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2、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3、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 A.手工业的发展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左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 “晋郤至与周争堠田”(注:“ ”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5、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6、《论贵粟疏》载:“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该材料反 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A.脆弱性 B.自足性 C.顽强性 D.封闭性 7、在我国“四大名锦”中,蜀锦历史最悠久,古人形容蜀锦是“其价如金”。但蜀锦制作的某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就已失传。这些工艺在我国古代失传,最有可能的是 A.利润小,学习这些工艺的人少 B.原材料供应出现匮乏的局面 C.工艺难度大,学艺周期长 D.“工官”制度造成的不利影响 8.“(汉惠帝时)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至“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同时,“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于是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这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逐渐提高 B.重商政策推动经济繁荣 C.政府放弃盐铁官营制度 D.国家干预促进商业发展 9、《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10、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以下对材料中 “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可以到浮梁草市收购茶叶 B.他到浮梁买茶时顺便到“瓦肆”听戏 C.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 D.他将茶叶贩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 11、“尝考历世盐法……及汉武始立榷(专卖)法,为牢盆(国家发放的煮盐工具)之制。自是历代皆踵行之。计其利,于军国之费略于半,唐宋及元因之。有加无瘳(减损),大抵率由养兵多而资费广,故不能革也。”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历代政府都实行垄断食盐经营制度 B.垄断食盐经营目的之一是解决财政问题 C.“故不能革”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D.该制度阻碍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2、宋太宗曾颁发圣旨:“应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这反映了宋代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开始出现土地所有权登记制 C.已有明显产权意识 D.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13、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14、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15、阅读下表《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时期 迁出总人数 迁至他乡种田人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1820-1849 29 29 0 1850-1879 72 15 49 此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遭到破坏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16、据广东《旧西宁县志》记载,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洋纱输入内地纱细而匀,价廉美”,“有家机织布以度活者”,“成相率相购买洋纱为趋时”,以操持旧业。这说明 A.家庭纺织业破产日益加剧 B.西方加大了对华商品倾销 C.西宁县自然经济最先瓦解 D.传统织布业仍有生存空间 17、张之洞兴实业、办学堂、练新军,以“中体西用”口号使西学进入清朝官方的意识形态体系。孙中山评价其是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更有学者认为张之洞是清王朝的掘墓人。这反映了张之洞 A.主观动机与客观后果的背离 B.转变为资产阶级的代表 C.推动了中国社会制度的转型 D.促进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8、以下言论中,体现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思想的是 A.“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B.“识时务者莫不以采西学制洋器为自强之道” C.“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D.“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19、19 世纪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这种变化反映了 A.江浙已取代广东的经济地位 B.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江浙的人才优势远超广东 20、 表2 时期 人口(亿人) 口粮需求量 (亿石) 粮食总产量 (亿石) 口粮需求量占粮食 总产量的比例(%) 1812年 3.67 17.9 23.4 76.5 1850年 4.36 21.2 26.2 80.9 1887年 4.36 21.2 25.6 82.8 1911年 4.50 21.9 25.6 85.5 表2反映了1812— 1911年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的概况。由此可推知. A.清政府财政来源日渐枯竭 B.列强侵略导致人地矛盾尖锐 C.部分工商业发展面临困难 D.社会稳定促使人口持续增长 21、1912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就这样找来了革命新女性汤国梨。章太炎先生的征婚方式反映岀当时 A.征婚成为了主要求偶方式 B.传统婚姻习俗遭到民众摒弃 C.婚姻习俗岀现近代化趋向 D.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社会风尚 22、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口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23、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曲折历程。若要改变“心酸”“无言”的陈寿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等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24、根据图 2 提供的信息判断,近代中国最具革命性的经济成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5、“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3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 B.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 C.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D.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 26、1952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3278亿斤,比1949年增长了44.8%,1953 年继续增长。但从1952年下半年起,许多地方出现了抢购粮食以致粮价上涨的情况,当年国家粮食收购计划有40亿斤未能完成,到1953年这一缺口更是高达87亿斤。这一现象的出现 A.暴露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 B.加快了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变 C.揭示了发挥市场作用的必要性 D.反映了国民经济形势的严峻 27、下图为创作于1954年的素描《劝父亲入社》,这一作品 A.旨在动员农民积极参加人民公社 B.意在刻画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 C.体现了浪漫主义绘画艺术风格 D.反映了变革年代中的社会动员 28、以下是1955年国家节约投资计划情况表.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部门 重工部 (基建) 商业部 (基建) 铁路部 纺织 工业部 邮电部 文化部 节约资金 (万元) 9000 5000 59000 9000 3200 5600 A.照搬苏联建设模式 B.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C.交通事业发展迅速 D.大力推进“一五”计划 29、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指示信中规定,“公社不能不问实际情况,任意提高产量指标”,“生产队对生产小队要实行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奖励制度”,“除了粮食、棉花、油料等只许卖给国家收购机关以外,其他农副产品,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交售任务以后,都可以拿到集市上进行交易”。这些规定 A.保证国家工业化顺利启动 B.迈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步伐 C.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D.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30、1980年,深圳允许内地乃至国外设计、施工队伍进入深圳,推出了“设计搞评选、施工搞招标”,保工期、造价、质量的工程大包干等办法。结果在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中出现了三天一层楼的现象,成为深圳速度的标志。可见,深圳特区的基建 A.揭开改革开放序幕 B.探索引入市场机制 C.