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3
3.2 新文化运动 [学业达标] 1.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说:“孔子之说,亘古常新……如布帛菽粟不可离。”其根本目的在于( ) A.压制民主科学思想 B.恢复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C.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D.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自强与求富 D.浪漫与现实 3.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4.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这体现了(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5.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 )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 C.改革教育制度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6.胡适在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这三个时代的共同主题是( ) A.宣传西学 B.维新变法 C.救亡图存 D.民主共和 7.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如此普遍地阅读到白话文,新文化运动中的两篇文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是( ) A.《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 B.《海国图志》和《狂人日记》 C.《庶民的胜利》和《文学革命论》 D.《孔子改制考》和《文学改良刍议》 8.《女制男》是五四运动后流行于渭南的一首民谣。五四运动后,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伦理道德遭到否定 B.西方启蒙思想得到肯定 C.社会上男女观念的变化 D.辛亥革命倡导男女平等 9.一位学者评价说:“ 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湮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0.“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能力提升] 11.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据《新青年》中对“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上述变化反映了( ) 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 12.陈独秀曾说:“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里“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 ) A.儒家传统道德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13.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读书提出的建议是: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陈独秀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这反映出( ) A.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 B.中国人崇洋媚外 C.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 D.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14.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不无心痛地写道,“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主要反映了( ) A.民主科学地位得以确立 B.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终结 C.文化领域出现极端倾向 D.国人接受文化呈现多元性 15.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功绩是( ) A.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B.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梁启超著文称:“我希望我们可爱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文化(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优点)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它,叫它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种文化系统往外扩充,叫全人类都得到它的好处。” (1)材料一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观点。 (3)综合上述材料,比较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东西文化的看法。 答案精析 1.D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使旧道德、旧思想卷土重来,为复辟帝制做舆论准备。A、B两项为D项服务;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 2.A [民主与科学思想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故选A。其余各选项与新文化运动无关。] 3.B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要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 4.A [根据材料中的“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和“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可判断出李大钊主张民主,反对专制,故选A;而B、C、D在材料中并未涉及,因此均排除。] 5.A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青年杂志》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思想大变革的风暴。] 6.C [三份报纸分别是维新派、革命派和资产阶级中的激进派创办的,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三者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 7.A [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积极倡导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加以极力推荐,故选A。] 8.A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领域正开展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儒家伦理道德,解放人们的思想,故选A。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派和革命派没有宣扬西方启蒙思想,故B错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与题干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C不是主要原因。] 9.D [题干材料中“使不少被尘封或湮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说明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故D项符合题意。] 10.A [注意关键信息“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而儒家传统文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因此其功绩主要是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其他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 11.D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在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5月4日,故B、C两项错误;“民主”“共和”思想都属于民主启蒙思想,“民主”“共和”思想的流行都反映出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A项不能反映变化内容,排除;“民主”超越“共和”,结合资产阶级共和政治的发展历程分析,说明了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故D项正确。] 12.D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教与共和不相容,要实现共和必排孔教,因为孔教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故“必排孔教”其实质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13.C [依据材料“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可以看出,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不主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鲁迅、陈独秀的主张;B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D项材料没有涉及。] 14.C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地位,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但是不能说正统地位终结,它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故B项错误;材料中“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说明当时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在文化上对西学是绝对的肯定,对儒学是绝对的否定,故C项正确;材料重在批判对中西文化的绝对化错误,不是强调文化的多元性,故D项错误。] 15.D [“旧思想”就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把它“洗刷干净”意即清除封建思想。] 16.(1)民主和科学。 (2)主要观点:汲取中外优秀文化精髓,惠及全人类。 (3)态度:陈独秀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梁启超主张中西融合。 看法: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