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2第9单元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模块2第9单元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学案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 一个主题: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第21讲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 资本主义的“梦魇”与“重生”——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2)重要原因: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激化了供给和需求的矛盾。‎ ‎(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分期付款活动造成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2.表现 ‎(1)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 ‎(2)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 ‎3.特点: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4.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不断发生,法西斯分子乘机造势,扩大政治影响。‎ ‎(2)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3)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5.对策 ‎(1)措施: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教材补遗] 胡佛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 ‎ 前期:大幅度提高关税,大打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后期: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投资。‎ ‎(2)结果:经济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3)社会政治:资本主义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经济危机发生后,他们对中国的争夺更为激烈。在对华争夺战中,美国先后与国民政府订立两项借款合同,1931年的美麦借款规定:“中国向美国粮市平价委员会购买美麦粉45万吨。”美麦连本带息,高出当时国产麦市价的30%以上。 日本更是充当了侵华的急先锋,不仅武装占领东北、控制华北,而且鼓吹所谓的“中日经济提携”,掠夺中国的资源,提出“工业日本,农业中国”的口号,企图变中国为其原料供应地,后来更是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汪效驷《1929-1933年世界经济 危机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二、罗斯福新政 ‎1.措施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可以用“3R”来概括,即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 ‎)、改革(Reform)。救济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经济状况。具体内容如下 措施 内容 作用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克服金融危机 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加强证券监管 恢复了金融秩序,恢复了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恢复工农业生产 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制定各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促进了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加强救济和兴办公共工程 成立救济署,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 增加了就业 保护劳工权利 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长工时 缓和了劳资矛盾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签署“社会保险法”,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有助于社会稳定 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改革,只能暂时缓解经济危机,新政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影响 ‎(1)直接影响: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使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3)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并影响到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 ‎“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史料一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一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一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很困苦,二是工人大量失业。‎ ‎[试答] 直接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史料二 胡佛在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中声称:“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但他还是在1930年5月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大幅度提高887种商品的关税,1931年底对25个国家采取报复性措施。‎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思考] 面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美国在危机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结果如何?‎ ‎[解读] 史料二前后两部分说明胡佛面对危机的两种不同的态度。‎ ‎[试答] 措施:前期坚持“自由主义”政策,后期批准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结果:使美国经济危机更加严重,而且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 辩证认识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一方面表现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机制调整的过程中,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信号。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政府放弃了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启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2)经济大危机改变了美国人的观念,强化了家庭意识,使美国向着福利国家迈进。‎ ‎(3)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平民大量失业,造成人们的消费、购买能力下降,却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诸如美国电影业、广播业、图书报刊等文化产业的发展。“米老鼠”“唐老鸭”等非成年人角色备受欢迎,恰恰是经济危机下人们逃避现实、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体现。‎ ‎►探究2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和启示 史料一 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罗斯福政府……雇佣了至少600万无业人口,将他们投入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后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史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思考]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解读] 史料一、二表明罗斯福新政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试答] 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新的发展。‎ 实质: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有力地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 对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及新启示 新认识 新的理论 放弃了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思路 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在美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新启示 金融稳定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 就业保障 ‎“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政府职能 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 国际合作 积极谋求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 以唯物史观客观地认识罗斯福新政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 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解析:本题以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先找出材料观点,如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融合的结果,若采用此观点,在论证时重点要举出在经济危机期间,罗斯福如何借鉴苏联做法的相关史实。‎ 答案:观点: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融合的结果。‎ 论述:观点正确。‎ 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大危机,资本主义自由放任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当时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某些做法,因而具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融合”的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 客观认识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1)新政中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的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不断上升播下了种子,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滞胀”埋下了隐患。