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四月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 100 一、 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 1.“鞭春”(见下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活动。立春日,造土牛以劝农耕,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这最早起源于周朝,至唐朝、宋朝时期则更加盛行。这反映我国古代 A.重视农业祭祀 B.以农为本理念 C.崇拜耕牛传统 D.小农经济盛行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B C D 3.徐来军曾在《调笑令》中说:“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这段话描述的农具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业防洪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播种的速度大大提高 4.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5.我国民间的剪纸艺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题材,表达了农民热切祈盼丰收的愿望。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业 A. 精耕细作为主要特征 B. 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结合 C. 已经实现自给自足 D. 种植与饲养技术成就非凡 6.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 铁器的使用 B. 牛耕的使用 C. 筒车的使用 D. 水排的使用 7.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 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A. ④①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④②③① D. ②④③① 8.钱穆认为:“正因为土地私有‘耕者有其田’,才有了自由买卖,才开始兼并,才使贫者无立锥之地。”这一观点 A. 揭示了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 B. 反对实行“耕者有其田” C. 提出了土地兼并的解决办法 D. 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9.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 确立土地私有制 B. 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 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 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10.下表是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简表,这反映了 省份 南京 北京 山东 浙江 福建 广西 江西 湖广 山西 河南 陕西 人数 27 17 13 26 11 2 22 12 5 12 2 A. 北方人更重视科举考试 B. 政治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 经济重心南移影响文化 D. 南北人才不平衡性出现 11.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职业 自耕农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明朝苏州商品经济占主导 B. 明朝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苏州已经是丝织业中心 D. 苏州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2.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A. 推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 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C. 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 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13.中国古代最稀少、最精英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藩属国贡品 D. 官营手工业 14.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5.在中国古代纺织、制瓷等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 A. 商朝 B. 唐朝 C. 南宋 D. 明中叶以后 16.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A. 纺织 B. 制瓷 C. 冶铁 D. 煮盐 17.2010年,在英国伦敦一家拍卖行中,一个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的天价成交,创下中国艺术品在全球拍卖的最高价格。该瓷瓶的制造年代最有可能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8.中国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其中能充分展示商周灿烂辉煌文明的手工业成就是 A. 白瓷制造技术 B. 棉纺织技术C. 青铜铸造技术D. 青瓷制造技术 19.“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20.“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 B. 推动了古代丝织技术的发展 C. 促进了汉代纺织技术的改进 D. 推动了元代棉纺织业的发展 21.《清史稿》记载了晋商捐赠白银给清王朝,清王朝则用“赐产”“入籍”“赐职”以及特许经营等方法予以回报的史实。可此可见,当时晋商的发展 A. 加快了清朝统治的没落趋势 B. 与清政府有相互借力的一面 C. 表明清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D. 使商人与政府经济利益一致 22.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重本抑末”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海外贸易 23.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24.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 B. 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 C. 反清复明活动日益活跃 D. 民间走私危及国家的财政收入 25. “闭关”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如《易》:“先王以至日(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商旅不行”。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是指 A. 禁止对外贸易 B. 关闭国门 C. 禁止对外交流 D. 限制对外交往 26.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 A.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7.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8.“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洋务派军事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29.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投资办厂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 A.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C.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30.据初步统计,1913年至1921年,我国面粉工业23.5%集中在上海,22.7%集中在哈尔滨,原料主要产地河南、河北、山东。1922年全国共有150万枚纱锭,41.8%集中在上海,37.9%在天津、武汉、无锡、南通、青岛。材料主要表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 A.发展速度迅猛 B.地区分布失衡 C.资本明显短缺 D.原料供应不足 31.知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民族工业结构搭配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32.“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得益于( ) A.国民政府政策支持 B.西方经济萧条带来的市场机遇 C.国内政治局势稳定 D.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深入人心 33.“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作为口述史料,上述歌谣可直接用于说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 C.“文化大革命” D.“包产到户” 34.1956~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十年。以下词汇最能全面反映该时代特点的是( ) A.人民公社 外交政策 包产到户 B.中共八大 大炼钢铁 “共产风” C.“求同存异” 公私合营 和平共处D.“一大二公” 大跃进 改社建乡 35.201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所以把会议的地点选择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因为这里( ) A.农民生产观念保守落后 B.在全国率先取消人民公社 C.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D.直接带动我国内地经济再次飞跃 36.“三星智力快车”的主持人给出了某道题答题的提示语:“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依据提示,正确的是( ) A.上海 B.厦门 C.广州 D.汕头 37.“(1992年)消息很快传了出来。不久前还在说‘市场经济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一个个垂头丧气……那些整日里惶惶不可终日、担心打开门被警察拷走的民营企业家……确定了这条消息的真实性后,当即抱头痛哭。”“这条消息”指的是( ) A.十四大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中国政府从此不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国有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38.“满街的列宁装和中山装也许就是那个时代特明显的时尚象征吧。”“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是( ) A.民国初年 B.抗日战争时期 C.建国初期 D.“文革”时期 39..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君”“先生”的称谓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男人的社会地位下降 B.西式称呼取代了传统称呼 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 40.1906年2月17日,《大公报》报道:“本月二十三日(阴历,阳历为16日)为电车初次开车卖票……该电车往来次数甚密,搭客甚多,道旁观者如堵。”这一新闻发生于( ) A.天津 B.上海 C.广州 D.北京 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1题, 20分) 4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帝国沦为西方列强共同支配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深,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辅佐秦始皇治国的李斯的经济思想,在其石刻当中,可以窥见一斑。琅琊刻石言:“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石门刻石云:“男乐其畴,女修其业, 答案 一. 选择题:1-5 BDCBB 6-10 BDABC 11-15 DDDCD 16-20 ADCCD 21-25 BADAD 26-30 DCABB 31-35 CABBC 36-40 BACDA 二. 问答题 (1) 自然经济。(2分)重农抑商(2分) (2) 洋纱的涌入(西方资本主义入侵或西方商品大量涌入)。(任答一点,4分) (3) 类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沿海地区;(4分) 特征:使用机器生产;雇用工人(关系);私人投资(任2点4分) (4) 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经济出现(任2点,共4分) 事各有序……” ——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1887年,他(严信原)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初创时,资本5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40台新式轧花机,雇用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到1897年,据9月21日《中外日报》称,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四 1872年8月,李鸿章饬令朱其昂筹办轮船招商事宜。朱其昂提出“由官设立商局招徕”。李鸿章也认为“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而听该商董自立条议,悦服从商,冀为中土开此风气,渐收利权”。 ——李侃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和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对待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基本态度(政策)。(4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文昌、睢宁等地手工纺织业破产的原因。(4分) (3) 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通久源机器轧花厂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这种性质的企业当时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这类型企业主要特征有哪些?(8分) (4) 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