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精讲精练精析专题0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含解析1

专题 0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7 年高考命题预测】 2015 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一个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 两条主线就是要做好和平与发展这两篇大文章。我们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办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 70 周年纪念活动,以史为鉴,开辟未来,使中国成为维护和平的强大力量。而我们应该“以史为 鉴、珍惜和平”,而这些对外关系与本专题有很强的历史联系,特别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我们还将以纪 念联合国成立 70 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联合国发展峰会和国际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制定符合广大发 展中国家利益的 2015 后发展议程和新的应对气候变化安排,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关于该专题预 测如下: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重点考查建 国初独立自立自主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与“求同存异”原则的含义及其地位。 2.了解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和意义。 3.掌握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特别要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 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着重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4.还可能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 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突出考查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做 出的贡献、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中国的影响。 【2017 年高考考点定位】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 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考点 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方针与建国初期的 外交成就 【名师点睛】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方针 原则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方针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含义 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 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 会主义阵营一边 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 势力和特权 意义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 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 自主的外交关系 使新中国在斗争中不至于 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 有利于巩固新中国的独立 和主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 17 国建交,并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背景 ①1953 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 ②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 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提出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 提出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 年,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并在会议上发挥重要作用。 (4)参加万隆会议:1955 年,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并取得重大成就。 【试题演练】 1.1950 年 12 月美国商务部下令禁止美国飞机、船只装卸前往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并针对中国,特别 把香港、澳门也列入禁令适用地区。1954 年 12 月“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出台,规定美国“维持并发展”台 湾的武装力量。面对这一形势,新中国的外交努力包括 ①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②中苏双方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③贯彻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④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外交准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考点二、对外关系的突破 【名师点睛】 主要事件 背景 意义 1971 年 10 月,中国重返 联合国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 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 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 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 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 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 遭到中国的断然拒绝。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 用。 (1)1971 年,尼克松总统 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 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2)1972 年,尼克松总统 访华,双方在上海签订 了《中美联合公报》。结 束了 20 多年代的对抗, 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 化。 (3)1979 年,中美正式建 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 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 中国的的一部分。 (1)美国方面:美国孤立中国的计划失败,美苏 争霸在 70 年代美国处于守势,并且中苏关系 破裂,美国开始考虑改善通中国的关系。 (2)中国方面:苏联陈兵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 安全的威胁,美国在亚洲地区属于战略收缩和 保守的倾向,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国际 地位,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 现祖国统一有重用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 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 1972 年 9 月,日本首相 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 两国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日本国内中日友好团体和人士的积极推动; 中日两国外交人士的积极努力 对于中国: 揭开了中国与美日 两国历史的新篇章,有利于中国 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于世界: 有利于三国人民的利 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 和世界紧张局势。 【试题演练】 1970 年 4 月,一些日本商社接受了中国政府宣布的“四项贸易原则”;1973 年 3 月,日本外务大臣福田赳 夫表示,我们必须对九一八事变和 1937~1945 年中日战争期间所犯的一切错误“进行反省并向中国道歉”。 这些行为 A.有利于促进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B.是对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响应 C.表明中日两国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受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题意中日间经济贸易往来加强,同时日本对侵华战争进行了反思和道歉,正视历史,这都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所以答案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日关系缓和 考点三、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名师点睛】 外交政策的成就 活跃的多边外交 表现 2000 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活动 意义 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 建设性作用 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基础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开展多边外交 表现 ①1993年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济合 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②2001年在上海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 ③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意义 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试题演练】 1.“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 是() 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 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 组织的成立 【三年高考】 14、15、16 高考试题及其解析 2016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6 年江苏单科卷历史 1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 北以北纬 16 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 D.