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2-9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业)
核心素养测评 九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40分钟 85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法国《1791年宪法》在选举制度上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称“积极公民”,有选举权;《1793年宪法》则规定,凡年满21岁的男子都享有选举权。出现该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启蒙运动的影响 B.法国大革命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选B。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阶级基础,但不是直接原因,故A、C错误;根据材料“1791年”“1793年”可知,当时法国正进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故B正确;法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19世纪3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2.(2020·皖江名校联考)有学者指出,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至19世纪晚期,法国的政治制度进入多变时代。这一时期最核心的变化是 ( ) A.封建帝制与君主立宪制之争 B.王权与公民权利地位的变化 C.君主立宪派内部权力之争 D.民主共和派内部权力之争 【解析】选B。法国大革命后到19世纪晚期,虽然法国政权更迭频繁,并一度出现了波旁王朝的复辟,但是激烈的权力之争主要表现为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即王权和公民权利地位上的反复较量,而非封建帝制和君主立宪制之争,更非君主立宪派或民主共和派内部的权力之争,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公民权利地位也不断扩大,虽有反复,但总趋势是共和制代替了君主制。故A、C、D排除,B正确。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规定:“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由此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 A.实行权力制衡的原则 B.总统的权力大于参众两院 C.总统有权制定或废除法律 D.参众两院具有同等的权力 【解析】选A。从材料中“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制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可分析出法国的总统无单独权力制定法律,须与参众两院一起创制;总统对参众两院通过的法律的实施有监督的权力,体现了权力的制衡的原则。 4.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内阁,迫使温和派的共和党人总理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 ) A.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解析】选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参众两院享有立法权,总统和内阁享有行政权,故A错误;根据材料“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结合所学,根据1875年宪法,内阁由总统任命,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故B正确;材料的主旨是总统依宪法行使自己的权力,故C错误;同理,故D错误。 5.(2020·佛山模拟)1880年7月14日,法国庆祝第一个国庆日: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并在各大城市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国庆日成为一个全民性的大节日。这说明 ( ) A.政府通过仪式化塑造共和文化 B.法兰西第一帝国得到了巩固 C.广大民众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利 D.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 【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到处栽种自由树;各种共和雕像在城市、农村出现;共和政府在各地燃放烟花”结合所学可知,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体现了政府通过仪式活动对共和的歌颂,故A符合题意。法兰西第一帝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排除。此时民众未获得实际参政权利,故排除C。民主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的标志是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故排除D。 6.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 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解析】选D。法国在将近百年的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过成文宪法,但出现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更替,宪政制度不稳定,故A错误;法国革命过程中帝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宪法也不断变化,故B错误;法国社会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宪政道路并不坚决彻底,故C错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最后建立了民主宪政,故D正确。 7.(2020·河南八市联考)19世纪初,德意志境内有30多个邦国。1834年1月1日零点,在德意志18个邦国的边界上,满载着货物的四轮马车,像潮水一般汹涌而过,几百年来第一次,无需在边界停下来交纳过境税。其结果 ( ) A.为德国统一创造了前提 B.确立普鲁士的霸主地位 C.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D.使该地迅速实现工业化 【解析】选A。材料说的是1834年,普鲁士主导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经济的统一有助于政治的统一,故A正确;普鲁士霸主地位确立表现为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故B错误;此时德意志还未统一,无法得出德意志建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故C错误;1871年德意志统一推动该地迅速实现工业化,故D错误。 8.下图为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德国的未来》,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这一作品 ( ) A.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 B.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 C.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 D.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 【解析】选C。“普鲁士军盔”代表统一后的德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德国民众在帽子下面说明德国的政治并非由人民群众来决定,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体现了统一战争成果受到侵蚀破坏不合题意,故A错误;反映了普鲁士在联邦中的主导地位不合题意,故B错误;说明统一战争影响了德国历史发展符合题意,故C正确;表明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军队的专权不合题意,故D错误, 9.有西方学者评价全体选民选举出来的德国下院(德意志帝国议会)时说:“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德国民主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C.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德意志各邦共同推举帝国首相 【解析】选B。据材料“下院是汽车的第五个车轮”可知,帝国议会的作用很小。这是因为1871年德国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民主立宪是虚的,君主专制是实的,具有浓厚的封建性。所以答案选B。德国的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立法机构,拥有实权,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10.