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安徽省池州市东至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砦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表中的思想主张均出自先秦典籍,其中所表达的共同思想是 A.尊祖敬宗 B.人定胜天 C.以德治国 D.天人合一 ‎2.汉武帝推行的文教政策主要有:设立五经博士,罢诸子博土;办太学,一律由五经博土教授太学生员,经学为太学的教学内容;树立重师法和家法太学的教学风气,士子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任官。这些政策的主要影响是 A.完全改变了血缘政治的陈规 B.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专业人才 C.极大提高了儒学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儒学在各郡县的勃兴 ‎3中国古代社会是以伦理为本位的社会,对固有“伦理”加以引申和标新立异被称为“伦理异化”,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历史现象。为异化伦理进行理论辩护的,历代大有其人:如西汉董仲舒采用神学论证方式;宋朝朱熹采用哲学论证方式。他们为异化伦理进行理论辩护的根本目的是 A.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 B.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C.创新前代伦理学内容 D.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 ‎4. 萧萐父教授认为“从17世纪以来中国的文化变动中可以探得古老中国文化向近代转化的·源头活水”。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明清之际 A.西学东渐已渐成风气 B.资本主义萌芽业已出现 C.君主专制在日益强化 D.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5.下图为我国古代两项科技成就的图示,对其评价正确的是 A.都代表了古代天文学的最高成就 B.都与月亮的圆缺存在密切的联系 C.都对农业生产的安排有指导作用 D.都得到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重视 ‎6.在宋朝,东京开封有一位著名的艺人张山人创制诙谐滑稽意含讽刺的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民间伎艺中有“合生”,指艺人根据他人临时出的题目,当场作诗,以博求酬劳的一种伎艺;还出现了以创作为职业来获取生计的文人群体“书会”,以上史实反映出,在宋朝 A.诗词深受广大市民阶层欢迎 B.民间文学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 D.民间艺人生活水平十分困苦 ‎7.李白曾以浪漫主义的诗句称赞一位书法家在创作时:“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怳怳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这位书法家的书体应是下图中的 ‎8.魏源以林则徐的《四洲志》为基础,编写成《海国图志第50卷。此后,他不断收集新资料,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全书达到100卷。这表明魏源 A,堪称清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关注时事变化并重视吸纳新知识 C.竭力实现林则徐当初编书计划 D.希望《海国图志》成为鸿篇巨制 ‎9.早期维新派认为:中国自古就有民权之说,在尧舜三代人人有自主之权,虽然其事不及今日西方昌明,但在《尚书》等古史中记载得很清楚,“何可目自主之理为怪妄,而谓出自外国之教之书哉?”这一主张旨在 A.说明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 B.强调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C.提高国人对民权的认同感 D.减少开展维新变法的阻力 ‎10.1919年4月,北大钱玄同、胡适等联名向国语大会提交《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 大会议决通过。1920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发布《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训令,批准了这一议案,并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该议案的颁布表明 A.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北洋政府的文化政策 B.北洋政府支持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C标点符号的使用在全国得到了推广普及 D.浙式标点符号由个人提倡走向国家推行 ‎11.在近代,梁启超最早介绍马克思,1902年他撰文指出“社会主义其必将磅礴于二十世纪”,首次将马克恩介绍给国人:1907年资产阶级自由派张继等人对马克思的学说进行过正面的介绍;1912年孙中山曾在演讲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宣传介绍说明 A.近代知识界已经普遍接受了马克思的学说 B.马克思学说对辛亥革命具有指导作用 C.资产阶级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影响力 D.马克思学说使当时思想界出现了分化 ‎12.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对如何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提出了具体办法:一曰限田: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积。二曰授田:就是由国家授田给农民。三曰贷田:就是将新移民区域土地,由国家收买,长期贷给农民。这些办法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B.使农民无偿获得了土地权 C.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地位 D.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13.毛泽东说:“中国军队的近代化,我看可以分作三个阶段。第一代是清朝末年搞的新军。