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答案】A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外交•日内瓦会议 【名师点睛】新中国初期外交去年考到万隆会议,今年考查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近两年高 考考查重点。可以用图示法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成就。 2.(2016 年全国新课标 1 卷文综历史 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 由 1937 年的 17.9%上升到 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 20 世纪 60 年 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外交活动的认识和理 解。新中国建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了严密封锁,许多西方国家迫于美国压 力没有与中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坚定的实行一边倒政策,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 阵营,打破了欧美的外交封锁。进入六十年代后,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减少了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并 且因为意识形态和领土问题与中国爆发争端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往来。这 就要求学生在备考时要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认识到在国家交往中,国家利益是最重要的基础和底线, 以此来看待国际交往中的行为和准则。 3.(2016 年上海高考单科卷历史 28)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引发第三次 高潮的主要原因是( ) A.中美关系正常化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日建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对于新中国成立后三次建交高潮中第三次是发生在 1979 年。结 合当时的历史背景,1979 年所取得的最重要得外交大事就是中美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引发了西方各 国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因此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20 世纪 50 年代);C 选项是 20 世纪末的事情;D 选项发生在 1972 年。 【考点定位】中国走向世界·外交舞台的拓展·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 【名师点睛】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三次外交热潮: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当时的主要社会主义阵营 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是社会主义的苏联。第二次建交热潮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70 年代初,这个时期中国回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中国,中美关系解冻也 在此时期开始出现。第三次建交热潮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在这影响之下西方各国纷纷和中国建立外交关 系。 4.(2016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 11)1990 年 11 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 678 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 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 1991 年 1 月 15 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 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 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 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 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A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上理解我国的对外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新时期,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号召,多次举办以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国际会议;遵守《联 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争端。 2015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5 年山东卷文综 22)1950 年 1 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 年 6 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 年 3 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 世纪 50 年代 至 70 年代初的中英关系。 【名师点睛】根据所学知识,一国外交关系的发展变化,一般而言,都是从本国利益的需求,根据国内外 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适时的调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解答时应注意 中英关系的特殊性,那就是香港问题,这也与当前香港的现实问题紧密相连,如前一时期的“占中问题”, 体现了高考不回避热点的特点。 2.(2015 年广东卷文综 17)表 2 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表 2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表格中数字信息我们可以看 出中苏之间的贸易不断增加,而此时中美贸易急剧减少,结合所学这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敌视孤 立中国,我国选择“一边倒”,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造成的。故本题选 B。A 项错误,因为抗日战 争胜利后的 1946 年中美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例》,美国商品大量地充斥中国的市场;C 项错误,因 为改革开放我们应该是向一切国家开放的,不可能只是向苏联开放;D 项错误,苏联不是发展中国家。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理解和运用。新中 国成立之际,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和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在这个背景下 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包括: “另起炉灶”:“一边倒”: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客”。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中苏和中美贸易数据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故备考时要详细准确地 掌握基础知识。 3.(2015 年江苏卷历史 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 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 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答案】D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名师点睛】五十年前举行的亚非国家万隆会议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万隆 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 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会议产生的万隆精神和国 际关系十项原则是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指针。万隆会议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国际政治事件而永载史 册。 4.(2015 年上海卷历史 30)“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 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 同情和支持……”这段话的主旨是( ) A.反对美苏争霸 B.开展全方位外交 C.倡导求同存异 D.重组大国关系 【答案】C 【考点定位】中国走向世界•初登国际舞台•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以及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主 要历史事件和获取图片信息的能力。本题以万隆会议某段材料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万隆精神的认 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1955 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与亚非国家要求同存异,寻找共同基础,展 开合作。2015 年是万隆会议召开 60 周年,“周年问题”是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命制的热点之一,今后复习备 考时对周年性重大历史事件要引起足够重视。 5.(2015 年安徽卷文综 18)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 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 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 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 益得以恢复后,美国代表发表的感叹:“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说明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要求与结果,由此可知国际社会需要中国 在联合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D 符合题意,而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 会主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排除 A;B 是发生在 1979 年,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 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 国反对美国”,排除 C。故选 D。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观点明确,陈述有点繁琐,需要学生能找准关键信息,本题属于判断推理的选择题,对 学生来说在临场的状态下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能通过史料的“弦外之音”获取有效信息,从而高效 的解题。试题有难度、深度,没有直接来考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而是通过美国驻联合国 首席代表布什的感叹这一细节,考查中国的国际威望与国际地位的变化。 