神必归失败”可答出有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国民精神;根据材料“使我中国现代化”可答出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根据材料“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可答出提高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第(2)问,根据材料“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和“中国近来之巨患不是来自有形之物质,而在缺少无形之精神”能答出张伯苓自身的原因和近代中国对人才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答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等。 【答案】 (1)特点:注重精神意志的培养;坚持教育与国情相结合;爱国主义情怀强烈。 影响:有利于塑造积极健康的国民精神;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提高中华民族的世界地位。 (2)原因:张伯苓对教育的信仰及实践;近代中国对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思想解放的推动。 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我年轻时,总想一旦能独立工作,就要投身政界。后来政局突然变动,影响了我的计划。那时的政权为一般人所厌恶,革命发生了。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其中十一人在城区,十人在比雷埃夫斯港。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上面还有一个三十人的最高委员会,最高委员会里有些成员是我的亲戚故旧,他们邀我参加,以为一定会得到 我的赞助。我当时年少天真,总以为新政权将以正义取代不正义,我极端注意他们先是怎么说的,后来又是怎么做的。这些绅士们的一举一动,一下子把他们所毁坏的政权反而变得像黄金时代了……当初我对于政治,雄心勃勃,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彷徨四顾,不知所措。我反复思之,唯有大声疾呼,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否则人类灾祸总是无法避免的。 ——柏拉图( 约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47年) 《第七封信》 (1)根据材料,指出柏拉图书信中所提到的“新政权”及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性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被新政权“毁坏的政权”的局限性,并说明柏拉图理想中的治国者应具备的素质。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领导这次革命的有五十一人……这两个委员会管理两区的市场及行政”结合所学的雅典民主政治得出新政权“毁坏的政权”——寡头政治;“新政权”——民主政治。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但一再考虑,看到政局混乱,我彷徨四顾,不知所措”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性质、参政范围、参政方式、参政者素质得出(民主性质)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不适用于人口多、地域广的国家;(参政范围)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为成年男性,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殿堂之外;(参政方式)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和陶片放逐法,具有随意性,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推崇真正的哲学,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哲学家,或者政治家奇迹般地成为哲学家”得出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治国者应该是具有完美德行和高超智慧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他们才能明了正义,按理性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答案】 (1)性质:寡头政治;民主政治。 (2)局限:①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不适用于人口多、地域广的国家。②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为成年男性,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被排斥在民主殿堂之外。③抽签选举、轮流坐庄和陶片放逐法,具有随意性,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素质: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治国者应该是具有完美德行和高超智慧的德高望重的哲学家,只有他们才能明了正义,按理性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共和国的危险来自多方面,除国内时起时伏的王党叛乱、平等派的闹事之外,最大威胁来自法国与荷兰,这些国家的统治者与查理一世有亲缘关系,对英国的事变耿耿于怀。爱尔兰与苏格兰也公开打起造反的旗帜,他们拥立查理一世的儿子为新国王,向英国革命发动挑战。军队不得不投入几条线的战斗,以保卫共和国,同时也保卫革命。1650年9月,克伦威尔在邓巴尔击败苏格兰军主力,取得重大胜利。一年后他又在英格兰的伍斯特消灭由查理二世亲自率领的苏格兰入侵军。1653 年 4 月,克伦威尔派士兵驱逐议会,这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军事政变。自此后,英国革命就迷失了方向: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自由权力开始的,反抗国王的专制统治;但现在国王被处死了,议会也失去了权利,起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制性的力量,它完全以武力为后盾。革命背离了出发点,相反却走向了反面。 ——摘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克伦威尔为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采取了哪些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克伦威尔。 【解析】 第(1)问,可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来分析措施。根据“国内时起时伏的王党叛乱、平等派的闹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内继续打击保王党势力的同时,镇压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根据“1650年9月,克伦威尔在邓巴尔击败苏格兰军主力……苏格兰入侵军”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对外,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打击复辟势力,并使大批军官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大片土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伦威尔还颁布《航海条例》,以限制和打击海上主要竞争对手荷兰。第(2)问,结合克伦威尔所处的时代及其阶级属性,对其作一个评价性的结论,然后采用阶段论的方法,具体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克伦威尔起到的积极或消极作用。总体上看,克伦威尔是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以共和国成立为界,前期克伦威尔的积极作用占主导,后期逐渐走向反动的一面,结合所学具体史实加以说明即可。 【答案】 (1)措施:对内,继续打击保王党势力的同时,镇压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对外,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打击复辟势力,并使大批军官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获得大片土地。颁布《航海条例》,限制海上主要竞争对手荷兰。 (2)评价:克伦威尔是一个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共和国成立前他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捍卫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共和国成立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的一面,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军事上建立独裁统治,废除议会,当然这一切都是由其所处的时代和阶级属性决定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