这个新军和孙中山建立的革命党完成了推翻清朝的任务。第二代是黄埔军。它曾经是一个革命军,革了前面所说的那个军队的命。现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第三代,前身是红军。”毛泽东的论述 A.分析了中国近代军队间前后继承的关系 B.大致勾勒出军队在近代演进的基本脉络 C.肯定了新军和黄埔军推翻君主制的作用 D.厘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旧军阀的区别 ‎4.习近平指出:邓小平“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据此推断,邓小平的“新境界”、“新的科学水平”最主要在于 A.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B.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解决了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 D.设计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5.《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被称为新中国最早的科技发展宏伟蓝图。这一规划提出了国家建设所需要的重要科技研究任务共57项和616个中心课题,其中12项重点项目包含有当时世界前沿科技课题、关系我国重工业建设的重大科技问题等。以下新中国的科技成果属于这一规划内容的是 A.银河一1号计算机研制成功 B.导弹和原子弹研制成功 C.杂交水稻南优2号培育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6.历史学界开展百家争鸣最有名的例子是有关历史分期问题的争论。范文澜主张“西周封建说”,在《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中坚持他的分期主张;郭沫若主张“战国封建说”,并组织学者编撰《中国史稿》贯彻自己的分期主张。这表明历史学界的“百家争鸣”‎ A.能促进学者深入思考,推动历史学研究 B.使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有了科学论断 C.导致历史学者争论不休,人为产生矛盾 D.给中国历史研究带来了全面繁荣景象 ‎17.下图所示内容可以用于说明我国 A.国民教育体系得到了完善 B.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 C.基础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效 D.九年义务教育已完全普及 ‎18.在古希腊,人们试图通过哲学、历史、艺术、音乐教育来体现对人的关怀。他们认为,教育是可以塑造人性的。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节奏与和谐进入了人的灵魂深处,它们同灵魂融为一体,赋予人以美德,使他们成为有教养的人。”这说明,在古希腊 A.人们普遍重视教育的作用 B.教育中蕴含人文主义精神 C.知识即美德是社会的共识 D.教育深受宗教观念的影响 ‎19.但丁的《神曲》认为“爱”是统摄宇宙的动力,也是组成世界的经纬,在诗篇的结尾,他庄严地写道:“我看见宇宙纷散的纸张,都被爱合订为一册”,全诗以“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结束,《神曲》对“爱”的礼赞,本质上反映出但丁 A.批判罗马教会的禁欲主义 B.号召向封建统洽者宣战 C.追求自由幸福的美好情感 D.歌咏资产阶级人文精神 ‎20.有学者指出:18世纪启蒙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亚当·斯密和康德等,他们相互之间争论不休,互相攻击,但是“他们是一家人,随时可以团结起来,支持他们共同的事业。”“他们共同的事业”应是 A.探寻建立理性社会的途径 B.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 C.倡导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 D.废除罗马教皇的天主教会 ‎21.近代以来,牛顿的力学把天上和地上所有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的运动统一起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联系起来……等等。这样的科学事实说明,近代物理学 A.为三次工业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而进步 C.在发展中呈现出连续性和综合性 D.与希科学实验的成果存在密切联系 ‎22.下图是美国三大产业发展示意图,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在美国 A,“三大产业”都得到平衡发展 B.经济增长完全依赖“三大产业 C.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正方兴未艾 D.建筑业发展导致经济出现动荡 ‎23.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特征是流派纷呈,形态各异,如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法国的“无边现实主义”,美国的新现实主义,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等。导致这一文学特征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文学的影响 B.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不断创新 C.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日益加剧 D.世界政治经济向多元化发展 ‎24.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淋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把变幻不定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水恒图像。以下名画中具有这一艺术特征的是 ‎25.有学者指出:“尽管好莱坞电影依赖其强势力量正在继续将全世界变成美国电影的超级市场,但近年 来欧洲艺术电影的坚守,日本新电影的崛起,伊朗电影的独树一帜,韩国电影的本土追求……,都对好莱坞电影帝国提出了挑战。”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B.各国对民族电影的高度重视 C.美国好莱坞电影质量的下降 D.