‎ ‎(2)新政大大扩张了联邦政府的权力,许多立法后来被联邦最高法院宣布为违宪。‎ ‎(3)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民主政治。原因在于新政期间,为了有效进行经济干预,总统权力急剧扩张,打破了美国三权分立下权力制衡的框架。‎ ‎(4)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 但在政治上罗斯福多被攻击为“独裁者”“专制者”,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干预政策对美国民主政治的削弱。‎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  )‎ 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 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 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 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 A [根据“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可知,单纯的社会救济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及失业带来的其他问题,客观上说明了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A项正确; 罗斯福总统通过多次炉边谈话赢得了民众的支持,B项错误;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无奈,并非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 ‎2.(2019·菏泽一模)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扩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  )‎ 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 C.各国普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 A [题干中的信息描述的是经济大危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美国生产的盲目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引发经济大危机,当时美国总统胡佛固守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以致危机迟迟得不到化解,故选A项;经济危机造成大批的劳动力失业,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问题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无关,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 ‎3.(2019·天津河东区一模)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解决经济大危机:过剩与秩序,过剩与价格,信用与保障,温饱、就业与保障。这四个方面所解决的问题对应最恰当的是(  )‎ A.农业危机 工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B.工业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C.民生危机 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工业危机 D.农业危机 金融危机 民生危机 工业危机 B [根据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我们不难得知,工业生产陷入生产相对过剩和恶性竞争的现状,农业生产出现产量相对过剩和价格严重偏低的状况,金融企业的信用与保障宣告破产,民生方面失业严重、基本的社会保障不到位,故选B项;农业并不存在秩序失衡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生领域并不存在过剩问题,排除C项;民生问题同样并不存在信用问题,排除D项。]‎ ‎4.(2019·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一模)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 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 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 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 C [由材料“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可知政府出资鼓励人民参加各类工作,是以工代赈的思想,故选C项;“实现了充分就业”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该政策并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非新政的可行性,排除D项。]‎ ‎ 从大发展到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政策 ‎1.背景: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盛行。‎ ‎2.方式 ‎(1)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2)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3)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3.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各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发展出一种“混合经济”。‎ ‎“滞胀”‎ ‎“滞胀”指经济发展停滞和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用以概括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现象时的专门术语。经济“滞胀”的新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出现和存在。‎ 二、建立“福利国家”——社会保障 ‎1.目的: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 ‎3.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年经济危机后受挫但仍继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缩小规模。‎ ‎4.评价 ‎(1)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对社会稳定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助长了部分人的惰性,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福利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的民主与公正,保证人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它力图拉起一张社会保障的大网,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可以生活下去,同时又搭起一架社会进步的阶梯,为人们提供向上进阶的可能。从本质上说,福利国家政策是由国家主持的实现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它主要通过抽肥补瘦的方式来实现。‎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三、第三产业兴起——经济结构 ‎1.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3.作用 ‎(1)改造传统的工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2)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3)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在国家干预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达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业在内的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机器制造等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产业结构的改变带动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农业人口和传统的体力劳动者减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非体力劳动者人数在就业人口中占第一位。‎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四、“新经济”出现——增长模式 ‎1.定义:它是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以规模收益递增为特征、以享受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外部性为条件、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而存在的经济形态。‎ ‎2.背景: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3.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4.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素养提升·融会贯通]‎ ‎►探究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20世纪60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1949年1月5日,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思考]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理论依据。‎ ‎[解读] 史料一体现了英、法、美三国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如英国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积极推进全民教育事业等。‎ ‎[试答] 特点: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通过国有化、大规模投资科研和教育事业等方式大力干预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 史料二 1973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恩斯的办法……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又会降低经济增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经济危机。面对这种病症,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 ‎——高德步等《世界经济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政府的解决办法。‎ ‎[解读] 史料二表明凯恩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 ‎[试答] “病症”:“滞胀”。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方式及实质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发达国家把铁路、电力等投资数额大、见效慢、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③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也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探究2 “社会减震器”——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史料一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 ‎——《世界经济通史》‎ ‎[思考] 1933年5月美国通过《紧急救济法令》的背景是什么?