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天津市五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等)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7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历史试卷 命题人: 蓟县一中 叶永生 宝坻一中 李振花 Ⅰ卷 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 A.规范宗教仪式 B.传承中华传统 C.禁锢人们思想 D.阻碍社会进步 2.下列古代机构或职官,对相权起到牵制作用的有 ①唐朝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设三司使③元朝设立中书省 ④明朝设内阁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在公元前6世纪初,古代雅典实现了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 ②公民担任公职发放工资③废除债务奴隶制度 ④实行等级公民权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罗马帝国时期曾广泛流行无夫权婚姻。与之前的有夫权婚姻相比,这种婚姻夫妻处于同等地位,双方的财产分开;成年子女也拥有财产权,并享有签订契约和买卖财产的权利能力。这种婚姻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罗马法体系的完善 B.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C.万民法取代了公民法 D.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5.1938年,蒋廷黻在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材料中人们认识的变化主要表明 A.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B.五口通商危害减弱 C.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影响加大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6.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人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主要说明 A.政治革命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B.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众盲目模仿西方生活方式 7.“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是指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国民革命运动 D.五四运动 8.针对《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新中国成立 9.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0.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外交关系。图2反映的外交关系与图1的不同在于 图1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图2 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缔结军事同盟 B.坚持独立自主 C.加强友好磋商D.结伴而不结盟 11.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 B.只适合南方水田 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 D.变革了耕作方式 12. “从它一产生就与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并臻而至,社会一再遭受破坏,连它本身也不能正常存在。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国家的适度干预,需要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材料中的“它”是指 A.土地国有制 B.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 D.盐铁专卖政策 13.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加快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 圈地运动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 C.农业快速发展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快人口流动 14.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影响丝、茶出口总值变化的因素有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④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如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6.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 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7.1931年,《中国矿业报告》记载:“能与外煤相竞争者,唯山东枣庄中兴煤矿公司。”至1936年底,中兴公司已拥有3座近代化的大型矿井和台枣铁路,还拥有3个大公司、5个厂、29个分销厂以及码头等设施。此时,中兴煤矿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侵略 B.政府政策的支持鼓励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兴起 D.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影响 18.到1987年,上海金融保险业提供的GDP由1980年的7.02亿元,增长到34.04亿元,占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87%上升到了21.34%。对此,《上海通史》认为,上海金融保险业高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释放。“制度释放”的具体表现有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③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④浦东的开发开放 A.②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9.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最主要目的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 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 20.下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推动“战后恢复”与“快速发展”起到主要作用的是 A.各国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 B.国际石油价格的剧烈变动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冷战”政策的制定实施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20世纪上半期的震荡,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性。”为此,“人们”采取的“维护”措施不包括 A.联合国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北美自由贸易区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天下“定于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2.右表所列思想中,具有哪些积极元素 ①社会责任 ②国家统一 ③改革精神 ④崇尚致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23.有学者说:“明清之际是思想家自觉对秦汉以来的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和理性批判的时代。”“理性批判”的内容不包括 A.批判宋明理学 B.批判重农抑商观念 C.反对君主政体 D.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24.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 A.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D.人是万物的尺度 25.“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民对君可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观点类似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 A.权力制衡 B.社会契约 C.天赋人权 D.君主立宪 26.“他们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有义务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为目的的‘黑暗时期’,他们应用理性之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发起的运动 A.复兴了古代希腊人文精神 B.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 C.冲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D.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27.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促进“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产生的理论是 A.牛顿的理论 B.法拉第的理论 C.爱因斯坦的理论 D.普朗克的理论 2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29. 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 A.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之根本 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 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D.民生问题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 30.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与内容不一致的是 31.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32.在朱光亚等科学家的努力下,中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核航弹、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成功,仅用了两年时间。科学家们的努力,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维护我国的国防安全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使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Ⅱ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17分)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4分) 材料二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初期 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约束王权 18世纪中期 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1832年 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67年 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 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1) 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特点。(4分) 材料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3分) 3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它们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的理由(4分) 材料二 (1792年)马戛尔尼希望与帝国政府就通商贸易的若干问题达成协议。协议事项包括:开放新的贸易港口,取消广州通商的种种限制,向北京派驻外交使节,……帝国政府一口回绝了英国使节的全部要求,…… ——《1750—1950年的中国》 (2)指出材料二中马戛尔尼的要求所反映的当时世界和英国的经济特征。试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清王朝拒绝英国通商要求的原因。(6分) 材料三 关贸总协定于1972年驱逐了蒋介石的代表,正式邀请我国加入关贸总协定。有关部门决定暂不加入关贸总协定,以后视情况发展再定。……今天,我们却发现,中国是如何突然和固执地从本国迈进世界的门槛的。经过了长达15年的谈判,在2001年11月10日,中国真正意义上融入国际社会。 ——《中国“入世”十周年》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现代中国对世界市场的态度有何变化?试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就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35.(19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致力于科学传播,促进了中国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的“师夷长技”有何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本目的。(4分) 材料二 泰西之强,不在军兵炮械之末,而在其士人之学,新法之书 ……其开智学而穷物理也,穷物理而知化也。……操造化之权者,宜其无于敌也。 夫中国今日不变法日新不可,稍变而不尽变不可,尽变而不兴农、工、商、矿之学不可欲开农、工、商、矿之学,非令士人通物理不可。 ——摘编自康有为《日本书目志》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对科技与变法关系的认识。分析其持这种观点的原因。(5分) 材料三 以人文思想为主的科学传播者,系统展示了科学精神对文化的巨大作用和影响。通过彰显科学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新文化运动对传统采取了激进的批判态度,“打倒孔家店”一度成为激进的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革新的口号。通过推崇理性和实证的精种,新文化运动扫除了大量玄学迷信的鬼话,有力推进了民众心智的启蒙。而科学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又为国人解决政治中的分歧提供了一个范例,对中国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张焱、郝苑《科学精神的启蒙——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科学传播》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科学精神的内涵及其影响。(8分) (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先进的中国人科学传播所起到的共同历史作用。(2分)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五校联考高三历史 答题纸 33题 (1): (2) (3) (4) 34题(1) (2) (3) (4) 35题(1) (2) (3) (4)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五校联考高二历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D D D A D C C D C C A D A B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B A C C D B C D B C B A A D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17分) (1)创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任意2个得4分) (2)特点:和平渐进方式;立法。(4分) (3)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4分) 影响: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 (4)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3分) 34.(16分) (1)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4分) (2)特征:资木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4分) 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2分) (3)变化:由拒绝到坚持加入。(2分) 原因: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分) (4)认识:闭关锁国阻碍社会进步;主动融入世界,促进社会发展。(2分) 35.(19分) (1)变化:从引进仿制军事技术到全面学习科技知识;(2分)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2分) (2)认识:要实行全面变法,必须要学习西方科技。(2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国家走向强盛的成功经验。(3分) (3)内涵:怀疑批判的精神;推崇理性实证精神;推崇说服而非压服的精神。(6分) 影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推动了民众的思想启蒙;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进程。(任答2点,2分) (4)作用:推进近代化。(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