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5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铜梁一中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人:张建 审题人:徐淑兰 第一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答案请涂在机读卡上。) 1. 有学者说:每一次人类文化的交流,都会带来一次文化发展的机遇。比如说,我们遇到了印度佛教就是一个很大的幸运。以下事例不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有 A.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 B. 程朱理学的创立 C. 吴道子创作《送子天王图》 D. 敦煌莫高窟的兴建 【答案】A 【解析】 “天人感应”说源自战国阴阳家的思想,而佛教传入始于东汉,故A项错误。而其他几项都是在佛教影晌下出现的,促进了我国哲学、艺术的发展。 2.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这一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提出君权神授,强调尊君 B. 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 C. 继承德治主张,强调民本思想 D. 形成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D项,宋明理学系统地阐述了天地万物和人的关系,其思想的严密性和内容的广泛性都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故D项正确。A项,西汉董仲舒提出了“君权神授”,该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B项,宋明理学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将儒家伦理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强化了儒家伦理的作用,使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重视,但是儒家伦理自西汉董仲舒提出以来便一直存在,并不能体现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错误。C项,该项表述在孔孟的思想中都有体现,不是儒学的新发展。故C项错误。 3.古代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书写工具的落后。下列哪项发明使读书人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学富五车”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竹简”是纸发明之前使用书写材料,“不用学习五大车的竹简”说明是纸发明,故A正确;其他发明不符合题意。 4. 古有两人吵架,一个曰“有没有天理!”,另一个驳:“你没有良心!”路过的先生向身边的学生说:“他们在讲道。”以此可判断先生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 A. 道法自然 B. 治世不一道 C. 兼爱非攻 D. “理”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道家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材料说的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是儒家思想。故选D。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宋明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注重气节、使命感和责任感。宋明理学虽然扼杀了人性,但是对培养民族性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5.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 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 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 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 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提到“俗而不俚,明白如话”,据所学知识可知,说明元曲通俗易懂,面向大众,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具有自然本色的风格,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故A正确,B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元曲自然本色的风格,而不是浪漫主义风格,排除D。 6.史载汉初曹参为相时,任官选用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而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这种施政思想符合 A. 儒家学说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道家学说 【答案】D 【解析】 材料“对追逐功名利禄之徒一概不用;省事节用,量刑从宽;对下属不苛察细过,虚怀自持”,符合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故选D;结合所学,西汉初年,采用黄老之学作为治国理念,故排除ABC。 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根据所学知识,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正是因为其适应了统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8.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了孔子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曲折沉浮,即不同历史时期,对孔子的态度,都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是为现实服务的。这是因为人们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历史中寻求合理的理论和史实依据,从这一角度出发“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据此A符合题意,B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B强调了历史让人通晓过去,后人从历史汲取经验教训,C强调历史的客观性。答案选A。 考点:史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方法论·史学客观性 9.与前代相比,宋代藏书家的人数大增,藏书数量最多者超过十万卷。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A. 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B. 造纸术的发明 C.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D. 印刷术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指南针的广泛使用与书籍数量大幅增加无关,故A项错误。造纸术的发明是在西汉时期,并且造纸术的发明与藏书家和藏书数量的增多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对外文化交流频繁与书籍数量大幅增加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提高了书籍印刷的效率,使书籍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并进而推动了藏书家和藏书数量的增加。故D项正确。 10.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本”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解题时紧扣时间信息“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导致小说出现,①正确;②明末清初思想出现也与商品经济发展有关,宋朝风俗画是商品经发展结果,故③正确;京剧出现也与经济有关,④ 正确, 故选A。 11.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据此可知,该篇文章的主旨是 A. 为阐发启蒙思想寻找历史渊源 B. 赞美罗马共和制的诸多优点 C. 研究不同政体产生的不同影响 D. 为法国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孟德斯鸠赞美罗马共和制度诸多优点,其目的是为阐发自己的思想主张寻找理论和实践依据,因此排除B,选择A;题干中只提及了罗马政体的优点,并没有涉及其他政体,也没有涉及不同影响,排除C;孟德斯鸠的启蒙思想确实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此题是考查孟德斯鸠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而不是影响,排除D。 12. 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 A. 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 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C. 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 D. 