概括史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措施。‎ ‎[解读] 史料一反映了罗斯福政府采取立法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试答] 背景: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就任总统。‎ 措施:实施失业救济;推行社会保险制度;调节财富分配;加强社会立法。‎ 史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必然与经济发展的效率发生矛盾,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负担,‎ 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产品竞争能力不强,中产阶级日益削弱,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思考]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所实行的社会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解读] 二战后,西方国家纷纷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这一制度在缓和社会矛盾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史料二中“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国家收入增长缓慢”反映出福利政策造成国家负担过重,人民劳动积极性减退等不良影响。‎ ‎[试答] 积极影响:改善人民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消极影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人民进取心减退。‎ ‎ 对福利制度的评价 ‎(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在消除社会不公,保障人民基本生存条件,促进社会民主和公正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扩大了社会消费,刺激了社会需求和经济增长。‎ ‎(2)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发达国家出现新的问题。首先是巨额公共开支加重了财政负担,引起巨额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其次是劳动积极性下降,生产增长率降低,导致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现经济结构危机,失业率上升。再次是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都不堪承受,造成企业后劲不足,设备改造缓慢,经济效益下降。最后是引起人才外流、人口老龄化,中间阶层日渐削弱等问题。‎ 以家国情怀认识福利国家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22.0‎ ‎2.6‎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 要求: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上面材料论证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论证②的合理性。‎ 解析:由图表可知,法国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比美国大,即法国社会福利水平较高,对于穷人比较有利,所以①有合理性;但是由于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所以富人的税收负担比较重。‎ 答案:①的合理性:从表中美国与法国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来看,法国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几乎是美国的2倍,法国的穷人所享受的福利水平比美国高。‎ ‎②的合理性:从表中1995-2005年美国与法国GDP年均增长速度来看,法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落后于美国,这就意味着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之所以出现这一差异是因为福利国家的对象主要倾向于低收入阶层、失业者、老弱病残或丧失劳动能力者,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干预形式。‎ ‎  福利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1)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现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正义的思想,‎ 反映了人的生存机会的平等,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2)“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改革调整三个阶段,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每个阶段的特点不尽相同。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福利国家”制度逐渐由幼稚走向成熟。‎ ‎(3)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福利制度对保障人民基本需求、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福利制度进行比较借鉴,可以为我国福利制度改革提供经验教训。‎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2019·百校联盟联考)二战后,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但大多数由政府新建立的公司来经营这些企业。如钢铁企业就全部由政府持股组建的“大不列颠钢铁公司”接管,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这反映出二战后英国(  )‎ A.遏制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 C.确立了公有制主导地位 D.逐步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 [根据材料“英国实施国有化的程序各不相同……原有的股东得到政府特别发行的债券作为补偿”,可知二战后英国通过国有化来干预经济,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但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故选B项,排除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说明国有化等措施不可能遏制经济危机的发生,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主导,而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排除C项。]‎ ‎2.(2019·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一模)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法国率先提出“尤里卡计划”,与欧洲国家合作开展高科技项目的研究,要在高科技领域赶上美国和日本。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系列与美国的“波音”飞机展开竞争。据此可知(  )‎ A.美法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形成 B.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 C.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D.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 B [题干述及了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飞机可以与美国展开竞争,再联系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这反映了在科技发展基础之上,法国成为强国,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应该是美、日、西欧,而不是美、法、日,排除A项;题干无法体现法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模式,排除C项;题干没有述及法国的防务和工业体系,排除D项。]‎ ‎3.(2019·南通二模)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A [“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福利支出,故选A项;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社会保障,排除B项;“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体现了政府的责任,排除C项;缩减福利规模不会扩大政府职能,排除D项。]‎ ‎4.(2019·青岛一模)下表是1960年与1980年世界范围产业结构发展概况对比。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国家类别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1960年 ‎1980年 ‎33个低收入国家 ‎50‎ ‎56‎ ‎18‎ ‎25‎ ‎32‎ ‎19‎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24‎ ‎15‎ ‎30‎ ‎40‎ ‎46‎ ‎45‎ ‎19个发达国家 ‎6‎ ‎4‎ ‎40‎ ‎34‎ ‎54‎ ‎62‎ A.第三产业的兴旺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B.战后世界的工业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C.世界各国农业生产普遍呈现出衰退趋势 D.发达国家经济出现第二个“黄金时期”‎ A [通过表格内容可知,到1980年,19个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占到了62%,而在33个低收入国家中,第三产业只占到了19%,可知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故选A项;表格主要反映三种不同类别的国家中,农业、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占比问题,没有体现战后世界的工业发展速度快慢问题,排除B项;1960-1980年,在农业占比方面,33个低收入国家呈现上升趋势,排除C项;通过表格可知,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无法反映出其经济发展是否是“黄金时期”,排除D项。]‎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还原历史情景 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 ‎ (2019·全国Ⅲ卷·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明立意:本题从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切入,主要考查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1倍”“国有化”。‎ 理思路:解答本题,一是正确分析法国经济恶化的原因,二是准确理解国有化措施体现的政策特征。在此基础上经分析可知答案为A项。‎ 练点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斯大林模式”‎ ‎(2015·山东卷·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最严重的打击,使美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确立了斯大林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故选A项。]