新的科技对各国电影的促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特点是在封建社会初创的秦汉时期形成的,从建立与巩固新的封建秩序出发,要求科学技术直接为发展生产服务就成为必然的事,因此它更多地具有实用性的色彩。同时,由于在延续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与主体,它对科学技术能提供的经验往往是片断而零星的,不可能有其系统性,这样,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当然多数也就只能是经验性的;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条件下,为科学实验与观测所提供的仪器设备既有限又简陋,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受到限制,对其本质的揭示只能停留在描述阶段。当然,我国古代的有些学科,像医学、数学、农学、天文学也有其独特体系,中医、中药学以四阳五行说为主导,包含八纲辩证、六经分证等一系列理论成果;数学形数结合表现出的严密细致的推理论证;以及农学中天、地、人三者统一并强调人的作用的基本理论等都是例证。‎ 孙亚娟《浅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 材料二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出现重大调整,由以欧美为中心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加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特別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科技创新力量对比悄然发生变化,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从2001年到2011年,美国研发投入占全球比重由37%下降到30%,欧洲从26%下降到22%。虽然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目前在科技创新上仍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但优势正逐渐縮小,中国、即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已成为科技创断的活化地带,在全球科技创新“蛋糕”中所占份额持续增长,对世界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也快速上升。‎ 白春礼《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因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科技创新格局发展的趋势,并指出其出现的背景。(6分)‎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对科技发展的认识。(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汉代是中国帝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定型的时期,也是孝道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它建立了以孝为核心的社会统治秩序,它把孝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随着懦家思想体系独尊地位的确立,孝道对于维护君主权威、稳定社会等级秩序的价值更加凸显,“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渐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到宋元明清时期,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正統思想,理学家认为孝道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伦理属性,儿子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不可违抗的,与此同时孝道的专一性、绝对性、约束性进一步增强,对父母无条件顺从成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儿子不可不孝”成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进一步沦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在实践上走向极端化、愚昧化。‎ 材料二 近代社会,尤其到了晚清明初,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加快,西方文化的渐渐侵入,民主,自由的思想开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文化先驱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自然人性的角度来揭露封建孝文化的专制性、绝对性,并且使孝文化融入时代的内涵。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受到严厉批判的传统孝文化开始洗去尘封多年的封建专制性,转而向新型孝文化发展。在此引导下人们的时代意识、社会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人冲破家庭的牢笼和羁綽,站在时代前列,以天下和社会为己任,为民族尽其大孝。比如,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都曾以儒家忠孝道德作为动员、团结民众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武器。‎ 以上材料均选自李翔《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变迁及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化”在不同时期呈现的不同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化”在近代发生变迁的主要原因。(8分)‎ ‎(3)综合以上材料,简析传统孝道文化在当今的价值。(4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伐的风气。”历史上杰出的文艺作品总是时代的镜子。列宁曾把列夫·托尔斯泰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恩格斯也称赞巴尔扎克的作品“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伟大的文艺作品不但深刻反映时代,也引导时代前进。