6.(2015 年海南卷历史 25)1971~1978 年,我国共援助 37 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 470 个项目,超过 1955~ 1970 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 16 年总和的 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答案】D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 年代外交·三个世界 【名师点睛】20 世纪 70 年代除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建交外,有两大外交战略。“中间地带” 战略: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包括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和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三个世界”战略:美苏是第一世界,西方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非拉国家是第三世界,中国是第 三世界的重要成员。题干中的“反映”体现了高考命题中的一个原则,即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 能力。考生在对柱状图进行准确把握的前提下,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类似 的题目在题干设置中还有“体现”、“表明”、“说明”等关键词为标志。 7.(2015 年浙江卷文综 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 分)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 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撇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 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 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 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 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 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与影响。(7 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7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 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10 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 分) 【答案】(26 分) (1)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19 世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后)。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权;“一国两制”。建立起 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 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外争国权,是中国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解析】 (2)第一小问背景,依据材料二中“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 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并结合所学 可得出“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以及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第二小问结果, 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斗争结果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实质,结合所学《九国公约》影响从列强对中国的侵 略局面进行回答。另外,“据理力争”的背景主要是强调两点,一是国内的背景,即国内有收回主山东权 的强烈要求,二是国际背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已经出现了矛盾。分歧,中国一定要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山 东的主权。至于“结果”主要是强调山东问题在会后得到了解决,山东主权被中国收回即可。《九国公约》 的实质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它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主要是强调《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 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收回国家主权“而进行不断的斗争,本题属于开放题型, 回答时依据材料中并结合所学从“中国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的角度回答即可。 本大题中华民族外争国权为切入点,命题设计立意高远,爱国主义教育与近代中国历史巨变有机结合,知 识点横跨必修一、选修三,涉及四个专题,蕴含命题者深刻的价值引领思考。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 的时间与影响、《九国公约》的实质;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方针。 【名师点睛】从命题角度来堪本题的题干材料的采选丰富多样,内容分布广泛,三维目标考查有机结合, 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融会贯通,既考查了领事裁判权、《九国公约》的实质,又考查了新中国解决殖民主义 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方针、主张,本题的亮点在于新增了“主题概括”这个新题型(即第四问),也确确实实 体现了学习历史其实就是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老师们在以后的复习 备考中一定要进行“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定时定量的高水平、高强度的训练,这才是从解决考生 历史水平的根本之道。 8.(2015 年福建卷文综 38)(36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 年 1 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 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 地位。1971 年 6 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 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 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 月 28 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 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 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 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 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材料四 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解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来的油 耗往来和文化交流••••••值得我们珍视。但是,自从 1894 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 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 应该牢牢记住——摘自《周恩来政论选》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8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 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8 分)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 现这样的重大改变?(10 分) (4)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试从日、中两方面解释周恩来所指出的“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的含义。(10 分) 【答案】 (1)原因: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正处于不利阶段;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中 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之一。(答对其中四点即可) (2)关键问题:台湾问题。 转折点:中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国官 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答对其中三点即可) (3)反应:日本赶在美国之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重大改变:中美两国关系的缓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日本:甲午战争及 30 年代的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应深刻反 省侵略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中国:甲午战争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铭记历史,开创未来。(言之 有酌情给分) 【解析】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当时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因此中美关系走向 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台湾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 美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和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为以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再根据材料二信息“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 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说明两国官方与民间往来逐渐增多。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1972 年 9 月 29 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 二小问根据材料三信息“50 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 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得出中美两国关系缓 和、中日民间往来增多;日本各界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等要点,再结合所学,得出中国自身国际地位提高等 要点。 (4)注意题目设问要求“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甲午战争以来中国百年史”“从日、中两方面”, 结合 所学知识,从日本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及 30 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日本人民 也深受其害,日本应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珍爱和平;从中国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以来,面对日本的侵略, 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斗争,中国也应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开创未来。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现代中国的对 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美、中日关系,这可以说是长效热点之一,也可以说是时事热点之一。要注意(1) 在分析中美、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原因、影响时,注意多角度展开,如从中国方面、美国或日本方面以及 国际形势等方面分析,切忌答案重复啰嗦。(2)注意规律性认识,如涉及中日关系的展望,从中国方面看, 要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既要与时俱进,增强综合国力,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也要坚持和平共处的外 交政策;从日本方面看,要深刻反思战争罪行,以史为鉴,这样才能真正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和 人民的谅解。 9.(2015 年广东卷文综 39)(27 分)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 18-19 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 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 世纪是“美国 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 世纪 80 年 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1)概述 18-19 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8 分) (2)结合材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分析二战后美国政府为何重视现代化理论?(10 分) (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 20 世纪 80 年代被引进中国?运用这种理论进行历史研究时要注意什么?(9 分) 【答案】(1)状况:经济上,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建立了以西欧为主导的世界市场。(4 分)政治上: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工人运动兴起。(4 分) (2)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苏冷战;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6 分) 现代化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西方化”,鼓吹“20 世纪是美国的世纪”,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 (4 分) (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6 分)注意:持借鉴态度,不能照搬,要结合本国 的国情,坚持唯物史观。(3 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国 际背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美苏冷战及亚非拉地区民族解 放运动的兴起等角度回答。结合材料“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和 20 世纪是“美国的世 纪”,可以分析出这些理论适应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需要。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欧美工业化的实现;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对现代化理论的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 化·中美建交对现代化理论的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 策·对现代化理论的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为核心史料来考查中外相关的近现代知识点,本题从时间上、 从涉及的地区上来看跨度相当大,对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极高。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 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 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不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 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所谓“材料在书 外,答案在书内”, 即要注意回顾题目与教材中的哪段历史有关。所以本题就是在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所学知识。 2014 年高考试题及解析 1.(2014 年四川文综 08)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 得成功。这些成就( ) 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 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 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 【答案】B 【解析】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 50 年代外交成果,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 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 成果,故 50 年代这些外交成果也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故 B 项正确;A 项“消 除了”说法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现代中国 80 年代的外交政策,C 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无法反映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和缓和,故 D 项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 外交政策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 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的规定,体现了维 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这些重要 的历史事件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主要表现,这一题不避主干,直接考查,属于常规题和基础题,对考生的 能力要求并不高。这一题提醒我们不要押题、猜题,复习备考时抓主干和基础知识是关键。 2.(2014 年广东文综 18)在二战后非殖民化浪潮中。亚非拉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中国共产党 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屋子再请客” 【答案】B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 【名师点睛】“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 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 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 重要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中国创造性的外交原则和对国际关系做出的重要贡 献。这一题围绕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方针和原则命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只要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有准确的把握即可做对,属于基础题和常规题。 3.(2014年江苏单科0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 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 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 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答案】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 【名师点睛】以新材料为载体,引入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的一句话作为新情景,考查在美苏冷战的国际 背景下,亚非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考查考生对国家利益与外交关系发展变化联系的理解。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影响,突出中国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深远意义。 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对会议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新中国在国际社 会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具有深远意义,属于主干知识,今后复习备考还需注意这一点重要知识点。 4.(2014 年福建文综 17)图 8 为 1972—1978 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走势中能直接得出中美贸易总额在 1972—1978 年区间内出现了高低起伏波动,显然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A 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 项表述过于 绝对,“始终”一词表述错误; 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此时文 革尚未结束; D 项发生在 1971 年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名师点睛】中美关系一直高考命题的一个主要事实依据,是一个长效热点,高考自主命题的地区一直坚 持的原则是“不回避热点”,这一题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一题还考查到了对柱状图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题 干中的“表明”体现了高考命题中的另外一个原则,即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考生在对柱 状图进行准确把握的前提下,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类似的题目在题干设置 中还有“体现”、“反映”、“说明”等关键词为标志。 