美国学者帕尔默在其《现代世界史》中认为,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但“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下列属于德意志民主成分的是 ( ) A.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 B.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C.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 D.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 【解析】选C。德意志宰相对皇帝负责体现出皇帝控制行政权,与问题不符,故A错误;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体现不出民主成分,与问题不符,故B错误;帝国议会代表由选举产生反映了议会由民主选举产生,是民主成分的体现,故C正确;联邦议会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体现不出民主成分,故D错误。 11.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 ( ) A.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 C.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 【解析】选A。据材料“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俾斯麦期望通过发挥帝国议会的作用,从而达到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目的,故A正确。 12.某中学历史教师利用数学坐标轴画了一条不甚精确的曲线图,其反映的是西欧 ( ) A.王权演变 B.教权演变 C.资产阶级力量变化 D.经济演变 【解析】选A。在8-13世纪西欧处于神权统治时期,王权受到神权的压制呈现下降趋势,在13世纪到18世纪正是西欧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发展时期,王权上升,而18世纪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王权又出现下降趋势,故A正确;教权在8-13世纪处于上升期,与图示不符,故B错误;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应呈现上升趋势,与图示不符,故C错误;这一时期经济不断发展,应为上升趋势,与图示不符,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赃制”造成的政治混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 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英国 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1832年议会改革,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人权宣言》颁布 1791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宪法” 1815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1848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确立了共和制 ——摘编自韦森《欧洲近现代历史上 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建构与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及其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呈现的不同特点及其原因。(12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作答即可;第二问,根据“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并联系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进行作答。第(2)题,第一问,结合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的简要进程可以看出,英国和平渐进、议会主导,而法国则是民众力量的推动与暴力革命不断,据此分别归纳作答;第二问,根据英、法两国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历史传统、国际外部干涉等方面概括即可。 答案:(1)原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6分) 影响:进一步打击了英国旧贵族和保守势力,提高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推动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确立的一些基本原则对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言之有理即可,7分) (2)英国 特点:英国体现出和平渐进的特色;议会在变革中起主导作用。(2分) 原因:限制君权的传统;贵族保守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受外部力量干涉较少。(4分) 法国 特点:革命不断,激进色彩浓厚;较多地受到民众力量的推动。(2分) 原因:君主权力相对强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卢梭的激进民主思想;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4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出发,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政治策略对德国政治发展的这种独特性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所谓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策略,是指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威胁”面前,能够“先发制人”,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革命”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 ——摘编自邢来顺《论德国政治 现代化初期的“防御性”特征》 解读材料,结合世界现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解析】“所谓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策略,是指统治阶级在历史发展潮流和革命‘威胁’面前,能够‘先发制人’,主动顺应历史潮流和满足某些‘革命’要求,进而达到驾驭时局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利益的目的”指出德国在资本主义潮流面前,主动地去适应,而没有等到资本主义来威胁自己甚至发动革命,联系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的相关史实即可进行证明,利用材料中“统治阶级适时而进的‘防御性’政治策略对德国政治发展的这种独特性有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可提炼出观点“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与统治阶级的‘保守性’”,后联系德国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与统治阶级的“保守性”。(2分) 阐述: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为顺应国内形势,采取了实行议会民主政治形式的改革;此措施以议会民主形式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明显具有拒绝并抵制国内“革命”的“防御性”;尽管德国的“防御性” 政治现代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其“保守性”使德国经济强大后富有侵略扩张性;最终德国因两次发动世界大战而给世界带来灾难,也给德国带来了战后遭到严惩的灾难。(10分) 示例二: 论题:近代德国的特殊国情与政治现代化中的“防御性”。(2分) 阐述:近代德国政治现代化启动于德国的统一,而德国的统一是由君主专制较强的普鲁士完成的;普鲁士在推进德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为了抵制国内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驾驭国内形势而保障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采取了有别于英美等国的民主政治。因而德国统治者在形式上实行了议会制民主政治,但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正是德国国内的特殊环境,使德国的政治现代化具有较强的“防御性”。(10分) (注:若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