要勤于温习 【答案】C 【解析】 【详解】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提出“心是万物本源”,主张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C自主权;A是顾炎武思想;B和D是孔子思想主张。 13. 在参观中国某一古代思想家的纪念馆时,在大厅内有一副对联:“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由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 王阳明 B. 程颢 C. 朱熹 D. 董仲舒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穷理致知,传二程”结合所学可知,朱熹继承与以展了二程的思想,是理学的集大成者,C项正确;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程颢是二程之一,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都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BD项。 14.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 A. 提倡拜金主义,发展工商实业 B. 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 C. 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D. 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卓文君、武则天等人的行为都是与他们时代不相符的。是封建的纲常不允许的,农民起义等出都是封建统治者所不容的,这些也都是违背了三纲五常的,所以答案选择C项。A项是无关项,材料中并未体现。B项对材料理解不正确,不全面。“经世致用”是指关注社会现实,解决现实问题,是无关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 15.《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经济 B. 儒家民本思想 C. 手工业发达 D. 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 通过图表的观察可以看出古代的科技重在农业等实用的方面,根本原因是由于传统的自然经济作为基础决定的,服务于农业的需要,所以正确的是A项,B是思想文化因素,排除;C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结果,排除;D是政策因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点睛:要区分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简单说,根本原因是指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或者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原因。 就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来看,政治和文化根源于经济,自然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故容易判断选A。 16. 电影《邓稼先》以我国秘密研制原子弹为背景,讲述了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国家秘密研制原子弹、氢弹而无私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这体现出 ①老一辈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和自我牺牲精神 ②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③其成就促进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 ④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作为“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体现出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①②③④都正确,故答案为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新中国的科技••••••••••••••••邓稼先 17. 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某当选人物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此人取得成就的研究领域是 A. 食品流通领域 B. 空间技术领域 C. 农业科技领域 D. 文化教育领域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可知材料涉及的是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技术,研究领域就是农业领域,ABD三项排除,故C项正确。 18. 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 “载人航天工程” B. “双百”方针 C. “科教兴国”战略 D. “三个面向”方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此题也可使用排除法来作答。A和D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B出现于1956年。只有C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19.温家宝总理在《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中,高度评价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百花竞放、硕果累累、群星灿烂、人才辈出的光辉时代”,“经济的大繁荣往往会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 A.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B.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 C. 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D.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意大利最早出现文艺复兴且成就辉煌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A正确; 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属于人才因素,B错误;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是文化因素,C错误;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反对封建制度属于政治因素,D错误。 20.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 霍布斯的《利维坦》 B.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 薄伽丘的《十日谈》 D.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对, 霍布斯的《利维坦》代表早期启蒙思想;D不对,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标志宗教改革的开始,AD与文艺复兴没有直接关系;C不对,根据所学,文艺复兴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早期如《十日谈》等作品,虽然讴歌了人性,但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说的大多是男欢女爱,而作为生物种群的最高级动物,人类应该有更高的追求。随着运动的发展,文艺复兴也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就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作品,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描写、抒发、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据此本题B项说法正确。 考点:文艺复兴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 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方法小结】1)要准确记忆历史上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2)除准确记忆、区别不同人物的观点主张外,还能对其分析比较。3)要能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客观地全面地对人物进行评价。 21.2009年中国媒体评出了影响新中国的60位外国人,排在首位的是英国人牛顿。在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逸事,莫过于牛顿“苹果的故事”;最广为人知的科学家名言,是牛顿的“贝壳”。下列关于牛顿的贡献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的发现 B.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 C.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D. 