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7 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了“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D )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知,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是错误的做法。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世纪之交,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总体上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故选D。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代理外交人民委员则在一项宣言中提议“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这一宣言( D ) A.使中国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C.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D.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7月,当西方列强官方对华仍固守传统的殖民路线之时”“废除沙皇政府与中国签订的所有秘密条约与其他不平等条约,无偿放弃一切的在华特权和利益”可知西方列强和莫斯科的工农苏维埃政府对中国的不同态度加深了苏俄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吸引力,使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比以往更关注苏俄,故D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使中国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C项“消除”一说太绝对,故C项错误。 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讲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解析: 7 依据材料信息“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可知邓小平的这一讲话是让人们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据此判断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故排除B项。“南方讲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深化了改革开放,故排除C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21世纪初初步建立的,故D项错误。 4.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A ) A.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 C.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解析: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主要是指两者都是对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都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故A项正确;这两大科学理论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B项错误;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科学分析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故C项错误;这两大理论都是两位伟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并不仅仅与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有关,故D项错误。 5.1978年12月,邓小平指出:“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些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这说明在立法问题上,邓小平( B ) A.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B.倡导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C.注重地方与中央、点与面结合 D.强调循序渐进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解析:材料意思是:由于法律条文工作量大等问题,所以在制定过程中要留有余地,随着各种情况的出现,以便能灵活地去补充完善法律,并且有些地方可以先搞试点,不能像以前一样法律条文制定了,就完全照搬执行,所以说材料倡导在立法问题上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立法工作的流程,不是一开始就要建立法制体系,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中央与地方的结合,而是要符合地方情况,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故D项错误。 6.《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取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B )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解析: 7 根据材料“对华投资”“购买技术”“获取经验”能体现中国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根据材料“允许市场逐步发育”“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平积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A项错误;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与中美正式建交没有必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的问题,而非对外开放的问题,故D项错误。 7.某学者指出: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紧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C )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而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的八九十年代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的八九十年代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8.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主要表现分别是( D ) A.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毛泽东思想萌芽、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形成 C.毛泽东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毛泽东思想成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依法治国”方略是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A项涵盖不全面,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B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是井冈山时期,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延安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分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邓小平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故D项正确。 9.邓小平说:“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同时,发展一点个体经济,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欢迎中外合资合作,甚至欢迎外国独资到中国办厂,这些都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一讲话( B ) A.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指导思想 B.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C.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是为九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扫除阻力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主张“建立”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的所有制结构。由此结合所学可知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思想,故选B项。 7 10.如图所示,漫画《乌鸦喝水新篇》中的乌鸦可能受其前辈喝水传说的影响,耐心地往瓶中投石子,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来对照的话,这违背了( A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密切联系群众 C.教条主义 D.经验主义 解析: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解放思想等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图中乌鸦无视吸管存在的变化,应该属于思想僵化的表现,故选A项。 11.2017年是邓小平逝世20周年。他在南方谈话中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邓小平的这番讲话主要反映的是( A ) A.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解析: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尝试搞市场经济,故A项正确;1984年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沿海经济特区,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经济建设防“左”和反右的问题,故D项错误。 12.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到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是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五年。通过这五年的探索,我们在理论、路线和政策上树起一面旗帜,取得两大突破。这“两大突破”是指( D ) A.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 D.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解析:1987年的十三大在以往探索的基础上,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系统阐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的,故排除;B项是党的十四大上做出的决策,也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则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正确的思想路线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能够起到引领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7 材料一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 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1990年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选编自林蕴晖《1992年邓小平 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1992年初南方谈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8分) (2)据材料二,从国内外形势两个方面分析“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8分) (3)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10分) 答案:(1)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意义: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国际:苏东剧变。 国内:经济上通货膨胀;出现政治风波;“市场改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 (3)观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变化: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可以总结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总结出答案。(2)根据材料信息“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之行与苏东剧变》”并结合该时代的特点可以总结出答案。(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可以总结出答案。第二小问解答的关键是“南方谈话”以来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从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角度可以总结出答案。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总结过:“故康氏之尊孔,并不以孔子之真相,乃自以为所震惊于西俗者尊之,特日西俗者所有,孔子也有之而已。”所以,在他的设计中,立孔教也好,托古改制也罢,会给政治变法带来更多的合理性依据,甚至可以赢得保守知识分子的赞同。 材料二 “共和的观念是平等、自由、博爱。”“共和国是平等之国,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共和国是自由之国, 自由是人民的天赋人权。”“我设计的这件服装,有人就用我的名字来称呼它,叫‘中山装’。这里,我设计了三个扣子,这是让人们记住,永远不要忘记人民,就是我们的‘民族、民权、民生’——就是三民主义。” ——选自《孙中山演讲录》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材料四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1)西方启蒙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传播西学的武器。据材料一、二提供的历史信息,概括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宣传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其实践结果有何不同?(10分) (2)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6分) (3)材料四中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哪些?谈谈你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10分) 答案:(1)特点: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扬维新思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不同: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 (2)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因历次资产阶级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不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 (3)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解: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 解析: 7 (1)结合材料一、二的文字信息可直接概括出康有为和孙中山理论主张及其理论宣传的特点,即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扬维新思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结合所学可知二者通过不同的政治变革运动实践上述理论,即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2)材料三文字说明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并未对广大地区的农民产生重要的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看出该观点基本正确,因为历次资产阶级行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当然也可持反对意见,只需找出相关史实论据即可。(3)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中国出现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有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他们的共同点表现在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