《马赛曲》,《国际歌》的历史功用已为大家所公认。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鼓舞无数的革命者去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壮丽事业而英勇奋斗。这都是人所共见的。鲁迅曾经说,文学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 张炯《牢记文学艺术的真谛》‎ 根据材料概括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中国历史或者世界历史有关史实加以论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池州市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 D【解析】从材料中的“道法自然”“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与四时合其序”可知都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不是共同思想的表现。‎ ‎2. C【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培养了各类人才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意不符,这一文教政策主要在太学实行,儒学在郡县 的勃兴与史实不符。通过这些政策,明显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因此C项正确。‎ ‎3. 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朱熹以理学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D项正确。其他选项均与史实和材料信息不符。‎ ‎4. 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古老中国文化向近代转化”,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思想,故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C项和D项都不是新思想产生的源头。‎ ‎5. C【解析】A项缺少历史依据;B项知识性错误,与月亮圆缺没有密切关系;D项言过其实,该三项均排除。古代的24节气可以根据节气变化安排农业生产,郭守敬的《授时历》的含义为敬授民时,故都和农业生产联系密切,对农耕播种等具有指导作用,C项正确。‎ ‎6. C【解析】材料中的艺人张山人、伎艺中有“合生”、文人群体“书会”都是通过作品或表演谋求生计,说明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A项仅仅涉及诗词,不全面;B项与史实不相符;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来源:学科网ZXXK]‎ ‎7. D【解析】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夸张描写中可知,这位书法家的书体属于草书,据此判断。A是欧阳询的行书,B是柳公权的楷书,C是秦朝篆书,D是怀素的草书《自叙帖》部分内容。故D项正确。‎ ‎8. B【解析】从材料可知魏源不断修订《海国图志》,增加新的内容,联系所学该书的特点可知B项正确。A项应是林则徐;C项缺乏历史依据;D项属于猜测臆断,故均排除。‎ ‎9. 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早期维新派所处的时代背景解题。从材料可知早期维新派认为古代中国就有民权之说,现在宣传民权无需感到“怪妄”,可见是在提高国人对民权的认同感,故C项正确。A项理解向左,此处不是强调差异;B项不是材料主旨所在;D项属于康梁维新派。‎ ‎10. D【解析】A项以点概面,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中转发所属各校“傅备采用”不符。材料信息表明,最初提倡使用标点符号是教授个人的议案,后来北洋政府批准议案,颁发施行,说明D项正确。‎ ‎11. C【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为知识界普遍接受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B项对材料理解不全面;中国思想界的分化,本来就存在,不是因为马克思学说而出现,故D项不符。据材料信息可知,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自由派都在宣传介绍马克思学说,这说明他们都希望借助马克思学说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故C项正确。‎ ‎12. A【解析】材料中的具体办法都没有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土地纲领,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故A项正确。B项与“长期贷给农民”不符;C项与实际不符;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3.B【解析】毛泽东的论述旨在说明中国近代军队发展包含的三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个阶段正是近代中国军队不断演进的基本脉络,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联系在材料中没有充分的信息支撑;C项推翻君主制与黄埔军不符;D项中区别,材料没有具体论及。‎ ‎14. B【解析】本题解题时注意备选项中的分项与总项的关系。A、D两项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具体内容,不能代表其完整的理论体系,C项与史实不符。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故B项正确。‎ ‎15. B【解析】第一个远景规划时间是1956—1967年,A项在1983年,B项在60年代前期,与时间和内容都相符,故B项正确。C项在1973年,D项在1970年,故与题意不符。‎ ‎16. A【解析】从材料可知,通过争鸣,两位历史学者都在以自己的研究和思考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从而推动了历史研究,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介绍的是论争,而不是结果,故B项不符。C项曲解了材料信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7. C【解析】图示内容是80年代到2001‎ 年我国脱盲情况,减少文盲率,属于基础教育的内容,故C项正确。