人们根据牛顿运动三定律发现海王星,表明了科学的预见力和对实践的理论指导意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经典力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的成熟,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经典力学体系建立了一套实验观察与数学表达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海王星是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发现的,不是根据牛顿运动三定律发现,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22.“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 《唐璜》 B. 《巴黎圣母院》 C. 《人间喜剧》 D. 《西风颂》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璜》和《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AB排除;《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故C正确;《西风颂》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现实主义的特点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23.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A. 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 B. 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C. 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 D. 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塔歌图》是中国传统的文人水墨画,注重写意;《日出·印象》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其重点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作画情绪使然。故两者都注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故B正确;印象派绘画并不是准确客观地描绘物像,故A排除;现代主义文学艺术运用抽象夸张的手法,故C排除;印象派绘画注重光与色的明度差别,文人水墨画并没有此特征,故D排除。 24.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自问世以来便得到迅速发展,它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称为“第七艺术”。阅读下列图片,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一电影放映机是美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的 B. 图二作品是格里菲斯拍摄的,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C. 图二、图三都是著名的黑白无声商业影片 D. 图四是1927年拍摄的世界上第一部彩色有声电影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放映机是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故排除A;1895 年12 月28 日,卢米埃尔兄弟公开卖票放映电影,从这一天起,电影进入了默片时代,故排除B;1927年5月3日,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现华纳制片公司)拍摄并推出的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问世,而浮华世家是2007 年拍摄的,故应排除D。所以答案选C。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的发展 25.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海明威的《太阳照旧升起》 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④凡·高的《向日葵》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20 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并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批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迷茫,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揭露了法西斯德国的罪行,故①③正确;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创作于19世纪中期,时间不符,故②排除;梵高的《向日葵》是19世纪末的作品,故④排除。所以答案选A。 【点睛】“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是关键的时间信息。 26. 某清朝官员召见某学者时,指出:“法制为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轻易更改。”但该学者反驳指出:“祖先的遗法是叫我们管理他们遗留的土地与人民,如果土地被占领,人民成了西方列强的奴隶,那么祖先遗法又有什么用?”这组对话的时代背景是( ) A. 鸦片战争后,士人主张学习器物 B. 英法联军入侵后,士人主张鸦片合法化 C. 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主张建立共和制 D. 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了主张变法维新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的争执主要在于要不要变法,因此这是甲午战后士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故选D。因此从时间上判断,AB项错误,因为二者都是在甲午之后;C项错误,甲午战后知识分子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维新变法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议会政治。一方面希望通过改良可以实现富强,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革命保留清朝统治。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但是却起到了第一次思想启蒙的作用。 27. 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 ) A. 中体西用思潮 B. 维新思潮 C. 新文化运动 D. 马克思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干提供的时间信息和所学知识,这里指的是全盘西化的局限性导致中国近代传统思想文化体系的丧失。故选C。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着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偏激化的倾向。A项错误,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并未盲目学习外国;B项学习的西方的制度,但是对中国文化并未全盘否定;D项并未“盲从欧美之风”。 考点:新文化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特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主要通过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人民的思想。在运动中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反对传统文化。但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激看法。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等也需要掌握。 2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 A. 平均地权 B. 节制资本 C. 发展实业 D. 实行社会救济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反映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思想,其核心是平均地权,故A正确;节制资本属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发展实业和社会救济的内容,故C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学生应该熟练掌握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内容,从平均地权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9. 抗战时期,八路军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等,在当时被称为“土八路”。这一史实突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中的( ) A.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 人民战争的路线 D. “三三制”原则 【答案】C 【解析】 “地方抗日武装,有根据地的县大队、区小队、村民兵小组”说明依靠民众进行抗日,实际上是发动人民的战争路线,C正确;A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路线;B 属于国共合作抗日路线;D属于抗日根据地时期实行政治政策。 30.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材料的含义不包括 A. 中共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 B.