5.(2014 年安徽文综 1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 图 6 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 年) (注: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 约) 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答案】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加入 世贸组织 【名师点睛】现代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这一题以一个图标 的形式切入,既考查考生观察图表、获取和正确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难度系数并不高,但是需要准确记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这一主干知识点,同时还需要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 国发展的史实进行准确辨认,才能准确做出这一题。所以提醒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对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 件要准确记忆。 6.(2014 年浙江文综 39(1))(9 分)50 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 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时任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 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新华社 2014 年 3 月 24 日讯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 持……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 战。”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1)阅读材料一、二,联系所学知识,特别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 论述中法建交的重大意义。(9 分) 【答案】(1)(9 分) 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一边倒”),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攻策(“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体现了我国外交的新胜利。 在美苏争锋的两极格局下,与不结盟运动等一起,冲破冷战坚冰(使两极格局一定程度上受到撼动)。 中法都是大国,都有灿烂的文明。两国建交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国际事务只有中国参与,才有可能 真正解决。(9 分)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 交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 【名师点睛】由题头“50 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是 一个周年热点问题,是以历史高考命题来呼应中法建交 50 周年。将中法关系置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政治 格局的大背景中立题思考,有机联系新中国外交演变和 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典范。这一题的难 度较大,考生需要在审题上做好才可以得分,虽然考查的是中法建交的历史意义,但是考生一定要看清并 从“新中国外交的演变”、“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大背景”两个角度去思考作答才可以。所以提 醒在今后的主观题复习备考中,进一步加强审题训练,明确答题的角度,才是“以不变应万变”之策。 【两年模拟】 2016 年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 1.(2016 届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卷)1949 年 10 月,《纽约时报》刊发美国 国务院对西藏的政策:“依据当前亚洲形势,美国国务院有可能能承认西藏是独立国家……中共声明他 们将控制西藏,一旦成功,中国边界将展至印度,那么非社会土义国家将不会坐视不管。”这表明美国 A.长期奉行分裂中国的政策 B.试图扶持印度来压制中国 C.以遇制共产主义为外交目标 D.借支持西藏独立对新中国施压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特点 2.(2016 届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下期第四次模拟文综历史卷)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有司法独立意义的 内容写入公报,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讨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问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下列对于中国民主法治的发展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共和制 ②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文革期间建立的“革委会”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中的一次大倒退 ④1982 年全面修订宪法,将“依法治国”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 【答案】D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 【名师点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 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 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 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3.(2016 届广东增城市一中高三 4 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1971 年,毛泽东曾说:“我们绝不上‘两个中 国’的‘贼船’,不进联合国,中国照样生存,照样发展。我们下定决心,不管是喜鹊叫还是乌鸦叫, 今年不进联合国。”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围政府 A.不希望进入联合国 B.坚持一个主权国家原则 C.对重返联合国信心不足 D.认为中国发展不需要进入联合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是对西方搞两个中 国的愤慨,不是不希望进入联合国,A错误;材料中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体现中国坚 持国家主权的原则,B 正确;材料中是坚持主权,不是信心不足,C 错误;中国进入联合国是需要,但是 不需要没有主权的联合国,D 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外交·20 世纪 70 年代外交·中国重返联合国 4.(2016 届湖北保康县一中高三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新华社曾发表评论说:二战后,民族解放运 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 这批国家的加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表明中国重返联合国 A.改变了某大国操纵联合国的局面 B.增强了第三世界反殖民主义力量 C.得益于亚非独立国家的大力推动 D.使联合国成为了伸张正义的舞台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 年代的外交·重返联合国 5.(2016 届山西省临汾市第一中学高三 3 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20 世纪 70 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 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 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 )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重返联合国,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我国所参 与缔造的联合国”可知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A 项正确;“所通过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 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可知 CD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美国对中国的承 认,所以 B 项表述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关系的突破·重返联合国 6.(2016 届江苏溧水高级中学高三下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1970 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 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 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主 要表达的信息是( )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 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 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 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7.(2016 届江西赣中南五校高三下期第二次段考文综历史试)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 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以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 的能力。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上海合作组织是我国新型区域合作的内容,不属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所以③错误;①②④反映的都是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相关内容,所以排除包含③的 ACD。 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时期的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15 年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 1.(2015 届辽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 1945 年 8 月 14 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效期为 30 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 2.(2015 届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二诊文综历史试卷)新中国成立初期体现我国“尊重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 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的外交政策是( ) A.