带动内地同步发展 D.开创引进外资先河 31、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提法。这一变化 A.体现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B.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C.实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 32、下图是我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图(1950—1992),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推动1952年经济增长率迅速提升 B.国民经济比例调整推动1964年经济增长率的回升 C.周恩来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推动1975年经济的恢复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推动1992年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 33、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当时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25分) 材料一 中国农村原本是一个自治的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是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出于伦理”,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繁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李成贵《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 材料二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三 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和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 (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 ——张廷玉等《明史·舆服志》 材料五 清朝时期,广东怡和行商 (广州十三行行商之一)伍秉鉴拥有资本达2600万两白银,约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如今欧美各国也没有哪一位大资本家能够拥有如此比例的巨额财产。 ——韩德强《重新认识中国历史》 材料六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县以下区域治理的方式。为什么说“小农们……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6分) (4)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推行的经济政策。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5) 材料五反映清朝经济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指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2分) (6)试指出材料六作者的观点,并归纳出其论证的依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9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18户农民在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中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一次重要谈话中公开肯定了小岗村“大包干”的做法。当时国务院主管农业的副总理万里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这一举动表示的支持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村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 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对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近300个城市的竞争力状况和理想城市实现程度进行了详细评价。蓝皮书显示,位列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城市有:香港、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佛山、天津和澳门等城市。 材料三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改革开放持久性的时态规律做出的科学结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协议的落实和邓小平的举动对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述城市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因素。(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表现。(4分) 35、近代中国伴随着苦难,一步步走向蜕变。民族工业是第一个迈向蜕变的,然而在蜕变的整个过程中,它却如同幼虫破茧成蝶一般艰难。细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和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设厂数 资本 (千元) 1872-1894年 53 4 4697 19 16 16196 103 2 28000 1895-1913年 4 463 90 90801 86 28 28469 136 103153 (注:商办企业注册资金1万元,外商企业注册资金10万元,10万元以下未做统计) (1)依据材料一,说明1895-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中的三类企业发展情况(3分)并指出三类企业各自的原因。(6分) 材料二:《孙中山伟大的历史贡献》一文中提到:“在一个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即当国家命运还不掌握在中国人民自己手里的时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的观点。(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BBD 6——10:ADDBA 11---15:BCADD 16----20:DAABC 21----25:CCDDB 26---30:BDDBB 31、32:DB 二、非选择题 33、(1)方式:利用宗族(宗法制)管理(1分) 原因:小农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1分) (2)特点:“市”为政府所设置;设在都邑之中;设置官吏管理;有一定范围;交易有时间限制。(4 分,任答2点即可) (3)表现:宋代的“市”打破坊市界限,形成繁华的“商业街”;“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商业活动不在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夜市繁荣,营业时间延长;海外商运发达(海上丝绸之路),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6分,任答3点即可) (4)政策:重农抑商。 (1分) 目的:巩固王朝统治。 (1分) (5)现象:出现了拥有巨额资本的大商人。(1分) 主要原因:广州是闭关锁国政策下对外交往的窗口;行商具有经营对外贸易的特权。(任答1点,1分) (6)观点: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1分) 依据:商人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科举入仕,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1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6分) 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分) 34.(12分) (1)影响:破除了人们对“包产到户”的错误认识,加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突破了人民公社旧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增;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任意2点4分。) (2)因素: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多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便于利用外资、引进技术;部分城市在改革开放政策中受益较早。(或政府的鼓励和引导,或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任意一点1分,4点4分,有其它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3)表现: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3年党中央提出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任意4点4分) 35、(15分) (1)情况:民族资本主义(商办)企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但不占据主导地位;官办和官商合办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所占的比重严重下降;外企一直占据主导。(3分) 原因: 商办企业: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改变了经济侵略方式;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2分) 官办、官督商办企业:洋务运动的破产,使兴办洋务企业的高潮逐渐退去。(2分) 外企:《马关条约》给予列强在华开办工厂的特权。(2分) (2)材料认为国家独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表态)(2分) 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阻碍,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列举史实证明)(2分)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反证) (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