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指导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D. 我们只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阐述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只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说法过于绝对,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第二卷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芝德即知识”(或“道德即知识”)。其涵义是,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正史也是美德,而这种美德的基础是能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他人与我之间关系的知识。勇敢也是美德,而理性的知识贯穿于勇敢之中,没有理性的知识,勇敢是无益的。节制也是美德,而节制离不开克制欲望、了解需求,严于律己的知识。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二:康德认为法律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普遍必然”使个人行为与普遍道德法则协调一致。所以,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法律与道德的不同在于:道德是内在的、自觉的,它推动人们应该这样行动;法律是外在的、强制的、它限制人们去做某事。法律的完善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康德希望建立一个在法律之下的个人与他人具有同样自由的统一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个理想制度不是通过直接的政治实践,而是通过道德的不断完善来实现。 ——摘自《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料丛书》 材料三: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徽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其背景如何?目的何在?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康德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材料三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 【答案】(1)①背景:希腊城邦道德沦丧,民主制度的弊端暴露无遗。 ②目的:重建人们道德观和价值观挽救衰败中的城邦制度。 (2)①同:康德和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道德的重要性。 异:A.苏格拉底强调人可以通过知识提高道德修养。 B.康德强调可以通过法律规范制约人的行为。 ②原因:A.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和发展; B.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 【解析】 【详解】(1)背景,据材料一“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道德沦丧、民主弊端等方面回答其背景。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重建道德观、挽救城邦制度等方面回答其目的。 (2)异同,依据材料二“法律是个人自由与他人自由共存的条件和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道德的重要性说明两者的相同点;从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手段回答两者的不同点。原因,据材料三“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因素、封建专制统治等方面回答17世纪的中国和18 世纪的法国都产生启蒙思想的共同原因。 32.(2017年新课标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表的演变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论题:钟表功能的多样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阐释:钟表最早的功能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科技的发展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来看,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钟表功能的变化还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解析】 【答案参考】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 首先根据材料中的“伽利略”、“原子物理技术”、“信息技术”,可以看到科技进步对钟表功能多样化的影响,然后联系有关史实来说明(如答案参考)。也可从“社会生活的需要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角度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如材料反映的“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等信息说明钟表功能的多样化也是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天文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现代物理学的成就·原子物理学;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名师点睛】观点评述题通常是给出材料或观点,选择一种观点或对某一观点从某一角度进行论证,属于开放型问答题。解答观点类历史题,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观点要明确。提炼观点也好,选择观点也好,判断观点也好,评价观点也好,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论证对象。第二要多角度有逻辑地论证。可以按对内、对外、主要、次要、材料、教材等顺序;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不同层次;也可以从事物本身的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方面进行;还可以从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但无论如何都应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体现思维的过程。第三史论结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即体现“历史”性,不管论据还是观点都应与“历史”有关,都应有具体的事件、人物或历史现象,抛开所提供的材料、抛开具体的历史知识乱发挥,是不可取的。第四语言表达要通顺准确、注意抓住关键、高度概括、层次分明并与主题一致。本题作为开放性试题更能反映其特点,论题根据材料提炼,没有事先设定。根据材料信息,本题提炼的信息有: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确定科技成果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的论题,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科技成果对钟表功能变化的作用以及联系所学,从科技革命对钟表功能的影响来论证。确定钟表功能多样化是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的,可以从表格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对钟表功能提出的多样化的要求来论证。也可综合以上内容,从上述两个方面提出论题并进行论证。 3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答案】(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解析】 (1)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等信息归纳得出,并联系所学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如受西方的影响等方面来回答。 (2)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来分析说明。给我们的启示可以根据这场改革的结果以及联系材料二对于改革的认识来说明。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中国的社会改革·晚清北京的街道改革 【名师点睛】对历史事件的启示类试题,往往是通过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进行概括论证,从而“以史为鉴”、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现实问题。本题关于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启示,就是借助对清末街道管理改革的反思,加深考生对改革复杂性的全面理解,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突出“以史为鉴”的学科特点。从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遭遇的困难,可以得出对于改革困难性和复杂性的多方面的认识,从而对于认识评价当前中国的改革以及改革实践措施均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