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一、基础巩固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在( ) 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 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 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 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的现象,学术开始 下移,思想领域日趋活跃。但是在这一时期,官办学校仍然是教育的主体。因此,A、C、 D 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答案:B 2.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解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按照这一标准衡量四个选项,可知 A 项正确。 答案:A 3.孔子曾有短暂的从政生涯,其后他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却没被采纳。这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当时各国诸侯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主张恢复礼治社会,这显然不适应当时诸侯争霸的需 要。 答案:B 4.战国中后期,荀子主张“礼法兼用”,韩非子也尝试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吕氏春秋》 一书则兼容了儒、墨、道、法诸家言论。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B.法家地位有所下降 C.儒家思想备受秦国重视 D.思想专制局面形成 解析:荀子主张“礼法兼用”说明荀子借鉴了法家的思想,韩非子为法治寻找“道”的依据说 明韩非子借鉴道家思想,《吕氏春秋》是诸子百家融合的典范。A 项正确。 答案:A 5.下列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著名论断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荀子 D.墨子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荀子提出了君臣之间舟水关系的论断,故选 C 项。 答案:C 6.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表所示思想家应是( ) 思想家 基本主张 ? 莫走极端、适可而止、以柔克刚、韬光养晦、知足而止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解析:题干中“莫走极端、适可而止”“知足而止”与老子思想中的无为观点相符,“以柔克 刚”与老子思想中的相互对立事物会相互转换的观点相符,故 A 项正确;孔子的主要思想 主张是“仁”和“礼”,与题干中的信息不符,故 B 项错误;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兼爱、非 攻、尚贤”,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C 项错误;韩非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是加强中央集权和以法 治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故 D 项错误。 答案:A 7.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 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一学派有三个特点:第一,反对分封等级制度;第二,主张抑商; 第三,反对学者。由此,可以判断该学派是法家。由“注重实践的政治家”否定道家;由认 为商人“可有可无”否定墨家;由认为学者“可有可无”否定儒家。 答案:D 8.“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提倡“仁爱”思想的主要派别是儒家和墨家,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儒 家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而墨家的“仁爱”思想则是无等级差别的爱。题干提 供的材料所要追求的爱,明显是一种无等级差别的爱。 答案:B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1)根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恭、宽、信、敏、惠。主要目的:调节社会人际关系,并促进人自 身的发展。 (2)在当今社会,“仁”的思想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以及促进社会 发展等都有积极影响。 二、能力提升 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 B.尊崇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解析:题干材料“王道既微,诸侯力政”说明当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纷争,由此可知当时 为春秋战国时期;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反映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而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是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化,故 A 项正确。 答案:A 2.关于人性的问题是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之一,其中战国时期一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其主张人性本恶, 需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化性起伪”使人格得到提升。该代表人物最可能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荀子“人之性恶”的思想主张。首先根据“儒家学派”这一信息排除老 子,而孟子主张性善论,孔子生活于春秋晚期,故答案为 C 项。 答案:C ★3.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 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 A.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B.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解析:题干中的“政治混乱”实际上是社会变革的表现,这说明社会变革推动了“百家争鸣” 产生,A 项正确。C 项中“开始出现”错误。诸子百家的很多主张不同,针锋相对,B 项错 误。法家并不认同民本思想,D 项错误。 答案:A 4.据史料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被尊为中国 道家鼻祖。老子在春秋时期创立了道家学派。“道”指的是( ) A.治理国家之道 B.为人处世之道 C.自然运行的规律 D.世界万物的本原 解析: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其“道”指的是世界万物的本 原。 答案:D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落后的一面,但他是伟 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 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 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 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一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材料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参考答案:(1)首创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推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 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