国民教育体系包含教育的各个方面,脱盲率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B项与图示内容明显不符;D项“已完全普及”与实际不符。‎ ‎18. B【解析】材料所言的主要内容是教育的作用,从“教育来体现对人的关怀”“教育是可以塑造人性”“成为有教养的人”等信息可知,都体现了以人为中心,以人文主义精神培养人,塑造人,故B项正确。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无关联。‎ ‎19. D【解析】根据材料,紧扣“本质”解题。结合所学时代特点可知,但丁对爱的赞美,本质上是对人的赞美,是对人文精神的歌咏,故D项正确。A项和C项都不是本质体现;B项与史实不符。‎ ‎20.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虽然具体主张不同,但具有共同的资产阶级理想,即建立理性王国,他们的争论,依然是为了实现共同的事业,据此可知A项正确。B项和D项主要是伏尔泰的主张;C项是亚当·斯密的主张。‎ ‎21. 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近代物理学在发展中一是不断综合,二是前后联系,故具有连续性和综合性的特点,C项符合题意。A项游离于题意;B项与近代思想解放运动进程不符;D项与力学和相对论不符。‎ ‎22. C【解析】图示内容包括高科技部门、建筑业、汽车工业,从图示可知,建筑业已经不再是强劲发展;汽车工业已经低迷,而高技术部门正强势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与图示情况不符;B项无法从图示得出,因为缺少可比性;D项对图示解读错误。‎ ‎23. D【解析】文学艺术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材料中的文学出现各种流派,是20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结果,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等,故D项正确。A项没有全面论及;B项不是主要原因;C项理解片面。‎ ‎24. C【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沐浴在光线中”、“色彩的冷暖”和“光色效果”等信息可知,所指的永恒图像是印象派的作品。A项是大卫的作品,属于新古典主义;B项是米勒的画作,属于现实主义;C项是梵高的作品,属于印象派;D项是拉斐尔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品。故C项正确。‎ ‎25. A【解析】材料所言是近年来世界电影发展的情况,其含义是各国电影开始冲击美国的电影王国,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源是各国经济的发展,是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影视业中的反映,故A项正确。B项和D项不是根源;C项与实际不符。‎ ‎26.(20分)‎ 特点:实用性、经验性、描述性、本土化(或独创性)。(4分) ‎ ‎ 原因:维护封建统治的实际需要;自然经济的客观限制;可供科学实验与观测的仪器设备有限(社会生产条件的相对落后。)(6分)‎ ‎(2)趋势:科技中心由欧美向北美、东亚、欧盟“三足鼎立”的方向发展;科技创新力量开始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2分)‎ ‎ 背景: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对新科技的重视。(4分)‎ ‎(3)认识: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坚持改革开放借鉴学习先进科技成果;传承优良文化传统,树立科技创新自信;抢抓战略机遇,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4分,言之成理,即可相应赋分)‎ ‎27.(18分)‎ ‎(1)在汉代孝是封建统治的核心,是治国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础;孝治思想走向理论化、系统化。在宋元明清,孝道进一步沦为强化君主独裁、父权专制的工具,在实践上走向极端化、愚昧化。(6分)[来源:Z,xx,k.Com]‎ ‎(2‎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传入;资产阶级对封建孝文化的批判;政治运动如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剧,如抗日战争的影响。(8分,答出四点即可)‎ ‎(3)传统孝道文化中的积极内容,有利于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生活,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要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有益价值,做到与时俱进,使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言之成理,即可相应赋分。4分) ‎ ‎28.(12分)【说明:本题答案具有开放性,以下答案仅为示例,考生可以从多角度提出观点,加以论证。但答案需观点明确,论证需层次清楚,史论结合。】‎ 示例1:论题:文学艺术是时代的反映。(3分)‎ 论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绘画,但丁的诗歌,莎士比亚的戏剧、薄伽丘的小说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卢梭和康德的代表作都对封建制度进行批判,表达理性思想。18世纪末开始,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于是出现了浪漫主义。可见,文学艺术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写照。(9分)‎ 示例2:论题:文学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3分)‎ ‎ 论述: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激励着后人上下求索救国救民的真理;近代陈天华的《警世钟》《猛回头》、邹容的《革命军》警醒国人,激起仁人志士投身民主革命的热情;双百方针提出后,一系列文学作品弘扬正能力,歌颂真善美,鼓舞新中国的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大业。(9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