‎ 练点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6·海南卷·23)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1950年 ‎1970年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 ‎26.0‎ ‎31.7‎ ‎42.3‎ ‎3.6‎ ‎43.0‎ ‎48.4‎ 联邦德国 ‎10.7‎ ‎49.7‎ ‎39.6‎ ‎3.3‎ ‎51.7‎ ‎45.0‎ 上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A [1950—1970年是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阅读表格可知,与1950年相比,1970年美国、日本和联邦德国的农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下降,服务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显著上升,这说明三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故选A项。]‎ 练点3: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 ‎(2015·全国Ⅰ卷·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分别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 挖掘历史题源 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 ‎ (2018·全国Ⅲ卷·34)1929—1931年美国部分 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 时间 类别   ‎ ‎1929—1930年 ‎1930—1931年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明立意:本题从美国部分行业工人的工资变化切入,考查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抓关键:“-12.3→-19.1”“-6.6→-18.3”“-7.2→-11.3”‎ 理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两方面,一是题干表格中时间的变化,即从1929-1930年到1930-1931年,此时经济危机在日益严重;二是表格中工资数的变化(从左向右看)。在此基础上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项。‎ 练点4: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2015·海南卷·19)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增强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属于这类措施的是(  )‎ A.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 B.把进口物品平均关税率从40%提高至47%‎ C.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D.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 D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开拓国际市场。保持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某种平衡是调整农业的措施,与题目不符,故A项错误;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要是抵御外来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废止不公平竞争惯例使各产业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是恢复工业的措施,故C项错误;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发,故D项正确。]‎ 练点5: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 ‎(2014·海南卷·20)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A [题干材料“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说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虽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只有少数企业的工人才可以领取养老金和享受带薪休假,说明当时美国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故A项正确;题干“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说明科技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作用,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以前,供给与需求已经出现了矛盾,故C项错误;“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才开始实施,故D项错误。]‎ ‎[新题快递·自我评估]‎ ‎1.(2019·南昌一模)1929-1932年德国失业人数和纳粹党人数变化表(单位:万)‎ 年份 ‎1929年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失业人数 ‎130‎ ‎300‎ ‎435‎ ‎600‎ 纳粹党人数 ‎15‎ ‎30‎ ‎100‎ ‎140‎ 根据上列表格,可知纳粹党(  )‎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倾向 B.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 C.因经济危机加剧而发展 D.极具欺骗性、煽动性 C [根据时间“1929-1932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结合表格信息,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呈正相关,由此可知经济危机导致失业人数上升,推动了纳粹党的发展,故选C项;纳粹属于法西斯,并非社会主义革命政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因经济危机失业人数与纳粹党人数的关系,并不能表明纳粹植根于普通人民群众,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纳粹党的欺骗与煽动性宣传,排除D项。]‎ ‎2.(2019·广西名校联考)胡佛总统多次强调应由私人慈善机构解决失业救济问题,为此他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1931年12月8日,胡佛在第三个年度国情咨文中说:“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这一观点体现的原则是(  )‎ A.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 B.竞争和经营的自由化 C.重商主义和殖民主义 D.无政府主义的方法论 B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倡导的争取民权的原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应该最少最少地介入……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可知胡佛倡导自由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自由主义而非重商主义,更未涉及殖民主义,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3.(2019·广州一模)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 A.维护美元霸权 B.防止通货膨胀 C.提升外贸竞争力 D.缓和劳资矛盾 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罗斯福金融改革中,废除金本位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在于通过刺激出口、提升经济竞争力来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项;美元霸权地位的确立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 排除A项;废除金本位制度目的在于缓解经济危机的影响,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排除B项;题干涉及的是罗斯福新政中“废除金本位制度”的内容,与劳资矛盾无关,排除D项。]‎ ‎4.(2019·蚌埠一模)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该说法的依据是(  )‎ 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 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 A [根据材料“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可知,罗斯福新政大大加强了联邦政府在国家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实现了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大规模干预,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并没有破坏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排除B项;材料中所称赞的是罗斯福总统对总统作用的应用而非新政本身的成功性,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对自由放任政策的相关提及,排除D项。]‎ ‎5.(2019·吉林三模)下表内容呈现的是1977年六个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由此可知(  )‎ 邮政 电站 煤炭工业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英国 ‎100‎ ‎100‎ ‎100‎ ‎100‎ ‎75‎ 加拿大 ‎100‎ ‎100‎ 私有 ‎75‎ ‎75‎ 法国 ‎100‎ ‎100‎ ‎100‎ ‎100‎ ‎75‎ 联邦德国 ‎100‎ ‎75‎ ‎50‎ ‎100‎ ‎100‎ 日本 ‎100‎ 私有 私有 ‎75‎ ‎25‎ 美国 ‎100‎ ‎25‎ 私有 ‎25‎ 私有 A.发达国家开始仿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尤以英、法两国最快 C.六国普遍采取了混合经济以渡过经济困难 D.发达国家依然在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 [题干表格表明这六个国家中,绝大多数部门是国有部门,可见这些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仍较强烈,故选D项;表中六国仍是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仿效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 “国有经济比重”不能体现发展快慢的信息,排除B项;表中信息显示出这六个国家中,多数国家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没有体现混合经济的作用,排除C项。]‎ ‎6.(2019·唐山二模)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 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 D.基本解决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C [根据材料“认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可知,供给学派主张发展生产力,因而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故选C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所以A、B两项错误;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能根除,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