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专题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专题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分层作业 人民版必修2

课时分层作业(八)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 我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生产线 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大跃进”改变经济落后局面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B [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但与图片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大跃进”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2.下面漫画题为《快乐的竞赛——加油,追上来了》,生动地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该漫画的寓意是(  ) ‎ ‎【导学号:97372034】‎ A.“大跃进”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B.人民对“一五”计划的建设热情高涨 C.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D.工农业竞赛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指1949年到1956年,A、C两项发生在1958年,时间不符;材料是劳动竞赛而非社会主义改造,故排除D项;“一五”计划是从1953年到1957年,它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B项。]‎ ‎3.下表是中国某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该表中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个体手工业 - 6 -‎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A.1956年;1978年 B.1953年;1956年 C.1966年;1976年 D.1952年;1978年 B [本题为表格材料型选择题,解题关键在于准确识读表格中的数字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由表中全民、集体、公私合营与私营、个体手工业等所占比例的情况可以看出这是在三大改造期间的变化,而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是1953—1956年,故选B项。]‎ ‎4.右图为华君武、朱会然创作的宣传画《大豆过江》,图中的题诗为:“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该作品描述的是中国哪一阶段的历史(  )‎ A.20世纪50年代初期 B.20世纪50年代末期 C.20世纪60年代末期 D.20世纪70年代末期 B [该宣传画反映的是“大跃进”中虚报粮食产量的浮夸风。20世纪50年代初期“大跃进”还未开始,故A项错误;“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故B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末期“大跃进”已经出现,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期“大跃进”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5.1958年一则新闻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以上信息(  ) ‎ ‎【导学号:97372035】‎ 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 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 D.这是“大跃进”,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 D [根据题干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错误,题中反映的现象为“大跃进”,不是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B、C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题干中反映的是“大跃进”中的浮夸风现象,故D项正确。]‎ ‎6.下图所示是某杂志创刊号的封面,反映了当时盛行浮夸风的社会现象。该杂志创刊号最有可能出版于(  )‎ - 6 -‎ A.解放战争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时期盛行浮夸风,故B项正确。]‎ ‎7.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 ‎ ‎【导学号:97372036】‎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1958年“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故选C项。]‎ ‎8.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国产解放牌载货汽车出厂,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的取得是由于(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B.中共八大方针的指导 C.“大跃进”的开展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于1953—1957年;中共八大于1956年9月召开;“大跃进”的开展是在1958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A项符合题意。]‎ ‎[冲A挑战练]‎ ‎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这反映了(  )‎ A.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 B.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 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D.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 C [结合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国际环境,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中国周边战争不断,‎ - 6 -‎ 将民用企业和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东北地区是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故B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刚开始,工业体系不可能完善,故A项错误;C项属于经济安全;D项属于工业方面,均不符合题意。]‎ ‎10.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 A.企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 B.企业管理的加强 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 C [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转变,即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选C项。A、B两项不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影响, 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 ‎11.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失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党深信,只要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动员六亿多人民力争上游,我们一定能够高速度地进行建设,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 ‎——‎1958年5月29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1957—1965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1957年 ‎1960年 ‎1962年 ‎1965年 钢产量 ‎535‎ ‎1 866‎ ‎667‎ ‎1 223‎ 粮食产量 ‎3 900‎ ‎2 870‎ ‎3 200‎ ‎3 891‎ ‎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到过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总之,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体现的心态。结合1956—1957年的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计量化的方法是史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观察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所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作用。‎ - 6 -‎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鼓足六亿多人民的干劲”“一定能够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富强的国家之一”等信息和材料语气可回答心态,迁移所学知识不难解答其主要因素。第(2)问,关键是要细致观察材料中数据的变化,然后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是“主要原因”。第(3)问,要注意提问要求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不能脱离材料漫无边际作答,注意适度迁移所学知识。抓住“物质技术基础”“骨干力量”“工作经验”等信息不难概括。‎ ‎【答案】 (1)心态:乐观自信;急于求成。‎ 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缺乏建设经验。‎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3)奠定物质基础;培养骨干力量;积累建设经验;提供深刻教训。‎ ‎12.每个时代的中国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 ‎——百姓俗语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7月,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底,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材料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 ‎——某历史时期的宣传口号 材料四 命题的维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 历史的维度: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 本质的维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实践的维度:实现中国梦要坚持和遵循“三个必须”‎ 世界的维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 ‎——‎2014年7月14日《北京日报》曲青山 ‎《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时期哪些人的梦想?与这一梦想相对应的是什么经济形态?‎ - 6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时期中国人的什么梦想?这一梦想的问题在哪里?‎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梦的内涵。不同时期,不同的中国梦说明了什么?‎ ‎【解析】 第(1)问,从俗语的内容和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中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主要成就来回答相应部门;从“一五”计划的成就中总结其意义。第(3)问,根据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等关键信息,可以归纳为“大跃进”运动时期人们迫切改变落后现状的心情;其“梦想的问题”可以从夸大主观能动性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方面归纳。第(4)问的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形象表达”“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梦想”“是人民的梦”“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从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民众是主体等角度归纳。‎ ‎【答案】 (1)时期及人物:中国古代和近代农民的梦想。形态:小农经济。‎ ‎(2)部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意义: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3)时期及梦想:“大跃进”时期(或说50年中后期)快速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实现共产主义的梦想。‎ 问题: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4)内涵:民族复兴、人民安居乐业、世界和平与发展。‎ 说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决定了中国梦内涵的不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中国梦具有统一性和继承性。(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 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