“一边倒”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BD 两项都不属于这一时期,所以排除。A 项是是倒 向苏联,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材料中的“尊重文明多样性”、“和谐共生”不符合,故答案选择 C 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边倒、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改革开 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3.(2015 届江西南昌市三校高三 8 月联考历史试卷)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时 的照片。他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 舞台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建设性意见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政策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日内瓦会议 4.(2015 届安徽蚌埠市五河县高中高三上期期中历史试卷)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思想的 内在一致性主要包括() ①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③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④强调社会主义同资本主 义的对抗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思想。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在建国初期出于当时的国 际环境和历史条件,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决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新时期我国基于社 会主义现代建设这个主题需要,实行不结盟政策,因此不再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故④表述错 误,排除 B、C、D 三项,所以应选 A。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外交历程·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思想比较 5.(2015 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国务院《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 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 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 些特点(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 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答案】C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拓展试题及其解析 1.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三个月内,同 11 个国家建交,8 个月后建交国达到 17 个。此后直到 1955 年亚 非会议召开,仅增加了 5 个,达到 22 个。除社会主义国家外,还包括 5 个北 欧、中欧国家和 5 个亚洲 邻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朝鲜战争的冲击 C.美国推行遏制政策的影响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 22 个,说明数量很少,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新中国一直奉行的外交基本政策,与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数量少没有关系,故 A 项 错误,符合题意;朝鲜战争使新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恶化,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推行遏制 政策导致许多受美国控制或影响的国家与中国无法建立外交关系,故 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打扫干 净屋子再请客”方针使中国与大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关系恶化,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方针 2.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 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国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 外交关系”。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 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 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 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 【答案】A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教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 动 3.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 38 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 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 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 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 B.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 C.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 势 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中日关系超过日美关系,与材料中“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不符,故 A 项错误;材 料中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1972 年……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材料中“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 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表明有助于改变远东冷战态势,故 C 项正确;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与材料中“1972 年 3 月,田中角荣说”不符, 故 D 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中日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 响 4.“美国在 26 届联大上顽固地反对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注:指美国坚持主张分裂中国的‘双重代表 权案’)。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基辛格博士 1971 年 7 月访华,宣布尼克松总统将于 1972 年访 问中国这一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恢复中国联合国代表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基辛格博士访华活动 A.客观上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促进了中美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 C.与美国政府的战略需求相背离 D.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答案】A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 5.国务院《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 国,出席上海合作组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 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 ) A.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 B.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D.开展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状况。由材料关键信息“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 出访多国”、“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材料主旨揭示的就是中国的多 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提及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反对霸权主 义以及以经济贸易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排除 ACD。故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外交·特点 6.2015 年 7 月 10 日,习近平在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指出:坚持“上海精神”, 打造本地区命运共同体。要继续以“上海精神”为指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多边主义和开放主义, 相互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别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争端,以共赢理念促进发展繁荣。这表明中 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答案】B 【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成就 7.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 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新时期我国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 策。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同盟互助,故 A 项错误;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故 B 项错 误;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体现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故 C 项正确;发展同新兴民族独 立国家的友好关系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而不结盟外交政策是在新时期,故 D 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外交·改革开放以来外交·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